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课
文本解读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课文《艾滋病小斗士》以“小斗士”突出了题旨。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先通过描写12岁的南非儿童恩科西的去世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感叹点明题意,再叙述恩科西的身世遭遇及其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精神,最后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讲话阐明主题,告诉人们要热爱生活,关爱社会,要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学情分析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无私奉献”。作为五年级学生,对于“艾滋病”应有所了解,无论是从媒体上,还是从大人们的交谈中。但对于艾滋病的可怕程度以及对艾滋病人的了解,知之甚少。因此,这些都要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有所感悟。
第一课时教学简介
1.由课题中的“小斗士”入手,导入新课。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艾滋病的可怕。3.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5.抓住部分词语、段落(如“另眼相看”与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整合),通过朗读体验恩科西的不幸遭遇——面临的天灾:无法选择的家庭、社会环境等,再读课文,联系首尾段内容,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艾滋病,了解红丝带行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部分词语,如“纤弱”“坦然”等,体会它们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3.体会恩科西的悲惨遭遇,感受他的顽强抗争,多元解读恩科西,从而真正了解他为什么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恩科西的顽强抗争,多元解读恩科西,真正了解他为什么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难点
感受恩科西的顽强抗争,体会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流程
一、复习“评价”,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艾滋病小斗士》(齐读课题)。
2.出示并齐读首尾段。师:到底是什么,让这个身患艾滋病的黑人男孩引起了他们及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人们为什么称他为“艾滋病小斗士”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恩科西的生命历程吧。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的导入,直接进入课文。通过朗读两位领导人物的评价,感受恩科西的斗志,直奔主题。)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恩科西为“艾滋病小斗士”?
2.学生边默读边做记号,师巡视。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默读,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围绕思考题默读,突出重点。)
三、把握重点,品读课文
(一)抓住“挺”字,感受顽强
1.根据交流,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2.自读,说说你认为他被称为“小斗士”的理由。(生交流,师适当评价)
3.播放图片,师:艾滋病是可怕的,艾滋病患者是痛苦的、不幸的,小恩科西就是其中的一位。让我们来看几张艾滋病儿童的照片,现在你们知道他活到上学的年龄是多么不容易了吗?
4.再读这段文字,思考:“挺”是什么意思?用“坚持”“撑着”这些词替换好吗?为什么?从这个“挺”字的背后,你读出了怎样的恩科西?(板书:顽强)指名读,齐读。
5.引读课题,齐读曼德拉的话。
(设计意图:课文以“斗”统领全文,第三自然段中的“挺”字就很好地表现了恩科西的“斗”。此环节中,教师在学生交流后,播放图片,图片、音乐、告白把学生带入“恩科西挺到上学的艰难”这一情境中,再次感受恩科西的不幸遭遇,于“不幸”中“斗”,更显顽强。同时,理解了这里的“挺”含有的恰当意义,感受了“挺”字的感情色彩。“你读出了怎样的恩科西?”引导学生多元解读人物。)
(二)抓住“坦然”,了解态度
1.根据过渡出示:
“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师引读。
2.静静地读,思考:从这段文字中,你能说说恩科西被称为“小斗士”的原因吗?学生交流。
3.理解“坦然”,自己想象并与同桌交流:在学习上,在生活中,恩科西会怎样坦然?相机指名读。
4.引读句子,齐读曼德拉的话。
(设计意图:抓住“坦然”,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想象坦然的表现,推测坦然的意思,体会坦然的表达效果,激活学生已有的表象,领悟恩科西乐观的精神实质内涵,人物形象多元化。这个环节,也可以处理成一个过渡环节:由“行动斗”过渡到“声音斗”。)
(三)抓住“发言”,体验斗志
1.出示人物图片,师简介。
2.浏览课文第六自然段,说说恩科西提出了怎样的希望。根据回答出示发言1和发言2。
发言1: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药物,使她们不再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
发言2: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要给予他们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
3.自读两句话,思考:你从恩科西的“希望”中读出了什么?学生交流,师适当评价,并相机朗读。
4.过渡到发言3: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指名读,理解“纤弱”,再读。
5.思考:这里明明是“纤弱的声音”,可安南为什么却说是“勇敢的声音”?联系全文思考,小组讨论。
6.学生交流,师适当评价,相机指导朗读。(板书:勇敢)
7.过渡到发言4:等我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周游世界,到各国演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指名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觉得恩科西还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乐观)
8.出示4句发言,同桌读,指名配乐朗读。
9.引读课题,齐读曼德拉的话。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课时的重点部分。紧紧抓住“声音”,尤其是将两种声音进行比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纤弱”中感受恩科西的勇敢,人物形象鲜明。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再加上个性化的朗读来表达,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最后,借助音乐,指名读“发言”,进一步体会恩科西顽强、乐观、勇敢。)
(四)抓住“静静”,再悟“坦然”
1.出示第8自然段,师范读。
2.出示课文插图,图文联系,静静地读,你想说什么?
3.思考并交流:为什么会“静静地离开”?(联系前文的“坦然”)
4.出示曼德拉的话,齐读。
(设计意图:再一次品味坦然,把握教材的“内联”。通过“静静地”,再次体会恩科西的顽强、勇敢。)
四、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1.出示首尾段,齐读,了解首尾呼应。
2.领悟写法:恩科西的死,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课文为什么就选择他们的评价?
3.作为恩科西的同龄人,一个健康的同龄人,你想怎样评价他或者想对他说什么?写写,交流。
4.教师引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领悟写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选取典型事例写作的方法。读写结合,既让学生明白要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后的引读课题,突出并升华了主题。)
板书设计
艾滋病小斗士 顽强 勇敢 乐观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对语文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语文课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教育。我们平时一直提倡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爱、学会奉献,但空洞的说教往往收效甚微,只有让学生深刻地感受生活,他们才能理解生活。本课的设计,在我出示图片的那一刻,确实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但还缺少生活中的事例,因此总觉得学生的感受不深。我想还应该列举一些类似的、需要我們关爱的社会弱势群体,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回到本单元“无私奉献”的主题上去。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课
文本解读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课文《艾滋病小斗士》以“小斗士”突出了题旨。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先通过描写12岁的南非儿童恩科西的去世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感叹点明题意,再叙述恩科西的身世遭遇及其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精神,最后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讲话阐明主题,告诉人们要热爱生活,关爱社会,要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学情分析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无私奉献”。作为五年级学生,对于“艾滋病”应有所了解,无论是从媒体上,还是从大人们的交谈中。但对于艾滋病的可怕程度以及对艾滋病人的了解,知之甚少。因此,这些都要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有所感悟。
第一课时教学简介
1.由课题中的“小斗士”入手,导入新课。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艾滋病的可怕。3.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5.抓住部分词语、段落(如“另眼相看”与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整合),通过朗读体验恩科西的不幸遭遇——面临的天灾:无法选择的家庭、社会环境等,再读课文,联系首尾段内容,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艾滋病,了解红丝带行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部分词语,如“纤弱”“坦然”等,体会它们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3.体会恩科西的悲惨遭遇,感受他的顽强抗争,多元解读恩科西,从而真正了解他为什么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恩科西的顽强抗争,多元解读恩科西,真正了解他为什么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难点
感受恩科西的顽强抗争,体会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流程
一、复习“评价”,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艾滋病小斗士》(齐读课题)。
2.出示并齐读首尾段。师:到底是什么,让这个身患艾滋病的黑人男孩引起了他们及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人们为什么称他为“艾滋病小斗士”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恩科西的生命历程吧。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的导入,直接进入课文。通过朗读两位领导人物的评价,感受恩科西的斗志,直奔主题。)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恩科西为“艾滋病小斗士”?
2.学生边默读边做记号,师巡视。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默读,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围绕思考题默读,突出重点。)
三、把握重点,品读课文
(一)抓住“挺”字,感受顽强
1.根据交流,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2.自读,说说你认为他被称为“小斗士”的理由。(生交流,师适当评价)
3.播放图片,师:艾滋病是可怕的,艾滋病患者是痛苦的、不幸的,小恩科西就是其中的一位。让我们来看几张艾滋病儿童的照片,现在你们知道他活到上学的年龄是多么不容易了吗?
4.再读这段文字,思考:“挺”是什么意思?用“坚持”“撑着”这些词替换好吗?为什么?从这个“挺”字的背后,你读出了怎样的恩科西?(板书:顽强)指名读,齐读。
5.引读课题,齐读曼德拉的话。
(设计意图:课文以“斗”统领全文,第三自然段中的“挺”字就很好地表现了恩科西的“斗”。此环节中,教师在学生交流后,播放图片,图片、音乐、告白把学生带入“恩科西挺到上学的艰难”这一情境中,再次感受恩科西的不幸遭遇,于“不幸”中“斗”,更显顽强。同时,理解了这里的“挺”含有的恰当意义,感受了“挺”字的感情色彩。“你读出了怎样的恩科西?”引导学生多元解读人物。)
(二)抓住“坦然”,了解态度
1.根据过渡出示:
“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师引读。
2.静静地读,思考:从这段文字中,你能说说恩科西被称为“小斗士”的原因吗?学生交流。
3.理解“坦然”,自己想象并与同桌交流:在学习上,在生活中,恩科西会怎样坦然?相机指名读。
4.引读句子,齐读曼德拉的话。
(设计意图:抓住“坦然”,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想象坦然的表现,推测坦然的意思,体会坦然的表达效果,激活学生已有的表象,领悟恩科西乐观的精神实质内涵,人物形象多元化。这个环节,也可以处理成一个过渡环节:由“行动斗”过渡到“声音斗”。)
(三)抓住“发言”,体验斗志
1.出示人物图片,师简介。
2.浏览课文第六自然段,说说恩科西提出了怎样的希望。根据回答出示发言1和发言2。
发言1: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药物,使她们不再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
发言2: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要给予他们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
3.自读两句话,思考:你从恩科西的“希望”中读出了什么?学生交流,师适当评价,并相机朗读。
4.过渡到发言3: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指名读,理解“纤弱”,再读。
5.思考:这里明明是“纤弱的声音”,可安南为什么却说是“勇敢的声音”?联系全文思考,小组讨论。
6.学生交流,师适当评价,相机指导朗读。(板书:勇敢)
7.过渡到发言4:等我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周游世界,到各国演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指名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觉得恩科西还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乐观)
8.出示4句发言,同桌读,指名配乐朗读。
9.引读课题,齐读曼德拉的话。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课时的重点部分。紧紧抓住“声音”,尤其是将两种声音进行比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纤弱”中感受恩科西的勇敢,人物形象鲜明。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再加上个性化的朗读来表达,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最后,借助音乐,指名读“发言”,进一步体会恩科西顽强、乐观、勇敢。)
(四)抓住“静静”,再悟“坦然”
1.出示第8自然段,师范读。
2.出示课文插图,图文联系,静静地读,你想说什么?
3.思考并交流:为什么会“静静地离开”?(联系前文的“坦然”)
4.出示曼德拉的话,齐读。
(设计意图:再一次品味坦然,把握教材的“内联”。通过“静静地”,再次体会恩科西的顽强、勇敢。)
四、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1.出示首尾段,齐读,了解首尾呼应。
2.领悟写法:恩科西的死,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课文为什么就选择他们的评价?
3.作为恩科西的同龄人,一个健康的同龄人,你想怎样评价他或者想对他说什么?写写,交流。
4.教师引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领悟写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选取典型事例写作的方法。读写结合,既让学生明白要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后的引读课题,突出并升华了主题。)
板书设计
艾滋病小斗士 顽强 勇敢 乐观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对语文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语文课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教育。我们平时一直提倡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爱、学会奉献,但空洞的说教往往收效甚微,只有让学生深刻地感受生活,他们才能理解生活。本课的设计,在我出示图片的那一刻,确实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但还缺少生活中的事例,因此总觉得学生的感受不深。我想还应该列举一些类似的、需要我們关爱的社会弱势群体,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回到本单元“无私奉献”的主题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