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的影视节目中,存在着一些低俗、虚假、泛娱乐化的高碳现象,不免让许多人产生疲倦的心里。那与之相对应的低碳美学,更加能够让人陶冶情操,感受到文化艺术中的真、善、美,在取得巨大的市场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将以电影《归来》为例,从张艺谋导演运用的真实的艺术美学理念,来研究低碳镜头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低碳镜头、电影归来、低碳美学理念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中国的电影市场无论从观影人次或者票房来说,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电影市场了,近几年北美、印度等其他国家的电影都争相进入中国的电影市场。单从我们国家上映的电影来说,每年都有上百部电影,但是这其中存在很多低俗、虚假、泛娱乐化的高碳现象,为了吸引眼球,电影画面往往是片段化画面,为了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使得很多作品都过于不切实际。这些过于夸张的造型和摆拍,的确会在短时间内产生沉浸式的情感,但是过后回忆起来并没有在心里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对青少年会产生很多危害,也不利于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影视文化艺术是受众最广的大众艺术,除了以上说到的高碳电影,当然还是有很多艺术家为了能够使得中国的电影更符合低碳美学的理念,创造出具有陶冶人情操的低碳艺术作品,他们开始呼吁低碳美学创作理念。希望更多的艺术作品是能够激发观影者陶冶型自由情感意识的。
二、中国电影市场的高碳现象以及低碳美学理念的定义
(一)中国电影市场的高碳现象
中国的电影市场具有许多致瘾性极强的电影,这种电影往往会让人一时沉迷,但却始终无法产生持久的感情,看完整部影片后,留下的只是畫面的丰富、色彩的变幻和低俗的剧情,这样的电影我们称之为高碳电影。高碳电影会让观众沉迷而疲于思考,而忘记电影本身应该是传达正能量,揭示客观现实的艺术作品。高碳电影往往是商业价值为先,采用热门的演员,追求娱乐化的效果,制造舆论博人眼球,吸引观众买票,最后却失望而归,这就是为了票房而制作的毫无营养的商业电影。这样的低碳电影最后都会是“高票房”,“低口碑”的结果。
(二)低碳美学理念的定义
低碳美学就是一注重发掘艺术作品正面价值,激发审美主体自由情感意识的一种美学观。这种自由情感意识的迸发,可以产生许多积极地建设性作用。受众会因为感受到这样的低碳美学理念,对生活和生命有新的认识和体会,由此萌生积极乐观的生活理念,。除此之外,低碳美学理念讲究一个客观真实,导演或者演员会运用他们熟悉的艺术手段,来展现社会现象中的客观真实,这种客观真实可以最大限度调动观众的陶冶型自由情感,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审美主体得到身心的净化,自由情感得到抒发。这样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就是低碳艺术作品。
三、电影《归来》运用低碳叙事产生的美学特征
电影《归来》是张艺谋导演根据严歌苓的小说改编创作的剧情文艺电影,该片主要讲述了知识分子陆焉识与妻子冯婉瑜在大时代际遇下的情感变迁故事,张艺谋导演用朴实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上世纪70年代初的大时代背景下最单纯美好的爱情故事。
(一)低碳叙事下的陶冶型的自由情感
对张艺谋导演来说,《归来》不仅仅是一部年代片,他的着力点在于对人性的阐释和对爱情的传达。电影一开场,张艺谋导演并没有大肆展现当时年代的特殊性,而是把矛盾集中在家庭里面,虽然导演舍弃了陆焉识和冯婉瑜的情感铺垫和人生跨度,将整个片子的重头戏放在家庭中,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连接让我们忘记了时代的特殊性,但是我们依然能够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感受到,导演表达的朴实真挚的爱情。当我们看到,电影中女儿为了能够跳主演而出卖了自己父亲的行踪,还认为自己的父亲是阶级敌人。此时,更多的人觉得是无奈和不可思议,时代的特殊性深深的刺痛了观众的心。紧接着,由于陆焉识的行踪被曝光,很快被发现在火车站的陆焉识,被迫和冯婉瑜活生生的分开。那一幕分开的镜头,让我们忘记了缘由,只是感觉到,两个人相爱的深刻,和难以割舍的感情,这样难舍难分的分离场面,使观众看了揪心,让人们产生了怜悯之心,这并不是所谓煽情而得来的,这就是自由情感的迸发,也使得影片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影片很快过渡到陆焉识平反归来,但是母亲冯婉瑜却失忆了,女儿也不再跳舞了。陆焉识意识到妻子的记忆永远留在自己走的时刻,他一直默默的守护在冯婉瑜身边,陪她等她眼中的“陆焉识”,一次次陪冯婉瑜去车站,只有选择做她的读信人,才能继续留在冯婉瑜身边,失忆的冯婉瑜和陆焉识成了不可交集的平行线。演员用惊心动魄的演技,演绎出了一个平淡而伟大的爱情故事。这些情节让许多观众默默的留下眼泪,陈道明饰演的陆焉识看冯婉瑜温柔而又疼惜的眼神,而巩俐饰演的冯婉瑜对自己丈夫的期盼,很多细节上,立即引发了人们的情感共鸣。这种真实的情感共鸣,以及看似悲伤的感情故事,在银幕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现,能够唤起观众的真情流露,这并不是简单的镜头渲染而有的,而是真实的自我情感的表现。在这样的电影情节中,激发了人们陶冶型的自由情感,这也是电影《归来》的低碳美学特征之一。
(二)、低碳塑造真实可信的故事情节
低碳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激发人们的自由情感,正是因为它表现的是客观事实存在的东西。电影《归来》是2014年张艺谋导演拍摄的剧情文艺电影,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的尾点。该片主要讲述了知识分子陆焉识与妻子冯婉瑜的在大时代际遇下的情感变迁故事。用逼真的直观镜头展现了上世纪70年代中国的境况,张艺谋导演在此片中生动描绘当时一个普通的家庭生活,然而就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演绎了一段让人心酸,发人深思的情感电影。
故事的资料很简单,但所反映的背景和感情却很引人深思。尤其,在陆焉识被平反后,与失忆的妻子再相逢时,为了帮忙她恢复记忆,而选取的默默承受,看着自己曾深爱的妻子那熟悉又陌生的眼神,陆焉识多次心酸含泪。在二人回忆陆焉识在被批判时给冯婉喻写的厚厚的信时,不仅仅是信的数量,还有在那一张张不规则的纸张上,七歪八扭的字,看出了当时的陆是多么的不容易,和那份思念之情。电影的最后一幕,陆护送冯在大雪纷飞中,骑着老实人力车,在女儿的陪同下护送冯依然去了火车站,日历上显示的5号的数字,而此时二人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了。这些镜头,张艺谋导演没有用过多华丽的特效,展现真实的情感。 (三)低碳演绎逼真的人物性格
一个真实可感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是一部影片成功的关键。所以演员的表演对整个低碳艺术影响力巨大,过于浮夸没有内涵的表演始终无法走进观众的心,只有真正体会剧中人物心情,表演中真情流露,结合低碳艺术理论要求的表演方式,才能将一个完整的人物表现出来。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演员在了解角色之后往往会去体验剧中人物的环境,巩俐在决定饰演冯婉瑜这个角色之后,还特意去农村体验生活。演员在经过直接体验之后,更容易表演客观真实的事件,也更容易将观众也带进剧中,感受人物心情。观众本身就有各自不同的出身、经历、审美趣味,能够使得观众和作品有联系,就更能激发陶冶型自由情感,这样的审美趣味就會是高级而且持久的。
在电影归来中,一个普通家庭的一家三口随着岁月的变迁都有了变化。陆焉识平反归来,发现曾经热爱舞蹈的女儿已经不再跳舞,自己深爱的妻子忘记了他的存在,只能住在屋外组织安排的屋子。而陆焉识的情感,也从一开始的急切的盼望,变成了默默的守候。平反后,陆焉识回家了,而“家”已经不再是家。丹丹已经放下了舞蹈而在工厂上班,冯婉瑜因为痛苦而失忆。悲喜交加,这才是影片真正的开始,欢喜的是,陆焉识自己终于平反归来,可以和自己深爱的妻子长相厮守,悲痛的是,在这些年里,妻子过于思念丈夫的痛苦使得冯婉瑜失去记忆,应对失忆的妻子,陆焉识却始终无法唤醒她的记忆。在这部分中,张艺谋对人物性格的发掘还有细节的描写恰到好处。在剧中,为了唤醒失忆的妻子,陆焉识特意写了一封信告诉妻子自己回家的时间,冯婉瑜读到这封信时,屋内昏暗的灯光打在脸上,颤抖的手握住信件,眼角流下泪水,这些细节都表现了,当时冯婉瑜内心的喜悦和迫不及待。但是第二天在火车站,冯婉瑜依然没有认出自己的丈夫—陆焉识。陆焉识对爱的奉献体现在各个方面,他用尽一切办法——照片、音乐、信件,都无法让妻子的记忆恢复,也宽容地原谅了丹丹因年轻的激情所犯下的错误。张艺谋导演用镜头记下了,陆焉识对妻子的爱,夜晚会看楼上的灯是否关了来判断妻子是否睡觉,还有陆焉识会对着妻子的方向默默发呆等等,这些人物的表演都是直观真实的演绎,随着情节的变化,观众的心也会随着演员的演绎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产生的情感是持久的。
四、电影《归来》运用的低碳镜头产生的美学特征
镜头语言,顾名思义就是用镜头像语言一样去表达我们的意思。我们一般是借助摄像机去拍摄画面,然后通过画面感受拍摄者想表达的内容。镜头语言是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感官神经,是影视艺术最重要的表达手段,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低碳美学中,也是最能激发观众陶冶型自由情感的。
低碳镜头下表现的美学特征,首先能让大家直观感受的就是构图,构图往往跟拍摄的环境、事物、等息息相关,成功的构图能够使得画面表现力更强,并且辅助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影片《归来》的结尾中,陆焉识接受了妻子的失忆,选择用一个读信人的身份留在冯婉瑜身边,许多年后仍然陪伴她去火车站接“陆焉识”,大雪纷飞,来来往往的人都走光了,整个车站只有陆焉识和冯婉喻,透过铁栅栏拍的这组镜头,预示了冯婉喻等不到他眼中的“陆焉识”了,同时也告诉观众,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最爱的人就在身边。
除了构图,色彩和影调对影片的情感表达也是影响深远。当陆焉识和妻子在一起看女儿跳舞的时候,许多人都被这里所感动。虽然,妻子还是不认识陆焉识,但是能陪伴在她身边,已经是陆焉识最大的幸福了。整个影片采用的都是黑白灰的色调,给人的感觉就是沉重而又无奈。在女儿丹丹跳舞的这组镜头中,丹丹穿了一身红色娘子军的衣服,这也是自从陆焉识出事之后,丹丹再一次在家里跳舞给母亲看,丹丹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这个笑容和这一身红色舞衣与灰暗的屋子形成鲜明的对比,还有窗外的阳光洒进屋内,陆焉识和冯婉喻脸上都有了阳光的照射,此时,不禁让人感觉到气氛不再是压抑难受的,也正是因为陆焉识已经放弃唤醒妻子的记忆了,他接受了失忆的妻子,只想默默地陪妻子共度余生,一家三口的笑容在此刻化解了之前所有的误会。
五、从电影《归来》得出的关于电影的低碳美学的启示
低碳美学的艺术作品没有奢华的技巧和特效,强调最多的就是反应客观真实。从演员人物的塑造,场景的选择,情节的设置,都是站在真实的角度出发点,再通过一些艺术手法加以渲染而达到的效果。
(一)演员塑造要真实
演员塑造要真实,也就是低碳演戏,低碳演戏是去掉演员自身坏的外表,融入剧中人物,必要的时候还必须直接体验人物所处的环境,所经历的事情。都说“以人为本”,所以电影演员的表演对一部作品来说至关重要,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都是围绕着人物而展开的。电影《归来》中,随着岁月的变迁,人物的性格脾气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巩俐和陈道明这两位演员,不论是从服装、举动,言语都具有年代感,观众看了以后也容易入戏。陆焉识回家发现妻子冯婉喻因为痛苦而失忆,女儿不在跳舞也很少有了笑容,他做了很多事情也无法换回妻子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观众都触景生情,特别感动,最后陆焉识选择默默的守候,只要看到自己最爱的人就在身边,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最后陆焉识诠释了一份平淡的爱情。
(二)细节展示要真实
低碳电影叙事过程中,细节是作品中的看点。没有去深入剖析大时代变迁人们处境变化原因,而是以缓缓步入的方式给当下观众讲述一个动容亲情和爱情的故事。场景搭建年代回忆感强,火车站破旧,人物穿着也是陈旧的上世纪服装,钢琴伴奏虽然出现不多,每次响起都很好的为剧情服务。例如:陆焉识“弹钢琴”时冯婉瑜把手搭在他的肩上,两人都没有说话,眼泪就流下来了。那一瞬间观众会以为她想起来了,至少在那个瞬间她想起来了,可是最终现实会把观众的幻想碾碎,深情和冷漠、期望和失望交杂在一齐,不需要任何的台词就足以让人泪崩。这就是细节唤起了人们陶冶型自由情感,没有很多生动的台词,就是结合剧情,细节描写达到的效果。影片对年代的展示也比较到位,能够让观众情感进入其中。特殊的年代中,不论什么时代,什么环境,都磨灭不了人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感情,遮蔽不了人性的光辉,电影中最后陆焉识用宽容和父爱爱化解了他和女儿的心结,努力帮助妻子与女儿和解,一生相伴于自己的妻子身边。这些镜头语言都透露着张艺谋导演真实的拍摄手法,表现了最真挚淳朴的感情。
参考文献:
[1]马立新,自由情感美学与低碳美学论要[J],理论学刊,2014(01).
[2]潘祖超,低碳画面构图的美学特征[J],青年记者,2014(02).
[3] 马立新,数字艺术德性研究[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3
[4] 吴桐,逆境中的人性光辉——电影《火星救援》中的低碳美学[J],青年记者2016
[5] 焦勇勤,不识焉识 岂能归来—评电影《归来》及小说《陆犯焉识》[J],创作与评论,2014
[6] 赵树勤 杨杰蛟,拒绝遗忘——论张艺谋电影《归来》的叙事姿态[J],中国文学研究,2014
[7] 陈嬿文,从文学语言到电影语言的矛与盾——以张艺谋电影《归来》为例[J],艺术百家,2014(05)
关键词:低碳镜头、电影归来、低碳美学理念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中国的电影市场无论从观影人次或者票房来说,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电影市场了,近几年北美、印度等其他国家的电影都争相进入中国的电影市场。单从我们国家上映的电影来说,每年都有上百部电影,但是这其中存在很多低俗、虚假、泛娱乐化的高碳现象,为了吸引眼球,电影画面往往是片段化画面,为了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使得很多作品都过于不切实际。这些过于夸张的造型和摆拍,的确会在短时间内产生沉浸式的情感,但是过后回忆起来并没有在心里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对青少年会产生很多危害,也不利于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影视文化艺术是受众最广的大众艺术,除了以上说到的高碳电影,当然还是有很多艺术家为了能够使得中国的电影更符合低碳美学的理念,创造出具有陶冶人情操的低碳艺术作品,他们开始呼吁低碳美学创作理念。希望更多的艺术作品是能够激发观影者陶冶型自由情感意识的。
二、中国电影市场的高碳现象以及低碳美学理念的定义
(一)中国电影市场的高碳现象
中国的电影市场具有许多致瘾性极强的电影,这种电影往往会让人一时沉迷,但却始终无法产生持久的感情,看完整部影片后,留下的只是畫面的丰富、色彩的变幻和低俗的剧情,这样的电影我们称之为高碳电影。高碳电影会让观众沉迷而疲于思考,而忘记电影本身应该是传达正能量,揭示客观现实的艺术作品。高碳电影往往是商业价值为先,采用热门的演员,追求娱乐化的效果,制造舆论博人眼球,吸引观众买票,最后却失望而归,这就是为了票房而制作的毫无营养的商业电影。这样的低碳电影最后都会是“高票房”,“低口碑”的结果。
(二)低碳美学理念的定义
低碳美学就是一注重发掘艺术作品正面价值,激发审美主体自由情感意识的一种美学观。这种自由情感意识的迸发,可以产生许多积极地建设性作用。受众会因为感受到这样的低碳美学理念,对生活和生命有新的认识和体会,由此萌生积极乐观的生活理念,。除此之外,低碳美学理念讲究一个客观真实,导演或者演员会运用他们熟悉的艺术手段,来展现社会现象中的客观真实,这种客观真实可以最大限度调动观众的陶冶型自由情感,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审美主体得到身心的净化,自由情感得到抒发。这样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就是低碳艺术作品。
三、电影《归来》运用低碳叙事产生的美学特征
电影《归来》是张艺谋导演根据严歌苓的小说改编创作的剧情文艺电影,该片主要讲述了知识分子陆焉识与妻子冯婉瑜在大时代际遇下的情感变迁故事,张艺谋导演用朴实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上世纪70年代初的大时代背景下最单纯美好的爱情故事。
(一)低碳叙事下的陶冶型的自由情感
对张艺谋导演来说,《归来》不仅仅是一部年代片,他的着力点在于对人性的阐释和对爱情的传达。电影一开场,张艺谋导演并没有大肆展现当时年代的特殊性,而是把矛盾集中在家庭里面,虽然导演舍弃了陆焉识和冯婉瑜的情感铺垫和人生跨度,将整个片子的重头戏放在家庭中,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连接让我们忘记了时代的特殊性,但是我们依然能够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感受到,导演表达的朴实真挚的爱情。当我们看到,电影中女儿为了能够跳主演而出卖了自己父亲的行踪,还认为自己的父亲是阶级敌人。此时,更多的人觉得是无奈和不可思议,时代的特殊性深深的刺痛了观众的心。紧接着,由于陆焉识的行踪被曝光,很快被发现在火车站的陆焉识,被迫和冯婉瑜活生生的分开。那一幕分开的镜头,让我们忘记了缘由,只是感觉到,两个人相爱的深刻,和难以割舍的感情,这样难舍难分的分离场面,使观众看了揪心,让人们产生了怜悯之心,这并不是所谓煽情而得来的,这就是自由情感的迸发,也使得影片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影片很快过渡到陆焉识平反归来,但是母亲冯婉瑜却失忆了,女儿也不再跳舞了。陆焉识意识到妻子的记忆永远留在自己走的时刻,他一直默默的守护在冯婉瑜身边,陪她等她眼中的“陆焉识”,一次次陪冯婉瑜去车站,只有选择做她的读信人,才能继续留在冯婉瑜身边,失忆的冯婉瑜和陆焉识成了不可交集的平行线。演员用惊心动魄的演技,演绎出了一个平淡而伟大的爱情故事。这些情节让许多观众默默的留下眼泪,陈道明饰演的陆焉识看冯婉瑜温柔而又疼惜的眼神,而巩俐饰演的冯婉瑜对自己丈夫的期盼,很多细节上,立即引发了人们的情感共鸣。这种真实的情感共鸣,以及看似悲伤的感情故事,在银幕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现,能够唤起观众的真情流露,这并不是简单的镜头渲染而有的,而是真实的自我情感的表现。在这样的电影情节中,激发了人们陶冶型的自由情感,这也是电影《归来》的低碳美学特征之一。
(二)、低碳塑造真实可信的故事情节
低碳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激发人们的自由情感,正是因为它表现的是客观事实存在的东西。电影《归来》是2014年张艺谋导演拍摄的剧情文艺电影,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的尾点。该片主要讲述了知识分子陆焉识与妻子冯婉瑜的在大时代际遇下的情感变迁故事。用逼真的直观镜头展现了上世纪70年代中国的境况,张艺谋导演在此片中生动描绘当时一个普通的家庭生活,然而就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演绎了一段让人心酸,发人深思的情感电影。
故事的资料很简单,但所反映的背景和感情却很引人深思。尤其,在陆焉识被平反后,与失忆的妻子再相逢时,为了帮忙她恢复记忆,而选取的默默承受,看着自己曾深爱的妻子那熟悉又陌生的眼神,陆焉识多次心酸含泪。在二人回忆陆焉识在被批判时给冯婉喻写的厚厚的信时,不仅仅是信的数量,还有在那一张张不规则的纸张上,七歪八扭的字,看出了当时的陆是多么的不容易,和那份思念之情。电影的最后一幕,陆护送冯在大雪纷飞中,骑着老实人力车,在女儿的陪同下护送冯依然去了火车站,日历上显示的5号的数字,而此时二人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了。这些镜头,张艺谋导演没有用过多华丽的特效,展现真实的情感。 (三)低碳演绎逼真的人物性格
一个真实可感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是一部影片成功的关键。所以演员的表演对整个低碳艺术影响力巨大,过于浮夸没有内涵的表演始终无法走进观众的心,只有真正体会剧中人物心情,表演中真情流露,结合低碳艺术理论要求的表演方式,才能将一个完整的人物表现出来。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演员在了解角色之后往往会去体验剧中人物的环境,巩俐在决定饰演冯婉瑜这个角色之后,还特意去农村体验生活。演员在经过直接体验之后,更容易表演客观真实的事件,也更容易将观众也带进剧中,感受人物心情。观众本身就有各自不同的出身、经历、审美趣味,能够使得观众和作品有联系,就更能激发陶冶型自由情感,这样的审美趣味就會是高级而且持久的。
在电影归来中,一个普通家庭的一家三口随着岁月的变迁都有了变化。陆焉识平反归来,发现曾经热爱舞蹈的女儿已经不再跳舞,自己深爱的妻子忘记了他的存在,只能住在屋外组织安排的屋子。而陆焉识的情感,也从一开始的急切的盼望,变成了默默的守候。平反后,陆焉识回家了,而“家”已经不再是家。丹丹已经放下了舞蹈而在工厂上班,冯婉瑜因为痛苦而失忆。悲喜交加,这才是影片真正的开始,欢喜的是,陆焉识自己终于平反归来,可以和自己深爱的妻子长相厮守,悲痛的是,在这些年里,妻子过于思念丈夫的痛苦使得冯婉瑜失去记忆,应对失忆的妻子,陆焉识却始终无法唤醒她的记忆。在这部分中,张艺谋对人物性格的发掘还有细节的描写恰到好处。在剧中,为了唤醒失忆的妻子,陆焉识特意写了一封信告诉妻子自己回家的时间,冯婉瑜读到这封信时,屋内昏暗的灯光打在脸上,颤抖的手握住信件,眼角流下泪水,这些细节都表现了,当时冯婉瑜内心的喜悦和迫不及待。但是第二天在火车站,冯婉瑜依然没有认出自己的丈夫—陆焉识。陆焉识对爱的奉献体现在各个方面,他用尽一切办法——照片、音乐、信件,都无法让妻子的记忆恢复,也宽容地原谅了丹丹因年轻的激情所犯下的错误。张艺谋导演用镜头记下了,陆焉识对妻子的爱,夜晚会看楼上的灯是否关了来判断妻子是否睡觉,还有陆焉识会对着妻子的方向默默发呆等等,这些人物的表演都是直观真实的演绎,随着情节的变化,观众的心也会随着演员的演绎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产生的情感是持久的。
四、电影《归来》运用的低碳镜头产生的美学特征
镜头语言,顾名思义就是用镜头像语言一样去表达我们的意思。我们一般是借助摄像机去拍摄画面,然后通过画面感受拍摄者想表达的内容。镜头语言是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感官神经,是影视艺术最重要的表达手段,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低碳美学中,也是最能激发观众陶冶型自由情感的。
低碳镜头下表现的美学特征,首先能让大家直观感受的就是构图,构图往往跟拍摄的环境、事物、等息息相关,成功的构图能够使得画面表现力更强,并且辅助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影片《归来》的结尾中,陆焉识接受了妻子的失忆,选择用一个读信人的身份留在冯婉瑜身边,许多年后仍然陪伴她去火车站接“陆焉识”,大雪纷飞,来来往往的人都走光了,整个车站只有陆焉识和冯婉喻,透过铁栅栏拍的这组镜头,预示了冯婉喻等不到他眼中的“陆焉识”了,同时也告诉观众,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最爱的人就在身边。
除了构图,色彩和影调对影片的情感表达也是影响深远。当陆焉识和妻子在一起看女儿跳舞的时候,许多人都被这里所感动。虽然,妻子还是不认识陆焉识,但是能陪伴在她身边,已经是陆焉识最大的幸福了。整个影片采用的都是黑白灰的色调,给人的感觉就是沉重而又无奈。在女儿丹丹跳舞的这组镜头中,丹丹穿了一身红色娘子军的衣服,这也是自从陆焉识出事之后,丹丹再一次在家里跳舞给母亲看,丹丹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这个笑容和这一身红色舞衣与灰暗的屋子形成鲜明的对比,还有窗外的阳光洒进屋内,陆焉识和冯婉喻脸上都有了阳光的照射,此时,不禁让人感觉到气氛不再是压抑难受的,也正是因为陆焉识已经放弃唤醒妻子的记忆了,他接受了失忆的妻子,只想默默地陪妻子共度余生,一家三口的笑容在此刻化解了之前所有的误会。
五、从电影《归来》得出的关于电影的低碳美学的启示
低碳美学的艺术作品没有奢华的技巧和特效,强调最多的就是反应客观真实。从演员人物的塑造,场景的选择,情节的设置,都是站在真实的角度出发点,再通过一些艺术手法加以渲染而达到的效果。
(一)演员塑造要真实
演员塑造要真实,也就是低碳演戏,低碳演戏是去掉演员自身坏的外表,融入剧中人物,必要的时候还必须直接体验人物所处的环境,所经历的事情。都说“以人为本”,所以电影演员的表演对一部作品来说至关重要,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都是围绕着人物而展开的。电影《归来》中,随着岁月的变迁,人物的性格脾气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巩俐和陈道明这两位演员,不论是从服装、举动,言语都具有年代感,观众看了以后也容易入戏。陆焉识回家发现妻子冯婉喻因为痛苦而失忆,女儿不在跳舞也很少有了笑容,他做了很多事情也无法换回妻子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观众都触景生情,特别感动,最后陆焉识选择默默的守候,只要看到自己最爱的人就在身边,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最后陆焉识诠释了一份平淡的爱情。
(二)细节展示要真实
低碳电影叙事过程中,细节是作品中的看点。没有去深入剖析大时代变迁人们处境变化原因,而是以缓缓步入的方式给当下观众讲述一个动容亲情和爱情的故事。场景搭建年代回忆感强,火车站破旧,人物穿着也是陈旧的上世纪服装,钢琴伴奏虽然出现不多,每次响起都很好的为剧情服务。例如:陆焉识“弹钢琴”时冯婉瑜把手搭在他的肩上,两人都没有说话,眼泪就流下来了。那一瞬间观众会以为她想起来了,至少在那个瞬间她想起来了,可是最终现实会把观众的幻想碾碎,深情和冷漠、期望和失望交杂在一齐,不需要任何的台词就足以让人泪崩。这就是细节唤起了人们陶冶型自由情感,没有很多生动的台词,就是结合剧情,细节描写达到的效果。影片对年代的展示也比较到位,能够让观众情感进入其中。特殊的年代中,不论什么时代,什么环境,都磨灭不了人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感情,遮蔽不了人性的光辉,电影中最后陆焉识用宽容和父爱爱化解了他和女儿的心结,努力帮助妻子与女儿和解,一生相伴于自己的妻子身边。这些镜头语言都透露着张艺谋导演真实的拍摄手法,表现了最真挚淳朴的感情。
参考文献:
[1]马立新,自由情感美学与低碳美学论要[J],理论学刊,2014(01).
[2]潘祖超,低碳画面构图的美学特征[J],青年记者,2014(02).
[3] 马立新,数字艺术德性研究[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3
[4] 吴桐,逆境中的人性光辉——电影《火星救援》中的低碳美学[J],青年记者2016
[5] 焦勇勤,不识焉识 岂能归来—评电影《归来》及小说《陆犯焉识》[J],创作与评论,2014
[6] 赵树勤 杨杰蛟,拒绝遗忘——论张艺谋电影《归来》的叙事姿态[J],中国文学研究,2014
[7] 陈嬿文,从文学语言到电影语言的矛与盾——以张艺谋电影《归来》为例[J],艺术百家,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