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虽然学者们已经摸索了一些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但是对于很多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来说,其人才培养目标并没有特别清晰,因而也没有合适的人才培养的评价方式和体系。本文以武汉商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分析了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基于OBE的理念,探究能解决现有问题的方案并提出适合该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关键词】OBE;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
【作者简介】吴嘉轶(1982.03-),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商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商务英语、中小企业管理。
【基金项目】该论文是武汉商学院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商务英语专业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武汉商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按照主流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明确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的三个能力,即英语沟通能力、商务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按照这一培养方案,商务英语专业已经培养出了两届毕业生。这两届毕业生的培养过程,笔者以专业负责人和教师两种角色都参与其中,对于如何评价人才培养的效果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学生情况分析
1.专业考试通过率。从近两年考试情况来看,武汉商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全国商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通过率略高于50%,且与通过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学生重合率极高。这反映出,学生能通过商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主要还是依靠的英语的应用能力,但是在商务应用能力上,学生其实是比较差的。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商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涉及商务词汇和商务术语的题目时错误率较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的商务素质较低,对商业活动中的各个场景及内容都很生疏,也基本不关注商业热点。也就是说,这些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了学业后并没有具备商业属性,与普通英语专业学生相比并没有太大区别。
2.就业情况。从两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也很容易发现武汉商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培养后与普通英语专业学生同质化较明显。在考研方向中,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英语翻译、文学、英语教学等专业,少数学生选择法律、传媒等专业,只有0.07%的学生选择了商科专业(表1);在就业方向中,大部分学生从事的是与英语教学和行政事务相关的工作,从事国际贸易、会计、营销或涉外类型岗位的工作也基本没有。虽然历年的就业率在98%以上,但是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本专业并没有实现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现有评价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情况分析中可以看出,本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与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有密切的关系。人才的评价方式会引导人才培养的方向,从而影响课程体系的构成和课堂教学的重心。笔者在教学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发现,武汉商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与普通英语专业的评价方式同质化明显。商务英语专业与英语文学专业或者英语翻译专业等其他英语专业相比,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同但考核方式几乎一样的现象。不同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低年级时都以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为主,打好语言的基础。因此就会产生前文所述的现象,在通过2-3年的学习之后,能通过全国商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学生与通过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的学生基本是一致的,这是因为这部分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有了较好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而不是因为拥有较好的商务应用能力。
2.职业能力的评价权重不够。虽然在高年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会学习与其他英语专业不同的商业类课程,例如国际贸易、管理学概率、经济学导论、会计原理、国际营销、国际商务谈判等。但是这些课程基本上都属于选修课程,而不是必修课程,有些甚至是任选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本来就重视度不够。再加上,这些商业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不足20%,学分均只有2个学分,且大部分为理论课。在商业类课程相互缺少衔接,课时量又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时往往会有泛而不专、杂而不精的感觉,同时缺少职业技能的训练。虽然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就业方向都与商务相关,但是在评价方式中却没有突显出于商务相关的职业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没有把掌握商务技能作为自己的重点。这也就使得学生在毕业后由于职业能力的不足,难以胜任与商务相关的工作。
3.评价主体单一。本专业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由几位专业负责人共同完成,在制定的过程中虽然有做过大量的调研工作,但是调研对象多为同类型高校,考察企业的需求不多。在制定课程体系时,也基本上是以我为主,以教师的能力来考虑设定哪些课程。这种情况下,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可能没有准确把握到企业的需求。这也就造成了毕业生真实的工作岗位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就业方向是不一致的。其原因就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都是在专业内部完成的,这种封闭且单一的评价主体缺少与企业的融合,难以真正的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三、以OBE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评价方式
要解决武汉商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方式中存在的问题,OBE这种以产出为导向的理念,是一种现实可取的解决思路。以OBE为导向,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要考虑目标,需求,过程和评价这四个问题。其中,评价方式是考量人才培养方案最终是否合理的重要因素。因此,评价方式需要充分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教学的过程。基于此,笔者认为本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目标中确立突出点。前文提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没有真正实现,这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太过于空泛,这是由专业的特性决定的。因为商务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含的内容太多,也不具体;而英语在专业培养中更多地强调其语言交际的工具属性。在这种情况下,培养的毕业生看似可以对口各种与商务相关的岗位,但由于缺乏专业性,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无法与商科学生竞争,最终导致学生只能去选择与英语相关的行业。要解决这一问题,广外模式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商务英语专业一直以来突出财会类课程的教学,结合较高的英语水平,毕业生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受欢迎程度甚至高于财会专业的毕业生。鉴于此,本专业需要在培养目标中找到一个具体的专项突出点。结合学校特色,跨境电商和国际化大文娱产业都是可以参考的专业发展方向。
2.增加职业技能的权重。由于目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普通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同质化的程度比较高,更多的是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在构建以OBE理念为基础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时,应该加强职业技能考核的权重。目前,本专业新设立了跨境电商试点班,但目前主要还是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了跨境电商理论和实训的课程内容。今后如果确定跨境电商为本专业的发展特色方向的话,那么相关的职业技能。在语言等级考试之外,也鼓励学生获得跨境电商师等职业技能证书。通过这些调整,增加职业技能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从而引导学生在提高英语语言能力之外,也能具备较好的跨境电商从业能力。
3.跨专业合作。商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个瓶颈,即教师大都为英语专业教师,很少具备商务知识。因此在课程设置的时候,由于有些商务类课程的教学任务没有教师可以承担,因此只能不开设,或者由英语老师自学授课,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跨专业合作是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另外,本专业也可以积极与体育学院合作,共同打造能从事国际性体育事务的人才,在大文娱产业这个新兴行业里,占据人才培养的制高点。
4.企业导师制。要解决评价主体单一的问题,企业导师制是符合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要求的一种方式。聘请企业导师既能很好帮助专业负责人了解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又能够建立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目前,本专业的跨境试点班已经聘请企业讲师讲授专业课程。但是企业讲师并不参与到人才评价体系的制定过程中,未来在制定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加强企业导师的参与度,共同探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方式。这样才能培养在一定专业领域,具备一定职业特征,掌握一定職业能力的国际型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立非,葛海玲.论“国家标准”指导下的商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J].外语界,2016(6).
[2]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6).
【关键词】OBE;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
【作者简介】吴嘉轶(1982.03-),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商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商务英语、中小企业管理。
【基金项目】该论文是武汉商学院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商务英语专业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武汉商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按照主流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明确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的三个能力,即英语沟通能力、商务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按照这一培养方案,商务英语专业已经培养出了两届毕业生。这两届毕业生的培养过程,笔者以专业负责人和教师两种角色都参与其中,对于如何评价人才培养的效果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学生情况分析
1.专业考试通过率。从近两年考试情况来看,武汉商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全国商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通过率略高于50%,且与通过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学生重合率极高。这反映出,学生能通过商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主要还是依靠的英语的应用能力,但是在商务应用能力上,学生其实是比较差的。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商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涉及商务词汇和商务术语的题目时错误率较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的商务素质较低,对商业活动中的各个场景及内容都很生疏,也基本不关注商业热点。也就是说,这些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了学业后并没有具备商业属性,与普通英语专业学生相比并没有太大区别。
2.就业情况。从两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也很容易发现武汉商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培养后与普通英语专业学生同质化较明显。在考研方向中,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英语翻译、文学、英语教学等专业,少数学生选择法律、传媒等专业,只有0.07%的学生选择了商科专业(表1);在就业方向中,大部分学生从事的是与英语教学和行政事务相关的工作,从事国际贸易、会计、营销或涉外类型岗位的工作也基本没有。虽然历年的就业率在98%以上,但是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本专业并没有实现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现有评价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情况分析中可以看出,本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与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有密切的关系。人才的评价方式会引导人才培养的方向,从而影响课程体系的构成和课堂教学的重心。笔者在教学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发现,武汉商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与普通英语专业的评价方式同质化明显。商务英语专业与英语文学专业或者英语翻译专业等其他英语专业相比,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同但考核方式几乎一样的现象。不同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低年级时都以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为主,打好语言的基础。因此就会产生前文所述的现象,在通过2-3年的学习之后,能通过全国商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学生与通过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的学生基本是一致的,这是因为这部分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有了较好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而不是因为拥有较好的商务应用能力。
2.职业能力的评价权重不够。虽然在高年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会学习与其他英语专业不同的商业类课程,例如国际贸易、管理学概率、经济学导论、会计原理、国际营销、国际商务谈判等。但是这些课程基本上都属于选修课程,而不是必修课程,有些甚至是任选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本来就重视度不够。再加上,这些商业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不足20%,学分均只有2个学分,且大部分为理论课。在商业类课程相互缺少衔接,课时量又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时往往会有泛而不专、杂而不精的感觉,同时缺少职业技能的训练。虽然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就业方向都与商务相关,但是在评价方式中却没有突显出于商务相关的职业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没有把掌握商务技能作为自己的重点。这也就使得学生在毕业后由于职业能力的不足,难以胜任与商务相关的工作。
3.评价主体单一。本专业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由几位专业负责人共同完成,在制定的过程中虽然有做过大量的调研工作,但是调研对象多为同类型高校,考察企业的需求不多。在制定课程体系时,也基本上是以我为主,以教师的能力来考虑设定哪些课程。这种情况下,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可能没有准确把握到企业的需求。这也就造成了毕业生真实的工作岗位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就业方向是不一致的。其原因就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都是在专业内部完成的,这种封闭且单一的评价主体缺少与企业的融合,难以真正的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三、以OBE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评价方式
要解决武汉商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方式中存在的问题,OBE这种以产出为导向的理念,是一种现实可取的解决思路。以OBE为导向,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要考虑目标,需求,过程和评价这四个问题。其中,评价方式是考量人才培养方案最终是否合理的重要因素。因此,评价方式需要充分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教学的过程。基于此,笔者认为本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目标中确立突出点。前文提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没有真正实现,这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太过于空泛,这是由专业的特性决定的。因为商务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含的内容太多,也不具体;而英语在专业培养中更多地强调其语言交际的工具属性。在这种情况下,培养的毕业生看似可以对口各种与商务相关的岗位,但由于缺乏专业性,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无法与商科学生竞争,最终导致学生只能去选择与英语相关的行业。要解决这一问题,广外模式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商务英语专业一直以来突出财会类课程的教学,结合较高的英语水平,毕业生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受欢迎程度甚至高于财会专业的毕业生。鉴于此,本专业需要在培养目标中找到一个具体的专项突出点。结合学校特色,跨境电商和国际化大文娱产业都是可以参考的专业发展方向。
2.增加职业技能的权重。由于目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普通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同质化的程度比较高,更多的是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在构建以OBE理念为基础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时,应该加强职业技能考核的权重。目前,本专业新设立了跨境电商试点班,但目前主要还是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了跨境电商理论和实训的课程内容。今后如果确定跨境电商为本专业的发展特色方向的话,那么相关的职业技能。在语言等级考试之外,也鼓励学生获得跨境电商师等职业技能证书。通过这些调整,增加职业技能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从而引导学生在提高英语语言能力之外,也能具备较好的跨境电商从业能力。
3.跨专业合作。商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个瓶颈,即教师大都为英语专业教师,很少具备商务知识。因此在课程设置的时候,由于有些商务类课程的教学任务没有教师可以承担,因此只能不开设,或者由英语老师自学授课,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跨专业合作是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另外,本专业也可以积极与体育学院合作,共同打造能从事国际性体育事务的人才,在大文娱产业这个新兴行业里,占据人才培养的制高点。
4.企业导师制。要解决评价主体单一的问题,企业导师制是符合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要求的一种方式。聘请企业导师既能很好帮助专业负责人了解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又能够建立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目前,本专业的跨境试点班已经聘请企业讲师讲授专业课程。但是企业讲师并不参与到人才评价体系的制定过程中,未来在制定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加强企业导师的参与度,共同探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方式。这样才能培养在一定专业领域,具备一定职业特征,掌握一定職业能力的国际型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立非,葛海玲.论“国家标准”指导下的商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J].外语界,2016(6).
[2]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