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大众的精神空场与公共理性的重建

来源 :求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bk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变化,对于认识消费社会具有基 础性的意义, 但消费社会的问题根本还在于它创造了一种使人类迷失了生活方向的物化的逻辑,其表现便 在于文化上的衰败。公共领域及其创生能力的衰败,与科层制的现代组织原则对公共生活日 益深入的宰制有着 密切的关联,抵御这种宰制的希望在于建构起一个健康的文化批判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塑造 公共理性。它应是一个不同于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体系的社会生活领域,是一个超越了生产 和交换的直接利益目的的伦理领域,是一个建构公共生活意义的社会领域。
  关键词:消费社会;大众文化;公共领域;公共理性
  作者简介:王新生(1962-),男,河南新乡人,哲学博士,南开 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B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07)02-00 21-07收稿日期:2007-01-18
  
   消费社会的来临,无疑与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基础上的物品极大丰富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 离开了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逻辑谈论消费社会,是缺乏根基的。但是,消费社会却不能仅仅 从经济方面加以界定,从根本上讲,它是一种与作为文化批判领域的公共领域的衰败相关联 的文化后果。因此,无论是单纯关于消费社会的经济学或社会学考察,还是单纯关于大众文 化的文化学考察,都无法揭示它们各自的秘密。只有在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和政治学的 复合性视域里,对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进行关联性考察,问题和出路才会得到具体的呈现。 本文试图从消费社会与大众文化的关联性考察出发,讨论市场经济社会中公共理性重建的问 题,因而仅仅是一系列可能的关联性考察中的一个考察。
  
  一、消费社会与消费大众的精神空场就其基本旨趣和内在关切而言,鲍德里亚等人的消费社会理论,不是经济学
  
  的,而是政治学 、文化学和伦理学的。作为对后现代社会所呈现的总体性问题的批判,这一理论的矛头指向 社会、政治和文化状况,试图通过揭示“我们处在‘消费’控制着整个生活的境地”[1](P6),以及 “盲目拜物的逻辑就是消费的意识形态”[1](P46)等问题,揭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显然 ,这里所针对的是一个有别于马克思时代的人类生存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这一阐释方向是 由西方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福利制度所带来的“普遍富裕”所规定的。
  从经济学角度看,在社会生产还不能有效供给社会消费的情况下,生产就规定和制约着消费 ,通常是社会能够生产什么,人们就消费什么。这时,即便存在着维尔纳
其他文献
1  周六,我到台北  高铁列车说的,一向  都是直白的语言  听清楚了,终站是书展  怎么变成去灯会下车  周六,你在台北像北极星  最冷的时候也是一盏灯  只要你在,灯火辉煌  我就不会在台北迷城  周六,我们会在  一座书籍似的  台北里  变成  文字 2  那年你来到沙鹿老市区  探访我的结构  阳光最爱方形的旅馆建筑  几何投影给你理智  但是我的背脊太软弱  期盼生出翅膀  寻觅感情
摘要:英国思想家休谟认为一切伦理学体系都犯有由“是”与“不是”的事实判断不加分析地转换到“应该”与“不应该”的价值判断的一元论逻辑错误,即所谓“休谟问题”。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休谟问题”在于,将价值应然性的“公意”、“人民主权”简单归结为事实实然性的“多数人意志”,将人民主权极为复杂的实现路径简单归结在了“多数人意志”一条路径上。事实上,人民主权的实然表现不是“多数人意志”而是公民权利,现代民主宪
摘 要:人才培养是医院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如何立足特色,培养出人才是医院建设与持续发展的驱动力。我院近年来坚持走“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路线,在强化继续医学教育,有针对性外派学习,争取国际性的人员进修培训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培养了一大批业务技术骨干。本文结合我院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谈谈对当前医院人才培养的体会。  关键词:人才培养 进修 培训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何提高医院各学
今夜,写诗是轻浮的……  ——朵渔  今夜,请停下你的轻浮。停下你的  想象和抒情。今夜,需要一个安静的时刻  需要一盏并不明亮的明灯  今夜,请你把自己放置在武汉  ——中国的武汉,诗词中的武汉,封闭的武汉  戴着口罩艰难呼吸的武汉  今夜,请你一定让自己成为一名武汉人  你需要重新开始想象——  把自己想象成疑似者、确诊者、死亡者  想象成等待收治者、隔離者  把自己想象成等待诊断结果的那个人
摘 要:回顧博物馆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其定位一直在不断变化。如今,博物馆已经被国际博物馆协会正式认可为公共服务机构,它的社会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博物馆社会角色演变的分析,揭示了博物馆如何积极介入社会问题,从反映过去到反映现在,在价值观念、参与和包容等方面对自身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借助法国、美国、丹麦的三个案例分析,以显示当前博物馆社会服务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博物馆角色;社会服务;教育活动;
摘要:重礼、尚礼、知礼、明礼,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中也十分重视德行和礼仪文化的作用。这对高校教育中如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以及宿舍和班级文化氛围、教师的“言传身教”、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践行礼仪文化教育的制度保障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绅士教育” 礼仪文化 启示    从“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到众所周知的
风裹着雨打在窗玻璃上,窗外的榕树上,早起的鸟儿在无忧无虑地歌唱。阿敏躺在床上,听了一整夜这淅沥的雨声,心想门廊的红砖墙这一下子肯定又漏雨了。  怎么办呢?怕是越漏越大了,先生微尘已经好几周没有回家来。  能跟他说吗?阿敏又想起了微尘工作的那个公寓楼,那可是有着20层180户人家的公寓楼啊。里面讲印度语的,西班牙语的,法语的,英文的,汉语的,那么多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人们。其中更多的是那些国际留学生们,
一  读陈谦的小说,第一个感觉是好看、抓人。在媒介形态多样化、娱乐方式多元化的时代,小说可读性的重要性却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很多文学期刊的作品,其实是让人读不下去的。题目不抓人,第一句不抓人,读了两段就想丢到一边,这样的小说比比皆是。陈谦的小说不是这样的,她的小说可以狠狠揪住读者的视线,从第一句话到最后一句。  这首先归功于小说展示的主人公的人生戏剧。近年来,陈谦、严歌苓、张翎、虹影、陈河等
图书简介:  80篇散文,按照時间线索分成四辑,集合了林良先生自幼年到青年的成长历程。他经历辗转迁徙,从富有到贫穷。林良先生用平静的童真之笔叙述,看不到泣诉,只看到因为磨难而更加温暖的亲人、邻里、陌生人之间的珍贵情谊;看不到生活窘迫的萎靡之心,只看到默默承担中也偶尔闪现的生活之光,以及坚毅地为实现理想的努力。《永远的孩子》带读者一起倾听林良爷爷细说——他是这样长大的!一窥“小太阳”温暖魅力的起源。
摘 要:对于刑事一审程序,依2012年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立法逻辑,不再纠结于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因素的角力,而是努力谋求两种要素运行中的合力增效。混合主义是现代刑事诉讼立法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为实现两种要素的结合增效,立法者必须进行司法成本考量,并努力构建两种要素的诉讼协调机制。相对于文化嵌入问题而言,混合式审判模式中两种因素协调的配置技术始终应当是刑事诉讼法学首先要面对的前置问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