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总理李克强继续在印度首都展开魅力攻势。”《纽约时报》关于李克强访印的报道说。
这可视为一种角度的总结。而《印度时报》的报道也有自己的发现:李克强“令人吃惊的迷人与随和”( be surprisingly engaging and easy to like)。
从与当地记者“上头条”的幽默对话,到首次演讲巧妙化解话筒故障,李克强在印度展现了个性化的一面。《印度斯坦时报》网站5月21日一个报道的标题是《不神秘、热情洋溢的中国总理》。
“传递着温暖”
印度媒体报道说,李克强感情外露,不符合大多数人对中国领导人“神秘”的描述。“印度人的热情好客,对泰姬陵的游览,印度的大学,都是李克强谈论的话题。他还提到了宝莱坞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他是在女儿的建议下观看的。”
“中国总理也抓紧利用见印度媒体的机会。在总统府的欢迎会上,全印广播电台代表询问这位贵客他的‘期待’。通常情况下,这是一个90秒的回答。但是李克强说了7分钟,甚至表示,如果辛格总理访问北京,他会得到类似的大型媒体报道。”
一名印度官员说,李克强从不放弃任何拉近关系的机会。他对一名曾带队去过中国的官员说:“我在北京见过你。”
同一天的印度亚洲新闻社报道说,“中国总理李克强发表讲话时表情丰富,有说服力,善于利用手势来强调自己的观点。今天,李克强与辛格总理举行会谈时,他用汉语讲,由翻译译成英语。不过引起人们关注的是李克强的手势- - -传递着温暖。”
“传递着温暖”不止于手势。
在德国访问期间,李克强专门抽空同德国老朋友会面的画面,温暖着所有了解与不了解中国、中国人的人。
23年前,李克强曾率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德国,当时从事德国青年工作的多尔德等人接待了李克强一行。
此次,多尔德向李克强赠送了当年拍摄的6张照片,李克强说,“这是你们送给我的最好礼物。”
“你多年从事中德交往工作,对中德友谊非常热情,而且长久不变,感谢你所做的贡献。相信我此次访德也会像当年一样,与更多德国朋友结下友谊,播散更多友谊的种子。”李克强说。
不忘老朋友,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不仅常挂在中国领导人的嘴上,更见于行动中。
“巴铁”“战机护航”
5月22日中午,当李克强的专机飞临巴基斯坦领空,巴方出动6架JF- 17“雷电”(中国称FC- 1“枭龙”)战机为专机护航,以显示两国在国防和战略层面的密切关系。枭龙战机是中巴合作研制的多用途单座单发轻型战机。
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总理霍索前往机场迎接,并鸣放21响礼炮表示欢迎。
法新社5月22日的报道说,谢里夫领导的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在5月11日的大选中一举获胜。巴基斯坦前驻美大使塔里克.法特米说,这次访问对于即将上台的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路线图至关重要:“通常外国客人不去政权过渡中的国家,但是中国认识到即使在这个阶段,访问巴基斯坦也是必要的。这是他们安排了单独与谢里夫进行一对一会晤的原因所在。”
5月23日,李克强在巴基斯坦参议院发表演讲。李克强说:“中巴都是讲原则、重信义的国家,两国交往肝胆相照。”“中巴两国是患难之交,是信义之交,是兄弟之交。正如巴基斯坦朋友说的那样‘宁舍金子,不舍中巴友谊’。”
“中国的广大网民在互联网上亲切地称巴基斯坦为‘巴铁’,意思是巴基斯坦是中国‘像钢铁一样坚固牢靠的朋友’。不少巴基斯坦人也常说,‘如果你爱巴基斯坦,也请你爱中国’。”
“中国有句古语,‘博弈之交不终日,饮食之交不终月,势利之交不终年。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中巴是道义之交,不仅可以终身,而且可以代代相传,实现永恒。”
20余分钟的演讲,赢得了现场巴基斯坦参议员的热烈响应,先后12次集体敲打桌子,以表示热烈的赞同。这是巴基斯坦政坛独有的表达方式。
在李克强访问期间,巴方向李克强授予了最高奖章“Nishan- e- Pakistan”。
巴《黎明报》刊登文章说,中国总理李克强此访正值巴基斯坦国民议会选举刚刚结束、新政府尚未成立的特殊时刻,充分显示出不论形势和环境如何变化,巴中关系牢不可破。
在李克强会见了巴基斯坦总统、总理、参议院主席、国民议会议长、主要政党领导人、三军参联会主席及陆、海、空军参谋长,并与巴各界人士进行广泛互动之后,中巴发表了联合声明。声明包括政治、经贸、互联互通、海洋、航空航天、人文、防务和安全、国际和地区问题等8个方面。比如:
“巴方重申,对华友好是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的基石和举国共识……巴方将继续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独’、‘藏独’,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中国统一大业,支持中方打击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三股势力。中巴认为‘东伊运’是双方共同威胁,将共同致力于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瑞士问答”牵动国内
当李克强抵达瑞士,他参与的答与问,不经意间火爆了起来。
首先是5月25日,当李克强来到伯尔尼参观爱因斯坦博物馆时,一位瑞士大学生现场问李克强,你作为中国总理是否还有时间读书?李克强笑着回答,无论工作多忙,都抽出时间读书。如果不读书,就难以有思想火花闪烁,也难以了解人类文明进程。
次日,这一回答迅速在中国国内广泛传播,来自《新华每日电讯》的一篇文章《总理都能“抽出时间读书”,您呢?》被广泛转载、转帖。文章说道:
“在国际航班上常见的一幕:亚洲面孔的人更多拿着手机、平板电脑玩游戏、看电影;来自发达国家的人更多是拿本书在阅读。这并非规律,而是印象。它一方面说明亚洲人追赶时尚的步伐很猛,另一方面也显现出兴趣取向的差别。” “中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静下来读点书是一种奢侈。”
爱读书的李克强,在成为高级领导人之后仍有去书店淘书的习惯。不少网友表示,爱读书的总理垂范在前,或许会促使浮躁的国人稍微沉静下来。
越来越多的期盼寄托给了领导人。当得知正在德国访问的李克强“忙里偷闲”在电视机前看了欧冠决赛直播时,球迷们欢呼雀跃,“习主席,加上李总理,有了这两个足球迷,中国足球有希望了!”
李克强首访在微博上引发网友的追捧。一些网友奇怪为什么“总理身边的翻译怎么还没有红起来?”新浪微博一名网友“郭庆水”则说:“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是笑容最真实的领导人(中国传统高官被外媒描述为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随着习李的出访,看来外媒要改变对中国领导人的看法了),从来不刻意掩饰自己内心的表情,我们要是都和这样的领导人一样,真实,不掩饰自己该有多好!”
相比“答”的震动,寄托人们更多希望的是李克强的“问”。5月24日,李克强访问瑞士期间,来到苏黎世州的艾姆布拉赫镇古尔登贝格家庭农庄。 这个农庄有八十来年历史,40多公顷。李克强问:
“土地都是你自己的吗?”“一公顷租金多少钱?”“租期多长?”
和在国内考察家庭农场类似,瑞士农庄的经营和管理模式,是李克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农庄主告诉李克强,一半土地是家族的,另一半是租来的;租金一公顷大约1000瑞郎;租期一般是6年,可以续签,这就使土地价格波动不会太影响生产经营。
“租来的土地如果想改变用途,比如想种点或者养点别的产品,有什么障碍吗?”李克强继续问。
“土地上怎么经营我有完全的自主权,法律和租户不会干预。”农场主回答。
“那你是个独立的农场主。”李克强的话,引来大家一阵开心的笑声。
也许,当前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是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中国总理所关切的一大问题。
“每头奶牛都佩戴信息卡吗?”“挤奶的设备哪里生产的?用的什么标准?”在参观农庄奶牛饲养棚时,李克强不断发问。
详细了解食品安全和环保管理,几乎贯穿了李克强参观的每个环节。
在果汁生产车间,李克强询问其消毒杀菌方式,添不添加防腐剂,并特别问,政府会检查你的食品安全吗?
李克强说,注重食品安全和保护环境,“这是农业的生命”。
在离别之际,李克强特别说了一句:“你们6个人就经营这么大规模的农庄,很了不起。”
或许是因为食品安全问题仍然让国人焦心,以至于这些“顺访”的内容,与此次访瑞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同样彰显于媒体报道中。
“特殊关系”
法新社5月26日发出一篇报道:“分析人士说,中国新总理对德国的访问表明,北京希望继续与德国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保持特殊伙伴关系。”而《南德意志报》网站24日的一篇文章更直白地写道:“用通俗点的话说,在经济以及地缘政治意义上愈发强大的中国对德国‘一见钟情’。”
从李克强抵达德国的时刻起,点滴细节都成为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的特别话题。
“打破铁律。”媒体报道说,德国人素来以注重规则和纪律闻名,在他们遵守的规则中,其中一条“铁律”是:“周末是休息时间,就得好好休息,没有例外!”但2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却打破了这一“铁律”,罕见地在周末高规格接待中国总理的到访。为此,联邦警察、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周末都要加班。
接待上的细节也被津津乐道。据悉,在此前两国工作层就访问展开沟通的阶段,默克尔就亲自安排李克强访德日程。26日下午4时,李克强乘车抵达总理府时,默克尔冒着小雨在下车处迎接。当天,中德两国总理进行了大、小范围两种形式的会谈。小范围会谈地点安排在默克尔的办公室。据悉,默克尔只在办公室会见与德国关系最密切的外国领导人。
记者们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在两国总理共同会见记者时,默克尔不时在看表,并建议李克强早点结束记者会。原来,默克尔已特意在梅泽贝格宫布置了欢迎晚宴。
梅泽贝格宫距离柏林100多公里,是德国的国宾馆。默克尔在梅泽贝格宫为外国领导人举行欢迎宴会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在这里她只接待过少数几位与她有着良好私人关系并且与德国关系密切的外国领导人。
媒体报道说,默克尔这种“舍近求远”的欢迎宴会安排,显示出她对李克强访德的精心安排。
即使在外界没有用“特殊关系”来评价的印度,同样也有“不一般”的安排。
李克强5月19日晚与印度总理辛格在总理官邸小范围会谈,原定半小时延至一小时;20日,辛格在海德拉巴宫与李克强举行长时间大范围会谈。
不到24小时,两位总理两次会谈,凸显双方对面向未来推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高度重视。
李克强总理外交首访成果(部分)
三、5月23日- 25日 瑞士
中瑞签署结束中瑞自贸协定谈判的谅解备忘录。双方自2010年启动的自贸区谈判基本尘埃落定。
中瑞自贸协定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且包涵了环境保护、劳工就业、知识产权、市场竞争等新议题。双方同意给予对方绝大多数产品零关税或低关税待遇,并推进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
这是中国同欧洲大陆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区,是中国同世界经济20强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区。
中瑞两国决定加强在金融领域合作,鼓励瑞士金融业参与到中国金融改革进程中来。
四、5月25日-27日 德国
中德双方有关方面共签署了17个合作文件,涉及汽车、船舶、环保、农业等方面。双方企业界签署总额约521亿元人民币的商业合同。
中德两国在联合新闻公报中说:“双方共同反对保护主义,愿通过对话解决光伏、无线通信产品等贸易争端。”5月27日上午,德国政府向欧盟表明,德国反对对中国无线通信设备产品实施“双反”调查。
中德发表联合新闻公报。中德合作包括:落实中德城镇化伙伴关系,建立两国“财长 行长”的中德财金对话,启动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成立德国中国商会,开展“万名中小学生交流项目”等活动。
建立于2011年的中德政府磋商机制,是中国与欧盟国家中首个此类对话机制。双方再次确认,下一轮磋商将于明年在德国举行。
二、5月22日-23日 巴基斯坦
中巴发表了联合声明,涵政治、经贸、互联互通、海洋、航空航天、人文、防务和安全、国际和地区问题等8个方面。其中包括:中巴认为“东伊运”是双方共同威胁,将共同致力于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启动纵贯巴基斯坦全境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在两国自由贸易协定框架内,推动第二阶段第二轮中巴自贸区降税谈判。
一、5月19日-22日 印度
中印“把相互关切的问题放到桌面上敞开来来谈”。妥善管控分歧,应对边界、跨境河流、贸易逆差问题。
中印发表联合声明:“中印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两个邻国,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应把对方的发展视为己方的重大机遇。”“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本国领土从事反对对方的活动”。
中印共同倡导构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加强铁路合作,包括重载运输和车站发展等;合作建设产业园区;加强通过乃堆拉山口的边境贸易;举办“中印媒体高峰论坛”;启动中印经典作品互译工程。
这可视为一种角度的总结。而《印度时报》的报道也有自己的发现:李克强“令人吃惊的迷人与随和”( be surprisingly engaging and easy to like)。
从与当地记者“上头条”的幽默对话,到首次演讲巧妙化解话筒故障,李克强在印度展现了个性化的一面。《印度斯坦时报》网站5月21日一个报道的标题是《不神秘、热情洋溢的中国总理》。
“传递着温暖”
印度媒体报道说,李克强感情外露,不符合大多数人对中国领导人“神秘”的描述。“印度人的热情好客,对泰姬陵的游览,印度的大学,都是李克强谈论的话题。他还提到了宝莱坞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他是在女儿的建议下观看的。”
“中国总理也抓紧利用见印度媒体的机会。在总统府的欢迎会上,全印广播电台代表询问这位贵客他的‘期待’。通常情况下,这是一个90秒的回答。但是李克强说了7分钟,甚至表示,如果辛格总理访问北京,他会得到类似的大型媒体报道。”
一名印度官员说,李克强从不放弃任何拉近关系的机会。他对一名曾带队去过中国的官员说:“我在北京见过你。”
同一天的印度亚洲新闻社报道说,“中国总理李克强发表讲话时表情丰富,有说服力,善于利用手势来强调自己的观点。今天,李克强与辛格总理举行会谈时,他用汉语讲,由翻译译成英语。不过引起人们关注的是李克强的手势- - -传递着温暖。”
“传递着温暖”不止于手势。
在德国访问期间,李克强专门抽空同德国老朋友会面的画面,温暖着所有了解与不了解中国、中国人的人。
23年前,李克强曾率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德国,当时从事德国青年工作的多尔德等人接待了李克强一行。
此次,多尔德向李克强赠送了当年拍摄的6张照片,李克强说,“这是你们送给我的最好礼物。”
“你多年从事中德交往工作,对中德友谊非常热情,而且长久不变,感谢你所做的贡献。相信我此次访德也会像当年一样,与更多德国朋友结下友谊,播散更多友谊的种子。”李克强说。
不忘老朋友,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不仅常挂在中国领导人的嘴上,更见于行动中。
“巴铁”“战机护航”
5月22日中午,当李克强的专机飞临巴基斯坦领空,巴方出动6架JF- 17“雷电”(中国称FC- 1“枭龙”)战机为专机护航,以显示两国在国防和战略层面的密切关系。枭龙战机是中巴合作研制的多用途单座单发轻型战机。
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总理霍索前往机场迎接,并鸣放21响礼炮表示欢迎。
法新社5月22日的报道说,谢里夫领导的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在5月11日的大选中一举获胜。巴基斯坦前驻美大使塔里克.法特米说,这次访问对于即将上台的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路线图至关重要:“通常外国客人不去政权过渡中的国家,但是中国认识到即使在这个阶段,访问巴基斯坦也是必要的。这是他们安排了单独与谢里夫进行一对一会晤的原因所在。”
5月23日,李克强在巴基斯坦参议院发表演讲。李克强说:“中巴都是讲原则、重信义的国家,两国交往肝胆相照。”“中巴两国是患难之交,是信义之交,是兄弟之交。正如巴基斯坦朋友说的那样‘宁舍金子,不舍中巴友谊’。”
“中国的广大网民在互联网上亲切地称巴基斯坦为‘巴铁’,意思是巴基斯坦是中国‘像钢铁一样坚固牢靠的朋友’。不少巴基斯坦人也常说,‘如果你爱巴基斯坦,也请你爱中国’。”
“中国有句古语,‘博弈之交不终日,饮食之交不终月,势利之交不终年。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中巴是道义之交,不仅可以终身,而且可以代代相传,实现永恒。”
20余分钟的演讲,赢得了现场巴基斯坦参议员的热烈响应,先后12次集体敲打桌子,以表示热烈的赞同。这是巴基斯坦政坛独有的表达方式。
在李克强访问期间,巴方向李克强授予了最高奖章“Nishan- e- Pakistan”。
巴《黎明报》刊登文章说,中国总理李克强此访正值巴基斯坦国民议会选举刚刚结束、新政府尚未成立的特殊时刻,充分显示出不论形势和环境如何变化,巴中关系牢不可破。
在李克强会见了巴基斯坦总统、总理、参议院主席、国民议会议长、主要政党领导人、三军参联会主席及陆、海、空军参谋长,并与巴各界人士进行广泛互动之后,中巴发表了联合声明。声明包括政治、经贸、互联互通、海洋、航空航天、人文、防务和安全、国际和地区问题等8个方面。比如:
“巴方重申,对华友好是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的基石和举国共识……巴方将继续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独’、‘藏独’,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中国统一大业,支持中方打击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三股势力。中巴认为‘东伊运’是双方共同威胁,将共同致力于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瑞士问答”牵动国内
当李克强抵达瑞士,他参与的答与问,不经意间火爆了起来。
首先是5月25日,当李克强来到伯尔尼参观爱因斯坦博物馆时,一位瑞士大学生现场问李克强,你作为中国总理是否还有时间读书?李克强笑着回答,无论工作多忙,都抽出时间读书。如果不读书,就难以有思想火花闪烁,也难以了解人类文明进程。
次日,这一回答迅速在中国国内广泛传播,来自《新华每日电讯》的一篇文章《总理都能“抽出时间读书”,您呢?》被广泛转载、转帖。文章说道:
“在国际航班上常见的一幕:亚洲面孔的人更多拿着手机、平板电脑玩游戏、看电影;来自发达国家的人更多是拿本书在阅读。这并非规律,而是印象。它一方面说明亚洲人追赶时尚的步伐很猛,另一方面也显现出兴趣取向的差别。” “中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静下来读点书是一种奢侈。”
爱读书的李克强,在成为高级领导人之后仍有去书店淘书的习惯。不少网友表示,爱读书的总理垂范在前,或许会促使浮躁的国人稍微沉静下来。
越来越多的期盼寄托给了领导人。当得知正在德国访问的李克强“忙里偷闲”在电视机前看了欧冠决赛直播时,球迷们欢呼雀跃,“习主席,加上李总理,有了这两个足球迷,中国足球有希望了!”
李克强首访在微博上引发网友的追捧。一些网友奇怪为什么“总理身边的翻译怎么还没有红起来?”新浪微博一名网友“郭庆水”则说:“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是笑容最真实的领导人(中国传统高官被外媒描述为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随着习李的出访,看来外媒要改变对中国领导人的看法了),从来不刻意掩饰自己内心的表情,我们要是都和这样的领导人一样,真实,不掩饰自己该有多好!”
相比“答”的震动,寄托人们更多希望的是李克强的“问”。5月24日,李克强访问瑞士期间,来到苏黎世州的艾姆布拉赫镇古尔登贝格家庭农庄。 这个农庄有八十来年历史,40多公顷。李克强问:
“土地都是你自己的吗?”“一公顷租金多少钱?”“租期多长?”
和在国内考察家庭农场类似,瑞士农庄的经营和管理模式,是李克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农庄主告诉李克强,一半土地是家族的,另一半是租来的;租金一公顷大约1000瑞郎;租期一般是6年,可以续签,这就使土地价格波动不会太影响生产经营。
“租来的土地如果想改变用途,比如想种点或者养点别的产品,有什么障碍吗?”李克强继续问。
“土地上怎么经营我有完全的自主权,法律和租户不会干预。”农场主回答。
“那你是个独立的农场主。”李克强的话,引来大家一阵开心的笑声。
也许,当前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是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中国总理所关切的一大问题。
“每头奶牛都佩戴信息卡吗?”“挤奶的设备哪里生产的?用的什么标准?”在参观农庄奶牛饲养棚时,李克强不断发问。
详细了解食品安全和环保管理,几乎贯穿了李克强参观的每个环节。
在果汁生产车间,李克强询问其消毒杀菌方式,添不添加防腐剂,并特别问,政府会检查你的食品安全吗?
李克强说,注重食品安全和保护环境,“这是农业的生命”。
在离别之际,李克强特别说了一句:“你们6个人就经营这么大规模的农庄,很了不起。”
或许是因为食品安全问题仍然让国人焦心,以至于这些“顺访”的内容,与此次访瑞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同样彰显于媒体报道中。
“特殊关系”
法新社5月26日发出一篇报道:“分析人士说,中国新总理对德国的访问表明,北京希望继续与德国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保持特殊伙伴关系。”而《南德意志报》网站24日的一篇文章更直白地写道:“用通俗点的话说,在经济以及地缘政治意义上愈发强大的中国对德国‘一见钟情’。”
从李克强抵达德国的时刻起,点滴细节都成为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的特别话题。
“打破铁律。”媒体报道说,德国人素来以注重规则和纪律闻名,在他们遵守的规则中,其中一条“铁律”是:“周末是休息时间,就得好好休息,没有例外!”但2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却打破了这一“铁律”,罕见地在周末高规格接待中国总理的到访。为此,联邦警察、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周末都要加班。
接待上的细节也被津津乐道。据悉,在此前两国工作层就访问展开沟通的阶段,默克尔就亲自安排李克强访德日程。26日下午4时,李克强乘车抵达总理府时,默克尔冒着小雨在下车处迎接。当天,中德两国总理进行了大、小范围两种形式的会谈。小范围会谈地点安排在默克尔的办公室。据悉,默克尔只在办公室会见与德国关系最密切的外国领导人。
记者们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在两国总理共同会见记者时,默克尔不时在看表,并建议李克强早点结束记者会。原来,默克尔已特意在梅泽贝格宫布置了欢迎晚宴。
梅泽贝格宫距离柏林100多公里,是德国的国宾馆。默克尔在梅泽贝格宫为外国领导人举行欢迎宴会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在这里她只接待过少数几位与她有着良好私人关系并且与德国关系密切的外国领导人。
媒体报道说,默克尔这种“舍近求远”的欢迎宴会安排,显示出她对李克强访德的精心安排。
即使在外界没有用“特殊关系”来评价的印度,同样也有“不一般”的安排。
李克强5月19日晚与印度总理辛格在总理官邸小范围会谈,原定半小时延至一小时;20日,辛格在海德拉巴宫与李克强举行长时间大范围会谈。
不到24小时,两位总理两次会谈,凸显双方对面向未来推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高度重视。
李克强总理外交首访成果(部分)
三、5月23日- 25日 瑞士
中瑞签署结束中瑞自贸协定谈判的谅解备忘录。双方自2010年启动的自贸区谈判基本尘埃落定。
中瑞自贸协定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且包涵了环境保护、劳工就业、知识产权、市场竞争等新议题。双方同意给予对方绝大多数产品零关税或低关税待遇,并推进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
这是中国同欧洲大陆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区,是中国同世界经济20强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区。
中瑞两国决定加强在金融领域合作,鼓励瑞士金融业参与到中国金融改革进程中来。
四、5月25日-27日 德国
中德双方有关方面共签署了17个合作文件,涉及汽车、船舶、环保、农业等方面。双方企业界签署总额约521亿元人民币的商业合同。
中德两国在联合新闻公报中说:“双方共同反对保护主义,愿通过对话解决光伏、无线通信产品等贸易争端。”5月27日上午,德国政府向欧盟表明,德国反对对中国无线通信设备产品实施“双反”调查。
中德发表联合新闻公报。中德合作包括:落实中德城镇化伙伴关系,建立两国“财长 行长”的中德财金对话,启动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成立德国中国商会,开展“万名中小学生交流项目”等活动。
建立于2011年的中德政府磋商机制,是中国与欧盟国家中首个此类对话机制。双方再次确认,下一轮磋商将于明年在德国举行。
二、5月22日-23日 巴基斯坦
中巴发表了联合声明,涵政治、经贸、互联互通、海洋、航空航天、人文、防务和安全、国际和地区问题等8个方面。其中包括:中巴认为“东伊运”是双方共同威胁,将共同致力于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启动纵贯巴基斯坦全境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在两国自由贸易协定框架内,推动第二阶段第二轮中巴自贸区降税谈判。
一、5月19日-22日 印度
中印“把相互关切的问题放到桌面上敞开来来谈”。妥善管控分歧,应对边界、跨境河流、贸易逆差问题。
中印发表联合声明:“中印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两个邻国,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应把对方的发展视为己方的重大机遇。”“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本国领土从事反对对方的活动”。
中印共同倡导构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加强铁路合作,包括重载运输和车站发展等;合作建设产业园区;加强通过乃堆拉山口的边境贸易;举办“中印媒体高峰论坛”;启动中印经典作品互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