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作为内在动力,能反映出某人对其的需求和意图满意与否。在师生相互信任并能相互帮助着来完成整堂课的气氛下,教学就会变得和谐与互动,而且也能使得英语课堂教学任务适合学习者的要求。列宁说过,如果没有真情实感,那也就没有自由的追逐。在英语教学中,情感不仅仅是教学目标,也是教学手段。在过去,人们往往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教学上的进展,而忽略了情感发展,以至于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使其积极参与。当前,许多教育者开始更加关注这个新的教学途径——情感教学。
关键词:情感教学 课堂 需求 技巧
1. 情感教学的概念
当笔者在高校中实习时候,听了约一个月导师的课,这使得笔者很受益。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让笔者更好的理解了什么是情感教育。笔者的导师曾经打算上一堂关于交流的阅读课。但是当她走进教室时候却发现学生们还在讨论上堂数学课的问题。所以在进行过上课问好之后,她提了一个问题, “你爱你的母亲吗?你打算如何表示?” 所有的学生,甚至是笔者都开始看其他人,然后学生们哄堂大笑。同时,笔者发现没有人再去注意他们的数学题目了。转而开始关注起笔者的导师,此时导师就让一些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说他们会直接告诉他们母亲“我爱你” , 然后导师借学生们的答案说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多么重要。就这样她顺利地开始了阅读课。
笔者的导师通过突出一个问题来唤起同学们的注意和兴趣。她鼓励一种放松和积极的教学氛围。当学生们不能马上进入角色时,教师可以运用其他方式来唤起学生的注意。比如通过眼神交流,提问或者开始一段表演都可以让学生在课程开始时候集中注意力。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得学生集中注意而且可以使得他们放松,并且很容易就进入到教师的讲解中去。
曾经有一次,导师让笔者批改学生的默写本,虽然是批写,但是笔者也学到了很多。导师告诉说在打勾的时候将钩子打地大点,而在打叉的时候将叉打的小点,因为学生都很在意他们分数。大大的钩子能鼓舞他们而大大的叉子会使得他们不安。有时候,导师会用红笔画钩子而用蓝笔画叉。她认为这样这样对于学生比较好。
实际上,每个学生都很在意他们的学习,就算是一个勾或者叉都能使他们兴奋或者紧张。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技巧来激励学生去学习。
总的来说,情感教学是一种在充分运用情感积极作用的同时并不忽略认知培养来改善教学的教学方式。
2. 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已经认识到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情感教学是学校教育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作为学生的需求
在智力影响之外,象动机,兴趣还有学生的性格等等非智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因此,教师投入情感教学对激起这些非智力因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作为教师的需求
不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开始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他们必须关注学生有没有掌握重点知识,学生是否在动脑子学习。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教学要求。教师们必须将死气沉沉的课堂变为充满活力的课堂。(卢家楣,2000)
2.3 作为课堂教学的需求
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情感就不能顺利的开展。“情感是标志。情感将重要性带入情景”(品牌与坟墓,1994)。学生的情感对于他们的学习影响很大。如果学生将学习看作痛苦的脑力负担并带有恐惧,那么学生们怎么能够独立学习?简而言之,在课堂中感受良好的学生将学习和表现地更好。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就应该鼓励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并且充分运用情感教学。
3. 英语教学课堂中运用情感教学的技巧
众所周知,课堂是个复杂的信息处理和情感反馈结合的场所。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情感的教学方式来解决课堂上可能碰到的问题。情感教学能对教学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3.1 注意
首先是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就很难处理一些事情。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使用情感教学的方法来唤起学生的注意。眼神交流或者开始表演都能在课堂开始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WOOLFOLK,2002). 例如,一个老师可以用给气球打气直到气球爆破来引入一堂关于气压的物理课,或者可以直接将学生带入严肃的物理课堂。前者不仅仅可以使得学生注意起接下来的课程而且可以使得学生感觉轻松。这为学生设置了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但是,后者却将学生放在了一个被动的位置,使得学生与课堂学习有距离并且开始做些小动作,老师就可以在此时使用一些信号来告诉学生停止,从而使得学生专注于课堂。
3.2 暗示
暗示的定义是指特定行为发生前的先行刺激。对于特定时间发生的较容易忘记的行为,此时使用暗示非常有用。(WOOLFOLK,2002)。和中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教师们就会不自觉的去纠正他们的一些错误。比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问学生“你们去过长城吗?”而学生却没有反映。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老师只是说“你们还是没有记住这个结构,所以还是不知道,如果你们不知道怎样回答……”这样的暗示往往会激起学生的不满。既然错误已经犯了,学生那也就只有两种选择了,答应下次学地认真一点,或者说“不要管我。”我认为两种答案都不好。如果使用非审判型的暗示就可以避免这种消极的情况发生。所以老师可以说“大家知道长城吗?1994年,我去北京看了长城,所以我去过长城,你们去过长城吗?”在经过这个暗示后,学生可能已经能回答这个问题了,而且不会感到很突兀和尴尬。当学生很好的配合了老师的提问之后,老师可以强化学生的这方面的记忆而不能因为没有回答上来而惩罚他们。
3.3 激励
教师能使用内加和外加激励策略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内加激励和兴趣价值仍旧是个决定性的激励方式。因为学生有着更为直接具体的目标,他们对于一些离他们比较远的目标,象找个好工作,或者甚至是为下年级做准备等没有什么概念。(WOOLFOLK,2002)如何能引发起学生的内加激励呢? 3.3.1 将学生的兴趣与课堂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比较能在某些事情上集中精神,比如体育,音乐,时事,家庭朋友之间的一些琐事,电视,宠物,明星或者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事情。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兴趣价值取向并且鼓励他们主动学习。
3.3.2 引发好奇心
教师通过指出一些与学生本来认知不同的事实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可以导入一些国外的高中校园生活,来比较学生所在的校园,很多不同点会引起学生兴趣。如果一堂课直接就校园生活来开始,可能就会使学生觉得昏昏欲睡,但是如果引发讨论的话,就能唤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了。
3.3.3 让学习任务更加有乐趣
许多课程能通过模拟或者游戏的方式展开。例如,一个教师打算上一堂关于外国文化的课。然后这个教师就会设计一个有趣的教学方案。学生被分组形成自己的“ 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个名字,国旗,标志和国花。教师将不同的资源分配给不同的国家。为了能够得到完成预设任务所需的材料,国家之间必须建立贸易关系。学生必须和其他组员共同运行他们的国家。
3.3.4 利用熟悉的事物
不要过分使用一些教学手段或者激励技巧。我们都需要一些变化,就象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改变教学任务的目标结构(合作的,竞争的,自主的)就能帮助我们做到。当我们上课教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太抽象或者不熟悉,那就尝试着联系一些他们已经知道的或者理解的。当学生参与其中而且为学习而自豪的时候,学习就会变的更有趣并更激励人。
3.4 关于课堂纪律问题
很公正地纠正任何课堂上纪律的小问题不代表你在中学课堂上是个很有效率的控制者。若小的纪律问题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可能会使得小问题变的更糟。一个经常需要教师去纠正的课堂不是一个好课堂。关键是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如何抓住重点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迅速的停止课堂上不守纪律的简单方法。如与那些学生进行眼神交流或者走进他们。其他的非语言的信号,比如指向做小动作学生的一方,可能会改善课堂纪律。也可用口头点名的方式,比如让那个学生来回答问题,或者给他们一个幽默(但不讽刺)的评价。例如,“我可能产生了幻听,我发誓我听到了某个学生喊出了一个答案,但是那不可能,因为我还没有叫任何人来回答”
3.5 教师批评学生的用语措辞
有时候教师想要引起学生注意,他们就用了一些特殊的言辞。但是,他们从不知道这些会伤害学生的心灵。当批评学生的时候,教师可能只想到了内容而忽略了情感因素。
以下是一些我认为教师应该要避免使用的措辞。
3.5.1 不要否定学生
当发现某个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下降了,许多老师就会很轻易地说,“你没有努力!” 但是,这种评价彻底地否定了学生的努力。教师应积极地提出对学生的建议,这样学生在知道问题所在的同时还能得到教师的鼓励。(胡春洞、王才仁,1996)
3.5.2 避免使用概括性的词语
如果某个学生常常迟到,教师应该避免说,“你老迟到。”如果学生作文中有许多的错误,教师也不应该说,“你总是这么粗心。”这些词语太具有概括性与武断性。教师应该可以这样说,“你最近经常迟到。”“你最近看上去有一点粗心(同上)”
3.5.3 避免贬损的言辞
象“笨蛋,麻木,顽固,哑巴”这种言辞不能用在课堂上。在同龄人之间或者在友好气氛下开玩笑时可以使用,但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就不恰当了。学生会被这种言辞伤到(同上)。
总结
45分钟的课程时间短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使学生充分得到锻炼。为了使课堂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参与其中,而且可以引发学生兴趣。在发生一些课堂突发事件上使用不伤害学生的办法来处理。情感教学的使用完全符合新英语教学,所以教师应该要尝试一下情感教学方式。最后,你会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肯定会大幅度提高。情感教学让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Brand, A. & Graves, R. 1994. Presence of Mind: Writing and the Domain Beyond the Cognitive [M]. New York: Heine.
[2] Woolfolf, Anita. 2002. Educational Psychology [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3] 胡春洞、贾冠杰、王才仁,1996,《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4] 胡春洞、王才仁,1996,《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5] 卢家楣,2000,《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6] Vela,Edward.1996. Teaching and Leaning Resources: Emotion in the classroom.
关键词:情感教学 课堂 需求 技巧
1. 情感教学的概念
当笔者在高校中实习时候,听了约一个月导师的课,这使得笔者很受益。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让笔者更好的理解了什么是情感教育。笔者的导师曾经打算上一堂关于交流的阅读课。但是当她走进教室时候却发现学生们还在讨论上堂数学课的问题。所以在进行过上课问好之后,她提了一个问题, “你爱你的母亲吗?你打算如何表示?” 所有的学生,甚至是笔者都开始看其他人,然后学生们哄堂大笑。同时,笔者发现没有人再去注意他们的数学题目了。转而开始关注起笔者的导师,此时导师就让一些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说他们会直接告诉他们母亲“我爱你” , 然后导师借学生们的答案说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多么重要。就这样她顺利地开始了阅读课。
笔者的导师通过突出一个问题来唤起同学们的注意和兴趣。她鼓励一种放松和积极的教学氛围。当学生们不能马上进入角色时,教师可以运用其他方式来唤起学生的注意。比如通过眼神交流,提问或者开始一段表演都可以让学生在课程开始时候集中注意力。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得学生集中注意而且可以使得他们放松,并且很容易就进入到教师的讲解中去。
曾经有一次,导师让笔者批改学生的默写本,虽然是批写,但是笔者也学到了很多。导师告诉说在打勾的时候将钩子打地大点,而在打叉的时候将叉打的小点,因为学生都很在意他们分数。大大的钩子能鼓舞他们而大大的叉子会使得他们不安。有时候,导师会用红笔画钩子而用蓝笔画叉。她认为这样这样对于学生比较好。
实际上,每个学生都很在意他们的学习,就算是一个勾或者叉都能使他们兴奋或者紧张。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技巧来激励学生去学习。
总的来说,情感教学是一种在充分运用情感积极作用的同时并不忽略认知培养来改善教学的教学方式。
2. 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已经认识到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情感教学是学校教育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作为学生的需求
在智力影响之外,象动机,兴趣还有学生的性格等等非智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因此,教师投入情感教学对激起这些非智力因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作为教师的需求
不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开始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他们必须关注学生有没有掌握重点知识,学生是否在动脑子学习。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教学要求。教师们必须将死气沉沉的课堂变为充满活力的课堂。(卢家楣,2000)
2.3 作为课堂教学的需求
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情感就不能顺利的开展。“情感是标志。情感将重要性带入情景”(品牌与坟墓,1994)。学生的情感对于他们的学习影响很大。如果学生将学习看作痛苦的脑力负担并带有恐惧,那么学生们怎么能够独立学习?简而言之,在课堂中感受良好的学生将学习和表现地更好。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就应该鼓励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并且充分运用情感教学。
3. 英语教学课堂中运用情感教学的技巧
众所周知,课堂是个复杂的信息处理和情感反馈结合的场所。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情感的教学方式来解决课堂上可能碰到的问题。情感教学能对教学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3.1 注意
首先是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就很难处理一些事情。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使用情感教学的方法来唤起学生的注意。眼神交流或者开始表演都能在课堂开始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WOOLFOLK,2002). 例如,一个老师可以用给气球打气直到气球爆破来引入一堂关于气压的物理课,或者可以直接将学生带入严肃的物理课堂。前者不仅仅可以使得学生注意起接下来的课程而且可以使得学生感觉轻松。这为学生设置了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但是,后者却将学生放在了一个被动的位置,使得学生与课堂学习有距离并且开始做些小动作,老师就可以在此时使用一些信号来告诉学生停止,从而使得学生专注于课堂。
3.2 暗示
暗示的定义是指特定行为发生前的先行刺激。对于特定时间发生的较容易忘记的行为,此时使用暗示非常有用。(WOOLFOLK,2002)。和中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教师们就会不自觉的去纠正他们的一些错误。比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问学生“你们去过长城吗?”而学生却没有反映。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老师只是说“你们还是没有记住这个结构,所以还是不知道,如果你们不知道怎样回答……”这样的暗示往往会激起学生的不满。既然错误已经犯了,学生那也就只有两种选择了,答应下次学地认真一点,或者说“不要管我。”我认为两种答案都不好。如果使用非审判型的暗示就可以避免这种消极的情况发生。所以老师可以说“大家知道长城吗?1994年,我去北京看了长城,所以我去过长城,你们去过长城吗?”在经过这个暗示后,学生可能已经能回答这个问题了,而且不会感到很突兀和尴尬。当学生很好的配合了老师的提问之后,老师可以强化学生的这方面的记忆而不能因为没有回答上来而惩罚他们。
3.3 激励
教师能使用内加和外加激励策略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内加激励和兴趣价值仍旧是个决定性的激励方式。因为学生有着更为直接具体的目标,他们对于一些离他们比较远的目标,象找个好工作,或者甚至是为下年级做准备等没有什么概念。(WOOLFOLK,2002)如何能引发起学生的内加激励呢? 3.3.1 将学生的兴趣与课堂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比较能在某些事情上集中精神,比如体育,音乐,时事,家庭朋友之间的一些琐事,电视,宠物,明星或者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事情。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兴趣价值取向并且鼓励他们主动学习。
3.3.2 引发好奇心
教师通过指出一些与学生本来认知不同的事实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可以导入一些国外的高中校园生活,来比较学生所在的校园,很多不同点会引起学生兴趣。如果一堂课直接就校园生活来开始,可能就会使学生觉得昏昏欲睡,但是如果引发讨论的话,就能唤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了。
3.3.3 让学习任务更加有乐趣
许多课程能通过模拟或者游戏的方式展开。例如,一个教师打算上一堂关于外国文化的课。然后这个教师就会设计一个有趣的教学方案。学生被分组形成自己的“ 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个名字,国旗,标志和国花。教师将不同的资源分配给不同的国家。为了能够得到完成预设任务所需的材料,国家之间必须建立贸易关系。学生必须和其他组员共同运行他们的国家。
3.3.4 利用熟悉的事物
不要过分使用一些教学手段或者激励技巧。我们都需要一些变化,就象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改变教学任务的目标结构(合作的,竞争的,自主的)就能帮助我们做到。当我们上课教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太抽象或者不熟悉,那就尝试着联系一些他们已经知道的或者理解的。当学生参与其中而且为学习而自豪的时候,学习就会变的更有趣并更激励人。
3.4 关于课堂纪律问题
很公正地纠正任何课堂上纪律的小问题不代表你在中学课堂上是个很有效率的控制者。若小的纪律问题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可能会使得小问题变的更糟。一个经常需要教师去纠正的课堂不是一个好课堂。关键是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如何抓住重点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迅速的停止课堂上不守纪律的简单方法。如与那些学生进行眼神交流或者走进他们。其他的非语言的信号,比如指向做小动作学生的一方,可能会改善课堂纪律。也可用口头点名的方式,比如让那个学生来回答问题,或者给他们一个幽默(但不讽刺)的评价。例如,“我可能产生了幻听,我发誓我听到了某个学生喊出了一个答案,但是那不可能,因为我还没有叫任何人来回答”
3.5 教师批评学生的用语措辞
有时候教师想要引起学生注意,他们就用了一些特殊的言辞。但是,他们从不知道这些会伤害学生的心灵。当批评学生的时候,教师可能只想到了内容而忽略了情感因素。
以下是一些我认为教师应该要避免使用的措辞。
3.5.1 不要否定学生
当发现某个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下降了,许多老师就会很轻易地说,“你没有努力!” 但是,这种评价彻底地否定了学生的努力。教师应积极地提出对学生的建议,这样学生在知道问题所在的同时还能得到教师的鼓励。(胡春洞、王才仁,1996)
3.5.2 避免使用概括性的词语
如果某个学生常常迟到,教师应该避免说,“你老迟到。”如果学生作文中有许多的错误,教师也不应该说,“你总是这么粗心。”这些词语太具有概括性与武断性。教师应该可以这样说,“你最近经常迟到。”“你最近看上去有一点粗心(同上)”
3.5.3 避免贬损的言辞
象“笨蛋,麻木,顽固,哑巴”这种言辞不能用在课堂上。在同龄人之间或者在友好气氛下开玩笑时可以使用,但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就不恰当了。学生会被这种言辞伤到(同上)。
总结
45分钟的课程时间短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使学生充分得到锻炼。为了使课堂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参与其中,而且可以引发学生兴趣。在发生一些课堂突发事件上使用不伤害学生的办法来处理。情感教学的使用完全符合新英语教学,所以教师应该要尝试一下情感教学方式。最后,你会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肯定会大幅度提高。情感教学让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Brand, A. & Graves, R. 1994. Presence of Mind: Writing and the Domain Beyond the Cognitive [M]. New York: Heine.
[2] Woolfolf, Anita. 2002. Educational Psychology [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3] 胡春洞、贾冠杰、王才仁,1996,《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4] 胡春洞、王才仁,1996,《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5] 卢家楣,2000,《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6] Vela,Edward.1996. Teaching and Leaning Resources: Emotion in the class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