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支山歌给党听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2365412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歌词,看到了就会下意识地唱出来,而且脑海中余音缭绕,久久不能散去。
  6月初,我和4位同事从兰州出发前往庆阳采访。途中,同事龙总循环播放着《绣金匾》《军民大生产》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3首出自甘肃庆阳的红色歌曲,他为了采访找灵感,认真跟着哼唱,我们其他人则各忙各的。晚上,我躺在酒店的床上,“万丈高楼平地起,盘龙卧虎高山顶”的旋律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刚刚放空自己打算入睡,同屋的记者小周不自觉地哼唱:“一绣毛主席,人民的好福气……”我脑子里顿时响起“解放区呀么嗬咳,大生产呀么嗬咳……”果然是历久弥新的红歌,感染力依旧旺盛。
  我一直以为传唱度极高的红歌《绣金匾》《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以及《军民大生产》都是陕北民歌,毕竟演唱者阿宝穿着羊皮袄、头上扎着羊肚子手巾的陕北放羊娃形象太深入人心。实际上,这3首歌曲都来自甘肃庆阳—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
  从兰州出发前往庆阳采访,单位配备了性能最好的越野车和经验最丰富的司机,预示着这趟行程路不好走。果然,驶过了漫长的高速公路之后进入省道、乡道,车上就没有人睡觉了,一个又一个的急转弯让从没晕过车的我有点不适。从车窗向外看,车正在山顶行进,刚刚走过的盘山路蜿蜒崎岖,像一条黑龙盘卧在山间。此时,我脑海中又一次响起了熟悉的旋律:“盘龙卧虎高山顶……”
  当天的采访对象就是这首《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的词作者孙万福的曾孙孙治慧。采访车在翻过了两个山头之后,拐进了“万福水厂”,如今的孙治慧在庆阳环县经营着一家纯净水厂 。他选择用自己太爷爷的名字给水厂命名,为了提升知名度—孙万福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据庆阳市环县党史办主任贾杰介绍,孙万福的一生跨越新旧两个社会。1883年出生的他从小给地主打工,几乎没吃过饱饭。1929年陇东大旱,再加上旧社会的苛捐杂税,孙万福典当了所有家产才得以过活。直到1936年,红军解放了环县曲子镇,孙万福分到了土地,才过上半生从未感受过的温饱日子。在后续的大生产运动中,孙万福两年耕地百余亩,1943年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的劳动英雄代表,受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这首《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的歌词,就是孙万福被接见的时候有感而发,即兴朗诵的词。
  如今看来,孙万福的这次即兴创作,是和孙万福有着相同经历的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心声。



  孙万福的曾孙孙治慧没见过自己的太爷爷,但是关于太爷爷的故事,他听家里的老人说了无数回。如今,他也给自己的孩子讲这些故事。现在的孩子对于旧社会的生活无法想象,但《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的旋律响起来,孩子们就会和孙治慧一起哼唱,热情而坚定。
  那个年代,生活在乡村中的农民虽然目不识丁,但是表达起感情来真挚诚恳、直抒胸臆,《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是这样,《绣金匾》也是这样。
  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中特区纪念馆馆长张志英介绍,和孙万福的生活经历类似,《绣金匾》的词作者汪庭有也经历过遭灾、变卖家产,甚至还从陕西逃荒到了陕甘宁边区庆阳正宁县,在这里,汪庭有成了一名木匠。慢慢地,他从漂泊无依到用一技之长养活自己,不再受冻挨饿,不再遭受欺凌,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萌生了编一首歌颂毛主席、八路军的歌曲的想法。
  正宁当地的民歌《绣荷包》旋律动听,但是《繡荷包》体现的是儿女私情,在这首歌曲的基础上,汪庭有将其改编成《十绣金匾》。目不识丁的汪庭有一边改编一边唱给村子里的孩子们听,口口相传,《绣金匾》的最初版本《十绣金匾》成型。歌词里,除了歌颂毛主席、八路军,也展现了当时陕甘宁边区“老百姓,抗战最热情”“全家人都和气,民主好商量”等边区人民生活的真实风貌。
  当地退休干部刘向阳是一位文艺爱好者,《绣金匾》这么高的曲调对他来说唱起来一点儿都不难。一曲唱完,他感慨自己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1952年出生的他,小时候听老人讲,过去的日子过得难,灾荒年吃不饱饭,年景好了稍有点儿钱,就招来祸事被土匪盯上。如今,国泰民安,才是真正的好日子。说到激动的时候,他还握住我们的手,反复叮嘱:“年轻人啊,不要不知足,要懂得感恩……”我想,当年汪庭有创作《绣金匾》时的心情也是如此吧。
  传唱红歌也是传承红色精神。在庆阳华池县军民大生产纪念馆见到甘肃省红色歌谣传承人李文军老师的时候,他一身演出时的装扮—上身羊皮坎肩,腰里系着红色腰带,头上扎着羊肚子手巾,唱起《军民大生产》,中气十足,感情饱满。这些年,李文军老师参加采访、演出成百上千次,无论是正式的大型舞台,还是简单的采访,只要唱《军民大生产》,他总要穿起这身行头。他说:“这是作为第一批甘肃省红色歌谣传承人的素养,也是义务。红色歌谣要进社区、进军营,还要进校园。有学生问我为啥是这身打扮,我就告诉他们,过去人们穿的就是羊皮袄,戴的羊肚子手巾扎的头巾,这样他们才更有兴趣了解过去的历史。”
  红歌就是唱出来的历史。1943年,抗大七分校及八路军770团的战士们进驻庆阳市华池县大凤川,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当地的劳动号子《推炒面》成为大生产运动时期人们干活加油鼓劲时哼唱的小调,歌词里“西里里里嚓啦啦啦嗦啰啰啰太”一听就是模拟磨面的声音。1943年,人民艺术家张寒晖从延安来到庆阳华池县采风时,将《推炒面》改编为《边区十唱》,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时候正式改名为《军民大生产》。
  和被全国人民熟知的《南泥湾》一样,当年荒草遍地的大凤川,仅仅经过两年的开垦,就成了“粮食仓满、蔬菜有余、牛马成群、猪羊满圈、革命家务日趋巩固”的“鱼米之乡”,有力地支援了边区建设和抗日前线。如今的大凤川,早已经成为郁郁葱葱的林场,为当地生态建设提供苗木供给。
  近80年过去了,“大生产”的故事仍在继续。
  从庆阳回到兰州后,只要听到采访时的录音素材,仍旧会不自觉地哼唱起这些红歌。以前,红歌对于我来说,只是大合唱比赛时候的必备曲目,可是我从来没想过,这些红歌背后的创作过程和创作者的经历都是时代洪流的见证,都是创作者彼时彼刻真情实感的流露。旋律响起,好像我和他们有了共鸣,心中总是充满无限感激,感激如今日新月异的好日子,感激百年来为了这好日子而努力的人。这种感激就像基因一样,是刻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激情与热爱。
  (特别感谢: 甘肃交通广播)
其他文献
从小我就爱看人做饭,无论是我家对门建筑公司食堂的李爷爷蒸馒头,家门口汤圆摊儿的黄婆婆揉汤圆,还是隔壁的陈红姐姐扯面疙瘩,小食店上班的幺伯做荞面,抑或是善施桥边易大娘炸油豌豆,城门洞口大肚子厨师煮烩面,我都看得津津有味。  这当然有守着锅边,想混点儿吃的下嘴的原始冲动。做饭的人大多有展示欲望,一旦好吃的起锅,除了自己尝一嘴之外,忍不住会给观者来上一点儿。这有点儿像画家画完一幅作品,总忍不住想给人展示
期刊
昨天中午和彦祖去吃小笼包。等着上菜的时候,他突然接到一个工作上的电话,表情瞬间从放松变得严肃,认真地跟电话那边的人说着什么。当时我正在刷微博,刷到一条“18岁喜欢的人,28岁还在身边”,于是抬头看了看他。  画面和19岁的他慢慢重叠了。  那时候我俩刚谈恋爱。他面庞青涩,体型瘦削,经常在和我吃饭的时候,打电话给同学兴高采烈地讨论游戏的玩法、暑假要去哪个网吧包夜、要去那家开了 13年的夜宵店撸串儿…
期刊
晚饭后,我爸翻到一条我之前发的跟人吵架的微博,看了几遍以后打电话给我,语重心长地劝我不要跟人计较,把心放宽。他说:“不招人妒是庸才,你看你妈,她就跟別人处得很好,谁都不嫉恨她……”  刚才他用楼下的公用电话打过来,说我妈把他赶出来了,让他今晚去睡公园的椅子,让我和弟弟帮他说说情。  我妈躺在沙发上闭着眼睛敷面膜,就是那种黑色的火山泥面膜。  我爸看自己没人陪了,就无聊地开始找碴儿,挨着我妈坐下来,
期刊
我要向地球上爱吃爆米花的孩子  道一声对不起  我仅仅快了一步  在银河里发现一颗爆米花星  金黄灿烂,香味浓郁  平常,爆米花星安安静静的  安安静静地闪烁  直到我启动开关  拉一拉那根专属于我的闪电藤  只听“嘭”的一声  爆米花星流星飞溅  星云弥漫  来自星星的爆米花开始降落  一串串  一阵阵  一堆堆  有适应地球人的经典老口味  更少不了宇宙流行的時尚新口味  怪诞多元味则让人尖叫
期刊
春节假期后返工第一天,我的作息一如往常:7点半起床、洗漱、吃饭,8点半出门。只是今天我选择走路去公司,预计3个小时后能在公司楼下“打卡”。  任性吗?其实并不。年前我向领导提出辞职,元宵节是正式离职的日子。今天开始,我进入了“预备离职期”。  把“我不想干了”的想法变成“我不干了”的事实,花费了4个月。这大概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得知我即将离职,公司同事们流露出的羡慕多过不舍,羡慕我年轻,羡慕我自在
期刊
慢慢心懒。慢慢,就不喜了那些急管繁弦的浓烈与热闹。  多年前陪孩子看电视剧《西游记》,看到孙悟空重回三星洞,寻找师父菩提祖师的情景。一别再回来,眼前已是人去楼空,蛛网破败。孙悟空一句又一句地喊着“师父”,只是不复相见。那一刻,我泪湿脸颊,因为成年人才会明了:聚之后,便是长久的离散。  孙悟空寻师父不见的悲伤,想来孩子那时也未必能懂。这样的悲伤,戏里也没有急管繁弦地去用力表现,只有悠扬的箫管之音,衬
期刊
变脸是川剧一大绝技。凡是剧情到了情感波折、内心激变之处,变脸便有了用武之地。表演者灵活运用抹脸、吹脸、扯脸3种技法,一抬手一拂袖一甩头之间,便可变换出五花八门的面目来,有时还伴以吐火、藏刀等绝活儿,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早期的变脸用的是纸壳面具,不仅表演速度慢,还要借助披衫使障眼法,每幕戏顶多只能变三四次。川剧表演大师欧阳荣华花费数十年时间潜心摸索,将面具改良为草纸绘制的脸谱,表演时以烟火或折扇
期刊
诗人叶申仕写过一首诗《省下一半》:  省下我的一半人生  赠给正在死去的病人  和被正义的枪口顶住脑袋的罪人  他们的余生将时常忏悔  关于信仰、理想和爱与被爱  死神的椅子已经为我省下一半的位置  正等着我坐过去,谈论天气和欲念的关系  谈话的最后,他赐予我一双诗人的手  在墓碑上刻下,我的虚构的  另一半人生  敢于把自己的一半都奉献出去,这是一份多么伟大的慷慨!当这份慷慨从灵魂里淌出来,那就
期刊
熊峰: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干部,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当年,我驻村的地方贫穷落后,有的村民说我吃不了这里的苦,早晚会去大城市。顶着流言蜚语,我和村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铺设了几千米的自来水管,完成了电网改造;村里道路也进行了硬化,路旁装上了明亮的路灯;保洁员每天清扫街道;村里种植业、养殖业发展迅速。昔日脏乱差的穷乡僻壤变成了美丽的家园,我内心为自己的坚持而骄傲!党的光辉鼓舞着我们扎根基层、奉献热忱、永不懈怠
期刊
一  余姚是一座生活节奏缓慢的小城,这一点,从大清早就开始跳交谊舞的人群、面馆门前排长队等着吃一碗早面的市民、河边数座古朴结实的石桥以及老模老样的车站候车大厅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比之下,我现在长期生活的城市—深圳,仿佛没有清晨,起码对绝大多数需要赶早高峰出行的人们来说是这样的。深圳的清晨,地铁出站口外,早点摊儿的摊主们早都预先打包好包子、玉米、白粥和炒粉等,人们扫码支付后拎了就走,没时间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