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拟现实技术让我们能够居住在自己设计的另一个世界内
艺术家和创意家终于住进了定制的数字王国内
菲利普·罗斯德勒
VR社区“第二人生”创办者,VR社平台High Fidelity创始人
在我是个小孩的时候,我就曾梦到过虚拟现实。在梦里,我飘浮在黑晴无垠的太空里,不需要任阿太空服。腰带上有一些工具,我拿起其中一个建了一堵堵石头墙。我把它们搬来搬去,按高低码好,不费任何力气,像使用了原力一样。
醒来后,我在想,如果其他人也能做同样的事情的话,这个地方会是什么样。我曾想象过一种经济模式,将所有丁作统一到这个单一的不可知空间里。不管是修补衣服还是搭建网络软件,我一直都在工作中追寻这个梦想。
1999年,宽带接入可用后,我立即创办了“第二人生”,这是我梦想落地的首次尝试。后来,它确实变得很惊人:在这块规模同洛杉矶一样大小的土地上,一百多万人创造着设计和经历。但问题在于,社区的操作太麻烦了。
当时,鼠标只提供两个方向的自由度:上下和左右。用这种类型的鼠标做设计,尤其是3D设计,你必须学会将目标设计映射到这两个维度中。单这一点就几乎让所有人放弃了用鼠标做空间设计。
但这种局面很快就会改观。到2016年底,你就能够买到两款高品质的虚拟现实设备,除头戴式显示器外,还能做到手部全动作捕捉。对一个设计师而言,相比只能从鼠标上得到的两种自由度,能从这些设备中获得18个方向的自由度。迪士尼动画师葛连·基恩曾使用Tilt Brush作画,动画里艾莉尔飘浮在太空中,去看一下这个晾人的视频,你立马就能懂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但这几乎只是蜻蜓点水: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软件工程师将找出最优途径来完成我们以往使用2D工具在3D绘画、雕刻、绘图和其他各种视觉或结构设计中所做的一切。
为了发挥这场革命的优势,我们需要重新学习一些事情。举个例子,就像当初我们学会移动握住鼠标的手腕一样,我们的大脑可能需要学习如阿准确地移动我们的手臂和身休。但很多关于神经可塑性的证据表明,这只不过是小菜一碟。
三维艺术家和设计师现在将拥有一套可预测的精密工具,最重要的是,它能给人带来喜悦。在我们公司位于旧金山的办公室里,每当我们把HTC Vive第一次固定到一个艺术家身上时,我们都能休会到这种喜悦。事实上,我们即将见证3D内容如寒武纪大爆发一般涌现出来供人使用。就像在You Tube在线视频内容中引发爆炸的方式一样,VR设备可用性的迅速扩大(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两年里会有数百万活跃的创造者)和内置的活动场所(这正是我们在High Fidelity所从事的)将允许你建造所有你想建造的东西。
想进金字塔内转一圈?成百上千的用户已经帮你建好了。想一头扎进海洋和奇异的发光鱼一起游泳?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所有这些东西都将建造出来。
如果我们像服务器一样连接在一起,所有台式计算机也都连接到互联网,我们可能已经创建了一个大小和细节都像地球表面一样的空间,接下来我们会用我们的创作迅速填补这个空间。这个发生在创造空间的寒武纪大爆发可能最终会创造出一个个数字地带,比我们今天称之为家园的世界更大,更复杂也更不可知。在我们摘掉那些滑稽的头盔回到现实世界后,我们在数字设计中的生产率可能让我们开始认为现实世界是老派的,不再是我们去想象未来的地方。
电脑特效让演员返老还童
有了数字扫描,好莱坞演员将青春永驻。不过郭敬明似乎已经抢先开跑了?
奥利维亚·索伦
自由科技新闻记者
过去,好莱坞演员需要依靠整容医师、化妆师和灯光来延长他们表演的期限。如今,为演员紧身瘦脸打亮肤色的视效艺术家能让他们扮演年轻几十岁、轻几十公斤的角色——甚至能让他们扮演死去多年的人物。
常规的“美容工作”衍生出了这样的趋势,这种在电影后期制作中秘而不宣进行的工作,目的就是为了抹掉好莱坞明星脸上的粉刺、皱纹和腰间的赘肉。最极致的美容工作可以让演员看起来年轻很多岁,也能减少演员适应角色身形的痛苦:当完美的腹肌可以通过数字化添加时,为什么还要花几个小时在健身房苦苦锻炼呢?
为了让这项技术永不过时,一些工作室已经开始定期进行三维扫描,在固定的时间点捕捉演员的肖像。“这就是现代版的人体灌模。”伦敦视效公司Lola VFX的视效总监Trent Claus说道,该公司将《本杰明·巴顿奇事》中布拉德·皮特返老还童,在该技术领域内位列先驱。
接下来几年内,當演员需要扮演一个更加年轻的角色时,这些在高分辨率扫描中收集到的数据可以为皮肤纹理和面部表情提供参考。
就像把滤镜添加到自拍照片上一样,工作室也可以通过将机器学习应用于演员年轻和变老的镜头,将此过程实现自动化,以避免逐帧凋整。
实际上,日益增加的视效艺术家正在辅助演员的表演。他们可能会在明星的脸颊上添加完美的眼泪,让肉毒杆菌冻结的眉毛重获新生,或者只是将几个镜头合并以创建所需剪辑,而不需要重新拍摄。
当特技对于明星而言过于危险时,电脑生成的逼真模型可以植入到场景之中。这些虚拟的替身是使用精密的摄像设备创建的,例如南加州大学的Light Stage系统,该系统可以从各个角度对演员进行拍摄。设备摆好之后可以捕捉到几十个面部表情和手势,然后创建动作库,以备后用。“这是演员保持永不过时的一种方式。”艾瑞克·巴达解释道,他曾为《本杰明·巴顿奇事》及《创:战纪》等电影提供视效支持。
使用电脑特效来捕捉角色的精髓非常困难,尤其是情感特写的拍摄。“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座静态雕像。我们试图捕捉到所有的知觉线索,表情变化和语言沟通都能让我们辨别出这个演员并能感知到他的情绪。”Weta Digital的视觉特效主管马丁·希尔解释道,他曾在演员保罗·沃克车祸去世后为电影《速度与激情7》制作电脑生成演员。 “你需要注意细微的差别,时间的掌握,演员讲台词和他们移动眼睛的方式,这些微眇之处都构成了他们的个性。”巴达补充道。如果不能捕捉到这些细节,就会让这些特效角色陷入恐怖谷。
一旦CG成功捕捉单个表演,下一步便是尝试并复制真实演员的“非常规表演”“优秀的演员会在每次表演中穿插细微的差别,演员有时歪打正着表演出你想要的效果,你需要导演来把这种表现发掘出来。和动画师坐在一起一连几周都在微凋演员的细微表情,寄希望于实现同样的效果,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视觉效果公司Framestore的联合创始人迈克·麦吉说道。
最终目标是实现合成演员的实时响应,这将需要处理能力的重大飞跃。“我们希望导演可以像和真实演员丁作一样与电脑特效演员工作,边拍摄就能看到最终合成的画面。”希尔说。
这就为演员创造了机会,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未来肖像权售出,死后依旧可以出现在电影、交互式虚拟现实体验或游戏中。
因此,一些精明的明星开始要求拥有虚拟肖像权。“这一切就都能讲得通了,演员要求拥有这些数据,然后通过许可这些肖像出现在特定电影中来赚钱。”南加州大学创新技术研究院教授保罗·德贝维奇解释说,他创造了Light Stage系统,现在是谷歌虚拟现实团队中的一员。他还表示自己见过一小部分“顶尖演员”开始这样做。
这是否意味着演员们将可以在家中休息,让他们的数字肖像替他们完成苦差事呢?麦吉对此持怀疑态度,他说:“镜头之外的演员,他们的名气在好莱坞电影炒作中占很大比重。”
话虽如此,未来的电脑特效很可能会应用到现场镜头之上——不管是在红毯上,或在新闻发布会中——麦吉笑着说道,“谁知道你看到的是真人还是特效?
更多的专业人士即将面临失业危机
游戏结束:银行和法律工作归计算机所属
本·哈默斯利
作家,电视播音员
小时候,我看着电视上的新闻,心里却盼着把ZX Spectrum的键盘连到电视上。爸妈让我认真看看附近镇子上发生的事儿:汽车宫人被解雇,机器人接替工作。他们对我说:好好学习,儿子,将来找个好工作;拿到文凭,做个管理培训生就是条好路子;别干体力活,要干脑力活。未来不是信用卡,它要的不是商品,而是服务。信息才是新动力。最有价值的商品是比特,而不是原子。
事实也正是如此。现今,英国经济构成中约80%是服务业。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英国输出的服务多于商品。我们制造的产品并不多,但我们善于传播信息。正是这些信息的存在,伦敦才成为经济活力之都,英国法律才享此殊荣,英国广告公司、建筑帅和学术中心也与众不同。英国没那么多人开店,更多的人在传播知识、整理数据、完善账目、流动资金。这里最有价值、收入最高的工作正是通过改变意义创造价值。而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就是这些专业行业:能干这几行的人不多,他们必须获得专业资格和社会认可。能做银行家、律师、会计等工作的人郁是经过检验的,他们向某些人证明了自己懂专业知识,会说行话,可以把工作做好。坦白说,这些人赚的钱很多。
但是,现在悄况有了变化:这些专业行业本就不多的工作即将消失。原因有二:一是机器学习、大数据、所有人工智能流行术语的数字化系统容量扩大,二是数字化社会带来的变化。
先来说说社会变化。互联网有两大功能:推动人际交流,打破地理界限。然而,对世界上大部分人来说,要花大价钱找专业人士帮忙,比如请律师,必须走特定程序,还得找个本地的。相较于现下几乎被互联网覆盖的生活,这就有些奇怪了。谷歌上搜不到,其他网站也订购不了,谁知道这些网站是在哪兒发布的!
此外,特定程序有时还被纳入行业觇范:例如,当事人不能直接聘请辩护律师。这些都有规定,只是还没完善。
部分行业的情况是这样的:只有掌握某种知识的特定人群才可以做某种工作,你与他们的联系受到你所在之处和认识之人的限制。当然,这个世界演变出了各种狡猾的权力关系,只是一直以来都是如此,人们也就习以为常了。然而,人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这些限制本就是人为设定的。要是未经行会认证的人或物也可以完成这些工作怎么办?要是你可以直接雇佣某人或某物,而他们不管身在何处都能完成这些工作呢?若是这样,所有人都能获得同等的专业服务。很快,这些专业行业就会普遍存在,专业服务的价格也会不可避免地快速下跌。这些各地原本稀缺的精英行业就将瓦解。
这些事情正在发生。
你瞧,这些行业原来都有个阴晴的秘密:他们做的事大多并不难。很多法律、会计甚至医药工作都可以绘成流程图。从第一步开始依序进行:这个病人活着还是死了?如果他已经死了,就结束。然后继续按流程进行,以此类推。事实上,很多精英行业的丁作都可以这样绘制成表格。
能绘制出流程图,也就可以把它变成电脑程序。这个程序肯定很复杂,但是既然现代人工智能可以战胜围棋大师,那它就可以帮你处理交通罚单、记录账单、检查合同、安排日程,甚至投资。2016年,许多新兴公司都用数字化系统代替人力。它们的数字化系统完全不受地理限制,而且越来越智能,上述例子都是这些公司的具体工作内容。
人工智能公司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工作,通过一个又一个认证。这些工作原本都是由专业人士来做,且每项收费昂贵。现在人们制造出计算机来处理数据。到2017年我们会发现,计算机确实能胜任这些工作。也许学会制造些东西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贫富差距的扩大化可能会得到抑制
2016的美国大选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财富的分配不均造成的社会动荡。
穆罕默德·尤努斯
因建立孟加拉乡村银行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016年,乐施会估算全世界99%的人口所拥有的总财富也几乎不及顶尖的1%人口所拥有的财富,而这种情况年年都在恶化。美国总统候选人伯尼·桑德斯曾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说过,美国10%顶尖的人拥有的财富几乎和底层90%的人一样多。 财富集中也意味着权力集中,包括政治和社会权力,特权和机遇。反之亦然。如果没有财富,你就没有权力,没有特权,也没有机遇。但这种财富的不平等能够得到解决吗?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个人必须把应对财富不平等看做自己的当务之急,向政府施压,以便制定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法律。
自由市场的概念基于所谓“看不见的手”这一概念,这确保市场存在竞争,因此有助于市场平衡。如果个人只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在乎社会利益,社会仍然会自然地受益。但是这双“看不见的手”真的能确保人人得到相等的利益吗?很明显,“看不见的手”热诚地偏向了最富有的人。这就是解释了为什么巨额财富能够持续集中了。
我们需要把这种财富集中的倒置金字塔转化成新的形态;也就是一颗财富钻石,只有很少人在顶端,很少人在底层,而大多数人郁在中部。通常致力于减少这一问题的政治议程关注的是收入差距而不是财富差距。这种新形态是通过收入再分配达成的:通过累进税从顶层的人那里拿到钱再用不同的转移支付手段分给底层的人。
很明显,只有政府才能承担这样的再分配计划。然而,在民主环境里,政府是不能成功实施再分配计划的。那些由政府课以重税的顶层人士拥有强大的政治力量,他们运用自己对于政府过大的影响力,阻止政府实施任何损害他们利益的实质行为。
我认为解决收入不平等并不是真正的解决办法;它解决了原因,而不是表面现象。我们必须解决贫富差距,这是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如果我们保持财富基础不变,那么任何减少收入差距的行为都是无效的。除此以外,政府的现金转移计划通常是慈善计划,可以起到很好的临时缓解作用,但不能为这个问题提出永久的解决方案。尽管政府应该继续实施再分配计划,我建议让公民的力量参与进来,把财富金字塔转化为财富钻石。我的核心建议是通过把个人利益驱动的经济变为个人和集体利益共同驱动的经济,重新设计经济框架。
1983年,我在孟加拉国创立了乡村银行。它不像其他的金融机构。每一项传统银行做的事情,我们都要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喜欢在商业活动和富人办公的地方开设机构。因此,他们选择了城市。孟加拉乡村银子亍选择在乡村工作。就算是三十年后,孟加拉乡村银行也不会在任何城市或行政区域设立分行。传统银行属于富人;孟加拉乡村银行属于穷人。传统银行为大多数男性服务;孟加拉乡村银行主要关注女性。传统银行认为穷人没有还款能力;孟加拉乡村银行却在历史上首次证实穷人——尤其是贫穷女性——在正规银行系统的框架内也是有还款能力的。美国乡村银行在美国九个城市有18家分行,62000名借款方全部是女性。乡村银行已发出3.8亿美元(2.85亿英镑),平均起始创业贷款是1000美元,还款率为99.9%。
传统银行在担保金的基础上运营;孟加拉乡村银行是不收担保金的。因此,乡村银行没有律师。我们已经开发出一套基于信托的银行系统。在孟加拉乡村银行,借款方不用来银行,而是银行去找借款方。孟加拉乡村银行设立了退休基金,确保借款方年老时能照顾自己。孟加拉乡村银行提供健康保险、乞丐贷款、孟加拉乡村银行家庭学生贷款以及建设卫生设施的贷款。孟加拉乡村银行负担了一部分借款方的丧葬费用,借款方去世的时候,借款就会取消。在孟加拉乡村银行,无论偿还的时间有多长,借款的全部利息都不能趟过本息总额。
我认为我们需要建立不同架构的独立机构。富人的银行不是为服务穷人而建的。在上级的压力下,他们可能会通过非政府组织做做表面功大,但这甚至不足他们商业活动中的百分之一。世界上没有银行账户的人需要真正的银行业务,而不是一些“看起来很棒”的行动。
信用应该被列为一项人权,这样信用才能受到慎重對待,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为穷人建立金融体系,我们才能做到这一点。
通过建立孟加拉乡村银行来解决人类问题,并且不从商业活动中获取金融利益,我很惊讶这件事很容易就做到了。我们总是被告知商业引擎只是为一种用途而设计的:也就是挣钱供私人使用。我运用同样的方法达成一个完全不同的目的:也就是解决人类问题。我很好奇为什么世界只让政府和慈善机构解决这个问题,我发现了答案:这是因为经济理论给了商业世界非常清楚的指示。他们唯一的指示就是挣钱,把人类的问题留给政府和慈善机构解决。商人应该由私人利益所驱使。对他而言,生意就是生意。
今天不可能的事情明天就会变得可能。科技连续不断地发生巨大变化,以至于我们对其不再惊讶不已。年轻人的想象力限制了每项新技术的开发。他们的想象越大胆,成就就会越伟大。如果他们幻想没有财富不平等存在的世界,我敢说这是不存在的。青年、科技和社会商业结合起来能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
一旦我们转化教育系统,培养有创造力的企业家,贫富差距的全球图景就会开始改变。如果我们让有天赋的年轻人去帮其他人变得富有,财富集中会继续加剧。我们不能让年轻人变成这个体系的雇佣兵。
我们能决定直接在社会商业中投资,或者通过那些参与其中的人来投资。我们能预先安排我们年度收入的百分之五,把它放进一个单独账户,作为私人社会商业基金在社会商业领域投资。
对我们而言,承认财富集中的严重眭并且采取应对措施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从全球变暖问题上达成共识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自己也能着手肩动类似的过程,建立全球性共识,第一阶段把财富集中的速度降到零,第二阶段把它变为负数。
我们变得乐于助人,善于与人分享之后,能够消除这两方面的影响。我们致力于创造拥有三个零的世界:零贫困、零失业以及零净碳排放,一个钻石形财富分配的世界,一个平等的世界。如果我们在2017年采取行动,这个世界就有可能实现。
高速网络将颠覆城市空间
城市街道联网将改变人们的出行、工作和居住条件
丹·多克托洛夫
纽约Sidewalk Labs公司执行总裁
拥有高速网络应该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但真实存在的数字鸿沟使得全世界只有11亿人可以用上高速宽带,而这个数字仅占全球总人口的约15%。 未来,只有让所有人都身处这个网络世界,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的工作才算是大功告成。好消息是我们正在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前进。以美国为例:正是有了像连接纽约(Link NYC)、谷歌光纤(Google Fiber)、美国住房与发展部(HUD)的连家(ConnectHome)这些公私合营计划,才为美国(尤其是大城市)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数字鸿沟最终消除之后,城市里的一切都将发生改变。有了这些周到的实时互联网服务,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得到改善:生活成本、便利设施、医疗卫生、租房、安全、就业、教育机会等等,甚至是让城市生活更加振奋人心的自发行为也将大幅提升。互联网的连通性将改变一切。
2017年,技术人员和政府官员将转变工作重心,从原来建立互联网络,转移到设想互联网将怎样彻底改变城市生活和减少不平等现象上。
人人都能上网后,我们将发明更多的方法让医疗服务更加便利。远程医疗使得患者足不出户即可得到有效的治疗,不但节约就医时间,还能预防疾病传播。如果把所有的家居设备智能化——从日常用的镜子、马桶到身上穿的衣服,就能实时监测人们的身体状况,然后反馈到服务供应商那里,方便双方沟通交流。个性化配送医疗设备及药物有可能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并且降低成本。
互联网络还可以改善交通,尤其是在上下班通勤方面。现在,单位通勤距离内的就业人数正在不断减少,最大的受害者就是那些穷人和少数族裔。就业机会越来越少,通勤距离却越来越长,长此以往,这些被限制在社会底端的低收入人群,将更难翻身。
将街道全部联网,能够改剖交通,增加地区的就业人数。个性化的出行服务将员工与工作地点对接,节省购车费用,减少通勤时间。网络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交通状况,在高峰阶段,按需增加公交和火车的班次。连通的收费平台会为低收入者发放通勤补助,如果拼车出行,价格则更加优惠。
互联网也能够解决件房公平问题。将所有件宅联网,重新规划城市房屋布局,能够降低成本,增加灵活性。将网络传感器与城市数据库相连,能够实时监控噪音、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简化地区规划条例和建筑法规,有利于促进更快发展,建设多功能的住宅区。联网可以节约时间,降低交易成本。这些都能够增加土地建筑利用率,打造经济住房满足更多需求。无处不在的网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领域带来了高效、个性化、透明化、因地制宜等诸多优点。
当然,人们在关注这些优点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忧虑,尤其是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不过,我们现在正处于网络与现实交汇的特殊时期。只要我们继续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建设互联网络,缩小数字鸿沟,到2017年,街道终将通向“云端”。
“混乱战术”将大行其道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让人们见识到了“混乱战术”的威力,我们可以期待在不同领域内的追随者前仆后继地涌现。
蒂姆·哈福德
《混乱:如何在一个追求条理的世界里保持创造力和弹性》作者
2015年6月,唐纳德·特朗普从纽约特朗普大楼的扶梯上缓缓走下,宣布自己即将竞选美国总统,这一幕我们可能已经快忘了,而他的候选人身份曾被认为是一出笑话。在共和党激烈的内部提名角逐中,最终特朗普排名第九,紧随杰布·布什之后。特朗普只是一个著名商人,并不被看好。
特朗普的竞选一团糟。他毫无条理,不按章法,时常还很荒谬。不过他意在产生轰动的做法倒是上了不少头条,还赢得一票忠实粉丝。他随意的即兴言论非常吸引那些听惯了千篇一律正式发言的记者们。
特朗普不会受到约束。他的对手们会咨询焦点小组如何组织有效反击,而特朗普只会单纯地转移话题。好比当他粗鲁地嘲讽《纽约时报》一位残疾记者只是个孩子而惨遭指责时,他却通过推特批评《泰晤士报》合并决策的愚蠢。对手和记者们都傻眼了。这招可能够混乱的,但它很奏效。
一个朋友参与了几个月的初选工作,用邮件给我发了一句对特朗普的简短评价:“他主宰了他们的OODA圈。”
我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们先前讨论过赢于混乱的艺术,而且我们都是美国军事家和王牌战士约翰·博伊德的粉丝。博伊德提出的OODA圈是“观察(Observe),定位(Orient),决定(Decide)与行动(Act)”过程的缩写。博伊德声称让你的对手摸不着方向将为你赢得最终的决策优势。你可以让对手陷入一个不停转动的怪圈里,让他们试图弄清这个不断变化的处境。
但套用博伊德的方法也意味着接受情况会变得混乱不堪这一事实。这需要迅速且有技巧的引导,意思就是要迅速决断。失误是难以避免的。你和同事不能互相等待着同步。博伊德说,同步是表要遵循的,而不是战士要遵循的。
当你开始考虑运用让对手感到迷惑和棘手的策略时,你会发现这种策略无处不在。英国举行脱离欧盟的公投,投脱离票的群众态度尖刻,其中一些以仇外为名,另外一些对违规和自由贸易抱有不满。混乱策略运作得很好:反欧盟者只听他们想要听到的信息,留欧阵营不知道应该和谁辩驳。所有专家和主流政党都支持留欧,而事实却是脱欧者胜出。
这套在政治中奏效的策略放在职业拳击中同样奏效。洛奇·巴尔博由传统打法转向左势拳击,成为了世界冠军。如果你想听非虚构的实例,泰森·富里也采用了同样的策略。他在2015年末从弗拉德米尔·克里琴科手中夺过了WBA/WBOIBF重量级冠军。这又是一个弱者通过让对手行动笨拙,而不是靠自身技巧取得的胜利。
“弗拉德米尔今晚看起来很糟,因为泰森·富里让他看起来这么糟。”一位行家看完比赛这样说道。特朗普的对手明白这种感觉。通过混乱取得的胜利也是胜利。
以上案例都很有趣。但如果不是对打,也不是政治,而是其他事悄呢?实际上,亚马逊执行总裁杰大·贝佐斯也推崇通过混乱通往成功。他的行为哲学很简单:攻占更多的领域,先是书籍,再是玩具,然后是平板和云計算。结果亚马逊内部混乱数年,还没搞定前一个领域,就继续挑战下一个不可能。当亚马逊开始卖厨具时,切肉刀混淆了分类选项,数据库想要把这些归类成精装书或平装书。 网络时代早期,传统概念认为现有品牌强大,资产丰厚的零售商将会摧毁亚马逊,比如巴诺书店。贝佐斯知道这种想法的逻辑,但他并不同意。仅在亚马逊上市几个月后,贝佐斯在哈佛商学院发表了演讲,并解释了他的想法。学生和老师都告诉他应该趁亚马逊倒闭前把它卖给拥有其百倍收入的巴诺书店。
贝佐斯告诉他们不要低估公司惯性。亚马逊可能一团混乱,但它是快速行动着的混乱。大商家们被搞乱了方向。贝佐斯相信只要他继续走下去,他的竞争对手们就会犹豫不决。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推崇小心、计划和统一的世界里,但大胆、即兴和混乱也会奏效。2016年是因混乱而赢之年。让我们继续迎接2017,是时候停止低估混乱的力量了。
如何预测下一场埃博拉病毒暴发地
智能手机将加速追踪传染病
杰瑞米·法拉
伦敦惠康基金会董事长
2013年12月,几内亚的梅里安都村里,一名两岁幼童埃米尔感染埃博拉病毒后死亡。三个月后,全世界的人才知道埃博拉病毒的存在,又过了6个月,全世界才真正行动起来。但当时这场大瘟疫已经肆虐西非,造成11000人死亡。
抗击传染病,关键在于迅速。越早发现并确定瘟疫暴发源头,就越能及早控制疫悄,当然前提是行动也要快。
发展中国家的偏远地区一向是新型传染病的温床,而偏远地区的村民如今也规模庞大地涌入城市乡镇,与他们接触过的城镇居民又会飞往世界各地。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抗击传染病的速度总算能追得上病毒传染的速度了。
早在2008年,一位名为安迪·泰特姆的研究员就已经开始研究桑给巴尔暴发的疟疾了。他能确定病毒携带者是从坦桑尼亚飞过来的,却没有数据明确他们的身份,也无法判断他们的下一个目的地。
因此,泰特姆转换策略,从追踪病毒携带者的手机人手,不再单单盯住病毒携带者本人。手机信号发射塔可以提供个人手机通话次数,据此可以大致描绘出病毒携带者在全国范围内的移动路径。该方法也运用到了海地、纳米比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疟疾监控、巴基断坦的登革热监控、肯尼亚的风疹监控中等。通过通话次数以及其他数据,如夜间屏幕光照卫星图像等,一幅接近实时的人口流动地图便出来了,其中上百万的数据点无比精细地显示出人们是如阿移动和交流的。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深刻理解传染病暴发的过程,也明确了需要投入急救治疗的重点区域。打个比方,移动地图清晰表明,传染病暴发或自然灾害发生后,人们往往选择第一时间赶回家中。如果你想知道传染病暴发后最严重的区域,根据国家节日——如中国春节、圣诞节、印度光明节——期间人们的流动情况,预测起来总是很准确。
地图不光再现了人是如何移动的,更再现了病毒是如何移动的。华盛顿健康指标与评价研究所的西蒙·海伊综合了各种数据——手机使用率、气候模式、蝙蝠数量变化——预测出埃博拉病毒和寨卡病毒等疾病最可能出现的地点,以及出现后的后果。前谷歌慈善机构主管、世界卫生组织项目参与者拉里·布莱思特在使用这些匿名移动数据上干得很出色,比如,向卫生顾问组织提出了追踪疫情暴发的要求。
如果不采取行动,这种对传染病的全面监视就如集邮一般没有实际作用。所以最后一公里健康组织的拉旁遮普开始行动起来,用移动手机把利比里亚一个村庄的健康网络连接起来,不但可以监控疾病,还可以治疗疾病。
随着技术增强,各种可能性都涌现出来。想想几年前,想要弄明白疟疾寄生虫是怎么回事,还得先把样本寄到美国或欧洲,再等上数月。可这次埃博拉暴发期间,无国界医生组织、威康信托基金会、巴斯德研究所就在当地搭建实验室,实时提供诊断服务和后续治疗。不久,与智能手机相连的手持装备也会具备同样的功能,传染病确诊的速度将大大提高。
不仅是通讯设备,随之而来的还有与外界的联系。检验疟疾患者血样通常是一道繁琐、频频出错的工序。而现在,医生可以直接用手机拍摄显微镜载玻片,再与云端储存的孟加拉的20万疟疾血样比对,之后给出判断。
我在越南生活和工作了18年,如今,6000家诊所每天都会向一家网站上传信息。马西伯尼创建了这个网站,他目前在胡志明市和牛津大学联合建立的热带病医院丁作。上传的信息包含两组数据:一是每天接待的患者人数;二是其中出现流感症状的患者人数。此举意味着只要有疫悄暴发,只需几天时间便可发现并治疗,再也不必像以前那样耗费数月等待检验报告。巴基斯坦小儿麻痹症患者也大幅减少,原因之一就是该地区的人通过上传信息,让原本可能大意的治疗队伍注意到了该地区的情况。
人们已经将科技运用到方方面面来挽救生命,这种局面在未来只会更好。实际上,目前最直接制约科技运用的已不再是科技本身的发展,而是各国政府、企业和公共大众所能给予的支持与配合。埃博拉病毒肆虐期间,当地政府曾发短信告知当地村民如发现可疑症状,需立刻上报,可很多村民因不信任政府而未做任何反应。
想要最有效地战勝传染病,诸如此类的不信任必须杜绝。我们身处的世界里,病毒充斥,比如SARS冠状病毒、MERS冠状病毒、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等,害虫的抗药性也越来越强,现在的病毒更可以跟着携带者一天内穿越不同大陆。科技不仅让我们具备定位流行病的能力,更赋予我们控制疫情的能力,但真要做到这点,我们必须建立强健、互相信任的组织机构,来收集并共享这些至关重要的数据,并按照数据有的放矢地行动。
我们将更深刻地认识到注意力分散的严重后果
想要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率,关掉软件的消息提醒
丹·艾瑞里
杜克大学心理与行为经济学专业教授
我们生活在一个时刻都会受到干扰的时代。叮——您收到一条新消息。叮——您收到一封新邮件。叮——您收到一条Facebook好友请求。叮——网上交友软件为您找到匹配的人。叮-叮-叮,一整天都是这样的消息提醒。 近期,一个盖洛普民意测验的结果显示,在持有智能手机的美国人中,超过50%的人“几乎只要是醒着”就会把手机放在身边。超过50%的人表示他们每小时都会查看几次手机,11%的人则几乎每隔几分钟就会看一次。而且他们对该情况知晓也承认——如果查看手机的真实频率比调查结果更高的话,我也完全不会惊讶。
从科学技术史来看,在并不遥远的过去,手机还接收不到这么多内容。而如今,手机能收到短信,收到各种提醒通知,还有看起来无穷无尽的私人和工作邮件。不仅是手机,你在电脑上工作时,突然弹出一条新邮件的提醒,这样的情况你经历过多少次?而在这些经历中,你又有多少次放下手头的工作去查看邮件,却发现并不是什么重要内容,然后又重新投入到工作当中——在投入工作之前,你得费时间回想一下刚刚工作做到了哪里,刚刚的思路是什么。
从这点来看,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我们要对干扰经济感到担忧了。这种干扰能产生什么价值吗?在什么情况下能产生价值?而产生这种价值的代价又是什么?一声短促的“叮”也许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这种干扰带来的影响远比我们意识到的要大,这种干扰的次数很多,累积起来产生的影响会非常大。
从代价的角度来看,最近发表在《实验心理学》的一篇研究报告表明,即使我们在收到通知时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提醒通知也会对工作表现产生影响。在这项研究中,参与者需要做的是一条条地看信息,当信息内容是除3以外、1到9的数字时,参与者就要按一次按钮。信息出现的频率大概是一秒钟一条,然后测试参与者的反应速度。实验要求参与者把手机放在旁边,但在测试过程中不能碰手机。在参与者不知悄的情况下,实验人员不时地给第一组参与者打电话,给第二组参与者发信息,而第三组参与者既没有电话干扰也没有短信干扰。结果显示,接到电话和收到通知提醒的两组更容易出错,而且不容易将精力集中在主要任务上。并且,无沦是接到电话还是收到短信,这两组受影响的程度差不多。
而且,由于我们的注意力一般都会被这些干扰吸引,所以悄况会更糟糕,我们脑子里都是些“与工作无关的想法”——就是与手头丁作没有关系的想法。而最终,我们还要消除这些干扰带来的影响,这就让人更有压力而且觉得懊恼。
如果换成电邮,这种情况又意味着什么呢?大多数电子通讯设备的默认设置是每个事项、每封邮件都有提醒通知。大多数人丁作时会让电邮软件保持开肩状态,每收到一封邮件,都会收到提醒通知(即使正在做一些更有用、更紧急、更重要的事情)。
你可能会想问,打开默认接收邮件的提醒通知、保持电邮软件时刻处于开肩状态,是不是因为这些邮件的内容非常重要,必须要马上回复?并不是。事实上,重要又紧急的邮件非常少。我们在杜克大学的工作人员和一家中型企业合作,调查了这家企业员工的邮件使用情况。我们让每位员丁看了一部分他们收到的邮件,询问他们要在什么时候查看这些邮件,是马上就看?还是今天?或是这周?这个月?或者恨本不需要查看?
结果,收件人表示在收到的邮件中,只有12%的邮件需要在收到后五分钟内查看,11%的邮件需要在收到后几小时内查看,还有17%的邮件要在当天查看。还有更令人不安的——10%的邮件可能会在这周结束前查看,15%的邮件不确定什么时候会查看,而多达35%的邮件是大家认为不需要查看的。这表明,设置每封邮件都推送提醒通知其实是对时间的绑架,它毫无道理地消耗着我们的精力。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要想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幸福感,就不应该接收每封邮件的通知(分散注意力)。要认识到,我们并不需要平等地对待所有邮件,这些邮件中只有极少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果我们(还有提供电子通讯设备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因为信息干扰而付出的代价,考虑到干扰经济逐步带来的影响,是不是要开始采取一些行动了呢?那么,从将默认设置改成“免打扰”开始,怎么样?
是时候把钱存进数字银行了
2017年,网上账户将会承担其它金融服务职能
查理·伯顿
《WIRED》杂志撰稿人及《GQ》杂志组稿编辑
安东尼·汤姆森说,银行业有一个不司告人的小秘密,那就是“没有人在意银行”。这位62岁的英国企业家相信,他可以让人们对他的新式银行——Atom银行产生兴趣。原因何在?因为Atom银行根本就不是一家真正的银行。他说,“我可以言之凿凿地说,Atom银行实际上是一家拥有银行执照的数据公司。”
Atorn银行是第一家获得银行执照的“挑战者”数字银行,超越了坦德姆、斯塔林以及蒙多等其它同行。这些新创立的银行是信贷紧缩后监管改革的结果,意味着从2017年开始,客户有机会通过数字机构管理自己的财富。高街曾一度被汇丰银行、劳埃德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以及巴克莱银行主宰,但近期的改革旨在引入竞争机制,降低银行的准入门槛。150多年以来,英格兰银行首次欢迎新成员进入市场。2010年,最先获益的是首都银行,但它是一家实体银行。Atom银行于4月开始营业以来,就预示着一种完全铱赖于互联网的、新型银行的到来。营业之初,Atom银行唯一的产品是定期储蓄账户,利率高达百分之二,在市场上遥遥领先。该行的活期存款账户、储蓄卡、信用卡以及抵押贷款等业务,都计划于2017年问世。
“挑战者”银行的主要卖点是更高的回报率。汤姆森说,高街银行所获得利润的55%-70%,都被用于维持运营,而数字银行不需要分支機构网络,因而可以将省下来的这部分钱回馈给客户。汤姆森曾是首都银行的总裁,但在董事会拒绝将精力放在移动电话上后,他就另谋高就了。然而,Atom这一类数字银行的到来,影响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价值。正如蒙多数字银行总裁汤姆·布洛姆菲尔德所说,“这是银行业的优步时代。”
初步创立的网络银行,计划通过数据分析学改造银行业,为入门级的客户提供过去只能依赖于财务顾问或会计师才能得到的服务。Atom银行意欲提供一种你从未体验过的花销细目服务。汤姆森说,“举个例子,你将能够看到,自己在运动鞋上花了多少钱,以及依照这个速率,在未来的三年里,你将会因此而花费多少。传统银行为你提供的,是上个月的银行对账单,而我们为你提供的,是下个月的银行对账单。利用分析学,我们可以预测你未来的收入和开支情况。”此外,对于企业客户,我们能够在问题发展成为危机之前,就将它们锁定。“如果我们发现有人到期并未归还欠你的钱,我们将会给予你提醒,‘你需要慎重考虑以下事项’。” Atom银行的对手蒙多银行,在技术界里可谓是颇有名气,因为它已经通过运行“马拉松式”的编程,来构想新的银行功能,包括将账单中的异常标记出来,将用于餐饮和用品的开销区分开来,在一定时期内资金吃紧的情况下,允许客户进行透支。分析家预测,“挑战者”银行还可能会针对自由职业者推出新产品,比如,设立用于申报所得税的账户,自动将足够额度的钱保留出来;或是在对一年中不同时期的收入进行评估的基础上,能够相应调整还款需求的分期贷款。
这些新生银行的赌注在于,上述服务的价值,能够将客户从四大银行中吸引出来。但是,即使这真的发生了,又有什么措施能够阻止既有银行模仿它们以数据为主导的营销手段呢?汤姆森说,那是不可能的。“大银行面临的挑战之一在于,它们虽可以推出这些不可思议的手机软件,但却仍然不得不依赖于他们拖沓的后台系统。”正如一句谚语所说,“你可以给一头猪涂上口红,但尽管如此,它还是一头猪。”大银行尚未进行升级换代的原因在于,数据传输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退一步讲,即使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们还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庞大开支,以及房地产和资产负债表等遗留问题。因此,它们不可能同我们一样机动和灵敏。”
客户倾向于持有不同银行的账户——他们可能持有美国运通卡,用以获取英国航空公司的积分——这样看来,对于客户的开支,Atom银行岂不是只能了解其中的少部分?汤姆森说:“如果你真的希望我们成为你的银行,那么你为我们提供的信息越多,我们就可以为你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出钱的是你,做出选择的,也是你。”
纯粹的物质体验即将结束
越是沉迷于虚拟世界,它就会变得越发真实
Wendellen Li
Elsewhere执行总裁
那天我在苹果零售店买手机时,后现实世界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我的父亲是账户户主,按照店中规定,他需要亲自到场。于是我便通过FaceTime和他视频,结果真的奏效了。不可否认,视频聊天和面对面聊天一样真实,这让我心生疑惑,什么才是我们口中的“真实”?
按照我们的惯常思维,现实世界指的是物质世界,正是我们吃饭、睡觉、呼吸所在的世界。这个世界按照固有的方式存在着,彩虹的七种颜色组成了我们看到的所有物体;物体会下落,而不是飘浮在悬崖上;我们无法捕捉到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却能够感受到友谊的美好。但这几天,我不再像原来那样确定。数字世界和物质世界截然不同但密不可分,两者交织在一起创造了现实的新形态,我喜欢将这种新形态视为后现实世界。
当我把订婚的消息告诉我的朋友时,他们兴奋不已,纷纷打电话来让我说说怎么回事——只不过是在一年以后,我把消息发在了Facebook上。这就是后现实世界。
一个乞讨的妇女伸出手,让我扫捕她手机上的二维码。这就是后现实世界。
我的优步司机沿着单行道行驶,因为他的GPS比迎面而来的车更真实可靠。这就是后现实世界。
女孩们不断修眉,因为在她们的Instagram帖子上,纹眉显得更好看。这就是后现实世界。
我们在吃东西之前,都要先把食物拍下来发到Instagram上,分享给1000個吃不到这些食物的人。这就是后现实世界。
当我军借助拉斯维加斯附近的追踪器,击中中东地区的人;当生活中我渴望的东西正是广告中所宣传的东西,而我很难将它们从新闻中分辨出来;当无线电话已经不再新奇时,这些都是后现实世界。
Facebook里的朋友真的是我的朋友吗?如果脱离网络,我们还有友谊可言吗?如果我不在Instagram上发帖,它还有意义吗?如果没有那么多人赞我的帖子,他们还会喜欢我这个人吗?
这就是我长大成人的世界。这就是我所生活的现实世界,多数情况下,它与物质世界并不相关。我不再认为供我们吃饭、睡觉、呼吸的现实世界全是真实的。
不仅仅是现实世界让位于数字世界,似乎我们也更喜欢数字世界。现实世界服务于我们在数字世界中建立的友渲和生活方式。在数字世界里,我们非常重视我们的网络形象,于是我们将与生俱来的眉毛修成了Instagram照片中的那样。优步司机只有依靠软件才能找到乘客,但总有一天,这个软件将会离他而去。在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里,互联网一旦消失,不管是交通、医院还是能源部将陷入停滞状态。有多少是真实的,又有多少是虚拟的呢?甚至在虚拟现实设备占据主导地位之前,我们有必要想一想,现实是否有一决高下的机会呢?
曾有人告诉我们,2016年将是虚拟现实的一年,它将为我们提供与当前现实完全不同的选择,但现在我们已经置身于后现实世界中,挑战这个像素化的虚拟世界只会在接下来的2017年变得更加重要。
艺术家和创意家终于住进了定制的数字王国内
菲利普·罗斯德勒
VR社区“第二人生”创办者,VR社平台High Fidelity创始人
在我是个小孩的时候,我就曾梦到过虚拟现实。在梦里,我飘浮在黑晴无垠的太空里,不需要任阿太空服。腰带上有一些工具,我拿起其中一个建了一堵堵石头墙。我把它们搬来搬去,按高低码好,不费任何力气,像使用了原力一样。
醒来后,我在想,如果其他人也能做同样的事情的话,这个地方会是什么样。我曾想象过一种经济模式,将所有丁作统一到这个单一的不可知空间里。不管是修补衣服还是搭建网络软件,我一直都在工作中追寻这个梦想。
1999年,宽带接入可用后,我立即创办了“第二人生”,这是我梦想落地的首次尝试。后来,它确实变得很惊人:在这块规模同洛杉矶一样大小的土地上,一百多万人创造着设计和经历。但问题在于,社区的操作太麻烦了。
当时,鼠标只提供两个方向的自由度:上下和左右。用这种类型的鼠标做设计,尤其是3D设计,你必须学会将目标设计映射到这两个维度中。单这一点就几乎让所有人放弃了用鼠标做空间设计。
但这种局面很快就会改观。到2016年底,你就能够买到两款高品质的虚拟现实设备,除头戴式显示器外,还能做到手部全动作捕捉。对一个设计师而言,相比只能从鼠标上得到的两种自由度,能从这些设备中获得18个方向的自由度。迪士尼动画师葛连·基恩曾使用Tilt Brush作画,动画里艾莉尔飘浮在太空中,去看一下这个晾人的视频,你立马就能懂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但这几乎只是蜻蜓点水: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软件工程师将找出最优途径来完成我们以往使用2D工具在3D绘画、雕刻、绘图和其他各种视觉或结构设计中所做的一切。
为了发挥这场革命的优势,我们需要重新学习一些事情。举个例子,就像当初我们学会移动握住鼠标的手腕一样,我们的大脑可能需要学习如阿准确地移动我们的手臂和身休。但很多关于神经可塑性的证据表明,这只不过是小菜一碟。
三维艺术家和设计师现在将拥有一套可预测的精密工具,最重要的是,它能给人带来喜悦。在我们公司位于旧金山的办公室里,每当我们把HTC Vive第一次固定到一个艺术家身上时,我们都能休会到这种喜悦。事实上,我们即将见证3D内容如寒武纪大爆发一般涌现出来供人使用。就像在You Tube在线视频内容中引发爆炸的方式一样,VR设备可用性的迅速扩大(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两年里会有数百万活跃的创造者)和内置的活动场所(这正是我们在High Fidelity所从事的)将允许你建造所有你想建造的东西。
想进金字塔内转一圈?成百上千的用户已经帮你建好了。想一头扎进海洋和奇异的发光鱼一起游泳?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所有这些东西都将建造出来。
如果我们像服务器一样连接在一起,所有台式计算机也都连接到互联网,我们可能已经创建了一个大小和细节都像地球表面一样的空间,接下来我们会用我们的创作迅速填补这个空间。这个发生在创造空间的寒武纪大爆发可能最终会创造出一个个数字地带,比我们今天称之为家园的世界更大,更复杂也更不可知。在我们摘掉那些滑稽的头盔回到现实世界后,我们在数字设计中的生产率可能让我们开始认为现实世界是老派的,不再是我们去想象未来的地方。
电脑特效让演员返老还童
有了数字扫描,好莱坞演员将青春永驻。不过郭敬明似乎已经抢先开跑了?
奥利维亚·索伦
自由科技新闻记者
过去,好莱坞演员需要依靠整容医师、化妆师和灯光来延长他们表演的期限。如今,为演员紧身瘦脸打亮肤色的视效艺术家能让他们扮演年轻几十岁、轻几十公斤的角色——甚至能让他们扮演死去多年的人物。
常规的“美容工作”衍生出了这样的趋势,这种在电影后期制作中秘而不宣进行的工作,目的就是为了抹掉好莱坞明星脸上的粉刺、皱纹和腰间的赘肉。最极致的美容工作可以让演员看起来年轻很多岁,也能减少演员适应角色身形的痛苦:当完美的腹肌可以通过数字化添加时,为什么还要花几个小时在健身房苦苦锻炼呢?
为了让这项技术永不过时,一些工作室已经开始定期进行三维扫描,在固定的时间点捕捉演员的肖像。“这就是现代版的人体灌模。”伦敦视效公司Lola VFX的视效总监Trent Claus说道,该公司将《本杰明·巴顿奇事》中布拉德·皮特返老还童,在该技术领域内位列先驱。
接下来几年内,當演员需要扮演一个更加年轻的角色时,这些在高分辨率扫描中收集到的数据可以为皮肤纹理和面部表情提供参考。
就像把滤镜添加到自拍照片上一样,工作室也可以通过将机器学习应用于演员年轻和变老的镜头,将此过程实现自动化,以避免逐帧凋整。
实际上,日益增加的视效艺术家正在辅助演员的表演。他们可能会在明星的脸颊上添加完美的眼泪,让肉毒杆菌冻结的眉毛重获新生,或者只是将几个镜头合并以创建所需剪辑,而不需要重新拍摄。
当特技对于明星而言过于危险时,电脑生成的逼真模型可以植入到场景之中。这些虚拟的替身是使用精密的摄像设备创建的,例如南加州大学的Light Stage系统,该系统可以从各个角度对演员进行拍摄。设备摆好之后可以捕捉到几十个面部表情和手势,然后创建动作库,以备后用。“这是演员保持永不过时的一种方式。”艾瑞克·巴达解释道,他曾为《本杰明·巴顿奇事》及《创:战纪》等电影提供视效支持。
使用电脑特效来捕捉角色的精髓非常困难,尤其是情感特写的拍摄。“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座静态雕像。我们试图捕捉到所有的知觉线索,表情变化和语言沟通都能让我们辨别出这个演员并能感知到他的情绪。”Weta Digital的视觉特效主管马丁·希尔解释道,他曾在演员保罗·沃克车祸去世后为电影《速度与激情7》制作电脑生成演员。 “你需要注意细微的差别,时间的掌握,演员讲台词和他们移动眼睛的方式,这些微眇之处都构成了他们的个性。”巴达补充道。如果不能捕捉到这些细节,就会让这些特效角色陷入恐怖谷。
一旦CG成功捕捉单个表演,下一步便是尝试并复制真实演员的“非常规表演”“优秀的演员会在每次表演中穿插细微的差别,演员有时歪打正着表演出你想要的效果,你需要导演来把这种表现发掘出来。和动画师坐在一起一连几周都在微凋演员的细微表情,寄希望于实现同样的效果,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视觉效果公司Framestore的联合创始人迈克·麦吉说道。
最终目标是实现合成演员的实时响应,这将需要处理能力的重大飞跃。“我们希望导演可以像和真实演员丁作一样与电脑特效演员工作,边拍摄就能看到最终合成的画面。”希尔说。
这就为演员创造了机会,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未来肖像权售出,死后依旧可以出现在电影、交互式虚拟现实体验或游戏中。
因此,一些精明的明星开始要求拥有虚拟肖像权。“这一切就都能讲得通了,演员要求拥有这些数据,然后通过许可这些肖像出现在特定电影中来赚钱。”南加州大学创新技术研究院教授保罗·德贝维奇解释说,他创造了Light Stage系统,现在是谷歌虚拟现实团队中的一员。他还表示自己见过一小部分“顶尖演员”开始这样做。
这是否意味着演员们将可以在家中休息,让他们的数字肖像替他们完成苦差事呢?麦吉对此持怀疑态度,他说:“镜头之外的演员,他们的名气在好莱坞电影炒作中占很大比重。”
话虽如此,未来的电脑特效很可能会应用到现场镜头之上——不管是在红毯上,或在新闻发布会中——麦吉笑着说道,“谁知道你看到的是真人还是特效?
更多的专业人士即将面临失业危机
游戏结束:银行和法律工作归计算机所属
本·哈默斯利
作家,电视播音员
小时候,我看着电视上的新闻,心里却盼着把ZX Spectrum的键盘连到电视上。爸妈让我认真看看附近镇子上发生的事儿:汽车宫人被解雇,机器人接替工作。他们对我说:好好学习,儿子,将来找个好工作;拿到文凭,做个管理培训生就是条好路子;别干体力活,要干脑力活。未来不是信用卡,它要的不是商品,而是服务。信息才是新动力。最有价值的商品是比特,而不是原子。
事实也正是如此。现今,英国经济构成中约80%是服务业。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英国输出的服务多于商品。我们制造的产品并不多,但我们善于传播信息。正是这些信息的存在,伦敦才成为经济活力之都,英国法律才享此殊荣,英国广告公司、建筑帅和学术中心也与众不同。英国没那么多人开店,更多的人在传播知识、整理数据、完善账目、流动资金。这里最有价值、收入最高的工作正是通过改变意义创造价值。而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就是这些专业行业:能干这几行的人不多,他们必须获得专业资格和社会认可。能做银行家、律师、会计等工作的人郁是经过检验的,他们向某些人证明了自己懂专业知识,会说行话,可以把工作做好。坦白说,这些人赚的钱很多。
但是,现在悄况有了变化:这些专业行业本就不多的工作即将消失。原因有二:一是机器学习、大数据、所有人工智能流行术语的数字化系统容量扩大,二是数字化社会带来的变化。
先来说说社会变化。互联网有两大功能:推动人际交流,打破地理界限。然而,对世界上大部分人来说,要花大价钱找专业人士帮忙,比如请律师,必须走特定程序,还得找个本地的。相较于现下几乎被互联网覆盖的生活,这就有些奇怪了。谷歌上搜不到,其他网站也订购不了,谁知道这些网站是在哪兒发布的!
此外,特定程序有时还被纳入行业觇范:例如,当事人不能直接聘请辩护律师。这些都有规定,只是还没完善。
部分行业的情况是这样的:只有掌握某种知识的特定人群才可以做某种工作,你与他们的联系受到你所在之处和认识之人的限制。当然,这个世界演变出了各种狡猾的权力关系,只是一直以来都是如此,人们也就习以为常了。然而,人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这些限制本就是人为设定的。要是未经行会认证的人或物也可以完成这些工作怎么办?要是你可以直接雇佣某人或某物,而他们不管身在何处都能完成这些工作呢?若是这样,所有人都能获得同等的专业服务。很快,这些专业行业就会普遍存在,专业服务的价格也会不可避免地快速下跌。这些各地原本稀缺的精英行业就将瓦解。
这些事情正在发生。
你瞧,这些行业原来都有个阴晴的秘密:他们做的事大多并不难。很多法律、会计甚至医药工作都可以绘成流程图。从第一步开始依序进行:这个病人活着还是死了?如果他已经死了,就结束。然后继续按流程进行,以此类推。事实上,很多精英行业的丁作都可以这样绘制成表格。
能绘制出流程图,也就可以把它变成电脑程序。这个程序肯定很复杂,但是既然现代人工智能可以战胜围棋大师,那它就可以帮你处理交通罚单、记录账单、检查合同、安排日程,甚至投资。2016年,许多新兴公司都用数字化系统代替人力。它们的数字化系统完全不受地理限制,而且越来越智能,上述例子都是这些公司的具体工作内容。
人工智能公司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工作,通过一个又一个认证。这些工作原本都是由专业人士来做,且每项收费昂贵。现在人们制造出计算机来处理数据。到2017年我们会发现,计算机确实能胜任这些工作。也许学会制造些东西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贫富差距的扩大化可能会得到抑制
2016的美国大选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财富的分配不均造成的社会动荡。
穆罕默德·尤努斯
因建立孟加拉乡村银行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016年,乐施会估算全世界99%的人口所拥有的总财富也几乎不及顶尖的1%人口所拥有的财富,而这种情况年年都在恶化。美国总统候选人伯尼·桑德斯曾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说过,美国10%顶尖的人拥有的财富几乎和底层90%的人一样多。 财富集中也意味着权力集中,包括政治和社会权力,特权和机遇。反之亦然。如果没有财富,你就没有权力,没有特权,也没有机遇。但这种财富的不平等能够得到解决吗?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个人必须把应对财富不平等看做自己的当务之急,向政府施压,以便制定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法律。
自由市场的概念基于所谓“看不见的手”这一概念,这确保市场存在竞争,因此有助于市场平衡。如果个人只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在乎社会利益,社会仍然会自然地受益。但是这双“看不见的手”真的能确保人人得到相等的利益吗?很明显,“看不见的手”热诚地偏向了最富有的人。这就是解释了为什么巨额财富能够持续集中了。
我们需要把这种财富集中的倒置金字塔转化成新的形态;也就是一颗财富钻石,只有很少人在顶端,很少人在底层,而大多数人郁在中部。通常致力于减少这一问题的政治议程关注的是收入差距而不是财富差距。这种新形态是通过收入再分配达成的:通过累进税从顶层的人那里拿到钱再用不同的转移支付手段分给底层的人。
很明显,只有政府才能承担这样的再分配计划。然而,在民主环境里,政府是不能成功实施再分配计划的。那些由政府课以重税的顶层人士拥有强大的政治力量,他们运用自己对于政府过大的影响力,阻止政府实施任何损害他们利益的实质行为。
我认为解决收入不平等并不是真正的解决办法;它解决了原因,而不是表面现象。我们必须解决贫富差距,这是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如果我们保持财富基础不变,那么任何减少收入差距的行为都是无效的。除此以外,政府的现金转移计划通常是慈善计划,可以起到很好的临时缓解作用,但不能为这个问题提出永久的解决方案。尽管政府应该继续实施再分配计划,我建议让公民的力量参与进来,把财富金字塔转化为财富钻石。我的核心建议是通过把个人利益驱动的经济变为个人和集体利益共同驱动的经济,重新设计经济框架。
1983年,我在孟加拉国创立了乡村银行。它不像其他的金融机构。每一项传统银行做的事情,我们都要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喜欢在商业活动和富人办公的地方开设机构。因此,他们选择了城市。孟加拉乡村银子亍选择在乡村工作。就算是三十年后,孟加拉乡村银行也不会在任何城市或行政区域设立分行。传统银行属于富人;孟加拉乡村银行属于穷人。传统银行为大多数男性服务;孟加拉乡村银行主要关注女性。传统银行认为穷人没有还款能力;孟加拉乡村银行却在历史上首次证实穷人——尤其是贫穷女性——在正规银行系统的框架内也是有还款能力的。美国乡村银行在美国九个城市有18家分行,62000名借款方全部是女性。乡村银行已发出3.8亿美元(2.85亿英镑),平均起始创业贷款是1000美元,还款率为99.9%。
传统银行在担保金的基础上运营;孟加拉乡村银行是不收担保金的。因此,乡村银行没有律师。我们已经开发出一套基于信托的银行系统。在孟加拉乡村银行,借款方不用来银行,而是银行去找借款方。孟加拉乡村银行设立了退休基金,确保借款方年老时能照顾自己。孟加拉乡村银行提供健康保险、乞丐贷款、孟加拉乡村银行家庭学生贷款以及建设卫生设施的贷款。孟加拉乡村银行负担了一部分借款方的丧葬费用,借款方去世的时候,借款就会取消。在孟加拉乡村银行,无论偿还的时间有多长,借款的全部利息都不能趟过本息总额。
我认为我们需要建立不同架构的独立机构。富人的银行不是为服务穷人而建的。在上级的压力下,他们可能会通过非政府组织做做表面功大,但这甚至不足他们商业活动中的百分之一。世界上没有银行账户的人需要真正的银行业务,而不是一些“看起来很棒”的行动。
信用应该被列为一项人权,这样信用才能受到慎重對待,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为穷人建立金融体系,我们才能做到这一点。
通过建立孟加拉乡村银行来解决人类问题,并且不从商业活动中获取金融利益,我很惊讶这件事很容易就做到了。我们总是被告知商业引擎只是为一种用途而设计的:也就是挣钱供私人使用。我运用同样的方法达成一个完全不同的目的:也就是解决人类问题。我很好奇为什么世界只让政府和慈善机构解决这个问题,我发现了答案:这是因为经济理论给了商业世界非常清楚的指示。他们唯一的指示就是挣钱,把人类的问题留给政府和慈善机构解决。商人应该由私人利益所驱使。对他而言,生意就是生意。
今天不可能的事情明天就会变得可能。科技连续不断地发生巨大变化,以至于我们对其不再惊讶不已。年轻人的想象力限制了每项新技术的开发。他们的想象越大胆,成就就会越伟大。如果他们幻想没有财富不平等存在的世界,我敢说这是不存在的。青年、科技和社会商业结合起来能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
一旦我们转化教育系统,培养有创造力的企业家,贫富差距的全球图景就会开始改变。如果我们让有天赋的年轻人去帮其他人变得富有,财富集中会继续加剧。我们不能让年轻人变成这个体系的雇佣兵。
我们能决定直接在社会商业中投资,或者通过那些参与其中的人来投资。我们能预先安排我们年度收入的百分之五,把它放进一个单独账户,作为私人社会商业基金在社会商业领域投资。
对我们而言,承认财富集中的严重眭并且采取应对措施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从全球变暖问题上达成共识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自己也能着手肩动类似的过程,建立全球性共识,第一阶段把财富集中的速度降到零,第二阶段把它变为负数。
我们变得乐于助人,善于与人分享之后,能够消除这两方面的影响。我们致力于创造拥有三个零的世界:零贫困、零失业以及零净碳排放,一个钻石形财富分配的世界,一个平等的世界。如果我们在2017年采取行动,这个世界就有可能实现。
高速网络将颠覆城市空间
城市街道联网将改变人们的出行、工作和居住条件
丹·多克托洛夫
纽约Sidewalk Labs公司执行总裁
拥有高速网络应该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但真实存在的数字鸿沟使得全世界只有11亿人可以用上高速宽带,而这个数字仅占全球总人口的约15%。 未来,只有让所有人都身处这个网络世界,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的工作才算是大功告成。好消息是我们正在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前进。以美国为例:正是有了像连接纽约(Link NYC)、谷歌光纤(Google Fiber)、美国住房与发展部(HUD)的连家(ConnectHome)这些公私合营计划,才为美国(尤其是大城市)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数字鸿沟最终消除之后,城市里的一切都将发生改变。有了这些周到的实时互联网服务,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得到改善:生活成本、便利设施、医疗卫生、租房、安全、就业、教育机会等等,甚至是让城市生活更加振奋人心的自发行为也将大幅提升。互联网的连通性将改变一切。
2017年,技术人员和政府官员将转变工作重心,从原来建立互联网络,转移到设想互联网将怎样彻底改变城市生活和减少不平等现象上。
人人都能上网后,我们将发明更多的方法让医疗服务更加便利。远程医疗使得患者足不出户即可得到有效的治疗,不但节约就医时间,还能预防疾病传播。如果把所有的家居设备智能化——从日常用的镜子、马桶到身上穿的衣服,就能实时监测人们的身体状况,然后反馈到服务供应商那里,方便双方沟通交流。个性化配送医疗设备及药物有可能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并且降低成本。
互联网络还可以改善交通,尤其是在上下班通勤方面。现在,单位通勤距离内的就业人数正在不断减少,最大的受害者就是那些穷人和少数族裔。就业机会越来越少,通勤距离却越来越长,长此以往,这些被限制在社会底端的低收入人群,将更难翻身。
将街道全部联网,能够改剖交通,增加地区的就业人数。个性化的出行服务将员工与工作地点对接,节省购车费用,减少通勤时间。网络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交通状况,在高峰阶段,按需增加公交和火车的班次。连通的收费平台会为低收入者发放通勤补助,如果拼车出行,价格则更加优惠。
互联网也能够解决件房公平问题。将所有件宅联网,重新规划城市房屋布局,能够降低成本,增加灵活性。将网络传感器与城市数据库相连,能够实时监控噪音、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简化地区规划条例和建筑法规,有利于促进更快发展,建设多功能的住宅区。联网可以节约时间,降低交易成本。这些都能够增加土地建筑利用率,打造经济住房满足更多需求。无处不在的网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领域带来了高效、个性化、透明化、因地制宜等诸多优点。
当然,人们在关注这些优点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忧虑,尤其是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不过,我们现在正处于网络与现实交汇的特殊时期。只要我们继续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建设互联网络,缩小数字鸿沟,到2017年,街道终将通向“云端”。
“混乱战术”将大行其道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让人们见识到了“混乱战术”的威力,我们可以期待在不同领域内的追随者前仆后继地涌现。
蒂姆·哈福德
《混乱:如何在一个追求条理的世界里保持创造力和弹性》作者
2015年6月,唐纳德·特朗普从纽约特朗普大楼的扶梯上缓缓走下,宣布自己即将竞选美国总统,这一幕我们可能已经快忘了,而他的候选人身份曾被认为是一出笑话。在共和党激烈的内部提名角逐中,最终特朗普排名第九,紧随杰布·布什之后。特朗普只是一个著名商人,并不被看好。
特朗普的竞选一团糟。他毫无条理,不按章法,时常还很荒谬。不过他意在产生轰动的做法倒是上了不少头条,还赢得一票忠实粉丝。他随意的即兴言论非常吸引那些听惯了千篇一律正式发言的记者们。
特朗普不会受到约束。他的对手们会咨询焦点小组如何组织有效反击,而特朗普只会单纯地转移话题。好比当他粗鲁地嘲讽《纽约时报》一位残疾记者只是个孩子而惨遭指责时,他却通过推特批评《泰晤士报》合并决策的愚蠢。对手和记者们都傻眼了。这招可能够混乱的,但它很奏效。
一个朋友参与了几个月的初选工作,用邮件给我发了一句对特朗普的简短评价:“他主宰了他们的OODA圈。”
我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们先前讨论过赢于混乱的艺术,而且我们都是美国军事家和王牌战士约翰·博伊德的粉丝。博伊德提出的OODA圈是“观察(Observe),定位(Orient),决定(Decide)与行动(Act)”过程的缩写。博伊德声称让你的对手摸不着方向将为你赢得最终的决策优势。你可以让对手陷入一个不停转动的怪圈里,让他们试图弄清这个不断变化的处境。
但套用博伊德的方法也意味着接受情况会变得混乱不堪这一事实。这需要迅速且有技巧的引导,意思就是要迅速决断。失误是难以避免的。你和同事不能互相等待着同步。博伊德说,同步是表要遵循的,而不是战士要遵循的。
当你开始考虑运用让对手感到迷惑和棘手的策略时,你会发现这种策略无处不在。英国举行脱离欧盟的公投,投脱离票的群众态度尖刻,其中一些以仇外为名,另外一些对违规和自由贸易抱有不满。混乱策略运作得很好:反欧盟者只听他们想要听到的信息,留欧阵营不知道应该和谁辩驳。所有专家和主流政党都支持留欧,而事实却是脱欧者胜出。
这套在政治中奏效的策略放在职业拳击中同样奏效。洛奇·巴尔博由传统打法转向左势拳击,成为了世界冠军。如果你想听非虚构的实例,泰森·富里也采用了同样的策略。他在2015年末从弗拉德米尔·克里琴科手中夺过了WBA/WBOIBF重量级冠军。这又是一个弱者通过让对手行动笨拙,而不是靠自身技巧取得的胜利。
“弗拉德米尔今晚看起来很糟,因为泰森·富里让他看起来这么糟。”一位行家看完比赛这样说道。特朗普的对手明白这种感觉。通过混乱取得的胜利也是胜利。
以上案例都很有趣。但如果不是对打,也不是政治,而是其他事悄呢?实际上,亚马逊执行总裁杰大·贝佐斯也推崇通过混乱通往成功。他的行为哲学很简单:攻占更多的领域,先是书籍,再是玩具,然后是平板和云計算。结果亚马逊内部混乱数年,还没搞定前一个领域,就继续挑战下一个不可能。当亚马逊开始卖厨具时,切肉刀混淆了分类选项,数据库想要把这些归类成精装书或平装书。 网络时代早期,传统概念认为现有品牌强大,资产丰厚的零售商将会摧毁亚马逊,比如巴诺书店。贝佐斯知道这种想法的逻辑,但他并不同意。仅在亚马逊上市几个月后,贝佐斯在哈佛商学院发表了演讲,并解释了他的想法。学生和老师都告诉他应该趁亚马逊倒闭前把它卖给拥有其百倍收入的巴诺书店。
贝佐斯告诉他们不要低估公司惯性。亚马逊可能一团混乱,但它是快速行动着的混乱。大商家们被搞乱了方向。贝佐斯相信只要他继续走下去,他的竞争对手们就会犹豫不决。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推崇小心、计划和统一的世界里,但大胆、即兴和混乱也会奏效。2016年是因混乱而赢之年。让我们继续迎接2017,是时候停止低估混乱的力量了。
如何预测下一场埃博拉病毒暴发地
智能手机将加速追踪传染病
杰瑞米·法拉
伦敦惠康基金会董事长
2013年12月,几内亚的梅里安都村里,一名两岁幼童埃米尔感染埃博拉病毒后死亡。三个月后,全世界的人才知道埃博拉病毒的存在,又过了6个月,全世界才真正行动起来。但当时这场大瘟疫已经肆虐西非,造成11000人死亡。
抗击传染病,关键在于迅速。越早发现并确定瘟疫暴发源头,就越能及早控制疫悄,当然前提是行动也要快。
发展中国家的偏远地区一向是新型传染病的温床,而偏远地区的村民如今也规模庞大地涌入城市乡镇,与他们接触过的城镇居民又会飞往世界各地。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抗击传染病的速度总算能追得上病毒传染的速度了。
早在2008年,一位名为安迪·泰特姆的研究员就已经开始研究桑给巴尔暴发的疟疾了。他能确定病毒携带者是从坦桑尼亚飞过来的,却没有数据明确他们的身份,也无法判断他们的下一个目的地。
因此,泰特姆转换策略,从追踪病毒携带者的手机人手,不再单单盯住病毒携带者本人。手机信号发射塔可以提供个人手机通话次数,据此可以大致描绘出病毒携带者在全国范围内的移动路径。该方法也运用到了海地、纳米比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疟疾监控、巴基断坦的登革热监控、肯尼亚的风疹监控中等。通过通话次数以及其他数据,如夜间屏幕光照卫星图像等,一幅接近实时的人口流动地图便出来了,其中上百万的数据点无比精细地显示出人们是如阿移动和交流的。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深刻理解传染病暴发的过程,也明确了需要投入急救治疗的重点区域。打个比方,移动地图清晰表明,传染病暴发或自然灾害发生后,人们往往选择第一时间赶回家中。如果你想知道传染病暴发后最严重的区域,根据国家节日——如中国春节、圣诞节、印度光明节——期间人们的流动情况,预测起来总是很准确。
地图不光再现了人是如何移动的,更再现了病毒是如何移动的。华盛顿健康指标与评价研究所的西蒙·海伊综合了各种数据——手机使用率、气候模式、蝙蝠数量变化——预测出埃博拉病毒和寨卡病毒等疾病最可能出现的地点,以及出现后的后果。前谷歌慈善机构主管、世界卫生组织项目参与者拉里·布莱思特在使用这些匿名移动数据上干得很出色,比如,向卫生顾问组织提出了追踪疫情暴发的要求。
如果不采取行动,这种对传染病的全面监视就如集邮一般没有实际作用。所以最后一公里健康组织的拉旁遮普开始行动起来,用移动手机把利比里亚一个村庄的健康网络连接起来,不但可以监控疾病,还可以治疗疾病。
随着技术增强,各种可能性都涌现出来。想想几年前,想要弄明白疟疾寄生虫是怎么回事,还得先把样本寄到美国或欧洲,再等上数月。可这次埃博拉暴发期间,无国界医生组织、威康信托基金会、巴斯德研究所就在当地搭建实验室,实时提供诊断服务和后续治疗。不久,与智能手机相连的手持装备也会具备同样的功能,传染病确诊的速度将大大提高。
不仅是通讯设备,随之而来的还有与外界的联系。检验疟疾患者血样通常是一道繁琐、频频出错的工序。而现在,医生可以直接用手机拍摄显微镜载玻片,再与云端储存的孟加拉的20万疟疾血样比对,之后给出判断。
我在越南生活和工作了18年,如今,6000家诊所每天都会向一家网站上传信息。马西伯尼创建了这个网站,他目前在胡志明市和牛津大学联合建立的热带病医院丁作。上传的信息包含两组数据:一是每天接待的患者人数;二是其中出现流感症状的患者人数。此举意味着只要有疫悄暴发,只需几天时间便可发现并治疗,再也不必像以前那样耗费数月等待检验报告。巴基斯坦小儿麻痹症患者也大幅减少,原因之一就是该地区的人通过上传信息,让原本可能大意的治疗队伍注意到了该地区的情况。
人们已经将科技运用到方方面面来挽救生命,这种局面在未来只会更好。实际上,目前最直接制约科技运用的已不再是科技本身的发展,而是各国政府、企业和公共大众所能给予的支持与配合。埃博拉病毒肆虐期间,当地政府曾发短信告知当地村民如发现可疑症状,需立刻上报,可很多村民因不信任政府而未做任何反应。
想要最有效地战勝传染病,诸如此类的不信任必须杜绝。我们身处的世界里,病毒充斥,比如SARS冠状病毒、MERS冠状病毒、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等,害虫的抗药性也越来越强,现在的病毒更可以跟着携带者一天内穿越不同大陆。科技不仅让我们具备定位流行病的能力,更赋予我们控制疫情的能力,但真要做到这点,我们必须建立强健、互相信任的组织机构,来收集并共享这些至关重要的数据,并按照数据有的放矢地行动。
我们将更深刻地认识到注意力分散的严重后果
想要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率,关掉软件的消息提醒
丹·艾瑞里
杜克大学心理与行为经济学专业教授
我们生活在一个时刻都会受到干扰的时代。叮——您收到一条新消息。叮——您收到一封新邮件。叮——您收到一条Facebook好友请求。叮——网上交友软件为您找到匹配的人。叮-叮-叮,一整天都是这样的消息提醒。 近期,一个盖洛普民意测验的结果显示,在持有智能手机的美国人中,超过50%的人“几乎只要是醒着”就会把手机放在身边。超过50%的人表示他们每小时都会查看几次手机,11%的人则几乎每隔几分钟就会看一次。而且他们对该情况知晓也承认——如果查看手机的真实频率比调查结果更高的话,我也完全不会惊讶。
从科学技术史来看,在并不遥远的过去,手机还接收不到这么多内容。而如今,手机能收到短信,收到各种提醒通知,还有看起来无穷无尽的私人和工作邮件。不仅是手机,你在电脑上工作时,突然弹出一条新邮件的提醒,这样的情况你经历过多少次?而在这些经历中,你又有多少次放下手头的工作去查看邮件,却发现并不是什么重要内容,然后又重新投入到工作当中——在投入工作之前,你得费时间回想一下刚刚工作做到了哪里,刚刚的思路是什么。
从这点来看,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我们要对干扰经济感到担忧了。这种干扰能产生什么价值吗?在什么情况下能产生价值?而产生这种价值的代价又是什么?一声短促的“叮”也许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这种干扰带来的影响远比我们意识到的要大,这种干扰的次数很多,累积起来产生的影响会非常大。
从代价的角度来看,最近发表在《实验心理学》的一篇研究报告表明,即使我们在收到通知时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提醒通知也会对工作表现产生影响。在这项研究中,参与者需要做的是一条条地看信息,当信息内容是除3以外、1到9的数字时,参与者就要按一次按钮。信息出现的频率大概是一秒钟一条,然后测试参与者的反应速度。实验要求参与者把手机放在旁边,但在测试过程中不能碰手机。在参与者不知悄的情况下,实验人员不时地给第一组参与者打电话,给第二组参与者发信息,而第三组参与者既没有电话干扰也没有短信干扰。结果显示,接到电话和收到通知提醒的两组更容易出错,而且不容易将精力集中在主要任务上。并且,无沦是接到电话还是收到短信,这两组受影响的程度差不多。
而且,由于我们的注意力一般都会被这些干扰吸引,所以悄况会更糟糕,我们脑子里都是些“与工作无关的想法”——就是与手头丁作没有关系的想法。而最终,我们还要消除这些干扰带来的影响,这就让人更有压力而且觉得懊恼。
如果换成电邮,这种情况又意味着什么呢?大多数电子通讯设备的默认设置是每个事项、每封邮件都有提醒通知。大多数人丁作时会让电邮软件保持开肩状态,每收到一封邮件,都会收到提醒通知(即使正在做一些更有用、更紧急、更重要的事情)。
你可能会想问,打开默认接收邮件的提醒通知、保持电邮软件时刻处于开肩状态,是不是因为这些邮件的内容非常重要,必须要马上回复?并不是。事实上,重要又紧急的邮件非常少。我们在杜克大学的工作人员和一家中型企业合作,调查了这家企业员工的邮件使用情况。我们让每位员丁看了一部分他们收到的邮件,询问他们要在什么时候查看这些邮件,是马上就看?还是今天?或是这周?这个月?或者恨本不需要查看?
结果,收件人表示在收到的邮件中,只有12%的邮件需要在收到后五分钟内查看,11%的邮件需要在收到后几小时内查看,还有17%的邮件要在当天查看。还有更令人不安的——10%的邮件可能会在这周结束前查看,15%的邮件不确定什么时候会查看,而多达35%的邮件是大家认为不需要查看的。这表明,设置每封邮件都推送提醒通知其实是对时间的绑架,它毫无道理地消耗着我们的精力。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要想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幸福感,就不应该接收每封邮件的通知(分散注意力)。要认识到,我们并不需要平等地对待所有邮件,这些邮件中只有极少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果我们(还有提供电子通讯设备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因为信息干扰而付出的代价,考虑到干扰经济逐步带来的影响,是不是要开始采取一些行动了呢?那么,从将默认设置改成“免打扰”开始,怎么样?
是时候把钱存进数字银行了
2017年,网上账户将会承担其它金融服务职能
查理·伯顿
《WIRED》杂志撰稿人及《GQ》杂志组稿编辑
安东尼·汤姆森说,银行业有一个不司告人的小秘密,那就是“没有人在意银行”。这位62岁的英国企业家相信,他可以让人们对他的新式银行——Atom银行产生兴趣。原因何在?因为Atom银行根本就不是一家真正的银行。他说,“我可以言之凿凿地说,Atom银行实际上是一家拥有银行执照的数据公司。”
Atorn银行是第一家获得银行执照的“挑战者”数字银行,超越了坦德姆、斯塔林以及蒙多等其它同行。这些新创立的银行是信贷紧缩后监管改革的结果,意味着从2017年开始,客户有机会通过数字机构管理自己的财富。高街曾一度被汇丰银行、劳埃德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以及巴克莱银行主宰,但近期的改革旨在引入竞争机制,降低银行的准入门槛。150多年以来,英格兰银行首次欢迎新成员进入市场。2010年,最先获益的是首都银行,但它是一家实体银行。Atom银行于4月开始营业以来,就预示着一种完全铱赖于互联网的、新型银行的到来。营业之初,Atom银行唯一的产品是定期储蓄账户,利率高达百分之二,在市场上遥遥领先。该行的活期存款账户、储蓄卡、信用卡以及抵押贷款等业务,都计划于2017年问世。
“挑战者”银行的主要卖点是更高的回报率。汤姆森说,高街银行所获得利润的55%-70%,都被用于维持运营,而数字银行不需要分支機构网络,因而可以将省下来的这部分钱回馈给客户。汤姆森曾是首都银行的总裁,但在董事会拒绝将精力放在移动电话上后,他就另谋高就了。然而,Atom这一类数字银行的到来,影响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价值。正如蒙多数字银行总裁汤姆·布洛姆菲尔德所说,“这是银行业的优步时代。”
初步创立的网络银行,计划通过数据分析学改造银行业,为入门级的客户提供过去只能依赖于财务顾问或会计师才能得到的服务。Atom银行意欲提供一种你从未体验过的花销细目服务。汤姆森说,“举个例子,你将能够看到,自己在运动鞋上花了多少钱,以及依照这个速率,在未来的三年里,你将会因此而花费多少。传统银行为你提供的,是上个月的银行对账单,而我们为你提供的,是下个月的银行对账单。利用分析学,我们可以预测你未来的收入和开支情况。”此外,对于企业客户,我们能够在问题发展成为危机之前,就将它们锁定。“如果我们发现有人到期并未归还欠你的钱,我们将会给予你提醒,‘你需要慎重考虑以下事项’。” Atom银行的对手蒙多银行,在技术界里可谓是颇有名气,因为它已经通过运行“马拉松式”的编程,来构想新的银行功能,包括将账单中的异常标记出来,将用于餐饮和用品的开销区分开来,在一定时期内资金吃紧的情况下,允许客户进行透支。分析家预测,“挑战者”银行还可能会针对自由职业者推出新产品,比如,设立用于申报所得税的账户,自动将足够额度的钱保留出来;或是在对一年中不同时期的收入进行评估的基础上,能够相应调整还款需求的分期贷款。
这些新生银行的赌注在于,上述服务的价值,能够将客户从四大银行中吸引出来。但是,即使这真的发生了,又有什么措施能够阻止既有银行模仿它们以数据为主导的营销手段呢?汤姆森说,那是不可能的。“大银行面临的挑战之一在于,它们虽可以推出这些不可思议的手机软件,但却仍然不得不依赖于他们拖沓的后台系统。”正如一句谚语所说,“你可以给一头猪涂上口红,但尽管如此,它还是一头猪。”大银行尚未进行升级换代的原因在于,数据传输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退一步讲,即使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们还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庞大开支,以及房地产和资产负债表等遗留问题。因此,它们不可能同我们一样机动和灵敏。”
客户倾向于持有不同银行的账户——他们可能持有美国运通卡,用以获取英国航空公司的积分——这样看来,对于客户的开支,Atom银行岂不是只能了解其中的少部分?汤姆森说:“如果你真的希望我们成为你的银行,那么你为我们提供的信息越多,我们就可以为你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出钱的是你,做出选择的,也是你。”
纯粹的物质体验即将结束
越是沉迷于虚拟世界,它就会变得越发真实
Wendellen Li
Elsewhere执行总裁
那天我在苹果零售店买手机时,后现实世界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我的父亲是账户户主,按照店中规定,他需要亲自到场。于是我便通过FaceTime和他视频,结果真的奏效了。不可否认,视频聊天和面对面聊天一样真实,这让我心生疑惑,什么才是我们口中的“真实”?
按照我们的惯常思维,现实世界指的是物质世界,正是我们吃饭、睡觉、呼吸所在的世界。这个世界按照固有的方式存在着,彩虹的七种颜色组成了我们看到的所有物体;物体会下落,而不是飘浮在悬崖上;我们无法捕捉到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却能够感受到友谊的美好。但这几天,我不再像原来那样确定。数字世界和物质世界截然不同但密不可分,两者交织在一起创造了现实的新形态,我喜欢将这种新形态视为后现实世界。
当我把订婚的消息告诉我的朋友时,他们兴奋不已,纷纷打电话来让我说说怎么回事——只不过是在一年以后,我把消息发在了Facebook上。这就是后现实世界。
一个乞讨的妇女伸出手,让我扫捕她手机上的二维码。这就是后现实世界。
我的优步司机沿着单行道行驶,因为他的GPS比迎面而来的车更真实可靠。这就是后现实世界。
女孩们不断修眉,因为在她们的Instagram帖子上,纹眉显得更好看。这就是后现实世界。
我们在吃东西之前,都要先把食物拍下来发到Instagram上,分享给1000個吃不到这些食物的人。这就是后现实世界。
当我军借助拉斯维加斯附近的追踪器,击中中东地区的人;当生活中我渴望的东西正是广告中所宣传的东西,而我很难将它们从新闻中分辨出来;当无线电话已经不再新奇时,这些都是后现实世界。
Facebook里的朋友真的是我的朋友吗?如果脱离网络,我们还有友谊可言吗?如果我不在Instagram上发帖,它还有意义吗?如果没有那么多人赞我的帖子,他们还会喜欢我这个人吗?
这就是我长大成人的世界。这就是我所生活的现实世界,多数情况下,它与物质世界并不相关。我不再认为供我们吃饭、睡觉、呼吸的现实世界全是真实的。
不仅仅是现实世界让位于数字世界,似乎我们也更喜欢数字世界。现实世界服务于我们在数字世界中建立的友渲和生活方式。在数字世界里,我们非常重视我们的网络形象,于是我们将与生俱来的眉毛修成了Instagram照片中的那样。优步司机只有依靠软件才能找到乘客,但总有一天,这个软件将会离他而去。在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里,互联网一旦消失,不管是交通、医院还是能源部将陷入停滞状态。有多少是真实的,又有多少是虚拟的呢?甚至在虚拟现实设备占据主导地位之前,我们有必要想一想,现实是否有一决高下的机会呢?
曾有人告诉我们,2016年将是虚拟现实的一年,它将为我们提供与当前现实完全不同的选择,但现在我们已经置身于后现实世界中,挑战这个像素化的虚拟世界只会在接下来的2017年变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