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历史高考中的材料论述题所占分值有所提高。材料论述题通常有以下四点答题要求,即题目自拟、主题鲜明、观点突出、材料使用充分,而学生在答题时往往找不到感觉,丢分比较多。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解答这种题型的能力尤其是论述能力就很有必要。下文即对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解答历史论述题的能力作一探讨。
一、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图片认知与文字概括能力
近年历史高考中图片类题目在材料论述题中占了不小的分量,这类题目主要是以文字为主干图片为树枝的形式出现。学生在作答时往往存在这些问题:找不出题目与课本内容的联系,概括不出文字的中心内容,回答严重偏离题目的要求。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对课本、地图册中的图片的辨别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将图片与课本相关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并以往年历史高考典型的图片题为例,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寻找解答的切入点、思考与课本内容的联系和组织文字的解题技巧,不断提高学生解答这种题型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片,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方法,是提高学生解答图片类材料论述题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重视培养学生对文字资料性题目的解读能力
近年历史高考中,文字资料性题目在材料论述题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这种题目符合学生的总体阅读水平,所提供的资料包含了一定的历史信息,它要求学生具有懂得解读文字资料并从中寻找到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有时还要求学生从所获取的历史信息去分析概括历史问题,以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水平。而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往往与上述要求相差甚远:或者因文字功底比较差而读不懂材料;或者基本了解材料的意思,但因为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无法有效地将材料与课本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或者不会组织答案内容,答不到要点;或者不会利用题目所提供的资料为自己的作答服务。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以重视,多提供锻炼机会,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有效组织答案。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近年历史高考论述题中出现了“不定论”的新题型,这种题型的特点是所提供的资料与教材内容不相吻合,很难从教材中找到现成的答案,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历史观和思考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日常历史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史学新动态,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看待历史问题是个动态的过程,提高关注历史的兴趣。比如在介绍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时,应注意将最近史学界对圆明园问题的研究动态融入到历史教学当中,同时对圆明园的修复问题作系统的讲解。这样可以增强历史问题的现代感,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有帮助。
四、通过开展研究性历史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生是否具有自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成为历史高考论述题考查的一个趋势,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来组织答案,这种题型的主观性很强,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考生的得分率往往不高。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供一些适合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题目给学生试着自己去思考、探究,然后对学生的探究成果作客观的评价,并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引导学生逐渐摸索出自主探究历史问题的有效办法,不断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这种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是终身学习能力中的重要内容。
五、注重加强学生联系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近年历史高考对考生联系比较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有所侧重,因此我们的历史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有意识给学生提供更多练习解答这类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面对这种题型的时候不至于发怵。比如可由17至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在英、法、美等国的爆发,结合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思想启蒙运动等问题一起考虑,锻炼学生联系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六、重视引导学生将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历史高考比较重视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尤其是时事政治联系起来。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看待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会使学生看问题更客观更深刻,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学好历史是“有用的”是很有优越感的,从而自觉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实现。
参考文献
[1]谢春风,时俊卿.新课程教育研究方法与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新课程的教学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张静等.历史学习方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图片认知与文字概括能力
近年历史高考中图片类题目在材料论述题中占了不小的分量,这类题目主要是以文字为主干图片为树枝的形式出现。学生在作答时往往存在这些问题:找不出题目与课本内容的联系,概括不出文字的中心内容,回答严重偏离题目的要求。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对课本、地图册中的图片的辨别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将图片与课本相关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并以往年历史高考典型的图片题为例,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寻找解答的切入点、思考与课本内容的联系和组织文字的解题技巧,不断提高学生解答这种题型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片,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方法,是提高学生解答图片类材料论述题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重视培养学生对文字资料性题目的解读能力
近年历史高考中,文字资料性题目在材料论述题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这种题目符合学生的总体阅读水平,所提供的资料包含了一定的历史信息,它要求学生具有懂得解读文字资料并从中寻找到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有时还要求学生从所获取的历史信息去分析概括历史问题,以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水平。而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往往与上述要求相差甚远:或者因文字功底比较差而读不懂材料;或者基本了解材料的意思,但因为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无法有效地将材料与课本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或者不会组织答案内容,答不到要点;或者不会利用题目所提供的资料为自己的作答服务。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以重视,多提供锻炼机会,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有效组织答案。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近年历史高考论述题中出现了“不定论”的新题型,这种题型的特点是所提供的资料与教材内容不相吻合,很难从教材中找到现成的答案,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历史观和思考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日常历史教学中应尽可能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史学新动态,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看待历史问题是个动态的过程,提高关注历史的兴趣。比如在介绍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时,应注意将最近史学界对圆明园问题的研究动态融入到历史教学当中,同时对圆明园的修复问题作系统的讲解。这样可以增强历史问题的现代感,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有帮助。
四、通过开展研究性历史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生是否具有自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成为历史高考论述题考查的一个趋势,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来组织答案,这种题型的主观性很强,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考生的得分率往往不高。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供一些适合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题目给学生试着自己去思考、探究,然后对学生的探究成果作客观的评价,并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引导学生逐渐摸索出自主探究历史问题的有效办法,不断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这种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是终身学习能力中的重要内容。
五、注重加强学生联系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近年历史高考对考生联系比较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有所侧重,因此我们的历史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有意识给学生提供更多练习解答这类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面对这种题型的时候不至于发怵。比如可由17至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在英、法、美等国的爆发,结合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思想启蒙运动等问题一起考虑,锻炼学生联系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六、重视引导学生将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历史高考比较重视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尤其是时事政治联系起来。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看待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会使学生看问题更客观更深刻,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学好历史是“有用的”是很有优越感的,从而自觉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实现。
参考文献
[1]谢春风,时俊卿.新课程教育研究方法与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新课程的教学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张静等.历史学习方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