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的为官之道,涵盖为官之本、为官之理、为官之德和为官之义四个方面,为官之本在于为人民谋幸福,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为官之德在于重清廉,为官之义在于言道义。四个方面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关键词:习近平;为官之本;为官之理;为官之德;为官之义
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塑造了国人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封建社会的社会精英在为官过程中总结的为官之道多以家书的形式流传至今,是中华民族文化因子的传承和发扬。凡事都有其提纲和要领,现如今服务于民的领导干部亦是如此。为官之道是对领导干部的世界观、权力观和政绩观的切实反映,对为官之道的端正和弘扬,是新时代纠正“四风”和作风建设的舆论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全党上下从执行中央八项到纠正“四风”问题都取得了重大成效。作风建设摆在了重要的位置。
一、为官之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为官之本在于为人民谋幸福。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1]党员干部是中央精神的传达者和实践者,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习近平指出:“要做群众的贴心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正做到心系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2]
党员干部为官为人民服务,作为治理社会事务的一种职业,和其它职业一样,都是社会的需要。为官要树立正确的当官宗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只有一个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做到无私无弊,主动及时的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做好新时代人民的公仆。
二、为官之理:讲究奉献,公私分明
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古代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有“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的文天祥,都是流芳百世的一代好官,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如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想要造福人民,就得讲究奉献,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习近平认为:“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3]
“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故公私有分。”这是战国时著名的法学家韩非子的治国理论,韩非子认为只有公私分明,才能实现政令畅通,这一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党员干部,公私分明应是最基本的底线,只有廉洁自律,才能不负人民的信任和自己的使命,这也是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指出:“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4]共产党员要切实保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为官之德:清廉留名,时时“慎独”
为官之德在于清廉,清廉指的是清白廉洁,庄子说过: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廉”被封建士大夫奉为立身处事的根本。 持身当以清廉为准则。新时代的领导干部更应如此,在人民心中树立的威信应以艰苦奋斗和廉洁奉公为基础。习近平指出:“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把洁身自好作为第一关,从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规范自己,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炼就过硬的作风。”[5]在全党中巩固清正廉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价值观。
中国古代高度重视人的德行修养。张衡说过: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唐代李白说过: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古人强调做人最重要的是德行,做人先要立德,只有在个人立德的基础上,为官才会有官德。习近平在谈到干部成长成才时指出:“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6]习近平认为,一个人的作风问题,往往在生活小事和工作细节上体现出来。“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7]在小事小节放纵,最后就会积重难返,坠入贪腐深渊。所以领导干部要在细节和小事上约束自己,做到时时“慎独”,从细微处着手,锤炼自己的思想,规范自己的言行。
四、为官之义:维护公正,伸张道义
为官之义在于公正和道义,而公正和道义则需要明法,中国古代就十分崇尚法律,《管子》中有“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说明古人已经非常重视号令的威严和法律的作用。《商君书》中有“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已经把群众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除了强调民情的作用,還重视道德。现如今,想要公正和道义就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作为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
习近平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8]公平正义的前提是民主法制,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秉公执法,加强党性修养,不畏权贵,不当老好人。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干部要坚持制度管理,民主集中,反对歪风邪气,弘扬社会正气,率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综上,习近平的为官之道涵盖了为官之本、为官之理、为官之德、为官之义四个层面的内容,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构成了习近平为官之道的一个完整的格局,对当前领导干部的修身和党员干部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领导干部是执行国家政治路线的决定因素,建设高质量的干部队伍,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党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新华网,2018-10-18.
[2]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的讲话[N].新华网,2015-6-30.
[3]习近平.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J].秘书工作,2016(6).
[4]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会会议上的讲话[N].新华网,2014-1-14.
作者简介:孟君(1991-),山东莱芜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马克思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习近平;为官之本;为官之理;为官之德;为官之义
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塑造了国人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封建社会的社会精英在为官过程中总结的为官之道多以家书的形式流传至今,是中华民族文化因子的传承和发扬。凡事都有其提纲和要领,现如今服务于民的领导干部亦是如此。为官之道是对领导干部的世界观、权力观和政绩观的切实反映,对为官之道的端正和弘扬,是新时代纠正“四风”和作风建设的舆论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全党上下从执行中央八项到纠正“四风”问题都取得了重大成效。作风建设摆在了重要的位置。
一、为官之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为官之本在于为人民谋幸福。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1]党员干部是中央精神的传达者和实践者,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习近平指出:“要做群众的贴心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正做到心系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2]
党员干部为官为人民服务,作为治理社会事务的一种职业,和其它职业一样,都是社会的需要。为官要树立正确的当官宗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只有一个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做到无私无弊,主动及时的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做好新时代人民的公仆。
二、为官之理:讲究奉献,公私分明
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古代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有“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的文天祥,都是流芳百世的一代好官,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如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想要造福人民,就得讲究奉献,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习近平认为:“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3]
“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故公私有分。”这是战国时著名的法学家韩非子的治国理论,韩非子认为只有公私分明,才能实现政令畅通,这一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为党员干部,公私分明应是最基本的底线,只有廉洁自律,才能不负人民的信任和自己的使命,这也是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指出:“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4]共产党员要切实保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为官之德:清廉留名,时时“慎独”
为官之德在于清廉,清廉指的是清白廉洁,庄子说过: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廉”被封建士大夫奉为立身处事的根本。 持身当以清廉为准则。新时代的领导干部更应如此,在人民心中树立的威信应以艰苦奋斗和廉洁奉公为基础。习近平指出:“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把洁身自好作为第一关,从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规范自己,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炼就过硬的作风。”[5]在全党中巩固清正廉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价值观。
中国古代高度重视人的德行修养。张衡说过: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唐代李白说过: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古人强调做人最重要的是德行,做人先要立德,只有在个人立德的基础上,为官才会有官德。习近平在谈到干部成长成才时指出:“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6]习近平认为,一个人的作风问题,往往在生活小事和工作细节上体现出来。“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7]在小事小节放纵,最后就会积重难返,坠入贪腐深渊。所以领导干部要在细节和小事上约束自己,做到时时“慎独”,从细微处着手,锤炼自己的思想,规范自己的言行。
四、为官之义:维护公正,伸张道义
为官之义在于公正和道义,而公正和道义则需要明法,中国古代就十分崇尚法律,《管子》中有“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说明古人已经非常重视号令的威严和法律的作用。《商君书》中有“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已经把群众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除了强调民情的作用,還重视道德。现如今,想要公正和道义就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作为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
习近平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8]公平正义的前提是民主法制,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秉公执法,加强党性修养,不畏权贵,不当老好人。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干部要坚持制度管理,民主集中,反对歪风邪气,弘扬社会正气,率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综上,习近平的为官之道涵盖了为官之本、为官之理、为官之德、为官之义四个层面的内容,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构成了习近平为官之道的一个完整的格局,对当前领导干部的修身和党员干部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领导干部是执行国家政治路线的决定因素,建设高质量的干部队伍,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党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新华网,2018-10-18.
[2]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的讲话[N].新华网,2015-6-30.
[3]习近平.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J].秘书工作,2016(6).
[4]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会会议上的讲话[N].新华网,2014-1-14.
作者简介:孟君(1991-),山东莱芜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马克思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