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众审美文化对影片题材选择的影响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a5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影视逐渐依托于受众,其商业属性更加突出。在大众审美文化的影响下,它逐步走向后现代影视发展之路。大众审美文化的影响深入高校教学,对于影视作品的创作,大学生虽因受课程时间设置、影片拍摄场地、资金和设备等方面制约,但本质依然是创作受众观看的影视作品,因此,课程教学与影片拍摄实践中的影片题材选择尤为重要。
  一、新时期大众审美及其特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不断完善,影视发展逐步趋于全球化,具有多文化融合的特点。审美观念也彻底从精英文化转变为大众文化,形成以受众为主导的大众审美文化。短短数年间,大众文化就掌握了审美取向,并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商业属性突出
  大众审美文化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而诞生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受众为主导的转变。以受众为主导,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最根本目标,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受众所具有的消费观念导致影视创作也必须紧随受众追随的审美文化。
  (二)形式流行,娱乐至上
  大众审美文化是反精英文化的后现代消解意义的延伸,直接导致流行文化的产生,以及多元素、多样性的影视创作形式的演变,最终是为了满足受众的观赏及审美需求,即达到引起受众娱乐消费的根本目的。
  二、大众审美文化对电影题材的影响
  从影视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类型化发展至今有其必然的缘由,主要是因为其契合大众审美文化的“期待视界”。首先,类型片中的英雄与观众期待视界中的“英雄情结”是相对应的,容易形成“入片”状态。其次,类型片的戏剧美学特点满足观众“期待视界”中的“宣泄情感”,正义与邪恶的对弈使得观众认同影片。最后,类型片中二元价值与观众的“道德诉求”是切合的,其意识形态涵盖大众所具有的伦理道德观念。
  但是,受以受众为主体的大众审美文化影响,类型片的发展呈现“亚类型”的发展趋势,即一部电影具有多种类型元素,杂糅融合以吸引受众。例如,冯小刚导演的诸多作品,如《非诚勿扰》系列,在喜剧片的外壳中加入爱情、剧情、心理等元素。从现今的影视创作中可以看出,大众的喜好及审美取向可以直接影响影视的创作。这种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间接影響电影创作的目标及结构方法。影视创作逐渐以获取市场票房为最终目的,结构方法以受众喜好而进行改变;二是直接影响电影题材的选择和创作趋向,这直接关乎影视创作实践环节,也直接关乎影视作品的最终呈现,这就需要对影视创作的题材进行认真选择。
  三、大众审美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影片创作的题材选择
  影视创作是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在影视创作理论学习中必须进行的教学实践环节。《剧情片创作》的课程设置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学生在学习具体影片拍摄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影片拍摄实践。虽然它不是面向市场的,但高校培养的影视创作人才是面向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具体的影视创作实践中,学生应紧密结合社会情境进行创作实践。
  大众审美文化的突出特点就是受众主导,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本就是大众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在影视创作教学环节,学生不仅要分析电影题材的种类和特点,找出适合教学的题材种类,并将其合理地应用到课程教学中,更要对影片拍摄实践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学生影片题材的选择趋向和兴趣、适合新一代大学生拍摄的题材范围、如何更好地运用课程理论知识的题材创作方式等。
  《剧情片创作》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三设置的课程,由于学生还处于课程创作阶段,影片拍摄会受到拍摄场地、资金和设备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对于课程教学与影片拍摄实践中的影片题材的选择尤为重要。这就需要解决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1)电影题材的种类颇多,如何选取合适题材,应用到《剧情片创作》教学中,在诸多题材资料及影片作品的搜集和分析基础上,找到更适合课程教学的题材范围?这是大学生影视创作实践指导最根本的一点。在大众审美文化视域下,众多的电影类型优胜劣汰,但并不是淘汰即不存在,没有存在的价值及以后发展的可能,应该在众多的影视题材中,挑选适合大学生、符合课程设置实践的影视题材,才能达到锻炼及实践的根本目的。
  (2)以《剧情片创作》课程教学为蓝本,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在影片拍摄实践中把握好影片题材的选择?学生实践地点是校园,时间是固定的课时数,限制了学生影片创作的题材宽度和选择,但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作用,如何激发学生进行突破和创新,是十分关键的。
  (3)《剧情片创作》课程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影片拍摄动手能力,需要课程教学的指导,理论课程与实践要做到相得益彰、互相补充,这是影视创作的实践重点也是难点。
  四、结语
  大众审美文化的影响深入高校教学,逐步影响大学生影视创作的趋向,这也是高校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所必须面临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大学生影视创作实践在影片题材选择上的探索,对大学生影视创作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白城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二马》是老舍客居英国伦敦时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其中中英文化的对立占据主导地位,文化对话的话语原则和平等原则都遭到了无情的违背,所以中英文化对话没有成功。究其原因,那时的中国是弱国,英国文化中又长期存在文化歧视和文化偏见。而在异国文化中,以老马为代表的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暴露无余,更加深了英国人对中国人的歧视和偏见。本文以比较文学异质文化对话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二马》中深刻的中英文化差異,阐述了异质文
期刊
20世纪80年代引发的“沈从文热”使人们对沈从文作品的文学价值与人文价值有了新的审视。随着对沈从文研究与《边城》研究的深入,过去几十年里关于《边城》中翠翠爱情悲剧的形成原因出现了多种观点。其中,恋父情结说仍属于比较新颖的观点,尚未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众多研究成果中,集中研究翠翠恋父情结的只有段新权的《中的恋父情结与情爱悲剧》(2003),其从“恋父”与“弑父”两种心态的权衡角度分析了翠翠的情感选择。
期刊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魅力不仅在于赋、比、兴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灵活运用和写实风格的开创,更在于其中体现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这一思想跨越几千年,至今仍熠熠生辉,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所继承和发展。  《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跨越几千年,依然具有瑰丽、明亮的光彩,不仅在于其对中国后代诗歌發展的深远影响,更在于《诗经》字里行间所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关系,及
期刊
二战结束后,定居于美国的华人日渐增多,作为美国非主流价值观的华人价值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涌现出如谭恩美的《喜福会》等一大批反映华裔美国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状态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他们关注的焦点通常在于拥有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老一辈华裔与接受美式教育的新一代人的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影片《面子》主要讲述了两条主线的矛盾,一是妈妈与外公的矛盾,二是小薇与妈妈的矛盾。前者是传统文化价值观与半美式半中式价
期刊
泉湖二月八是湖南省衡南县着力打造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的由来源于人们对寿福爷的朝拜,历经了几百年的沉淀,它逐渐变成当地非常有名气的民间庙会和商业交易活动,周边各县市甚至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的人们都会慕名而来。庙会上不但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杂艺表演,还有丰富的农副产品、传统美食。每年农历二月八这天,泉湖街上摩肩接踵、人流如织、商贩云集,前来交易人数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交易金额达千万元之多。
期刊
从中国古典审美观念看来,美既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实体化的美,也不是一种内在固有的、主观意念性的美,而是作为个体的“我”与天地万物共存状态下不断纯粹化而呈现出来的一种境地。这是一种纯粹的美。从西方古典审美观念看来,美是一种先在的、永恒的存在,它是不生不灭、自存自在的,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源泉。这是一种绝对的美。  审美是人类情感世界的凝聚体现。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因为地理空间的分隔,审美呈现出
期刊
当代著名的文艺批评家谢冕在《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一文中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笔者由此联想到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美术欣赏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鉴赏和想象。谢冕的文艺批评理论同样适用于高中美术欣赏教学。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曾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期刊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要求,能够推动劳动生产力素质的提升,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基层文化建设,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不仅是为了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基层文化单位直面广大群众,对接基础文化平台,是满足老百姓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因而完善基层单位的文化建设尤其重要。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与专业特长,研究了基
期刊
五官健全的人在生活中通常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当听到一段熟悉的音乐时脑海中会自动生成一幅图像,这幅图像仿佛在哪里见过一样。人们的眼睛并没有看到任何图画,那么音乐为什么能够让人产生图像呢?听觉是如何在人的心里描绘图像的呢?笔者认为,音乐通过听觉来改变和影响人的心情,使人们在听到熟悉的音乐时能够迅速在头脑中产生一幅图像。音乐自身能够描绘一幅图像,如果同一音乐和同一幅图像反复出现,人们在听到这首音乐的
期刊
本課业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对于山水画的学习,力求改变过去过于注重技巧、过于强调皴法而无暇顾及在画中表现意境的现象;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品位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一、案例实施过程及评价方式简介  (一)案例实施过程  本课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