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弱的身体 顽强的斗志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yzk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课
  文本解读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课文《艾滋病小斗士》以“小斗士”突出了题旨。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先通过描写12岁的南非儿童恩科西的去世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感叹点明题意,再叙述恩科西的身世遭遇及其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精神,最后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讲话阐明主题,告诉人们要热爱生活,关爱社会,要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
  学情分析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无私奉献”。作为五年级学生,对于“艾滋病”应有所了解,无论是从媒体上,还是从大人们的交谈中。但对于艾滋病的可怕程度以及对艾滋病人的了解,知之甚少。因此,这些都要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有所感悟。
  第一课时教学简介
  1.由课题中的“小斗士”入手,导入新课。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艾滋病的可怕。3.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5.抓住部分词语、段落(如“另眼相看”与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整合),通过朗读体验恩科西的不幸遭遇——面临的天灾:无法选择的家庭、社会环境等,再读课文,联系首尾段内容,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艾滋病,了解红丝带行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部分词语,如“纤弱”“坦然”等,体会它们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3.体会恩科西的悲惨遭遇,感受他的顽强抗争,多元解读恩科西,从而真正了解他为什么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恩科西的顽强抗争,多元解读恩科西,真正了解他为什么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难点
  感受恩科西的顽强抗争,体会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流程
  一、复习“评价”,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艾滋病小斗士》(齐读课题)。
  2.出示并齐读首尾段。师:到底是什么,让这个身患艾滋病的黑人男孩引起了他们及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人们为什么称他为“艾滋病小斗士”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恩科西的生命历程吧。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的导入,直接进入课文。通过朗读两位领导人物的评价,感受恩科西的斗志,直奔主题。)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恩科西为“艾滋病小斗士”?
  2.学生边默读边做记号,师巡视。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默读,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围绕思考题默读,突出重点。)
  三、把握重点,品读课文
  (一)抓住“挺”字,感受顽强
  1.根据交流,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2.自读,说说你认为他被称为“小斗士”的理由。(生交流,师适当评价)
  3.播放图片,师:艾滋病是可怕的,艾滋病患者是痛苦的、不幸的,小恩科西就是其中的一位。让我们来看几张艾滋病儿童的照片,现在你们知道他活到上学的年龄是多么不容易了吗?
  4.再读这段文字,思考:“挺”是什么意思?用“坚持”“撑着”这些词替换好吗?为什么?从这个“挺”字的背后,你读出了怎样的恩科西?(板书:顽强)指名读,齐读。
  
  5.引读课题,齐读曼德拉的话。
  (设计意图:课文以“斗”统领全文,第三自然段中的“挺”字就很好地表现了恩科西的“斗”。此环节中,教师在学生交流后,播放图片,图片、音乐、告白把学生带入“恩科西挺到上学的艰难”这一情境中,再次感受恩科西的不幸遭遇,于“不幸”中“斗”,更显顽强。同时,理解了这里的“挺”含有的恰当意义,感受了“挺”字的感情色彩。“你读出了怎样的恩科西?”引导学生多元解读人物。)
  (二)抓住“坦然”,了解态度
  1.根据过渡出示:
  “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师引读。
  2.静静地读,思考:从这段文字中,你能说说恩科西被称为“小斗士”的原因吗?学生交流。
  3.理解“坦然”,自己想象并与同桌交流:在学习上,在生活中,恩科西会怎样坦然?相机指名读。
  4.引读句子,齐读曼德拉的话。
  (设计意图:抓住“坦然”,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想象坦然的表现,推测坦然的意思,体会坦然的表达效果,激活学生已有的表象,领悟恩科西乐观的精神实质内涵,人物形象多元化。这个环节,也可以处理成一个过渡环节:由“行动斗”过渡到“声音斗”。)
  (三)抓住“发言”,体验斗志
  1.出示人物图片,师简介。
  2.浏览课文第六自然段,说说恩科西提出了怎样的希望。根据回答出示发言1和发言2。
  发言1: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药物,使她们不再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
  发言2: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要给予他们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
  3.自读两句话,思考:你从恩科西的“希望”中读出了什么?学生交流,师适当评价,并相机朗读。
  4.过渡到发言3: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指名读,理解“纤弱”,再读。
  5.思考:这里明明是“纤弱的声音”,可安南为什么却说是“勇敢的声音”?联系全文思考,小组讨论。
  6.学生交流,师适当评价,相机指导朗读。(板书:勇敢)
  7.过渡到发言4:等我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周游世界,到各国演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指名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觉得恩科西还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乐观)
  8.出示4句发言,同桌读,指名配乐朗读。
  9.引读课题,齐读曼德拉的话。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课时的重点部分。紧紧抓住“声音”,尤其是将两种声音进行比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纤弱”中感受恩科西的勇敢,人物形象鲜明。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再加上个性化的朗读来表达,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最后,借助音乐,指名读“发言”,进一步体会恩科西顽强、乐观、勇敢。)
  (四)抓住“静静”,再悟“坦然”
  1.出示第8自然段,师范读。
  2.出示课文插图,图文联系,静静地读,你想说什么?
  3.思考并交流:为什么会“静静地离开”?(联系前文的“坦然”)
  4.出示曼德拉的话,齐读。
  (设计意图:再一次品味坦然,把握教材的“内联”。通过“静静地”,再次体会恩科西的顽强、勇敢。)
  四、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1.出示首尾段,齐读,了解首尾呼应。
  2.领悟写法:恩科西的死,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课文为什么就选择他们的评价?
  3.作为恩科西的同龄人,一个健康的同龄人,你想怎样评价他或者想对他说什么?写写,交流。
  4.教师引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领悟写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选取典型事例写作的方法。读写结合,既让学生明白要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后的引读课题,突出并升华了主题。)
  板书设计
  艾滋病小斗士 顽强 勇敢 乐观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对语文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语文课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教育。我们平时一直提倡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爱、学会奉献,但空洞的说教往往收效甚微,只有让学生深刻地感受生活,他们才能理解生活。本课的设计,在我出示图片的那一刻,确实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但还缺少生活中的事例,因此总觉得学生的感受不深。我想还应该列举一些类似的、需要我們关爱的社会弱势群体,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回到本单元“无私奉献”的主题上去。
其他文献
教育的内化不能靠“输入”,良好品德的形成缘自身心的体验。品德教学要让学生在实践的参与中、情感的体验中、自主的感悟中获得精神世界的满足,使其转化成支配行动的道德力量。体验如同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课堂和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带领学生走向体验的王国已成为共识。可事实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浅尝辄止,甚至弄巧成拙的体验很普遍,教者将体验单纯理解成为“体验式”,使教学流于形式,错过了学生品德生成的最佳时期,导致情感
连体衣David Koma 手镯Sport Max  過去的一年,我们的生活似乎或多或少都有了一些变化。全球一体化用另外一种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不管你身处哪个角落,都逃不过流行疾病的魔爪;而全球一体化又是如此脆弱,曾经最远不过几十个小时的飞行就能达到的“天涯海角”,现在寸步难行,大部分人呆在家中,告别旅行和欢聚,以最小单位安静地生活。  有多少人过去一年的计划被打乱了?安排好的旅行、婚礼、留学、工
我校地处县城边缘,学生大多来自附近农村,家庭教育非常落后。同时,由于学生间智力发展客观上存在的差异,学习方法及投入的精力各异,同一个班内就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两极分化现象更为严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达到30%左右。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学课堂教学更为有效,更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困生都得到和谐发展呢?下面结合个案谈谈自己的做法:  新学期开始了,我任教的是六年级博爱班数学。
超模雎晓雯、贺聪和新锐模特康思佳、潘浩文、李霖梓为我们演绎2 01 9春夏具有代表性和创新意味的时装系列,时装表象背后的思考、探索以及情绪,让这一季呈现更多元的面貌。   攝影:刘颂 LIU SONG 造型:YUHANG YAO
“回归生活”是当前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我认为,它更是以生活为本,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学生情感体验为纽带,找准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巧妙拨动学生“情”弦,让学生的心灵产生和鸣的一种课改新理念。  曾听过两位老师执教小学《品德与社会》第十二册中《我的这六年》。让我深深感到:“情感是生命的绿洲,任何德育活动离开了情感的参与,都不可能滋润生命,涵养德性。”如果我们品德
獨具一格的色泽与质感,打造出奇幻的光影魅力。
某日回家,先生告诉我说收到女儿Chloe寄来的包裹,一个意大利知名品牌的蛋糕,这是给父亲的生日礼物。随礼物寄来的,是一张女儿的水彩画,她画了全家人,还有五封信,手写的密密麻麻的信笺折成了五个三角形。先生给我读这些信,有些瞬间,他的眼泪模糊了视线,不得不停下来。18岁的女儿,已经离家在美国艾默生大学学习新闻,这个平时看上去酷酷的女孩,用了这样一种古老的方式叙述了她对父母的思念和感谢。她写她的梦,她某
近期,“克里斯汀·迪奧,梦之设计师”(Christian Dior,DesignerOf Dreams)展览于上海龙美术馆正式揭幕,这场融汇过去与现在、艺术与时尚的精彩之旅,让人们见证了Dior精神的隽永魅力。此次展览呈献了众多杰出作品,包含275件高级订制礼服、Rene Gruau和Christian Berard所绘的设计稿,以及来自八位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和艺术装置以全新的场景叙事,展现这座
四年前,我校承担了“关注差异,优化学生个性”的重点课题研究。几年来,我们运用科学发展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试图以“研究——体验——反思——提升”为途径,以“切口小、变量实、探究真”为抓手,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研兴教,以教促研,研究过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一、研究缘起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关注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
小学作为我们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对我们一生所起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小学班主任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不知不觉中我从教也已经有13个年头了,也担任了13年的班主任,下面将我从教以来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尊重学生,以爱育人    对教育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是成功的原动力,我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爱,滋润了孩子,成就了事业,也升华了我自己。正是这份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