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光明媚,春风吹拂。2011年4月25日,中国农历三月二十三,是海峡两岸万众敬仰的“护海女神”妈祖诞辰1051年纪念日。湄洲湾海域,国产现代化大马力救助船“东海救113”轮彩旗飘扬,鼓乐齐鸣,一派节日气象。上午10时许,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在这里隆重举行“东海救113”轮首次出访台湾仪式。交通运输部李盛霖部长、翁孟勇副部长、徐祖远副部长分别为本次访台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还向社会各界发布了“东海救113”轮访台消息。徐祖远副部长将“东海救113”轮出访台湾称为“合作交流之旅”。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局长、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主任宋家慧赋予“东海救113”轮新的名号——“湄洲岛”号。东海救助局局长孙富民坚定地表示,实现“合作交流之旅”成行、成功、圆满。与此同时,妈祖祖庙董事会请祖庙妈祖分身像和在祖庙安居的台中大甲镇澜宫妈祖分身像一起随船出访,给力“湄洲岛”号。4月29日10时50分,“湄洲岛”号缓缓驶离莆田秀屿港,开始了访台处女航。
“湄洲岛”号出访台湾,是62年来大陆政府公务船舶跨越台湾海峡开展交流的“破冰之旅”。“传承妈祖文化精髓,加强两岸合作交流,保障海峡人命安全”为主题的两岸文化和救捞技术交流活动由此拉开帷幕。在为时13天行程中,“湄洲岛”号环岛一周,航程666海里,先后访问了台中港、高雄港、花莲港和基隆港。代表团成员分别来自中央、地方、交通运输部以及新闻媒体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连同东海救助船员共58人,他们与台湾民间广泛接触,先后接待了台湾救捞同行、海事部门、航海院校学生、中小学学生、社会团体以及民众,其中还有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以及佛教慈济慈善基金会等民间组织,总共接待民众达5182人。代表团还与所在港口城市的同行开展救捞技术研讨,走访了台湾有关海上搜救单位、民间搜救团体,与相关海事院校师生及民众交流座谈。
蔚蓝色的大海作证:两岸救捞同行崇敬妈祖文化,颂扬妈祖精神,传承妈祖美德。“当代妈祖”大爱无疆。
一道风景线
台中港与湄洲岛遥相呼应,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大甲镇澜宫,千年古庙,历史悠久,香火鼎盛。妈祖的“大智、大勇、大善、大爱”陶冶了同胞的心灵,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里弘扬广大。
4月30日6时30分,“湄洲岛”号从台中港外锚地起航,由引水船引领进港。航道上,一艘大马力港作拖轮迎面驶来,霎时间,两柱水龙喷薄而起,在阳光下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彩虹,这是台湾港口迎接贵宾的最高礼仪——喷水致意。“湄洲岛”号被安排在港口显赫的位置——19A码头。上午9点,台中港李泰兴先生等一行,在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主任宋家慧陪同下登上“湄洲岛”号。李先生是“湄洲岛”号第一位贵宾,一群东海救助人吸引着李先生的眼球,意气奋发,蓬勃向上,他不住地向他们招手示意,脑海里印下了“橙黄色的身影”。随后,中华搜救协会在台中港旅客服务中心广场,举行了“湄洲岛”号访台欢迎仪式,隆重迎接祖庙妈祖分身像和台湾大甲镇澜宫妈祖分身像光临,中华搜救协会理事长林廷芳、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主任宋家慧与大甲镇澜宫董事长颜清标等嘉宾致辞,全体随船人员参加了欢迎仪式。随即,“湄洲岛”号开放日活动拉开帷幕。
东海救助责任辖区为华东江、浙、闽、沪三省一市,大陆海岸线长7202公里,岛屿海岸线长8532公里,包括长江口、舟山和台湾海峡等重点救助海域,代表政府履行海上人命救助神圣使命和国际海上安全义务。进入新世纪,东海救助局致力于海峡同行合作,维护了海峡两岸中外船舶航运安全。2002年年初,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一艘大陆渔船在金门水域搁浅,渔民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几乎在同一时间,交通部救捞局业务处接到台湾中华搜救协会信息,指令上海救捞局厦门救助站派出待命船“沪救10号”轮前往救助。几个小时后,救助船将搁浅渔船救出,渔民化险为夷。同年5月24日15时33分,台湾中华航空公司一架从台北飞往香港编号“CI611”的班机在澎湖马公外海坠落。此班机为波音747-200型,机上乘客连同机组人员共有225人。飞机失事后,祖国大陆表示了严重的关切。交通部救捞局立即派出专业救助大马力拖轮“华意”轮及“沪救12号”轮分别由厦门和平潭县海坛出发,在台湾海峡中部海域参与搜救打捞工作,历时半个月,打捞起飞机残骸和9具遇难者遗体。为此,台湾中华航空公司叶又青先生专程飞抵厦门赠送牌匾,上面镶嵌着“海峡慈航”四个大字,对大陆救助船的成绩表示最诚挚的感谢。2008年2月16日中午,东海救助局救助指挥值班室接报:“同安”号客轮在金门水域突然失火,客轮及船上人员生命受到严重威胁。13时15分,在厦门4号锚地待命的“东海救131”轮率先抵达现场,并迅即开启消防炮进行灭火,很快控制了火势。“东海救131”轮利用甲板消防水龙配合消防炮,进行全方位灭火。14时40分,在彻底控制火势后,“东海救131”靠上遇险船,派出由救助船员和应急救助队员组成的灭火小分队,携带消防器材上遇险船清除残火,经过两艘专业救助船艇的奋力扑救,于16时30分终于将遇险船大火完全扑灭。
九十八岁的邓先生是与祖孙四代人一起上船的。邓先生祖籍在广东梅县,由于以前战乱,家族流失,寻根问土没有能够如愿,但是,故乡是一束鲜艳的望春花,在老人心里长青不败。无心插柳柳成荫,今天是劳动节,子女休息,老人想坐着轮椅看看扩建中的台中港,却无意中发现了“湄洲岛”号救助船,和船名一样,和谐温馨。接待人员特意搬来了座椅让老人休息,老人安详地环视着驾驶台上层建筑,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是呵,今天终于到家了!一边是老人的儿子——也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场的“湄洲岛”号船员主动与他交谈起来,讲述大陆海上人命救助的机构职能,也介绍海峡两岸救助力量合作救助那惊心动魄的片段。老人耳朵一点不背,频频点头示意,赞许救助队伍是“当代妈祖”。
中华搜救协会是一家民间社团法人组织,成立于1993年9月18日。协会成立后,中国救捞系统与台湾中华搜救协会建立了稳固的联系渠道,共同维护海峡两岸中外航行船舶安全。中华搜救协会秘书长银柳生和东海救助局副局长朱宝柱是牵线人,1996年3月,经过两岸航运专家和救助专家反复探讨研究,双方救助机构建立了24小时联系热线。应台湾船长公会和中华搜救协会邀请,由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主任宋家慧任团长的“两岸海上救助打捞技术交流考察团”一行10人,于2006年5月22日至31日,赴台湾参加了两岸海上救助打捞技术研讨会。按照批准的方案,两岸共同举办了“两岸海上救助打捞技术研讨会”,就海上救助程序方法、潜水打捞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2008年9月,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在大连举行了第五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台湾中华搜救协会秘书长银柳生先生出席。在论坛上,引起中外救捞专家注目的是,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和台湾中华搜救协会签署了《加强海峡两岸救助打捞合作意向书》。这是两岸同行合作的划时代跨越。
20多年来,救捞系统先后在海峡独立或与台湾同行合作,完成了各类海上救助百余次。今年4月中旬,台湾中华搜救协会林廷芳理事长一行15人莅临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在孙富民局长的陪同下,访问了“东海救201”轮和应急反应救助队。在“东海救201”轮上,代表团一行参观了该轮的先进导航仪器、救生设备以及医疗器械,还有船员生活区, 副团长郑樟雄欣然题词,在题名簿上留下八个大字:“两岸合作,造福苍生。”
“湄洲岛”号在台中港的开放日高潮迭起。这天,台中市民间组织又举行了大甲镇澜宫祈福仪式,祖庙和大甲镇澜宫妈祖分身像返回“湄洲岛”号,共同衷心祝愿海峡中外航船平安、吉祥,也祝两岸救难人员在今后的海上人命救助中“马到成功”。
丁理事长的感动
高雄,是台湾第一大港。5月3日上午,“湄洲岛”号在繁华的香蕉码头靠泊。
在参观队伍中,船长公会理事长丁汉利先生格外引人注目,他的一席话吐露了同胞对“当代妈祖”的无限崇敬。丁汉利,1973年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在海上从三副、二副、大副一直当到船长。1987年从事领航员工作,到现在为止已经做了23年。他现在担任台湾船长公会理事长。他慷慨激昂地说,船长公会目前有会员2000多人,都是四条杠的船长。熟悉救捞行业,是在三年前,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主任宋家慧接受我们船长公会的邀请访问台湾,他给我了一盘《大寒潮》的碟片,我自己多次看过,我的感情难以控制了,每次都感动得流泪。丁理事长还是海洋大学的兼职教授,他在教学时每次拿出来放,片中出现的惊心动魄的抢险镜头让人感动不已,他诚恳地对学生说,这种情操,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德文明,你们千万要记住老师讲的话。他接着说,这种事情在别的国家是不可能发生的,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有“一命换一命”的高尚人格。说到这里,丁理事长哽咽了,热泪夺眶而出:每个人都有父母,都有妻儿,我们为什么可以放下自己的父母,去救一个绝对不相识的人?这种情操外国人是绝对做不到的,只有中国大陆才会有这种事情。这种事情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才会做到。从碟片中看到,我们救完全陌生的人,这是一种境界。我们都在海上工作的,时间久了,遇到的恶劣海况很多,大家首先都会本能地考虑个人生命安危,而我们所看到的情景完全不一样:中国救捞人舍弃了自己的父母来救人。
瓜熟蒂落
5月7日上午,“湄洲岛”号继续对花莲民众开放。接待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动人的场面。
参观人流中,有一位老人情绪格外激动,他就是原花莲港决策层谢成钧先生。谢先生如今已经退休,今天他偕同夫人一起来到船上参观,感到格外亲切。三年多前,大陆救助船“东海救131”轮与“东海救111”轮在台湾海峡,与台湾同行共同救助满载3万吨石板材的圣文森特籍散货船“TIANJIN”轮,当年,他曾亲自与中华搜救协会一起协调“TIANJIN”轮进港事宜。如今,又一艘救助船 “湄洲岛”号访问花莲港,他认为,与老朋友重温昔日的友谊,确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大陆救助船在台湾花莲港逗留的时间总共只有1个小时,对43名大陆救助船员来说,是终身难忘的。三年后,机会让给了“湄洲岛”号。
“湄洲岛”号后来者居上。2009年元月起,在台湾海峡执行救助待命任务。“湄洲岛”号成绩显著,已成功救助36起,获救助总人数578人,被誉为看得见的“海上妈祖”。
遇到了知音
5月10日,是“湄洲岛”号在台湾期间的最后一个开放日,中国航海协会救捞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丁平生、姚世光主持了全天的接待工作。下午3时许,来访者人数首次突破千人,至下午16时全天计为1160人,加之昨天859人,在基隆港停靠2天,共计为2019人。至此,在台湾台中、高雄、花莲、基隆四个港口所停靠港口的8天时间内,总共接待来访者5178人。
今天,年届七十的宋昭南老人心情格外激动,他是与夫人一起到船上参观的。与众不同的是,夫妇俩此行是来感谢大陆救捞船员的恩情。前几天,台湾媒体接连报道了“湄洲岛”号访问台湾的消息,家住基隆的老人早早估算着“湄洲岛”号访台的行程。说来话长,两年前,宋先生68岁,他驾驶“航荣11”号货轮,从海南运送木屑前往越南一家刚刚起用的新港,资料标明港池的水深是9.5米,宋先生知道,他的船吃水只有8米,作为船长心里就有了谱。那里知道,进港不久就搁浅了,顿时港口被船封堵起来,别的船进不去也走不了。消息很快传到船公司,公司发出了“SOS”求救信号,于是,广州打捞局派出工程船救助。无巧不成书。老人观看宣传片后,随着人群观看展版,他看得异常认真,视线在图片上慢慢移动,当看到第三块展版时戛然止步了,原来,图片上介绍被救船正是当年他驾驶的那艘“航荣11”号。光阴似箭,正是那起海事让他动了“闭航”的念头。在现场采访的央视四套驻台北记者立即采访了他。老人说出了心里话:看到大陆现代化救助船,海峡两岸航船安全就有了保障。
尾声
外电关注大陆救助船首次抵台访问,法新社5月1日电:一艘中国官方搜救船只抵达台湾,这是60多年来大陆首个访问台湾的官方船只。此次具有象征意义的访问预计将增进两岸的相互理解。
5月10日晚上,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在基隆举行答谢晚会,感谢台湾中华搜救协会会同台湾中华海员总工会、台湾引水联合办事处、台湾妈祖联谊会、财团法人大甲镇澜宫、船长公会以及华冈集团等大力支持和帮助,向他们赠送了精心制作的感谢状和“湄洲岛”号访台签名录。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主任宋家慧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访台期间,台湾同胞热情真诚、鼎力相助令我们万分感动;“湄洲岛”号访台代表团作风优良、辛勤努力、工作卓越,令我们万分敬佩;两岸同胞对妈祖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实践,令我们万分震撼;5000余名台湾社会各界人士登船参观交流,令我们万分荣幸。这次出访台湾取得的圆满成功给予我们一个启示:不断深化海峡两岸海上救捞合作,切实提高两岸海上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两岸同胞的支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同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两岸同胞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脉联系和文化渊源。
海峡两岸实现“大三通”以来,大陆已有60多个港口与台湾开通了海航直航航线,两岸海上运输量已达上亿吨,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湄洲岛”号出访台湾,是62年来大陆政府公务船舶跨越台湾海峡开展交流的“破冰之旅”。“传承妈祖文化精髓,加强两岸合作交流,保障海峡人命安全”为主题的两岸文化和救捞技术交流活动由此拉开帷幕。在为时13天行程中,“湄洲岛”号环岛一周,航程666海里,先后访问了台中港、高雄港、花莲港和基隆港。代表团成员分别来自中央、地方、交通运输部以及新闻媒体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连同东海救助船员共58人,他们与台湾民间广泛接触,先后接待了台湾救捞同行、海事部门、航海院校学生、中小学学生、社会团体以及民众,其中还有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以及佛教慈济慈善基金会等民间组织,总共接待民众达5182人。代表团还与所在港口城市的同行开展救捞技术研讨,走访了台湾有关海上搜救单位、民间搜救团体,与相关海事院校师生及民众交流座谈。
蔚蓝色的大海作证:两岸救捞同行崇敬妈祖文化,颂扬妈祖精神,传承妈祖美德。“当代妈祖”大爱无疆。
一道风景线
台中港与湄洲岛遥相呼应,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大甲镇澜宫,千年古庙,历史悠久,香火鼎盛。妈祖的“大智、大勇、大善、大爱”陶冶了同胞的心灵,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里弘扬广大。
4月30日6时30分,“湄洲岛”号从台中港外锚地起航,由引水船引领进港。航道上,一艘大马力港作拖轮迎面驶来,霎时间,两柱水龙喷薄而起,在阳光下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彩虹,这是台湾港口迎接贵宾的最高礼仪——喷水致意。“湄洲岛”号被安排在港口显赫的位置——19A码头。上午9点,台中港李泰兴先生等一行,在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主任宋家慧陪同下登上“湄洲岛”号。李先生是“湄洲岛”号第一位贵宾,一群东海救助人吸引着李先生的眼球,意气奋发,蓬勃向上,他不住地向他们招手示意,脑海里印下了“橙黄色的身影”。随后,中华搜救协会在台中港旅客服务中心广场,举行了“湄洲岛”号访台欢迎仪式,隆重迎接祖庙妈祖分身像和台湾大甲镇澜宫妈祖分身像光临,中华搜救协会理事长林廷芳、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主任宋家慧与大甲镇澜宫董事长颜清标等嘉宾致辞,全体随船人员参加了欢迎仪式。随即,“湄洲岛”号开放日活动拉开帷幕。
东海救助责任辖区为华东江、浙、闽、沪三省一市,大陆海岸线长7202公里,岛屿海岸线长8532公里,包括长江口、舟山和台湾海峡等重点救助海域,代表政府履行海上人命救助神圣使命和国际海上安全义务。进入新世纪,东海救助局致力于海峡同行合作,维护了海峡两岸中外船舶航运安全。2002年年初,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一艘大陆渔船在金门水域搁浅,渔民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几乎在同一时间,交通部救捞局业务处接到台湾中华搜救协会信息,指令上海救捞局厦门救助站派出待命船“沪救10号”轮前往救助。几个小时后,救助船将搁浅渔船救出,渔民化险为夷。同年5月24日15时33分,台湾中华航空公司一架从台北飞往香港编号“CI611”的班机在澎湖马公外海坠落。此班机为波音747-200型,机上乘客连同机组人员共有225人。飞机失事后,祖国大陆表示了严重的关切。交通部救捞局立即派出专业救助大马力拖轮“华意”轮及“沪救12号”轮分别由厦门和平潭县海坛出发,在台湾海峡中部海域参与搜救打捞工作,历时半个月,打捞起飞机残骸和9具遇难者遗体。为此,台湾中华航空公司叶又青先生专程飞抵厦门赠送牌匾,上面镶嵌着“海峡慈航”四个大字,对大陆救助船的成绩表示最诚挚的感谢。2008年2月16日中午,东海救助局救助指挥值班室接报:“同安”号客轮在金门水域突然失火,客轮及船上人员生命受到严重威胁。13时15分,在厦门4号锚地待命的“东海救131”轮率先抵达现场,并迅即开启消防炮进行灭火,很快控制了火势。“东海救131”轮利用甲板消防水龙配合消防炮,进行全方位灭火。14时40分,在彻底控制火势后,“东海救131”靠上遇险船,派出由救助船员和应急救助队员组成的灭火小分队,携带消防器材上遇险船清除残火,经过两艘专业救助船艇的奋力扑救,于16时30分终于将遇险船大火完全扑灭。
九十八岁的邓先生是与祖孙四代人一起上船的。邓先生祖籍在广东梅县,由于以前战乱,家族流失,寻根问土没有能够如愿,但是,故乡是一束鲜艳的望春花,在老人心里长青不败。无心插柳柳成荫,今天是劳动节,子女休息,老人想坐着轮椅看看扩建中的台中港,却无意中发现了“湄洲岛”号救助船,和船名一样,和谐温馨。接待人员特意搬来了座椅让老人休息,老人安详地环视着驾驶台上层建筑,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是呵,今天终于到家了!一边是老人的儿子——也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场的“湄洲岛”号船员主动与他交谈起来,讲述大陆海上人命救助的机构职能,也介绍海峡两岸救助力量合作救助那惊心动魄的片段。老人耳朵一点不背,频频点头示意,赞许救助队伍是“当代妈祖”。
中华搜救协会是一家民间社团法人组织,成立于1993年9月18日。协会成立后,中国救捞系统与台湾中华搜救协会建立了稳固的联系渠道,共同维护海峡两岸中外航行船舶安全。中华搜救协会秘书长银柳生和东海救助局副局长朱宝柱是牵线人,1996年3月,经过两岸航运专家和救助专家反复探讨研究,双方救助机构建立了24小时联系热线。应台湾船长公会和中华搜救协会邀请,由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主任宋家慧任团长的“两岸海上救助打捞技术交流考察团”一行10人,于2006年5月22日至31日,赴台湾参加了两岸海上救助打捞技术研讨会。按照批准的方案,两岸共同举办了“两岸海上救助打捞技术研讨会”,就海上救助程序方法、潜水打捞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2008年9月,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在大连举行了第五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台湾中华搜救协会秘书长银柳生先生出席。在论坛上,引起中外救捞专家注目的是,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和台湾中华搜救协会签署了《加强海峡两岸救助打捞合作意向书》。这是两岸同行合作的划时代跨越。
20多年来,救捞系统先后在海峡独立或与台湾同行合作,完成了各类海上救助百余次。今年4月中旬,台湾中华搜救协会林廷芳理事长一行15人莅临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在孙富民局长的陪同下,访问了“东海救201”轮和应急反应救助队。在“东海救201”轮上,代表团一行参观了该轮的先进导航仪器、救生设备以及医疗器械,还有船员生活区, 副团长郑樟雄欣然题词,在题名簿上留下八个大字:“两岸合作,造福苍生。”
“湄洲岛”号在台中港的开放日高潮迭起。这天,台中市民间组织又举行了大甲镇澜宫祈福仪式,祖庙和大甲镇澜宫妈祖分身像返回“湄洲岛”号,共同衷心祝愿海峡中外航船平安、吉祥,也祝两岸救难人员在今后的海上人命救助中“马到成功”。
丁理事长的感动
高雄,是台湾第一大港。5月3日上午,“湄洲岛”号在繁华的香蕉码头靠泊。
在参观队伍中,船长公会理事长丁汉利先生格外引人注目,他的一席话吐露了同胞对“当代妈祖”的无限崇敬。丁汉利,1973年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在海上从三副、二副、大副一直当到船长。1987年从事领航员工作,到现在为止已经做了23年。他现在担任台湾船长公会理事长。他慷慨激昂地说,船长公会目前有会员2000多人,都是四条杠的船长。熟悉救捞行业,是在三年前,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主任宋家慧接受我们船长公会的邀请访问台湾,他给我了一盘《大寒潮》的碟片,我自己多次看过,我的感情难以控制了,每次都感动得流泪。丁理事长还是海洋大学的兼职教授,他在教学时每次拿出来放,片中出现的惊心动魄的抢险镜头让人感动不已,他诚恳地对学生说,这种情操,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德文明,你们千万要记住老师讲的话。他接着说,这种事情在别的国家是不可能发生的,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有“一命换一命”的高尚人格。说到这里,丁理事长哽咽了,热泪夺眶而出:每个人都有父母,都有妻儿,我们为什么可以放下自己的父母,去救一个绝对不相识的人?这种情操外国人是绝对做不到的,只有中国大陆才会有这种事情。这种事情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才会做到。从碟片中看到,我们救完全陌生的人,这是一种境界。我们都在海上工作的,时间久了,遇到的恶劣海况很多,大家首先都会本能地考虑个人生命安危,而我们所看到的情景完全不一样:中国救捞人舍弃了自己的父母来救人。
瓜熟蒂落
5月7日上午,“湄洲岛”号继续对花莲民众开放。接待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动人的场面。
参观人流中,有一位老人情绪格外激动,他就是原花莲港决策层谢成钧先生。谢先生如今已经退休,今天他偕同夫人一起来到船上参观,感到格外亲切。三年多前,大陆救助船“东海救131”轮与“东海救111”轮在台湾海峡,与台湾同行共同救助满载3万吨石板材的圣文森特籍散货船“TIANJIN”轮,当年,他曾亲自与中华搜救协会一起协调“TIANJIN”轮进港事宜。如今,又一艘救助船 “湄洲岛”号访问花莲港,他认为,与老朋友重温昔日的友谊,确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大陆救助船在台湾花莲港逗留的时间总共只有1个小时,对43名大陆救助船员来说,是终身难忘的。三年后,机会让给了“湄洲岛”号。
“湄洲岛”号后来者居上。2009年元月起,在台湾海峡执行救助待命任务。“湄洲岛”号成绩显著,已成功救助36起,获救助总人数578人,被誉为看得见的“海上妈祖”。
遇到了知音
5月10日,是“湄洲岛”号在台湾期间的最后一个开放日,中国航海协会救捞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丁平生、姚世光主持了全天的接待工作。下午3时许,来访者人数首次突破千人,至下午16时全天计为1160人,加之昨天859人,在基隆港停靠2天,共计为2019人。至此,在台湾台中、高雄、花莲、基隆四个港口所停靠港口的8天时间内,总共接待来访者5178人。
今天,年届七十的宋昭南老人心情格外激动,他是与夫人一起到船上参观的。与众不同的是,夫妇俩此行是来感谢大陆救捞船员的恩情。前几天,台湾媒体接连报道了“湄洲岛”号访问台湾的消息,家住基隆的老人早早估算着“湄洲岛”号访台的行程。说来话长,两年前,宋先生68岁,他驾驶“航荣11”号货轮,从海南运送木屑前往越南一家刚刚起用的新港,资料标明港池的水深是9.5米,宋先生知道,他的船吃水只有8米,作为船长心里就有了谱。那里知道,进港不久就搁浅了,顿时港口被船封堵起来,别的船进不去也走不了。消息很快传到船公司,公司发出了“SOS”求救信号,于是,广州打捞局派出工程船救助。无巧不成书。老人观看宣传片后,随着人群观看展版,他看得异常认真,视线在图片上慢慢移动,当看到第三块展版时戛然止步了,原来,图片上介绍被救船正是当年他驾驶的那艘“航荣11”号。光阴似箭,正是那起海事让他动了“闭航”的念头。在现场采访的央视四套驻台北记者立即采访了他。老人说出了心里话:看到大陆现代化救助船,海峡两岸航船安全就有了保障。
尾声
外电关注大陆救助船首次抵台访问,法新社5月1日电:一艘中国官方搜救船只抵达台湾,这是60多年来大陆首个访问台湾的官方船只。此次具有象征意义的访问预计将增进两岸的相互理解。
5月10日晚上,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在基隆举行答谢晚会,感谢台湾中华搜救协会会同台湾中华海员总工会、台湾引水联合办事处、台湾妈祖联谊会、财团法人大甲镇澜宫、船长公会以及华冈集团等大力支持和帮助,向他们赠送了精心制作的感谢状和“湄洲岛”号访台签名录。中国航海学会救捞专业委员会主任宋家慧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访台期间,台湾同胞热情真诚、鼎力相助令我们万分感动;“湄洲岛”号访台代表团作风优良、辛勤努力、工作卓越,令我们万分敬佩;两岸同胞对妈祖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实践,令我们万分震撼;5000余名台湾社会各界人士登船参观交流,令我们万分荣幸。这次出访台湾取得的圆满成功给予我们一个启示:不断深化海峡两岸海上救捞合作,切实提高两岸海上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两岸同胞的支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同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两岸同胞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脉联系和文化渊源。
海峡两岸实现“大三通”以来,大陆已有60多个港口与台湾开通了海航直航航线,两岸海上运输量已达上亿吨,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