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观念”下的教学方案设计指向核心素养
运用“大观念”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设计,主要是指学期或学年课程计划方案、单元或模块课程计划方案的设计。因为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微观层面,“大观念”指的是对个别的事实和技能赋予意义和连结之概念、主题和问题。它能够“透镜”焦点观念,透视任何要学习的内容;能作为理解的关键点,通过联结及组织许多事实信息、技能、经验,来提供意义的广度;能“超越内容”展开教学,因为单纯的内容教学对学习者而言其意义或价值不明显;它又具有学习迁移价值,并能在一段时间内,应用到许多其他探究主题或问题上。
邵朝友、崔允漷在《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设计》中认为,对“大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体现出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大观念”促进学习迁移的特点有助于落实核心素养,能够架构起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因为,“大观念”在地位上,居于学科的中心位置,集中体现学科课程特质的思想或看法;在功能上,有助于设计连续聚焦一致的课程,有助于发生学习迁移;在性质上,具有概括性、永恒性、普遍性、抽象性;在范围上,“大观念”意指适用较大范围的概念;在表达方式上,“大观念”有多种表现形式。
二、“大观念”下小学一年级足球教学方案设计的策略
(一)依据足球教材,摘选匹配的内容标准,确定“大观念”
根据《江苏校园·魅力足球》(水平一)中“有趣的足球学习”“快乐的运动体验”“激情的课外锻炼”“精彩的足球欣赏”四个章节的要求,在设计小学一年级足球教学方案时,可以把核心素养中的健康生活、责任担当作为指向,选择体育情感与品德、运动能力与习惯作为对应的两项学科核心素养,进而摘选匹配的内容标准。
1.上好体育课,并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2.获得运动的基本知识与体验,初步学会常见的游戏。
3.初步发展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
4.体验活动对情绪的积极影响。在活动中能适应新的合作环境,并能爱护和帮助同伴。
与此同时,梳理这些内容标准,并通过归纳法确定“大观念”为“获得知识和得到活动体验”。
(二)依托“大观念”,形成足球教学目标体系
由于“大观念”是核心素养在学科上的反映,因而“大观念”的学习要求一方面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对理解和运用“大观念”的具体表现。而达成“大观念”学习要求的内在逻辑途径,是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的学生对主要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显现的成效是学生的所知、所能和所成。
因此,在小学一年级足球教学方案设计中,根据前面所确定的目标层级,以“获得足球知识和得到足球活动价值体验”作为“大观念”“获得知识和得到活动体验”的学习要求。根据目标层级和马扎诺教学目标新分类的二维模型(即心智过程的六个水平和知识维度的三领域),结合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学生掌握“大观念”的学习要求所需的所知、所能、所成。
1.通过精彩的足球欣赏学习,能够记住古代和现代足球的起源和观看足球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的礼仪,根据现代足球的构成涂画心目中的足球。
2.能学会简单的球性练习,喜欢各种足球游戏。
3.能根据不同的足球游戏规则和要求,积极主动参加。
(三)基于“大观念”的学习要求,设计足球学习的评价方案
为判断“大观念”学习要求的落实情况,按照小学一年级足球教学方案设计中学生掌握“大观念”的学习要求所需的所知、所能、所成,借鉴马扎诺教学目标新分类中的考评形式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学业质量水平的描述格式,设计如下相应的评价规则(表1)。
(四)围绕“大观念”学习要求创设与组织足球的学习活动
“大观念”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能力表现,因此,要围绕“如何获得足球知识和得到足球活动价值体验”这个问题来重组教材并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技能。为此,根据《江苏校园·魅力足球》(水平一)的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围绕解决主要问题的学习活动要求(表2)。但是要注意的是一个学年32学时的足球课,除了理论课之外,其他课时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采用交叉、反复、螺旋的形式进行安排。
三、建议与思考
(一)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地设计起点
在围绕足球课程确定“大观念”,制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计划和评价、重组教材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动作发展特点设计起点。如根据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和马扎诺教学目标新分类的二维模型,确定在知识和心智两个维度的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在具体技能教学中,可以依据金泰尔动作技能分类法来确定如何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在活动的组织中,可以借鉴英国Real PE创意课程的理念,寓教于乐,培养多元能力,体现全纳精神,重视过程评价。
(二)设计要突出问题探究
以“大观念”为抓手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因此,学生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借助对“大观念”主要问题的探究,来实现对“大观念”的理解和运用。其中主要问题可以以问题串的形式出现。另外,这种探究活动要体现学生的全纳性,要注重问题的关联性和呈现的情境性,以及评价的多元化。
(三)设计要有开放性视野
由于我国核心素养融入学校课程体系的形式是核心素养融入学校各学段的学科课程中,而核心素养和学科课程的关系是采取的一对分的关系,即一门学科课程有侧重地对部分核心素养作出独特贡献。因此,在研究通过“大观念”视角下的教学方案设计,落实大观念的学习要求,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过程中,要关注不同教学内容下的“大观念”教学方案设计层级目标的相互兼顾,彼此照应,只有这样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运用“大观念”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设计,主要是指学期或学年课程计划方案、单元或模块课程计划方案的设计。因为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微观层面,“大观念”指的是对个别的事实和技能赋予意义和连结之概念、主题和问题。它能够“透镜”焦点观念,透视任何要学习的内容;能作为理解的关键点,通过联结及组织许多事实信息、技能、经验,来提供意义的广度;能“超越内容”展开教学,因为单纯的内容教学对学习者而言其意义或价值不明显;它又具有学习迁移价值,并能在一段时间内,应用到许多其他探究主题或问题上。
邵朝友、崔允漷在《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设计》中认为,对“大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体现出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大观念”促进学习迁移的特点有助于落实核心素养,能够架构起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因为,“大观念”在地位上,居于学科的中心位置,集中体现学科课程特质的思想或看法;在功能上,有助于设计连续聚焦一致的课程,有助于发生学习迁移;在性质上,具有概括性、永恒性、普遍性、抽象性;在范围上,“大观念”意指适用较大范围的概念;在表达方式上,“大观念”有多种表现形式。
二、“大观念”下小学一年级足球教学方案设计的策略
(一)依据足球教材,摘选匹配的内容标准,确定“大观念”
根据《江苏校园·魅力足球》(水平一)中“有趣的足球学习”“快乐的运动体验”“激情的课外锻炼”“精彩的足球欣赏”四个章节的要求,在设计小学一年级足球教学方案时,可以把核心素养中的健康生活、责任担当作为指向,选择体育情感与品德、运动能力与习惯作为对应的两项学科核心素养,进而摘选匹配的内容标准。
1.上好体育课,并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2.获得运动的基本知识与体验,初步学会常见的游戏。
3.初步发展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
4.体验活动对情绪的积极影响。在活动中能适应新的合作环境,并能爱护和帮助同伴。
与此同时,梳理这些内容标准,并通过归纳法确定“大观念”为“获得知识和得到活动体验”。
(二)依托“大观念”,形成足球教学目标体系
由于“大观念”是核心素养在学科上的反映,因而“大观念”的学习要求一方面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对理解和运用“大观念”的具体表现。而达成“大观念”学习要求的内在逻辑途径,是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的学生对主要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显现的成效是学生的所知、所能和所成。
因此,在小学一年级足球教学方案设计中,根据前面所确定的目标层级,以“获得足球知识和得到足球活动价值体验”作为“大观念”“获得知识和得到活动体验”的学习要求。根据目标层级和马扎诺教学目标新分类的二维模型(即心智过程的六个水平和知识维度的三领域),结合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学生掌握“大观念”的学习要求所需的所知、所能、所成。
1.通过精彩的足球欣赏学习,能够记住古代和现代足球的起源和观看足球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的礼仪,根据现代足球的构成涂画心目中的足球。
2.能学会简单的球性练习,喜欢各种足球游戏。
3.能根据不同的足球游戏规则和要求,积极主动参加。
(三)基于“大观念”的学习要求,设计足球学习的评价方案
为判断“大观念”学习要求的落实情况,按照小学一年级足球教学方案设计中学生掌握“大观念”的学习要求所需的所知、所能、所成,借鉴马扎诺教学目标新分类中的考评形式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学业质量水平的描述格式,设计如下相应的评价规则(表1)。
(四)围绕“大观念”学习要求创设与组织足球的学习活动
“大观念”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能力表现,因此,要围绕“如何获得足球知识和得到足球活动价值体验”这个问题来重组教材并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技能。为此,根据《江苏校园·魅力足球》(水平一)的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围绕解决主要问题的学习活动要求(表2)。但是要注意的是一个学年32学时的足球课,除了理论课之外,其他课时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采用交叉、反复、螺旋的形式进行安排。
三、建议与思考
(一)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地设计起点
在围绕足球课程确定“大观念”,制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计划和评价、重组教材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动作发展特点设计起点。如根据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和马扎诺教学目标新分类的二维模型,确定在知识和心智两个维度的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在具体技能教学中,可以依据金泰尔动作技能分类法来确定如何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在活动的组织中,可以借鉴英国Real PE创意课程的理念,寓教于乐,培养多元能力,体现全纳精神,重视过程评价。
(二)设计要突出问题探究
以“大观念”为抓手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因此,学生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借助对“大观念”主要问题的探究,来实现对“大观念”的理解和运用。其中主要问题可以以问题串的形式出现。另外,这种探究活动要体现学生的全纳性,要注重问题的关联性和呈现的情境性,以及评价的多元化。
(三)设计要有开放性视野
由于我国核心素养融入学校课程体系的形式是核心素养融入学校各学段的学科课程中,而核心素养和学科课程的关系是采取的一对分的关系,即一门学科课程有侧重地对部分核心素养作出独特贡献。因此,在研究通过“大观念”视角下的教学方案设计,落实大观念的学习要求,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过程中,要关注不同教学内容下的“大观念”教学方案设计层级目标的相互兼顾,彼此照应,只有这样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