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有着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活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各个方面,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改造的程度及规模日益深入和广泛,人类生活的范围已从地表扩大到太空,深入到海底。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自然环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地理素养 自然环境 多样化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126-02
可是,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我县的广大农村初中学校,地理学科教学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出在:
一、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有的学校领导对地理这些非中考科目不重视,课时均安排在下午,并且上这些科目的老师比其他老师的课时多1-2节。
二、学科教师不配套
前几年,我县为了“两基”达标,招了5000多名特岗教师,这些教师分到学校时根本没考虑学科配套问题,导致农村70%的地理学科由非专业的教师兼任,教学效果很少过问,大多数兼课教师把地理课作为自己所教“主科”的复习课或练习课,向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的时间难以保证,还谈什么地理素质教育呢?加之社会衡量教育质量只看升学率,所以,不少学校把初中教育搞成了升学教育,只重视升学考试的学科教学。
三、教师和学生不重视
在农村初中学校,有的老师不重视地理,有的老师上课随意性很强;有的老师不备课、不写教案,上课时照本宣科;……。大多数学生却把地理当作“副科”,上课不专心,在地理课上做数学、英语等学科作业,在这种状态下地理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四、地理硬件设备欠缺
我县大部分农村初中学校只有地球仪及几张地图,许多老师上地理课,还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现状,这样的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地理教师难教,学生厌学,教学效果较差,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地理素质和科学素质。
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地理素养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研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合理使用地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图是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它包括课本插图、地图册和教学挂图等。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遥远而广阔,内容涉及很多学科知识。教学中需借助地球儀、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教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地理之前,学生对地图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地图很好奇,如不加以正确引导这种兴趣很快就消失了。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老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贵州省在中国的什么位置?我县在贵州的什么位置?学校在县城的什么位置?以引起学生阅读地图的兴趣。在讲地图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讨论如何看地图,小组讨论后向全班汇报,最后老师总结出读图的最好方法,并让学生区分地图和一般的图画有何不同,适时提出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三个基本要素的问题。最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实际问题,如:同学们从赫章到北京旅游可以走哪些路线?经过哪些省?大概有多远?去新疆旅游向什么方向走,沿途经过哪些大山、大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地图的兴趣,也提高了阅读地图的能力,巩固了地图三要素的知识。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的有很多用处。
(二)利用自制教(学)具辅助教学
目前,虽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加大了,各校教具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还不能满足广大师生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教学内容来制作教(学)具。如:在上经纬网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感到很抽象,难以理解,可在课前布置学生用乒乓球或其他球体做成地球仪模型,这样,学生在认识经纬线、经纬度、及东西半球要容易得多,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得到快乐。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时可采取多种形式,使地理课“活”起来。可采用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法,课前教师把教材内容设置问题,再把问题抛给学生,采用游戏、竞赛、辩论等方式完成,然后让学生展示成果,最后教师总结。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如:在讲地图图例时,可把各种图例符号做成大卡片。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老师拿出写有一个图例符号的卡片后,让学生进行竞猜,看谁猜的又快又准,答对了小组加分,最后看哪组得分最高。又如:讲到中国政区图时,可让学生玩拼图游戏,看谁拼得又对又快,在拼图中了解各个省、市、自治区的形状及位置。在讲天气预报的气象符号时也采用竞赛法。这样,让学生能眼、脑、手并用,在竞赛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四)教学中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
1.利用漫画辅助教学
教学中结合讲授内容,选用适当相关内容的地理漫画作辅助,既生动形象、寓意深刻、丰富课堂活动,并且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及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如:在讲解森林资源利用问题时,选用一幅“小鸟的悲哀”漫画。画面上,小鸟哀求:“请把我带走吧!”问学生:“看了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这幅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由于滥伐森林,造成了环境严重恶化,使生活在森林中的野生动物失去了理想栖息地,产生了生存危机,所以,小鸟要伐木工人把它带走。
2.运用古诗进行教学
把地理知识结合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在课堂上讲解,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还有用“马前桃花,马后雪”来夸张地表现秦岭南北两边自然景观的差异;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来描述内蒙古高原的辽阔富饶。这些诗歌犹如课堂中的“调味品”,使学生回味无穷,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生活即教育”是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农村学生生活经验丰富,教师在教学时,可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在讲到“海陆变迁”时,可例用我县“贵州屋脊”的“浅海化石”为例说明:原来,称为“贵州屋脊”的“韭菜坪”原来是浅海,是经过多年的海陆变迁才变成今天的高山。在讲到气温与气候的关系时,可让学生体会学校所在地与“韭菜坪”的气温相比较,到“韭菜坪”春游需要穿什么衣服?讲地形时,可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学校周围所在的地形,如:我在上中国地图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3章《居民与聚落》中的《聚落》时,首先以学校对面的聚落图片导入,学生非常喜欢,感觉很亲切。这时,我就问他们,你们的家是否在这个聚落,这一下,同学们的激情高涨,说:“我家在某某村的聚落。”为后面的学习重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因素”奠定了基础。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就迎刃而解了。其实,初中地理中,能联系学生生活的地理例子很多,关键靠我们老师去发现、挖掘,让它来为教学所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六)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一些终身有用的东西,这就是学习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离开老师的情况下,继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要求。作为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教给学生课本中的知识,而应教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只注意结果的传授,而要在过程中,使学生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应鼓励学生尝试从多角度、多渠道去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认识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能力,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在班级交流学习方法,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不是最優秀的才是最合适的,只有最合适的才是最优秀的”。作为地理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生所处的地理环境,选择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爱好地理的良好学习风气,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培养初中学生地理素养的研究[J].莫凯麟.基础教育研究.2009(02).
[2]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J].李岩岩,贾羽美.中国校外教育.2018(03).
【关键词】地理素养 自然环境 多样化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126-02
可是,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我县的广大农村初中学校,地理学科教学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出在:
一、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有的学校领导对地理这些非中考科目不重视,课时均安排在下午,并且上这些科目的老师比其他老师的课时多1-2节。
二、学科教师不配套
前几年,我县为了“两基”达标,招了5000多名特岗教师,这些教师分到学校时根本没考虑学科配套问题,导致农村70%的地理学科由非专业的教师兼任,教学效果很少过问,大多数兼课教师把地理课作为自己所教“主科”的复习课或练习课,向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的时间难以保证,还谈什么地理素质教育呢?加之社会衡量教育质量只看升学率,所以,不少学校把初中教育搞成了升学教育,只重视升学考试的学科教学。
三、教师和学生不重视
在农村初中学校,有的老师不重视地理,有的老师上课随意性很强;有的老师不备课、不写教案,上课时照本宣科;……。大多数学生却把地理当作“副科”,上课不专心,在地理课上做数学、英语等学科作业,在这种状态下地理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四、地理硬件设备欠缺
我县大部分农村初中学校只有地球仪及几张地图,许多老师上地理课,还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现状,这样的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地理教师难教,学生厌学,教学效果较差,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地理素质和科学素质。
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地理素养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研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合理使用地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图是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它包括课本插图、地图册和教学挂图等。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遥远而广阔,内容涉及很多学科知识。教学中需借助地球儀、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教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地理之前,学生对地图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地图很好奇,如不加以正确引导这种兴趣很快就消失了。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老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贵州省在中国的什么位置?我县在贵州的什么位置?学校在县城的什么位置?以引起学生阅读地图的兴趣。在讲地图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讨论如何看地图,小组讨论后向全班汇报,最后老师总结出读图的最好方法,并让学生区分地图和一般的图画有何不同,适时提出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三个基本要素的问题。最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实际问题,如:同学们从赫章到北京旅游可以走哪些路线?经过哪些省?大概有多远?去新疆旅游向什么方向走,沿途经过哪些大山、大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地图的兴趣,也提高了阅读地图的能力,巩固了地图三要素的知识。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的有很多用处。
(二)利用自制教(学)具辅助教学
目前,虽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加大了,各校教具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还不能满足广大师生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教学内容来制作教(学)具。如:在上经纬网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感到很抽象,难以理解,可在课前布置学生用乒乓球或其他球体做成地球仪模型,这样,学生在认识经纬线、经纬度、及东西半球要容易得多,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得到快乐。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时可采取多种形式,使地理课“活”起来。可采用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法,课前教师把教材内容设置问题,再把问题抛给学生,采用游戏、竞赛、辩论等方式完成,然后让学生展示成果,最后教师总结。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如:在讲地图图例时,可把各种图例符号做成大卡片。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老师拿出写有一个图例符号的卡片后,让学生进行竞猜,看谁猜的又快又准,答对了小组加分,最后看哪组得分最高。又如:讲到中国政区图时,可让学生玩拼图游戏,看谁拼得又对又快,在拼图中了解各个省、市、自治区的形状及位置。在讲天气预报的气象符号时也采用竞赛法。这样,让学生能眼、脑、手并用,在竞赛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四)教学中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
1.利用漫画辅助教学
教学中结合讲授内容,选用适当相关内容的地理漫画作辅助,既生动形象、寓意深刻、丰富课堂活动,并且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及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如:在讲解森林资源利用问题时,选用一幅“小鸟的悲哀”漫画。画面上,小鸟哀求:“请把我带走吧!”问学生:“看了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这幅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由于滥伐森林,造成了环境严重恶化,使生活在森林中的野生动物失去了理想栖息地,产生了生存危机,所以,小鸟要伐木工人把它带走。
2.运用古诗进行教学
把地理知识结合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在课堂上讲解,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还有用“马前桃花,马后雪”来夸张地表现秦岭南北两边自然景观的差异;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来描述内蒙古高原的辽阔富饶。这些诗歌犹如课堂中的“调味品”,使学生回味无穷,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生活即教育”是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农村学生生活经验丰富,教师在教学时,可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在讲到“海陆变迁”时,可例用我县“贵州屋脊”的“浅海化石”为例说明:原来,称为“贵州屋脊”的“韭菜坪”原来是浅海,是经过多年的海陆变迁才变成今天的高山。在讲到气温与气候的关系时,可让学生体会学校所在地与“韭菜坪”的气温相比较,到“韭菜坪”春游需要穿什么衣服?讲地形时,可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学校周围所在的地形,如:我在上中国地图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3章《居民与聚落》中的《聚落》时,首先以学校对面的聚落图片导入,学生非常喜欢,感觉很亲切。这时,我就问他们,你们的家是否在这个聚落,这一下,同学们的激情高涨,说:“我家在某某村的聚落。”为后面的学习重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因素”奠定了基础。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就迎刃而解了。其实,初中地理中,能联系学生生活的地理例子很多,关键靠我们老师去发现、挖掘,让它来为教学所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六)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一些终身有用的东西,这就是学习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离开老师的情况下,继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要求。作为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教给学生课本中的知识,而应教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只注意结果的传授,而要在过程中,使学生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应鼓励学生尝试从多角度、多渠道去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认识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能力,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在班级交流学习方法,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不是最優秀的才是最合适的,只有最合适的才是最优秀的”。作为地理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生所处的地理环境,选择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爱好地理的良好学习风气,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培养初中学生地理素养的研究[J].莫凯麟.基础教育研究.2009(02).
[2]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J].李岩岩,贾羽美.中国校外教育.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