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分析外军战场饮食保障情况入手,详细介绍了外军战场饮食保障的体制、方法、手段。并与我军现有保障方法做比较,提出了合理化改进措施。
关键词:战场饮食;保障;启示
战场饮食保障问题是决定部队生存与战斗力提高的重要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军队非常重视的问题。认真研究和分析外军战场饮食保障的先进经验对于搞好我军未来的战争饮食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军战场饮食保障情况分析
从一些先进国家的情况来看,多数是通过不断改革保障体制、扩大军地联供范围、采用高新技术研制饮食装备和野战食品等形式,实现了饮食装备系列化,军用口粮市场化战时一日三餐热食化,战场饮食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是体制合理,组织严密。目前外军战场饮食保障体制大多从属其“三军联勤”、“统分结合”的后勤保障模式。以美军为例,其饮食供应一般由战区后勤部负责,下辖各军(师)按统一划分的“给养供应区”向所属部队提供全面直接的给养供应。
二是平战结合,军民兼容。外军饮食保障十分注重平战结合,特别是较发达国家军队尤为明显,除建有比较完善的战备预案外,其平时的体制和组织训练都能做到与战时顺利接轨,一旦进人战时即可迅速有效地实施供应,满足部队的饮食需要,从而避免出现战争初期饮食供应困难的被动局面。从海湾战争、车臣平叛、美伊战争等几场局部战争看,美、俄、英、法等国军队能够迅速组织有效的饮食供应,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平战结合的保障原则。如美军在海湾战争期间为其55万部队提供的3700多萬份口粮,就主要是通过合同订购、委托加工、指定代理商等方法,从多家民用食品厂筹措的。其中占美军口粮总消耗量11%的口粮。是从市场上采购各种熟食按部队营养标准配餐包装而成的。
三是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外军战场饮食保障从物资“筹、供、管、储、补”等各个环节,都设置了较健全的保障机构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保障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士兵的饮食需要。目前,美军战场饮食保障采取军、师、营、连相结合的形式,以营组织供应为主,营后勤一般编制有保障排,下设炊事分排和补给分排,热食制做通常由炊事分排组织。军(师)主要负责面包(主食)的制做、分发、前进,以及野战口粮、饮食装备的接收、前送:营负责副食的加工、制做和分发,其食品由师给养所负责提供,通过下送和自领等办法定期进行补给:这种上下结合、梯次配置的保障体系,能够及时根据战场情况变化和部队任务调整,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为部队提供及时准确的饮食供应,比较适应现代战争对饮食保障的需要。
二、搞好我军战场饮食保障的基本思路
根据外军的做法和我国的国情、军情,搞好我军未来战场饮食保障应考虑以下思路:
一是着眼“保障效益”,提高战场饮食保障能力。虽然我军目前已经逐步实行联勤保障,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军的联勤统供保障体制并未经过战争的检验,我们并没有战争背景下的联勤保障经验。在未来信息化、透明化、数字化的战场上,如何更好的利用我军的联勤体制以及各军种的物资专供机制,使物流更加顺畅:如何更加有效的利用战地资源,使饮食保障更加便利:如何在情况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准确把握部队的作战所需,这都是军需保障部门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虽然我们不能发动战争来验证我们的保障体制,但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研究现代战争的作战样式、特点以及对后勤所提出的要求,结合我军的各种实战演习,本着积极稳妥、逐步完善的原则,立足实战需要,着眼保障效益,有步骤地调整供应关系,简化供应层次,优化组织机构,合理配置保障资源,编配战场饮食保障力量,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与各种作战样式相适应的战场饮食保障体系。
二是着眼“平战结合”,实现“军民兼容”。针对现代战争突发性、高消耗的特点,饮食供应必须走平战兼顾、军民兼容的路子,这对于国防费有限的我国尤为重要。实现“双兼”,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战备保障预案,落实储备,加强多种作战样式下饮食保障训练:另一方面,要紧密依靠地方人民政府,面向市场筹措物资,积极利用民用食品保障供给,使有限的资金获取最佳的保障效益。这种依靠市场采购和地方生产组织饮食供应的方法有诸多好处。一方面,取材方便,不需事先储备,可有效缓解供需矛盾,有利于减少损耗,节省较多的储存和保管经费;另一方面,由于民用食品品种多,连续可食性好,能照顾官兵的饮食习惯,便于伙食调剂,因此,具有极大的军事及经济效益。
三是着眼“战场需要”,实现“营级保障”。现代战争要求战场饮食保障必须及时、快速、高效,而目前我军大部分任以连为单位“小而全、分而散”的供应方式明显与之不相适应,我军现行的连级战场饮食保障模式不但占用炊事兵员较多,配置地域靠前、易受敌方打击,而且不能充分发挥饮食装备的作用、不利于实行集约化保障,借鉴外军的经验,我军应将营作为伙食保障的基本单位(独立连或分队也可自行起伙),师、团负责统一组织物资补给。这种供应方式不仅有利于发挥饮食装备批量、大量、快捷的热食作用特点,实现集约化保障,而且可减少炊事人员数量、便于部队机动,适应战时饮食保障的需要。
关键词:战场饮食;保障;启示
战场饮食保障问题是决定部队生存与战斗力提高的重要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军队非常重视的问题。认真研究和分析外军战场饮食保障的先进经验对于搞好我军未来的战争饮食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军战场饮食保障情况分析
从一些先进国家的情况来看,多数是通过不断改革保障体制、扩大军地联供范围、采用高新技术研制饮食装备和野战食品等形式,实现了饮食装备系列化,军用口粮市场化战时一日三餐热食化,战场饮食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是体制合理,组织严密。目前外军战场饮食保障体制大多从属其“三军联勤”、“统分结合”的后勤保障模式。以美军为例,其饮食供应一般由战区后勤部负责,下辖各军(师)按统一划分的“给养供应区”向所属部队提供全面直接的给养供应。
二是平战结合,军民兼容。外军饮食保障十分注重平战结合,特别是较发达国家军队尤为明显,除建有比较完善的战备预案外,其平时的体制和组织训练都能做到与战时顺利接轨,一旦进人战时即可迅速有效地实施供应,满足部队的饮食需要,从而避免出现战争初期饮食供应困难的被动局面。从海湾战争、车臣平叛、美伊战争等几场局部战争看,美、俄、英、法等国军队能够迅速组织有效的饮食供应,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平战结合的保障原则。如美军在海湾战争期间为其55万部队提供的3700多萬份口粮,就主要是通过合同订购、委托加工、指定代理商等方法,从多家民用食品厂筹措的。其中占美军口粮总消耗量11%的口粮。是从市场上采购各种熟食按部队营养标准配餐包装而成的。
三是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外军战场饮食保障从物资“筹、供、管、储、补”等各个环节,都设置了较健全的保障机构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保障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士兵的饮食需要。目前,美军战场饮食保障采取军、师、营、连相结合的形式,以营组织供应为主,营后勤一般编制有保障排,下设炊事分排和补给分排,热食制做通常由炊事分排组织。军(师)主要负责面包(主食)的制做、分发、前进,以及野战口粮、饮食装备的接收、前送:营负责副食的加工、制做和分发,其食品由师给养所负责提供,通过下送和自领等办法定期进行补给:这种上下结合、梯次配置的保障体系,能够及时根据战场情况变化和部队任务调整,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为部队提供及时准确的饮食供应,比较适应现代战争对饮食保障的需要。
二、搞好我军战场饮食保障的基本思路
根据外军的做法和我国的国情、军情,搞好我军未来战场饮食保障应考虑以下思路:
一是着眼“保障效益”,提高战场饮食保障能力。虽然我军目前已经逐步实行联勤保障,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军的联勤统供保障体制并未经过战争的检验,我们并没有战争背景下的联勤保障经验。在未来信息化、透明化、数字化的战场上,如何更好的利用我军的联勤体制以及各军种的物资专供机制,使物流更加顺畅:如何更加有效的利用战地资源,使饮食保障更加便利:如何在情况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准确把握部队的作战所需,这都是军需保障部门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虽然我们不能发动战争来验证我们的保障体制,但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研究现代战争的作战样式、特点以及对后勤所提出的要求,结合我军的各种实战演习,本着积极稳妥、逐步完善的原则,立足实战需要,着眼保障效益,有步骤地调整供应关系,简化供应层次,优化组织机构,合理配置保障资源,编配战场饮食保障力量,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与各种作战样式相适应的战场饮食保障体系。
二是着眼“平战结合”,实现“军民兼容”。针对现代战争突发性、高消耗的特点,饮食供应必须走平战兼顾、军民兼容的路子,这对于国防费有限的我国尤为重要。实现“双兼”,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战备保障预案,落实储备,加强多种作战样式下饮食保障训练:另一方面,要紧密依靠地方人民政府,面向市场筹措物资,积极利用民用食品保障供给,使有限的资金获取最佳的保障效益。这种依靠市场采购和地方生产组织饮食供应的方法有诸多好处。一方面,取材方便,不需事先储备,可有效缓解供需矛盾,有利于减少损耗,节省较多的储存和保管经费;另一方面,由于民用食品品种多,连续可食性好,能照顾官兵的饮食习惯,便于伙食调剂,因此,具有极大的军事及经济效益。
三是着眼“战场需要”,实现“营级保障”。现代战争要求战场饮食保障必须及时、快速、高效,而目前我军大部分任以连为单位“小而全、分而散”的供应方式明显与之不相适应,我军现行的连级战场饮食保障模式不但占用炊事兵员较多,配置地域靠前、易受敌方打击,而且不能充分发挥饮食装备的作用、不利于实行集约化保障,借鉴外军的经验,我军应将营作为伙食保障的基本单位(独立连或分队也可自行起伙),师、团负责统一组织物资补给。这种供应方式不仅有利于发挥饮食装备批量、大量、快捷的热食作用特点,实现集约化保障,而且可减少炊事人员数量、便于部队机动,适应战时饮食保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