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次说到一对小小白鹡鸰夫妇选择离宾馆大堂不到5米的一棵“鸟不宿”筑巢繁衍后代。这时,2007中国鸟类摄影年会开幕式已经准备就绪。
下午二时大会开幕。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领导、开化县人民政府领导、赞助企业领导浙江省林业厅领导《户外探险》杂志社领导野生动物摄影师代表等开始陆续发言。大家畅谈了鸟儿们的可爱保护鸟类的意义爱护鸟类的重要性……
白鹡鸰夫妇一会儿飞到宾馆门厅的屋顶一会儿降落在人们背后的大石头上,嘴里叼着虫子它们不敢靠近,它们焦急地等待着……
我在开幕前曾经和主办方进行沟通,试图能让开幕式缩短些时间,让雏鸟不至于挨饿。但是由于和在场的每个领导一一沟通有困难,只得作罢。还好,不到一个小时开幕式结束了。大家合影留念时,有两个鸟人看出了些什么,“看!这两只白鹡鸰嘴上叼着食物,应该周围就有巢。”我听到了,忙和他们打岔:“那边溪流上有只小燕尾刚刚会飞,还需要母亲喂食,很有意思也很容易拍到。毕竟白鹡鸰是一种太平常、太不“值钱”的鸟儿。人们纷纷收拾起家伙各奔东西,找好鸟去喽!”
广场上空无一人,白鹡鸰夫妇赶快一个俯冲降落地面,钻八树丛……小鸟们肯定饿坏了。按先前观察的经验由于人们的打扰它们起码缺少十次喂食。看到白鹡鸰恢复了正常喂食,我也放心了许多。为了避嫌,我也扛起家伙,顺着溪流找小燕尾去了。
傍晚,回来的“鸟人”有的发现了这对可爱的白鹡鸰“它们会悬停在空中让我们拍。”我赶忙把拍摄者请进大堂,告诉他们原委:“你们已经让成鸟半个多小时不能给小鸟喂食了。
第二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按原计划,我会去距离古田山只有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婺源那里的鸟儿品种更多,还有世界濒危品种黄喉噪鹛。早餐时我犹豫了,最后决定留下来多观察拍摄下白鹡鸰家。去婺源的大巴开走了,留下的鸟人们不怕大雨带上各式雨具也出门“打鸟”了。
宾馆大堂冷冷清清,我透过大堂的玻璃悄悄地架好了三脚架使用一台摄像机、一台照相机同时拍摄。“鸟不宿”近在眼前由于玻璃的反光,小鸟没有发现玻璃后面的“大眼睛”只见一只白鹡鸰成鸟飞了过来嘴里叼着虫子它先沿着宾馆正门楼梯的边缘快速走动观察周围。一旦确认没有危险,就会飞起来小心地停在“鸟不宿”的边缘再最后一次观察一下周围然后突然钻入树丛。通过放在树边的无线话筒我听到了一阵稚嫩的“唧唧”声,这是小鸟兴奋的叫声。叫声非常细小即使站在宾馆的门口也不会注意到。喂完食的成鸟不会从原路飞出而是会躲入树下,潜行到灌木丛的另端再飞出。有时两只成鸟恰好同时回巢,其中只会回头在旁边等待,让另一只先入巢喂食。大雨中成鸟仍然每隔三四分钟就会浑身湿透地回巢次,相信在如此充足的营养供应情况下,小鸟们会长得飞快。
第三天天气放晴。忍不住技痒,还是驱车上去了婺源,如愿拍到了黄喉噪鹛。返回古田山庄时已是灯火通明,晚餐后鸟友们聚在大会议室欣赏了奚志农先生的《野性中国》张词祖父子的鸟类摄影作品,还有我的《西湖上空的鸳鸯》DVD。
大家的话题开始集中到鸟类拍摄和是否要制定一份《野生鸟类拍摄守则》上现在拍鸟的人越来越多对鸟形成的骚扰是明摆着的,制定份守则也许有必要:不向鸟儿扔石块不透露鸟巢的位置、不长时间跟踪鸟儿……
奚志农先生有套非常诗情画意的“守则”,从中我记住了最关键的两个字——“敬畏”,对自然的敬畏对鸟儿的敬畏,这才是我们要做的。张词祖先生则对所有的鸟人问了一句:“谁在拍鸟时,对鸟儿是没有干扰的,请站出来!”全场无语,只有一位网名叫MS007的鸟友说他可以做到对鸟儿没有干扰,因为他是这次年会中唯使用望远镜加小DC摄鸟的。我也想站出来但是底气不足我用摄像机拍摄时可以做到对鸟儿毫无惊扰,但是用单反机拍摄时还是会经常惊扰到鸟儿。
轮到我发言时,我指出拍鸟人的原欲并非爱鸟,而是爱拍到的照片。拍鸟的行为就像我的网上签名样:摄影=文明打猎。拍鸟者的心理应该非常类似于打猎者的心理,唯一的区别就是对猎物毫发无损,所以说拍鸟者并非天然的爱鸟者。在拍摄中感知鸟儿的美丽,观察鸟儿的行踪才会慢慢进入鸟儿的世界。好汉不打三春鸟用枪猎鸟的人也有这样的守则。对初学者对还没有足够认知的人们,必须要有对鸟儿的敬畏之心繁琐得像小学生守则似的条例也许还是句“敬畏之心”能够完全地进行概括。只有对鸟儿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做到对它们没有伤害。我差一点要举玩“灯下黑”的白鹡鸰作为例子了。
守则的讨论最后不了了之。毕竟大家都是来拍鸟的,守则,不重要。
次日天亮,赶紧去看我的老朋友们。架好摄像机换上长镜头跟踪,白鹡鸰夫妇还在。一只白鹡鸰站在大石头上观望,另一只白鹡鸰在很认真地梳理羽毛。当人们走近时,它们仍然会毫无目的地在广场上乱跑。终于看到有一只白鹡鸰离开并叼着食物再次回来,可是,它在广场上转了一圈后突然又飞走了,一连十多分钟白鹡鸰夫妇都没有进入“鸟不宿”。面对着认真整理羽毛的成鸟,我感到不对劲带上小DV跨入花坛,发现“鸟不宿上有一个通向小巢的观察通道,通过这个通道,我看到小小的巢中没有一只雏鸟!我赶紧在脚下的灌木丛中仔细寻找但心里明白现在一切肯定太迟太迟了,雏鸟根本不见踪影。”
这天夜发生了什么?
“灯下黑”,玩砸了!
下午二时大会开幕。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领导、开化县人民政府领导、赞助企业领导浙江省林业厅领导《户外探险》杂志社领导野生动物摄影师代表等开始陆续发言。大家畅谈了鸟儿们的可爱保护鸟类的意义爱护鸟类的重要性……
白鹡鸰夫妇一会儿飞到宾馆门厅的屋顶一会儿降落在人们背后的大石头上,嘴里叼着虫子它们不敢靠近,它们焦急地等待着……
我在开幕前曾经和主办方进行沟通,试图能让开幕式缩短些时间,让雏鸟不至于挨饿。但是由于和在场的每个领导一一沟通有困难,只得作罢。还好,不到一个小时开幕式结束了。大家合影留念时,有两个鸟人看出了些什么,“看!这两只白鹡鸰嘴上叼着食物,应该周围就有巢。”我听到了,忙和他们打岔:“那边溪流上有只小燕尾刚刚会飞,还需要母亲喂食,很有意思也很容易拍到。毕竟白鹡鸰是一种太平常、太不“值钱”的鸟儿。人们纷纷收拾起家伙各奔东西,找好鸟去喽!”
广场上空无一人,白鹡鸰夫妇赶快一个俯冲降落地面,钻八树丛……小鸟们肯定饿坏了。按先前观察的经验由于人们的打扰它们起码缺少十次喂食。看到白鹡鸰恢复了正常喂食,我也放心了许多。为了避嫌,我也扛起家伙,顺着溪流找小燕尾去了。
傍晚,回来的“鸟人”有的发现了这对可爱的白鹡鸰“它们会悬停在空中让我们拍。”我赶忙把拍摄者请进大堂,告诉他们原委:“你们已经让成鸟半个多小时不能给小鸟喂食了。
第二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按原计划,我会去距离古田山只有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婺源那里的鸟儿品种更多,还有世界濒危品种黄喉噪鹛。早餐时我犹豫了,最后决定留下来多观察拍摄下白鹡鸰家。去婺源的大巴开走了,留下的鸟人们不怕大雨带上各式雨具也出门“打鸟”了。
宾馆大堂冷冷清清,我透过大堂的玻璃悄悄地架好了三脚架使用一台摄像机、一台照相机同时拍摄。“鸟不宿”近在眼前由于玻璃的反光,小鸟没有发现玻璃后面的“大眼睛”只见一只白鹡鸰成鸟飞了过来嘴里叼着虫子它先沿着宾馆正门楼梯的边缘快速走动观察周围。一旦确认没有危险,就会飞起来小心地停在“鸟不宿”的边缘再最后一次观察一下周围然后突然钻入树丛。通过放在树边的无线话筒我听到了一阵稚嫩的“唧唧”声,这是小鸟兴奋的叫声。叫声非常细小即使站在宾馆的门口也不会注意到。喂完食的成鸟不会从原路飞出而是会躲入树下,潜行到灌木丛的另端再飞出。有时两只成鸟恰好同时回巢,其中只会回头在旁边等待,让另一只先入巢喂食。大雨中成鸟仍然每隔三四分钟就会浑身湿透地回巢次,相信在如此充足的营养供应情况下,小鸟们会长得飞快。
第三天天气放晴。忍不住技痒,还是驱车上去了婺源,如愿拍到了黄喉噪鹛。返回古田山庄时已是灯火通明,晚餐后鸟友们聚在大会议室欣赏了奚志农先生的《野性中国》张词祖父子的鸟类摄影作品,还有我的《西湖上空的鸳鸯》DVD。
大家的话题开始集中到鸟类拍摄和是否要制定一份《野生鸟类拍摄守则》上现在拍鸟的人越来越多对鸟形成的骚扰是明摆着的,制定份守则也许有必要:不向鸟儿扔石块不透露鸟巢的位置、不长时间跟踪鸟儿……
奚志农先生有套非常诗情画意的“守则”,从中我记住了最关键的两个字——“敬畏”,对自然的敬畏对鸟儿的敬畏,这才是我们要做的。张词祖先生则对所有的鸟人问了一句:“谁在拍鸟时,对鸟儿是没有干扰的,请站出来!”全场无语,只有一位网名叫MS007的鸟友说他可以做到对鸟儿没有干扰,因为他是这次年会中唯使用望远镜加小DC摄鸟的。我也想站出来但是底气不足我用摄像机拍摄时可以做到对鸟儿毫无惊扰,但是用单反机拍摄时还是会经常惊扰到鸟儿。
轮到我发言时,我指出拍鸟人的原欲并非爱鸟,而是爱拍到的照片。拍鸟的行为就像我的网上签名样:摄影=文明打猎。拍鸟者的心理应该非常类似于打猎者的心理,唯一的区别就是对猎物毫发无损,所以说拍鸟者并非天然的爱鸟者。在拍摄中感知鸟儿的美丽,观察鸟儿的行踪才会慢慢进入鸟儿的世界。好汉不打三春鸟用枪猎鸟的人也有这样的守则。对初学者对还没有足够认知的人们,必须要有对鸟儿的敬畏之心繁琐得像小学生守则似的条例也许还是句“敬畏之心”能够完全地进行概括。只有对鸟儿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做到对它们没有伤害。我差一点要举玩“灯下黑”的白鹡鸰作为例子了。
守则的讨论最后不了了之。毕竟大家都是来拍鸟的,守则,不重要。
次日天亮,赶紧去看我的老朋友们。架好摄像机换上长镜头跟踪,白鹡鸰夫妇还在。一只白鹡鸰站在大石头上观望,另一只白鹡鸰在很认真地梳理羽毛。当人们走近时,它们仍然会毫无目的地在广场上乱跑。终于看到有一只白鹡鸰离开并叼着食物再次回来,可是,它在广场上转了一圈后突然又飞走了,一连十多分钟白鹡鸰夫妇都没有进入“鸟不宿”。面对着认真整理羽毛的成鸟,我感到不对劲带上小DV跨入花坛,发现“鸟不宿上有一个通向小巢的观察通道,通过这个通道,我看到小小的巢中没有一只雏鸟!我赶紧在脚下的灌木丛中仔细寻找但心里明白现在一切肯定太迟太迟了,雏鸟根本不见踪影。”
这天夜发生了什么?
“灯下黑”,玩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