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枝末节 顶上功夫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c6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人们读一些作品(特别是小说),往往很兴奋、很激动,特别是那些思想光芒彻照肺腑的细节,那些艺术芳醇醉迷魂灵的细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故事情节淡忘了,甚至书名都忘却了,可那些精彩的细节描写仍然鲜明灿烂地镶嵌在记忆中。可见,细节决定作品的高度,细节决定作品的深度。细节描写可说是惜墨如金。粗粗几笔,往往就能把一个人或一件事最重要的特征勾勒出来。它并不刻意烘托,也不追求修饰,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非常自然流畅,但让人一眼就能感觉到所写的人或事物的本质特征。鲁迅先生的作品更是起到“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的作用。
   细节语言,活化形象。如鲁迅的《故乡》中对闰土的一句语言描写:“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一句“老爷”,闰土这个愚昧、落后、有很深的等级观念的农民形象就跃然纸上。再如《药》里的经典对话:“‘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发了疯了。’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说。”革命者的行为是要解救这些人的,但是反过来被他们看成是疯子。这就是鲁迅对那个时期的社会状况的深刻剖析和认识,这也正是他感到特别悲哀和痛心的地方。这样一个“革命——疯子”的角色错位,在鲁迅的小说里具有深刻的意义,这些经典的语言描写塑造了典型的形象。
   细节动作,展示性格。如《阿Q正传》,鲁迅写阿Q的画押那是独一无二的阿Q式的:一面是“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而另一面却是“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阿Q的动作岂不是把阿Q的麻木、无知以及到死还恪守着的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都尽情地表露出来了?再如孔乙己到咸亨酒店“排出九文大钱”,这里着一“排”字,境界全出。透过“排”这个动作,孔乙己对短衣帮显示阔气的炫耀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后由于偷东西被打致残,成了可怜的牺牲品,很颓唐地爬入酒店。他从破衣袋中摸出四文大钱,一个“摸”字神奇地写出孔乙己濒临末路,每况愈下。这样,也就恰如其分地揭示了人物性格,深刻地预示了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细节外貌,透视内心。“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寥寥数语,可以看出孔乙己原本具有谋生的能力,但又好喝懒做,过着常遭人欺凌的生活。“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又尽显他硬摆读书人的臭架子。再如祥林嫂:“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呆滞、行尸走肉般的外貌正是祥林嫂内心的绝望、无助、悲哀到极点的表现。再以鲁迅《离婚》为例:正当爱姑诉说得不能自制的时候,七大人“忽然两眼向上一翻,圆脸一仰,细长胡子围着的嘴里同时发出一种高大摇曳的声音”。从这里来看,作者旨在通过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直逼人物的心灵深处。
   细节环境,烘托气氛。除人物描写以外,鲁迅的作品也特别注重环境的细节描写。如《示众》中对街景的描写:“热的包子咧,新出屉的……一个十一二岁的胖孩子,细着眼睛,歪了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就在这个孩子的叫喊中,作者不但写出他在长夏中的睡意、厌倦和无聊,把毫无热气的冷包子叫做热的新出屉的;而且也同时写出了他所在的那个城市的落寞、死寂和穷困。再如《故乡》中“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表现了农村的破败、萧条、冷落,也烘托了“我”回故乡时的心情和气氛。还有《孔乙己》中“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这为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在咸亨酒店渲染出一种悲凉。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细节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它是作品的血肉。没有细节,作品就失去了生命。这也是时间总也洗不去我们心中存留的人物鲜活形象的原因。可以说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中,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展开,都离不开真实而又生动的细节描写。好的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增强作品真实的艺术感染力。鲁迅作品中的细节描写,看似是细枝末节却是顶上功夫。
  
  (作者单位:三河市第一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之友》2007年第4期“教材研讨”栏目中刊登了黑龙江大庆市第十六中学赵继全老师《〈逍遥游〉不宜作为高中讲读课文》的文章,笔者对其中观点持不同意见。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和赵老师商榷。  第一,文中第一点理由是“缺乏‘例子’之实”,说“课文涉及的许多词语都不常用,文言知识基本无法迁移”,所举之例仅仅是几个通假字而已。笔者却不这样认为。这篇课文中有很多词语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在阅读文言文时经常
纵观中考作文命题形式,大体上可以分为这样几类:独词类,短语、句子类,话题类。当然这三类只是大体上的划分,其中有一种半命题即自己填空的形式,实际上大家填好空后就可以把它当作短语、句子类来考虑。下面我就这三类中考作文命题形式,来谈如何指导学生审题。  一、独词类题目。所谓独词类题目,就是题目只有一个词语,如中考中出现的题目:“长辈”、“牵挂”、“品味”、“心愿”等。对于这一类题目,要指导学生走好四步。
风险社会理论正式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社会科学关于风险社会的局部认知则至少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基于对1917年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爆炸的经验观察,普林斯在其博士论文《巨灾与社会变迁》中指出,灾难不仅不会终结历史,反而是社会变迁的“导火索”。这与贝克《风险社会》一书的核心观点——风险分配超越财富分配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逻辑——是高度一致的。自20世纪50年代起,在冷战的背景下,风险研究、灾害研究、危机
作文教学,必须摒弃虚假文风,让真实回归,让真话回归,让真情感回归;学生作文,必须要写实、写虚、写生活;写真话、真情、真作文。下面就针对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写真话、真情感的兴趣和习惯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有真例可考——从课本里找例题  课程专家方智范老师曾经谈到了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但是我在此却要说一说语文学科和理科学科的共性——例题!一篇篇课文不就是生动的“作文例题”吗?  只要花一些心思,我
家住和平区文善里的于云淑老人今年已经105岁了。她的长寿秘诀是:心态乐观,喜欢讲笑话,而且起居规律,饮食有度。  记者曾跟随社区工作人员到家中看望她。只见于老太太满头银发、一脸慈祥,看到居委会的熟人,喜笑颜开、侃侃而谈。老太太家庭生活幸福,有个孝顺的儿子,每天陪伴左右,跟她一起生活;还有个优秀的孙女,工作认真努力,每周都来看望奶奶。“他们从来不让我生气。”于老太太自豪地说。当记者问及其饮食喜好时,
《我有一个梦想》是马丁·路德·金于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的著名演讲,这篇感人至深的演讲以种族平等为诉求,文章中深沉厚重的情感不仅在当时感动了美国,也感动了全世界。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演讲稿,这篇演讲辞也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以这篇演讲稿为文本来探讨高中生演讲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将会是很好的参照。  一、深化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  演讲不同于文章朗读或背诵,演讲过程强调透过语言文字的演讲让听
经常有人问,为什么给孩子买的奶粉里会有结块,是因为奶粉变质了吗?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不能放干燥剂。由于奶粉中含有一定水分,因此,奶粉產生结块是正常现象。在罐体无损、保质期正常的情况下,发现奶粉结成了轻微的小团状,可以用汤匙轻轻推一推,看看结块是不是消失,如果立即变成了细滑的粉状,就不是奶粉品质问题,大家不用担心;如果结块不消失,可能是品质有问题,就不要给孩子喝了。  摘自《生命时报》
《端午的鸭蛋》一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课文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也有讲述民间艺人轶事、描绘街头商贩吆喝的,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  汪曾祺用他特有的平淡而有味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家乡江苏高邮地区丰富的端午风俗,并且通过家乡特产——高邮咸蛋的精细介绍,表现他对童年生活的怀想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文章善于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而且灌注了作者的
众所周知,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当社会生活特别是物质生活发生了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精神生活。进入新世纪后,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房子宽敞了,腰包鼓起来了,原先一些想都不曾想的汽车、电脑都已走进了家庭。随着家庭物质生活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应用,人们的学习、交际手段日新月异,当然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表情达意的语言词汇及新的修辞格。囿于学识水平,我仅把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几
清痹汤(娄多峰)  组成 忍冬藤60克,青风藤60克,络石藤18克,败酱草30克,土茯苓21克,老鹳草30克,丹参30克,香附15克。  功效 清热解毒,疏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 風湿热痹证。  用法 日1剂,水煎,饭后分服。  方解 风湿热痹可由直接感受风湿热邪所致,也可由素体蕴热感受风寒湿邪蕴久化为湿热引起。表现为关节疼痛,扪之发热,甚则红肿热痛,痛不可触,得冷则舒,遇热则剧。证属风湿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