凤凰·霜钟·江城篴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初年的山西,当局扛起尊儒大旗,民国元年(1912)公历6月,赵戴文(次陇)等组织宗圣社,继而刊行《宗圣汇志》(《宗圣学报》)与《来复》周刊,天下文人地不分南北,学不分东西,纷纷聚集太原。此间,除了官办色彩的宗圣社、洗心社、育才馆、体育社、精武社、教育社、中医改进研究会等,还形成了韬园诗社等诸多民间性文人群体。这一风气不仅风靡省城太原,还直接影响到县域。民国《榆次县志》(卷八·教育考)记载,榆次县曾设有“劝学所”“教育会”“文庙图书馆”“阅报室”“宗圣会”“冼心社”“雅乐传习所”“国学专修馆”“民众教育馆”“医学堂”等文教机构。“宗圣会,以中华民国三年成立,地址在文庙,斋室设正副会长各一人,学界同人俱为会员。”“冼心社,在学宫明伦堂,中华民国七年俞县长家骥奉省令设正副社长各一人,每届礼拜日约聘讲师讲演,后废。”“雅乐传习所,附设于教育会内,民国十二年会长常赞春商同城关各学校,遴选诸生传习雅乐,凡六阅月止。”“国学专修馆,为同善社所创办,以民国十四年成立初在该社附设,后移文庙神厨,十五年同善社解散,遂归停顿。”民国《太谷县志》(卷四·教育·教育机关)中同样记有“宗圣会”“冼心社”“教育会”“教育协会”“劝学所”“山西私立铭贤中学校”。“宗圣社,民国三年知事金宝瑔联合学界人员共同组织,设会长一人,副会长一人,学界同人俱为会员,地址在旧儒学敬一亭内。”“洗心社,民国七年知事安恭己联合学界人员共同组织,公推社长一人,副社长一人,讲长十人,速记生二人,每星期日讲演德育要旨。地址在旧儒学明伦堂。”
  在众多的文人群体中,有这样一个群体十分特别,他们因古琴而聚,弘扬雅乐文化,使太原一度成为琴人汇聚之地,由此诞生了元音琴社。赵炳麟(竺垣)《赵柏岩集·柏岩感旧诗话》中这样记述:“中国此时琴学之盛,当推晋阳。”
  民初三晋琴事
  民国八年(1919),川派琴人顾卓群(荦)应阎锡山(百川)之邀赴晋,一为宗圣社祭孔雅乐之需,二为担任自省堂鼓琴之聘。次年(1920)仲春,李冠亭(德懋)邀集同好,在山西体育会创立琴社,孙净尘(森)题额,名曰“元音”。发起者计有十余人,顾卓群、李冠亭、招学庵(鉴芬)、孙净尘、傅侠仙(文绮)等。其时,顾卓群为洗心社、自省堂主讲,亦为琴社主讲。民国十年(1921),当局倡导雅乐,时任元音琴社主讲的顾卓群与山西育才馆教务长张芹荪(鸿藻)联袂举荐顾梅羹(焘)、彭祉卿(庆寿)、沈伯重(增厚)、杨友三(树森)等名家莅晋授琴。在育才馆设雅乐班,国民师范学校设雅乐研进社,四君赴晋,各出所学,传琴之余撰述讲义。彭祉卿于民国十年(1921)撰成《琴学概要》首、上、下三篇,论析指法、琴律甚为详悉。孙净尘、顾梅羹深究律吕,日事研求,成《五均图》及《五均图疑义问答》付梓流传。顾卓群于民国十一年(1922)著成《元音琴谱》,赵炳麟为序。顾梅羹等撰《山西育才馆雅乐讲义》及《中国音乐史讲义》。彭祉卿、张芹荪、顾梅羹等编著《雅乐集》,厘定宫商,堪为研习古乐者之圭臬。于斫琴,孙净尘精研琴理,民国九年(1920)至十二年(1923)聘五台琴工方进升,二人联袂,三年间斫琴二百余床,制瑟十余张;虞铭新(和钦)也身躬斫琴,与潞安琴工秦华共造“虞韶”百床。其间各地琴家赴晋琴会者甚众,以民国十一年(1922)7月杨时百(宗稷)应彭祉卿、顾梅羹之邀人晋传琴为最,寓居虞铭新(和钦)“莳熏精舍”近半载。一时间,太原成为琴人汇聚之地,雅集频频。民国九年公历11月14日下午,元音琴社在山西陆军审判处东园第一次弹奏雅集,有十六人参加,其中十三人抚曲。民国十年(1921)公历7月3日,仍在东园举行第二次大型弹奏雅集,人数上升到数十人,独奏、合奏,琴箫合奏二十二曲。民国十一年公历9月10日,还是在东园举行第三次弹奏雅集,到会百余人,九嶷山人杨时百亲抚《渔歌》《高山》《流水》,各琴家紛纷献艺,独奏,或二人、三人,乃至五人合奏,琴箫合奏,凡二十首,盛况空前,余音绕梁。各处琴家齐集,三晋乐风为之一正。其时三晋雅乐之盛在赵炳麟《赵柏岩集·柏岩感旧诗话》中多有记述,其三子成武婚,张芹荪、彭祉卿等参用《御纂<诗经>乐谱》,为奏《螽斯》《麟趾》两章。每弹奏《渔歌》《潇湘云水》诸操,令人一往情深;奏《孔子读<周易>》,仿佛见夫子为山东口音。赵炳麟与善于斫琴的教育厅长虞铭新结成亲家,子、媳从顾卓群习琴。而且也留下诸多琴人交往的诗词佳话。仅赵炳麟《赵柏岩集·潜并庐诗存》中就有五首与琴人琴事相关的诗篇:《壬戌夏在并市得康熙时孙良臣古琴,偶拈小句》《和钦亲家为余督工修理孙氏旧琴,赋此赠之并录琴腹》《张芹荪鸿藻在东园赏牡丹以诗见示,依韵和之》《江东布衣为四子钦武督工造琴,赋谢》《催江东布衣孙靖尘造琴》。其间可圈可点的琴人记有顾卓群、招学庵、窦翘芝、李冠亭、王和斋、李赞臣、冯鹏翥(运青)、孙异同、李梅夫、吴季宏、林子仁、张友生、孙森、吴明复、马季青、张少陔、段忠甫、郑华甫、刘乙青、祁亚静、吴眠甫、虞和钦、王瀚如、叶伯樵、赵达久、张芹荪、李幼斋、杨时百、彭祉卿、顾梅羹、顾国屏、孙异同、王聚魁、耿莱瀛、李保衡、王建武、徐明性、孙竹荪、吕宜弟、池佩兰、张秀兰、虞雅、秦玉楼等。所弹奏琴曲记有《风雷引》《平沙落雁》《墨子悲丝》《长门怨》《高山》《渔樵问答》《普庵咒》《忆故人》《归去来辞》《梅花三弄》《阳关三叠》《陋室铭》《凤求凰》《醉渔唱晚》《潇湘水云》《释谈章》《孔子读易》《渔歌》《昭君怨》《流水》《汉宫秋月》等。尽管时局动荡,甲子岁诸琴人多风流云去,彭、杨、沈、顾功成去晋,招学庵(师从顾敏卿)调沪上邮务总局会计长,顾卓群南旋,傅侠仙回省任省府科长,但三晋琴音未断,孙净尘、李冠亭、荣甲三(鸿胪)、冯运青、吴明复、郑华甫等老同社及后学诸人一直到日寇犯晋前始终活跃于太原。在国师雅乐研进社、育才馆雅乐班先后培养出的琴人中,尤以顾梅羹亲授国师雅乐研进社王聚魁(梅岩)一支传承有序。王聚魁在国民师范传琴,翘楚者有国师学生程继元(帘栅)、郭维芝(少先)等,程继元授高寿田、李庆天。高寿田于日本投降后在太原文庙成立唐风琴社,授琴李庆中、张亮垣。李庆中于新世纪再次复兴三晋琴学,元音琴社复社。   明清三晋琴考
  其实,民初天下琴人汇聚三晋,还另有其因,那便是在富甲天下的晋商腹地寻找散落民间的传世名琴。据《今虞·古琴征访录》记述,民国初年,招学庵与孙净尘、顾卓群均从太谷、榆次购得旧琴。招学庵“民七年得自山西太谷庙会,二十年送存广州被窃”。此琴招氏名之“江城篴”。孙氏之“龙门风雨”琴,连珠式,“池上朱书‘龙门风雨’四字,下有三寸方‘道君皇帝之宝金印’,一方无年月”,“此琴于民国八年以重价易得。初予琴师卓群,亲往榆次就琴所在地试。上新苏弦弹之,音韵不佳,拒绝而返。正与卓群同餐,忽桌上月明沧海琴四弦不弹而断,即易前弦,音忽不佳,始悟乃苏弦之过也。二次又追至榆次,在火车上琴价两交。此时琴贾正登车返京,几乎富而失之。月明沧海琴之与此琴,有因缘也。沧海后为至友让去”。另有一琴“潢堂道人”制,孔子式,“池腹朱书‘大明甲子获古良材益国潢南道人制’,“此琴先为西人李提摩太所得,后李去晋,售于孙省伯岳丈陈君,省伯为予同事,由其代为易得。时在民国七年除夕日也。南海布衣招勋极赞许之”。赵炳麟在其《赵柏岩集·潜并庐诗存》中还记录了壬戌夏在并市得康熙时孙良臣古琴并拈小句,后请虞铭新督工修理孙氏旧琴事。
  《今虞·古琴征访录》记载了两张与晋土有关的古琴。一是南京净莲居士王蔼南所藏“霜钟”,“池上有晋王之印”,“腹内有九嶷山人重斫朱字”;二是桂阳玄楼李静(伯仁)所藏“凤凰”,琴体有“明河东晋王斫于景贤书院”题记。
  上列孙净尘得自晋地“龙门风雨”与孙良臣古琴不论,本文仅就李静所藏“凤凰”、王蔼南所藏“霜钟”以及招学庵得而复失之“江城篴”与三晋相关之三琴追根溯源。
  关于“凤凰”与“霜钟”琴,“凤凰”为桂阳李静珍藏,特别注明:“唐人诗云,凤凰琴里落梅花,因以为名,非赵飞燕琴名也。”孔子式,桐质,梅花流水,螺徽、象牙、轸足,琴体有“明河东晋王斫于景贤书院”题记。其斫琴人,斫琴地点似一目了然。但明代晋藩十传十二王,究竟是哪代晋王?景贤书院又在哪里?均无确指。“霜钟”琴也仅“池上有晋王之印”。此二琴有无关联,晋王是否同一人,均需要进一步考证。
  放眼全国,陕西渭南有景贤书院,但为清代下邦人唐顺祖父子创办,不足论。安徽合肥有景贤书院,始建于唐,鼎盛在宋,为宋代全国著名四书院之一,也不足论。山西介休景贤书院,明万历《汾州府志》(卷之四·书院)记载:“介休县,景贤书院,旧在东南城上,年久拆毁,有孝义赵讷撰《记》。”乾隆《汾州府志》(卷五·学校)记载:“景贤书院,旧《府志》于介休县云‘在郭林宗祠’,今废。”介休志书记载也有所不同,嘉庆《介休县志》(卷三·学校)记载:“景贤书院:在东南城上,今废。”民国《介休县志》(卷十五·营建考·庙学)记载:“景贤书院,在东南城上,今废。”可见,在晋地景贤书院的记载中,能找到的最早记载为明万历《汾州府志》,而且记之为“年久拆毁”,说明早在此前即已有之,尽管孝义赵讷撰《记》无法寻得,但可确定无疑。赵讷,万历《汾州府志》卷九(选举类·举人)、卷十一(人物类·乡贤)有记载,均未涉及景贤书院。但从其己未进士,七十九岁卒可以推断,赵讷撰《记》时间应在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之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汾州设府,府志由三十六年任知府的王道一纂修,志成在次年,说明赵讷撰《记》应在嘉靖三十八年至万历三十七年的五十年间,而此时景贤书院早已“年久拆毁”,赵讷撰《记》只能是对景贤书院存废历史的记载或考证。而赵讷何以为一座年久拆毁的书院撰记?也只能说景贤书院有着特殊意义与价值。按照晋中盆地砖木结构的建筑生命周期分析,哪怕疏于维护,起码一二百年以上不至于倒塌拆毁。就以万历三十六年《汾州府志》纂成上推二百年,介休景贤书院永乐初年即已有之。由此可推知,《今虞》所记之“凤凰”琴所斫之景贤书院当指介休之景贤书院,且只有此景贤书院可与明河东晋王互证。
  “凤凰”琴既然为明河东晋王所斫,且斫于介休景贤书院,也反证“霜钟”琴所刻(池上)“晋王之印”之晋王当为同一人。关于明代晉王,洪武至明末,晋藩十传十二王。第一代朱桐为朱元璋三子,是为晋恭王。第二代晋王朱济焙为朱桐嫡一子,是为晋定王。曾遭三弟平阳王朱济蟥诬掏,永乐十二年被废为庶人,守恭王坟园。晋王之爵也被平阳王朱济熿攫取,直到宣德二年(1427)朱济熿通朱高煦谋反事发以罪革职,发于高墙。但仁宗仅赐济熺王冠服,由子美圭养。永乐二十一年(1423),美圭受封平阳王,直到宣德十年(1435)才袭封晋王,是为晋宪王。可见,第二代晋王曾有过短暂的易人,晋王朱济焙之位由朱济蟥攫取。而平阳王也曾先后两任,先为朱济蟥,后为朱美圭。为晋王斫琴之景贤书院在介休,属于汾州地界,而汾州又有庆成王(朱济炫)与永和王(朱济娘)两位郡王。与二郡王交好的晋王只有先封平阳王,再攫取晋王之位的朱济熿,且在诬掏朱济焙的问题上,朱济熿与朱济炫结成同盟,致使朱济焙被罢晋王,并由朱济熿取而代之。尽管我们在仅见的史料中不曾发现朱济熿是否善琴,但推理下来,在景贤书院斫琴之晋王只能是朱济熿。此外“池上有晋王之印”与“明河东晋王斫琴于景贤书院”两条记录相互印证,也足证“霜钟”与“凤凰”二琴的主人均为朱济熿。
  关于“江城篴”琴,招学庵在《今虞》琴刊《听梅楼偶记·江城篴》一文中记载十分详细:“民国七年,学庵供职山右邮局。越三年冬,偶游太谷,于古物列肆中,睹一琴。谛视髹漆晶莹,纹作横斜疏影状,赫然梅花断也。询其值,索《毛诗》数十之一。急市归,调试检视,腹内外无题识,不审为何代物。安弦试之,则音韵清幽,不同凡响。每当黄昏月下,正襟危坐,为奏《梅花三弄》,不觉暗香徐来,如坐罗浮香雪中。不自知此身尚在人间也。爰取唐人‘楼中玉笛五月落梅’诗句,名日江城笛。题短识岳山上,款镌南海布衣。自此朝夕相随,珍同拱璧。二十一年南返,携庋广州寓斋,名其楼曰听梅。忽一日为胠箧者携去,审察余物无所失,似专为此琴来者。连年踪迹,竟不可得。琴乎琴乎,如果落知音之手,则物得其主,余复何憾。然而听梅楼头,玉笛独响,居今思昔,能无黯然!因援笔记之,以示余之不能忘情云。”可见前述《今虞》琴刊《古琴征访录》”记述的招学庵“民七年得自山西太谷庙会,二十年送存广州被窃”有误,招氏得“江城篴”应在民国十年,即1921年冬。此琴“断纹漆色”为“梅花断,黑如汉铜镜之黑漆;水银古光可鉴人”。从其“梅花断”断纹漆色可以初断“江城篴”应为唐琴,但招氏购得前的拥有者究为何人却未可知。
其他文献
《处女地》是屠格涅夫(1818—1883)于1877年发表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在我国有广泛影响的《俄国文学史》(布罗茨基主编,蒋路等译,作家出版社1962年版)中说:“这部小说的失败使屠格涅夫感到很难过。”我国普遍接受了该书中《处女地》是失败之作的观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易漱泉等主编的《俄国文学史》(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说:“作者错误地否定暴力革命,继续宣扬渐进论。”在我国自己编写的专著中
期刊
无风的午后,还是一个乍暖还寒的季节,一切都像静止了的画面,几乎没有一点声音可以传到画外来。一群洁白的鸭子,三三两两,或理羽,或相戏,更多的似曾睡去,懒懒散散,在有意无意间,弥漫着秋的气息。草自然是金黄色的,而在金黄色的世界中,一切的存在,无不流露出一份温情来。如果说明快、清丽是散淡、迷蒙的另一面,那么一种不持态度的表述便属于两者间的游离与不确定性。正是这种游离和不确定性,能给予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期刊
编者按:2019年10月10日,诺贝尔奖官方宣布:201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201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获奖理由如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她叙事中的想象力,充满了百科全书般的热情,这让她的作品跨越文化边界,自成一派。”  彼得·汉德克:“他兼具语言独创性与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围和特殊性。”  诗人、小说家育邦与邵风华
期刊
摘要:元好问在冠氏县生活三年多时间,与李天翼、赵天锡等人交往,得到他们的照拂,先后游历济南、泰山等地,写下一系列纪游和写景抒怀的作品,尤以济南之行所作既多又好。定居冠氏期间,与赵天锡感情深厚,应邀为赵氏撰写独特的《紫微观记》。前辈诗人冯璧抱病来访,又让元好问感慨良多。  关键词:元好问 冠氏县 赵天锡 济南  蒙古太宗七年(1235)三月,元好问自聊城移居冠氏(今山东冠县),太宗十年(1238)八
期刊
北宋时期的著名画论家郭若虚,撰写画论名著《图画见闻志》,其宗旨是继唐代张彦远之后再续画史。是书上接《历代名画记》所记最末年代会昌元年(846),历经五代,至北宋熙宁七年(1074)近230年的绘事,载284位画家小传并加以评论。全书分为六卷,分别为:卷一,叙论;卷二,纪艺上;卷三,纪艺中;卷四,纪艺下;卷五,故事拾遗;卷六;近事。卷一的“叙论”中,又列如下专题:一、叙诸家文字;二、叙国朝求访;三、
期刊
摘要:《齐物论》意在阐释庄子深奥精微的齐物思想,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结构方面,《齐物论》使用了首尾照应、段段回顾的艺术手法;作者擅长于用寓言故事去提醒哲学概念,从而使该哲学范畴具备文学的形象性;作者常常把叙事、抒情和议论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形成奇峰突起、神态各异的不同段落;同时,也写出了许多让后人叹赏不已的千古名句。  关键词:《齐物论》 艺术手法 提醒法  《齐物论》是《庄子》全书中篇幅
期刊
摘要:《元代北方文学家族研究》全面搜集元代北方文学家族史料,重点对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高昌等北方地区12个家族的世系、家风以及文学创作情况进行了细致勾勒,并从宏观上探讨了文学家族的成因及其与社会、政治、地域文化的关系,具有选题精当、逻辑清晰、材料翔实、考订精审、问题意识突出、学术规范性强等特点,不仅以其全面的资料性和完善的系统性集元代北方文学家族研究之大成,而且以其科学严谨的学术品格成为近年来
期刊
英国符号学家丹尼尔·钱德勒(Daniel Chandler)曾写过一本符号学方面的学术畅销书《符号学基础》(Semiotics:The Basics)。这本书的前身是1994年创作的网络超文本版,曾在网上广为流行。2002年,该书由著名的Routledae出版社出版,至今已发行至第3版,成为世界符号学学者人人必备的案头书。《符号学基础》的附录中,钱德勒专门对符号学的重要人物和学派逐一列为词条,进行
期刊
梁启超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短短五十六岁的一生却留下了一千五百余万字的著作。近年来,梁启超家书的结集出版使梁氏家庭教育走进了人们的研究视野。梁启超有九名子女,每个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卓有建树,这与他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从梁启超与子女的书信中可以发现,他对国学教育非常重视,不仅督促子女多读国学经典,还亲自为他们讲学。在梁启超1918年夏秋间写给弟弟梁启勋
期刊
如果套路作文可以得高分,语文老师就可以下岗了  前几天一位妈妈给我发来十几张图,说是某作文机构教孩子写的套路作文。  机构不愧为机构,套路确实是满满的。如果我是普通家长,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也可能会下意识点赞,甚至由衷赞叹。  这些套路作文,被分成了几大类:校园、妈妈、动物、老师、旅行、卧室。  先来两只动物:  《我心爱的小猫咪》:一副矫健的身躯,一身柔软的绒毛,一双灵动的眼睛,一条刷子似的舌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