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变化,对于认识消费社会具有基 础性的意义, 但消费社会的问题根本还在于它创造了一种使人类迷失了生活方向的物化的逻辑,其表现便 在于文化上的衰败。公共领域及其创生能力的衰败,与科层制的现代组织原则对公共生活日 益深入的宰制有着 密切的关联,抵御这种宰制的希望在于建构起一个健康的文化批判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塑造 公共理性。它应是一个不同于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体系的社会生活领域,是一个超越了生产 和交换的直接利益目的的伦理领域,是一个建构公共生活意义的社会领域。
关键词:消费社会;大众文化;公共领域;公共理性
作者简介:王新生(1962-),男,河南新乡人,哲学博士,南开 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B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07)02-00 21-07收稿日期:2007-01-18
消费社会的来临,无疑与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基础上的物品极大丰富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 离开了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逻辑谈论消费社会,是缺乏根基的。但是,消费社会却不能仅仅 从经济方面加以界定,从根本上讲,它是一种与作为文化批判领域的公共领域的衰败相关联 的文化后果。因此,无论是单纯关于消费社会的经济学或社会学考察,还是单纯关于大众文 化的文化学考察,都无法揭示它们各自的秘密。只有在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和政治学的 复合性视域里,对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进行关联性考察,问题和出路才会得到具体的呈现。 本文试图从消费社会与大众文化的关联性考察出发,讨论市场经济社会中公共理性重建的问 题,因而仅仅是一系列可能的关联性考察中的一个考察。
一、消费社会与消费大众的精神空场就其基本旨趣和内在关切而言,鲍德里亚等人的消费社会理论,不是经济学
的,而是政治学 、文化学和伦理学的。作为对后现代社会所呈现的总体性问题的批判,这一理论的矛头指向 社会、政治和文化状况,试图通过揭示“我们处在‘消费’控制着整个生活的境地”[1](P6),以及 “盲目拜物的逻辑就是消费的意识形态”[1](P46)等问题,揭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显然 ,这里所针对的是一个有别于马克思时代的人类生存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这一阐释方向是 由西方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福利制度所带来的“普遍富裕”所规定的。
从经济学角度看,在社会生产还不能有效供给社会消费的情况下,生产就规定和制约着消费 ,通常是社会能够生产什么,人们就消费什么。这时,即便存在着维尔纳
关键词:消费社会;大众文化;公共领域;公共理性
作者简介:王新生(1962-),男,河南新乡人,哲学博士,南开 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B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07)02-00 21-07收稿日期:2007-01-18
消费社会的来临,无疑与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基础上的物品极大丰富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 离开了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逻辑谈论消费社会,是缺乏根基的。但是,消费社会却不能仅仅 从经济方面加以界定,从根本上讲,它是一种与作为文化批判领域的公共领域的衰败相关联 的文化后果。因此,无论是单纯关于消费社会的经济学或社会学考察,还是单纯关于大众文 化的文化学考察,都无法揭示它们各自的秘密。只有在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和政治学的 复合性视域里,对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进行关联性考察,问题和出路才会得到具体的呈现。 本文试图从消费社会与大众文化的关联性考察出发,讨论市场经济社会中公共理性重建的问 题,因而仅仅是一系列可能的关联性考察中的一个考察。
一、消费社会与消费大众的精神空场就其基本旨趣和内在关切而言,鲍德里亚等人的消费社会理论,不是经济学
的,而是政治学 、文化学和伦理学的。作为对后现代社会所呈现的总体性问题的批判,这一理论的矛头指向 社会、政治和文化状况,试图通过揭示“我们处在‘消费’控制着整个生活的境地”[1](P6),以及 “盲目拜物的逻辑就是消费的意识形态”[1](P46)等问题,揭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显然 ,这里所针对的是一个有别于马克思时代的人类生存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这一阐释方向是 由西方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福利制度所带来的“普遍富裕”所规定的。
从经济学角度看,在社会生产还不能有效供给社会消费的情况下,生产就规定和制约着消费 ,通常是社会能够生产什么,人们就消费什么。这时,即便存在着维尔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