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歌剧《伤逝》选段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rgae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幸的人生》选自歌剧《伤逝》,《伤逝》以子君和涓生的爱情为主线,由于社会和生活的压力,子君和涓生无法面对重重压力,涓生不得不违心提出分手,各自寻求出路。这无疑将子君推向绝境,走向死亡。讲述了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当时社会状况之下的青年对封建思想的反叛,却又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茫心理。人们仍然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从而演绎了他们不幸的人生。
  【关键词】《伤逝》《不幸的人生》曲式分析演唱
  
  一、歌剧背景概述
  
  歌剧概述及歌剧《伤逝》取材与鲁迅的同名小说,小说《伤逝》创作于1925年,是鲁迅的唯一一篇爱情题材小说,传统的社会学认为《伤逝》讲述了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用倒叙的手法,涓生讲述过去,主要写两人悲惨的爱情及生活遭遇。涓生和子君是“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他们在资产阶级民主的影响下,受到新观念,新道德的冲击下,解放妇女,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及旧思想。子君和涓生冲破束缚,恋爱同居。同时又被残酷的现实生活而折磨,面对社会的黑暗,家庭的冷漠,,涓生已不再坚定最初的梦想,违心的提出分手,各自去求出路,而这无疑将子君推向了深渊,走向死亡。
  1981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由王泉、韩伟作词,施光南作曲而创作歌剧《伤逝》同年9月在北京人民剧院首演。是我国歌剧走向成熟的又一座里程碑,歌剧脚本《伤逝》由王泉和韩伟作词,仍然延续了鲁迅先生在小说中的情感语言特点:旋律及节奏感。运用了更为切实的歌剧语言,艺术构思统一,同时显示出独特的革新精神,歌剧忠于原著浓郁的抒情、深沉、悲剧的精神,形成了作品独特的的艺术风格。全剧在结构上分为六个相互连贯的场景,打破了歌剧分幕分场的传统框架,人物设置上舍去了著作中次要的人物和情节,仅有两位主人公——子君、涓生,同时有男女中音各一位作为旁白,情景介绍,场面切割,独白人物的内心,与主人公形成声部齐备的四重唱。剧情淡化、巧妙地运用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场序结构。呈示——发展——再现的曲式结构,充分提示了子君在绝境中的感受:完成了音乐逻辑的变化与统一。
  在音乐总体创作风格方面,施光南先生保持了自己一贯的艺术风格,在内容上,子君对爱情和人生的绝望,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为创作主题:在体裁上,借用了西方歌剧音乐的常用体裁,在创作手法上,音乐语言注重民族音乐的吸收和创新,曲式结构机旋律发展手法强调中西技法的融合,由于注重中西融合,巧妙地把西方咏叹调的体裁形式与我国民族音乐结构发展手法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融民族性与时代性,传统性与创新性于一体的崭新的音乐风格,推动音乐不断的向前发展。
  作者:施光南,1940年8月22日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南岸。我国著名作曲家、人民的音乐家,为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被称为“时代歌手”。毕业后在天津歌舞剧院工作,后调入中央交响乐团。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和全国青联副主席。自幼喜爱民歌、戏曲和曲艺,195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学习理论学科,也是他系统中规的理论学习创作时期,其艺术成就和艺术水准的当推其歌曲和两部歌剧声乐作品的创作,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同时又有着他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它是我国少见的高产作曲家,作品数量多,体裁涉及面广泛,包括歌剧、声乐套曲、创作歌曲、芭蕾舞剧、京剧及器乐曲、电影音乐等等。音乐风格独特,旋律优美,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1990年4月因脑溢血卒然逝世:终年49岁。
  
  二、《不幸的人生》的曲式分析
  
  选段《不幸的人生》分为三个部分,乐曲为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不幸的人生》曲式结构图
  乐曲开始六小节,为前奏,也是引子,由于是Andante,节奏速度较慢,为了配合子君的心理,音乐中弱,第一部分(第7—22小节)Moderato,仿佛一个饱经磨难的妇女在醒悟后自言自语,“又是死一般的寂静,又是冰一样的寒冷,我的心……”
  在往事的刺激下,她又被刺痛,面对已去的爱情,她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是一个人承受痛苦的折磨。
  第二部分:|(第23~55小节)音乐从柔和的小调转变为激情的F大调,p---mp---mf----f,“别了,幸福的回忆,少女的痴情,别了渴望的理想,心头的美梦……”
  ||(第56—77小节),mf----f,在这一刻,子君彻底崩溃,她的痴情,她的美梦,天真的爱情,只是盲目付出的代价。她走想了自己挖掘的坟墓。被爱人抛弃后,只有眼泪是她唯一的伴侣。在情感发泄后,音乐慢慢走向平静,此时她已没有选择,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归途,哪里才是她真正的归宿呢?“哪里是‘我’的家,哪里是‘我’的路程!”
  |||(第78—110小节),p---mp--mf--f,音乐过渡到了f小调,子君内心空白,在这样的社会里哪里能容下自己?父亲的威严,路人的嘲讽,在她的人生尽头,只有寂寞、凄凉和怨恨!音乐出现了三连音,p—mp—mf--f,情绪再一次达到极限。
  最后(第111—129小节)Andante,mp-p—mp,子君内心的情感在一次恢复平静,命运仍不会有改变,生活继续着原来的可怕,冰冷。“又是死一般的寂静,又是冰一样的寒冷。我的歌声伴着泪水,默默……”
  尾声(第130—138小节),f-mp-p,在这平静的背后,隐藏的是子君对爱情的绝望及人生的冷漠。在盲目牺牲后,她不在有生活最初的信念,最终走进了自己挖掘的坟墓。
  
  三、《不幸的人生》的演咀处理
  
  《不幸的人生》是歌剧《伤逝》“冬”中子君的咏叹调,以戏剧性咏叹调的形式出现,剧情发展到“冬”时,子君和涓生的爱情已经破裂,面对社会及生活的压力,他们无法生存,涓生不得不违心提出分手,各自寻求出路。剧情发展到这里,子君和涓生的爱情已经破裂,此曲是子君向人生的告别i在这里《不幸的人生》更加形象的表达了子君此时的内心情感。这无疑将子君推向绝境,让她最终走向死亡,,
  演唱这首曲目,演唱者首先要客观正确的理解这部作品,及其中蕴涵的精神内容:再现词曲作者的创作意义图与所要表达的音乐内涵,一部好的音乐作品,是作者对生活、对各种情感的深刻细致的感受和体验的结果。必须对作者创作作品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现状,情感生等方面深入的了解与研究。从广阔的视野,更高的层次上去理解把握这部作品,只有把音乐作为在特定历史时代产生的文化意识,作为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曲家的人生体验的艺术表现,才能真正意义的获得音乐的真实性。
  演唱这首曲目,首先必须准确的理解与体会这段情感生活,紧扣女主人公情感的表达这条主线,展示他悲惨的情感生活,爱情的绝望、生活的无奈及人生的冷漠,诉说子君不幸的生活遭遇,同时对黑暗社会的讽刺。其次演唱者才能丰富到位的表达情感。
  子君在离开涓生时,哀叹自己不幸的人生。社会的冷酷、家庭的威严、爱情的盲目、情感的天真以及没有任何选择的归途,这一切使她走上了自己为她挖掘的坟墓,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句号。
  此曲是子君的戏剧咏叹调,也是本部歌剧戏剧情节的高潮部分。人物情感高潮的顶点同时也是子君向人生的告别。三段体的曲式结构,更加充分的表达了子君在绝境中的内心生活感受。
  开始的段落要注意突出“死”和“静”、“冰”和“冷”,这不仅是人物生活环境的写照,更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白。子君的心像被撕裂一样剧痛。在旋律强弱的变化中注意用语气和咬宇来表达感情。唱第一、二句“别了”时可采用高弱音音的声音技巧,以表达少女痴情美梦的破灭。乐曲从连续的“我将回去”到三连音的出现是人物情感的高潮。因为此时的子君已无路可走。
  乐曲再现的部分,突出的依旧是“死”和“静”、“冰”和“冷”。后面的乐句为了预示人物死亡的来临,已不再演唱旋律了,人物几乎在说话,旋律延续在乐队。到中音区八度大跳时,语气加强,要有爆发力,全曲戏剧性强,需要激情地演唱。以表达人物绝望时的控诉与呐喊。最后,气息平稳,控制住声音,同时声音搭上气息深沉、缓慢地唱出“不幸的人生”。
  
  结语
  
  《伤逝》应该是中国歌剧界经过十年的艰苦积累和顽强探索的必然结果,是八十年代中国民族歌剧的经典。女主人公子君经历了情感生活的四个季节《一抹夕阳》《紫藤花》《风萧瑟》《不幸的人生》。笔者每次演唱此唱段时,都被子君对爱情的坚贞所感动,同时也为她悲惨的命运而惋惜。“强烈的抒情意味和细腻的心理刻画是《伤逝》音乐创作的一大特色,作曲家通过主题贯穿发展的手法,通过大量抒情,戏剧性咏叹调,宣叙调,浪漫曲,叙事曲以及重唱,合唱和乐队音乐,揭示男女主人公在爱情悲剧中各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笔触细腻而感人。”本文系笔者对《伤逝》的研究以及演唱的体会,完成此文。
其他文献
[摘要]大众文化背景下中国影视创作走向了一个极端:片面追求感性,忽略理性,片面追求娱乐功能,忽略了人文关怀和精神引领,从而导致中国影视创作娱乐性的严重失度和创作生态的严重失衡。  [关键词]大众文化 影视 娱乐 创作生态    世纪之交,随着现实社会的急剧转型以及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地疯狂涌入,中国进入了一个文化转型的特定时期。中国社会的大众生活及其审美表现方式、文艺的价值取向等,都迅速地发生了前所
[摘要]《巴别塔》是好莱坞于2006年推出的一部获得多种奖项的电影,影片以一杆猎枪为线索交叉地讲述了多个故事,展示了人类生存处境中由各种隔阂所带来的悲哀和不幸,以及在隔阂之后人类实现沟通和交流的希望。  [关键词]巴别塔 隔阂 沟通    一、电影《巴别塔》简介    《巴别塔》是好莱坞的墨西哥裔导演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在2006年创作的一部电影,该片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剧情片奖和戛纳影展最
青木正儿在《元人杂剧概说》中,称赞《窦娥冤》说:“此剧为元曲悲剧的第一杰作。”正因如此。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对后世的戏曲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改编为各种地方戏曲上演。窦娥的艺术形象一直活跃在,当今的舞台上,京剧《六月雪》便是其中之一。《六月雪》虽改编自《窦娥冤》,但其改编将原剧的浓厚的悲剧意蕴完全消解,而这其中又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一、《六月雪》中悲剧意蕴的消解    亚里斯多德在其
[摘要]描绘了纳什的生活片断,折射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人类生存精神环境的一面。  [关键词]数学家传记 数学史 数学文化    1994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秘书长奥洛夫·雅格布森宣布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位数学家,其中一个是约翰·纳什,以表彰他们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其中两位得奖者当然是教授,而纳什的头衔却有些古怪:访问合作研究员。倘若再打听一下,即使这个头衔
[摘要]《无间道》是香港商业类型片中的佼佼者,与传统同类题材影片相比,它的突破表现在它实现了由注重讲述故事到刻画人物的转变。在刻画人物方面,影片的表现角度和叙述内容非常独特,它刻画了陈永仁和刘建明两个社会价值观截然对立的人物,但是创作者显然的人道主义态度使得影片将镜头深入到人物的人性深处,深刻地表现他们共同的人性挣扎,反思了他们相同的人生和命运的悲剧性。  [关键词]《无间道》 人性 悲剧性   
摘要 美国商业电影为中国商业电影的品牌营销提供了借鉴,中国商业电影的营销要确立产业品牌形象,塑造影业公司品牌,建设人才品牌,发展院线、影院品牌,走品牌营销的核心发展战略之路。  关键词 商业电影 品牌 发展    自从2003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在内地票房上以2.5亿元取得本土票房的神话,影视界关于中国商业电影发展的讨论就不绝于耳。除了在电影的商业营销上大作噱头外,电影实业界更注重在具体影片的市
摘要:日本动漫的流行,“动漫外交”设想的提出,在国内引发了许多争议,日本动漫在商业上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但成功并不代表就是优秀的,日本动漫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极端的一面。我们应该站在发展本民族动漫文化的高度上公正的审视日本动漫,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发展本国动漫,才是抵御文化入侵的根本。  关键词:日本动漫 日本精神 动漫外交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日本动漫陆续登陆中国,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与
摘要:本雅明提出,在机械复制的时代凋落的是艺术作品的光韵。而记录片《德拉姆》却用摄影机去追寻即将远逝的文明,成为一部散发着光韵的机械复制艺术品。艺术理论与实践的冲突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机械复制时代的权力关系。机械复制把符号权力从地域传统手中转移到了专家手中。专家,而不是观众,主导了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生产和消费。专家利用机械感知占有符号资源,通过机械传播与观众建立合谋关系。正是专家对传统的独特情怀使光韵
[摘要]电影中的异语包括外语语词、兄弟民族语和汉语方言、行业语的语词。异语能创造个性语言,营造特殊情调,表现幽默风格。  [关键词]电影 异语 修辞 类型 功能    利用非普通话语词(包括外语语词、兄弟民族语和汉语方言、行业语的语词)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就是异语。在电影中。编剧或导演经常安排一些异语来增加作品的情趣。如《不见不散》中李清和刘元再次相遇时,刘元说:“我现在卖墓地了。你要是
摘要 中西文化艺术之间的交流一直是多年来一个引人注意的话题,上个世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批的艺术家通过不同的方式纷纷进入西方社会,他们的艺术实践对于东西方艺术形式的互融、借鉴,对于观念的传达、理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李若就是其中出色的一员。通过对李若的抒情风景画及海景画的认识,揭示以他为主的一些海外华人艺术家在现代风景画领域做出的贡献及取得的突出成就,认识到当下中西艺术交流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特征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