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
  关键词: 创新教学 中学历史 教学设计
  中学历史教学是一门社会学科,它能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社会观念。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要做好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学历史教师就要改变落后观念,进行大胆创新。
  一、创新教学设计思考
  备课本转变为备学生。要不断创新,首先就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才可能达到创新目的。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对于这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他们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认识这个世界的。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地禁止和否定。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寻遇到的都是教师的“不可能”、“无聊”等断语,那么,学生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萎缩,很难具有创新精神。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这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应该从备课本转变为备学生,既要有教法,更要有学法;既要有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活动,更要有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活动,教与学两条线齐头并进。
  二、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平等
  实施创新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营造生动、活泼、宽松的教学气氛和自由探索、积极进取、大胆创新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教学民主,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其创新性思维流畅,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教师要使学生敢于创新,就应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并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如,教学“戊戌变法”一课时,可以设疑,想要使“戊戌变法”成功应先解决什么障碍?教师设疑的目的是让学生明了教材处处有疑,学习中若不能质疑,说明并不懂学习,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便无法培养。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标新立异的问题,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互助合作,唤醒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赞美学生的独特之处。
  三、培养学生多元思维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是巧设疑难,激活思路。“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在讲授西安事变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蒋介石曾疯狂追杀共产党,共产党为什么不乘机消灭蒋介石?”学生可能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从而激发了积极思维。经过学生讨论,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统一认识,从而不仅帮助学生认清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而且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二是纵横历史,多元思考。为使学生打开思路,学会全面地观察问题,抓住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问题,进而把握其本质,教学中需注意纵横联系。在纵横联系中,会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三是创设情境,拓展思维。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时仅靠教材中的材料是不够的。教师要想办法向学生提供一些与教材有关联并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新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产生新的思维。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有意识地引入最新史学研究成果,拓宽学生视野,同时在对新观点甄别论证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换个新角度,引发新思考
  历史教学中需要不断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而不要仅停留在课本知识中,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在历史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在对新观点甄别论证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据主导地位。
  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历史课应在教学中穿插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变得积极、愉快,获得全方位体验的过程,实践活动应该服务于课程要求。如,讲授“改革开放”一课时,指导学生调查了解自己的家庭或家鄉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让学生自己感受、总结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在社会调查中,应设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调查,让学生以自己的感受更深层次地考虑问题,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课外可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图片展,到图书馆借阅有关历史资料,增加知识积累。课内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外活动则是课内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总之,历史创新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达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二者有机统一。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实现教育观念的完全转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相信在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下,一定会把历史创新教育全面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吴祥华.提高课堂调控技巧,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J].考试周刊,2011(51).
  [2]王桂阳.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叙事研究[J].考试周刊,2011(58).
其他文献
摘 要: 现代初中思想品德(政治)素质教育,以生为本,教法灵活,整合资源,构建思想品德高效课堂;课堂是师生的大舞台,课堂之美,美不胜收。美韵课堂需要用爱欣赏,用心打造。  关键词: 品德课堂 美 创新意识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些思想品德教师苦于自己没有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美好体验而叹息[1]。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是一个发现美、体
摘 要: 面临教育信息化的挑战,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正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构建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
摘 要: 中考政治考试分值的下降、政史合卷的推行,使得初中政治课越来越难上,如果墨守成规,则只能让学生远离甚至厌恶政治课。在这种紧迫的形势下,政治教师改变教法势在必行,课堂上通过设置一个个小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极探讨,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能力,最终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政治课 分化目标 培养能力 促进发展  人们常说:“生活好比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
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水平是教师追求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須掌握各种基本教学技能,而灵活掌握和运用课堂提问的能力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真正掌握提问技能的教师并不多,因为提问本身作为一项复杂的教学技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了解提问技能在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不断研究提问技巧,才能真正做到善问。  一、教师提高提问技能的意义  
摘 要: 从事初三政治教学已有七、八个年头,见过很多“差生”在政治学科名列前茅。刚刚结束的阶段质量检测,三(11)班总分倒数的朱倩同学政治取得满分,而全年级满分仅3人。这些学生以他们的努力一次次坚定我的信念:政治无“差生”。老师必须平等对待他们,让他们收获尊严与自信而能美丽绽放。  关键词: 中考政治 平等 无差生  一、收获惊喜  我夹着试卷走进教室监考物理。离考试还有五分钟,我重申考试纪律:请
加拿大广播电视体制,既不同于英国式的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又不同于美国式的私营广播电视体制,它兼有两种体制的特点,是一种复合型的多元体制。其中,公共广播电视约占35%,私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