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数学创新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所在。创新是教学变革与发展的动力与灵魂。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兴趣,破旧立新,师生互动重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灵活多变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开阔知识视野,从而培养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
  要达到这一目标要求,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在新课改条件下,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探究。
  
  一、设疑----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俗话说:“奇中生疑,疑中生思,由疑生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引思的“奇”境,巧布“疑阵”,让学生解疑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沟通知识的内在结构,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如进行关于“2(5X-7)+14”的结果发现教学引导中,为丰富数学题目有这么一道题:随便想一个正整数,将这个整数乘5减7,把结果乘2加14,我们发现无论开始想的自然数是什么,按照上面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一定是这个被选中的数的十倍。这是为什么呢?此题表示为2(5X-7)+14,学生很容易得出原式=10X。
  计算结果的出现,使学生通过研究得到一个小小的发现。在这一探究过程中,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二、突出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探求新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把学生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起点和依据,从而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必须从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在教学方法上,要多样而恰当。能使学生保持高昂的积极性。在教学方式上,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发言讨论的机会,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思维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回归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蕴含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信息,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当学生面对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生活实际背景、并探索应用价值。为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之学以致用。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园地,是数学学习的大课堂,为探索发展问题、提高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应让学生回归生活,积极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适时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课堂拓展为学生的生活实践,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四.精选例题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编排例题、习题时要注意精选一定数量的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例题和习题的配备数量和难度都要适当。可有层次之分,可分为基本题和选作题两类。
  例题要有良好的示范性,单纯地巩固、法则、公式,算法的题目要精选,每节习题的量要适当,以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避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习题不只是单一的常规训练题,各部分都适宜的编入一些具有现实背景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和探索规律的问题,以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及创造性。
  
  五、大胆创新在表演游戏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中设定“情感态度”领域的目标,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数学课程标准对情感与态度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生的情感发展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首先,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创造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如收集资料,社会调查,制作模拟等等,激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教学中,师生无拘无束的问答、创设愉快的情景,穿插一些形体动作,游戏造型等活动,都会给学生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数学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不仅要有耐心和意志,更需要对这项工程有深刻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心,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的探索,并自觉地付诸于教学实践中,使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结出丰硕的果实,使每位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改,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应有贡献。
其他文献
在常规的政治教学中,我们常常习惯于教师的提问,而很少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提问,这种置学生于被动接受的现状,越来越不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如何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就显得特别迫切了。因而,就初中政治教学现状及改进意见,谈些自己的认识。  政治教学现状:  1.观念转变不够。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可以说有两大缺陷:  一是灌输,重视“知识世界”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同时,产生愉悦、喜爱的情感。  教师通过恰当的情境创设,能吸引学生以乐意、主动的态度投入到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呢?    一、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创设导入情境    1.激活熟
期刊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本族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 半功倍。要取得这样的好效果,趣味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好方法。   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 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 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
期刊
一节课的开始与结尾都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开始的好就可以使学生精力集中,学好知识;课末小结的好,就会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以下,就数学课的导入和课末的小结,谈些建议。    一、小学数学课的导入    大家知道,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我认为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选择较好的方法。  1.数学课导入的方法。  
期刊
在现代家庭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自尊 , 不敢表现自己,喜欢顺从权威 , 独立性较差,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的小朋友。在集体活动中不敢主动要求参加其他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而在交往中,他们总是听从能力较强的孩子的安排,面对挫折时,他们常常害怕、退缩,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  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充满自信,敢于大胆尝试,而有的孩子却自卑畏缩
期刊
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仅是学生听之有趣,学有所获,想有所得,忆有所感;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又像是从事一种导演职业,想法子要把教和学的关系统一起来。它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专拣好听的讲,以讨好学生;也不是板上钉钉,有板有眼,一切依照既定模式,循规蹈矩,招惹学生反感。  好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多元的,经过优化组合的,不露痕迹的,但又是有据可查的;它应该是无迹可寻的,应该是贯穿课堂始终的,但不是主宰课堂成败的。
期刊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评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实现师生交流的一种渠道,也是师生交流的另一个平台,更是师生情感升华的催化剂。  因此,恰到好处的使用评语,能够使学生扬长避短,完善自我,而且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良好的人格形成都有积极的作用。为了使教育评价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我在评语评价方面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一、评语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    过去的评语评价,
期刊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创设良好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数学内容去思考,一般分为情境故事化、情景活动化、情境生活化和情境问题化。    一、情境故事化  
期刊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 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 ,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以情激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其乐于提问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  因此,课堂上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