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往长沙市第一福利院,正赶上过完年后头一天上班。到达时刚过十二点,趁午休匆匆给老人送中饭的女儿,骑着电动摩托车停在我们前面。锁上车胎,女人拍了拍落在身上的长沙初雪,给我们指了社工部的方向,抱着保温桶跑进了颐养园。
社工部的工作人员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办公室的地上堆满了饼干、中老年奶粉、电热毯、被单等吃用,满满当当像个打烊后等待盘点的超市。
四个高一学生站在一旁兴奋地聊着天,似乎已经等了好一会儿,言语间充满了新鲜的劲头。工作人员正在清点她们带来的物品,一边开具爱心收据,一边解释着,“人实在是太多了,全长沙市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全都到我们这儿来了。”那几个女学生缩了缩抱着《中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册子的手臂,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问到,“待会儿看老人我们需要干些什么?”
“其实不用带东西,也不用干什么”,又一波学生涌了进办公室,工作人员忙着把地上的各类物品码整齐,头都来不及抬,“别把自己当作来献爱心的,当做给长辈献孝心,陪陪他们就好。”
义工:我好像还可以对我爸妈更好点
长沙市第一福利院里的颐养园里住满了老人,安静、干净、时间都过得缓慢。
411房里的两位老人,都行动不便,只能躺在床上。
女学生们跟左边床的奶奶说话(她并不愿透露姓名,也不愿拍照),床上堆满了东西:衣服、卫生纸、食物、甚至是药品。床头就有按铃,也许是不想事事喊护工,老人自己在床头栓了根绳子,拽着可以借力坐起来。手边还有根木棍,用来勾床脚的琐物。本来一路说说笑笑的学生显得有些局促,说话都磕巴,一个劲儿地只会问,冷不冷,渴不渴,饿不饿。老人看上去却十分开心,努力地说着些什么,双方费力又融洽地聊着天。
寒假前,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三个女生刚刚参加完第十三届艺术节,又把热热闹闹的歌舞演了一遍。旁边几个房间住的恰好是门口给我们指路女人的母亲,姓周。住在敬老院很多并不是三无老人,或者因为子女在外地,或者因为生病独自在家无人照料,于是住到敬老院,儿女也好放心工作。像周家女儿这样每天下班就往敬老院跑的也不算罕有。
听见响,周奶奶坐过来看了会儿节目,女儿捧着保温桶,一口一口地喂着煮烂的米饭。两位老太太裂开嘴笑,露出缺了几颗、不太齐整的牙齿。
一会儿老人说要上厕所,老年后遗症让她的腿瘦成了一把骨头,连坐起都困难,更别提走到厕所。床边的凳子上摆着便盆,老人掀开被子,颤巍巍地指了指便盆。穿得漂漂亮亮的高中女生愣了一愣,互相看了一眼,似乎有些犹豫。最终却还是没有去喊护工,自己试探着拿起了便盆。小女生力气都不大,几个人合力才把老人抬起,放好了便盆,换了尿布。等到在外间的盥洗室再看到她们时,已经撸起了袖子在清洗便盆,脸上一片坦然,还和同伴们开着玩笑。
“我跟爸妈一起去看《爸爸去哪儿》的电影时,看到天天给张亮打水洗脚,特别感动,直戳泪点。回去也给我妈打了洗脚水,都觉得自己挺孝顺的”,唯一一位来自师大附中的胡同学说,“但我从来没想过我会给别人洗便盆,我好像还可以对我爸妈更好点。”
社工:我不是觉得他可怜,只是觉得他寂寞
除却规模庞大,偶尔为之的学生活动,福利院其实更欢迎长期、规律、一对一的自发社工。这并不是出于对动机的苛求,而是看多了一时喧闹后反衬的冷清。“社会实践活动是挺好的,很热闹。但是我们更希望有愿意定期来看望老人的社会义工,像家里人一样陪陪老人。不需要老人每次都得面對新的面孔,接触新的人,建立新的联系。”
王斌是颐养园里少数没有儿女的老人。他还有个表姐,所以并没有住在三无老人的那栋楼里。幸运的是,来来去去的义工里,有一位与他建立了长期的联系。社工部的登记簿里,密密麻麻全是胡帷尉的探望记录,从2012年起,几乎每周不间断。
见到王斌时,他正在活动室看电视,荧幕上播的是每年假期都会出现的《还珠格格》。可能是老人家怕吵,电视机声音开得小小的。我提起胡帷尉,他表现得很开心,用手上戴着的手套揩了揩鼻涕。
“小胡是老师,在新开铺教书,她今年没过来,不过2月17号会来的。平常我们打电话打得很少,这次她说等天气转好了会带我去韶山和南京玩。小胡最早是前年7月9号来看的我,基本上一个礼拜来一次,她一开始就对我很好,我喜欢吃臭豆腐,她给我带火宫殿的。”
“这些日期您都能记得?”
王斌很认真地听了一会儿,然后说起了13号的天气。旁边的护工冲我摆摆手,说他有轻微的老年痴呆,日期都是编的,做不得数。胡帷尉的学校马上要开学,最近忙不过来的。“那个胡老师好咧,每次来都陪他下跳子棋。反正是陪他,她说不是觉得他可怜,就是觉得人老了,他太寂寞了。”
王斌也拉着我们下起了跳棋,棋盘一拿出来,就显得很高兴,语速都变快了。
“小胡下跳子棋厉害,赢得多,”王斌挑了红色的棋子,开始往棋盘上摆。“她还说会给我带军棋和象棋。我平时就看电视,天天看《还珠格格》。小胡偶尔会带着她的小孩来看我,我们下棋的时候他会在旁边看。”他又放了几颗蓝色的棋子上去,想了想,干脆各种颜色混着摆了大半个棋盘。
护工:他哭闹时我哄不住,只能在一边陪着,哭好了日子照过
离开第一福利院,我们还想去看看偏远些的地方。打电话到湘潭霞城乡敬老院,接线的是敬老院的会计何娟,院里老人有时喊她一声“细何”。
霞城敬老院由湘潭市霞城乡政府创办,选址也选在乡政府后头两百米处。从建设南路拐入牡丹路,车外的景色一下子从发展不错的地级市风貌变化为右手农田,左手小店的农镇风光。乡政府也与农田隔路对望,外墙早已看不出颜色,斑驳地敞露出墙心。原以为200米开外的敬老院也是这副光景,却意外地见到了一座藏些古韵,颇具园林意味的建筑。
圆形拱门上一副牌匾,左右开着四扇扇形小窗。门口小道上一位带着雷锋帽的老人慢慢挪着步子,问他不答话,但你冲他笑笑,他也冲你笑笑(后来知道这是敬老院中五位五保户中的一位,有老年痴呆症,每天爱遛弯,神智却不清楚)。
带着毛主席家乡的口音的“细何”低头在办公室里整理财务报表,一旁的椅子上坐着另一位五保户周少林,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作为霞城敬老院最长久的住户,周少林自己已经将每日的生活琢磨了个通透。他眼睛看不见,便听听收音机,吹口琴、笛子,兴致来了甚至还会来段二胡,当然最爱还是窝在办公室聊天。“这里的工作人员我每个都喜欢,都跟我聊得来,都对我好”,周少林笑道。
乡里镇上不像市里,来来往往的爱心人士络绎不绝,除了学雷锋日,这处的日子多是平静,吃喝拉撒睡,看着日头从路东边滑到路西边。
“住在这里的老人有能走能动的,也有病着动不得的。我们每天就给他们擦脸、擦手、擦脚。五保户里很大一部分身体都有病痛,老年痴呆啊、残疾啊,不能照顾自己。你说什么他也不懂,日常做的事也都不记得了,我们就从头照顾到尾。”67岁的杨桂秋在霞城敬老院做卫生护理,年纪甚至比有些老人还大,不过目光矍铄,精神好得很。
她和细何的叔叔(也是这里的大厨,据说烧得一手好菜)带着我四处转了转,下午3点的厨房锁着门,窗户里看进去一尘不染。两层楼的住房类似扁长型的四合院,中间还修了处天井。“这里第一的就是空气好,我去过好多敬老院,都没有这里舒服。”杨桂秋说,“年纪大了反而休息不得,一做事就来精神,一休息就犯困,钱没得太多钱,就是人来了岁数要动动。”
问她觉得最难的地方是什么,她想了很久。“老年痴呆的不晓得事,有时候莫名其妙就哭啊闹啊,还可能骂你。你掏心掏肺地真的对他好,但可能要挨骂,又怎么哄都哄不好,只能站在旁边陪着他哭闹,哭完了照样地过。”
日子静水流深,学生义工与社会义工只是带着聚光灯的过客,每天陪着老人数时光的,只有这些操着乡音的护工。
拉罗什福科说,老年是一个暴君,因自己处在生命的痛苦中就禁止青春的所有欢乐。当人老去,家庭无法庇护,敬老院里那些陪着年迈时光的人,留住了逝去年华里的欢乐。
社工部的工作人员忙得脚后跟打后脑勺,办公室的地上堆满了饼干、中老年奶粉、电热毯、被单等吃用,满满当当像个打烊后等待盘点的超市。
四个高一学生站在一旁兴奋地聊着天,似乎已经等了好一会儿,言语间充满了新鲜的劲头。工作人员正在清点她们带来的物品,一边开具爱心收据,一边解释着,“人实在是太多了,全长沙市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全都到我们这儿来了。”那几个女学生缩了缩抱着《中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册子的手臂,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问到,“待会儿看老人我们需要干些什么?”
“其实不用带东西,也不用干什么”,又一波学生涌了进办公室,工作人员忙着把地上的各类物品码整齐,头都来不及抬,“别把自己当作来献爱心的,当做给长辈献孝心,陪陪他们就好。”
义工:我好像还可以对我爸妈更好点
长沙市第一福利院里的颐养园里住满了老人,安静、干净、时间都过得缓慢。
411房里的两位老人,都行动不便,只能躺在床上。
女学生们跟左边床的奶奶说话(她并不愿透露姓名,也不愿拍照),床上堆满了东西:衣服、卫生纸、食物、甚至是药品。床头就有按铃,也许是不想事事喊护工,老人自己在床头栓了根绳子,拽着可以借力坐起来。手边还有根木棍,用来勾床脚的琐物。本来一路说说笑笑的学生显得有些局促,说话都磕巴,一个劲儿地只会问,冷不冷,渴不渴,饿不饿。老人看上去却十分开心,努力地说着些什么,双方费力又融洽地聊着天。
寒假前,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三个女生刚刚参加完第十三届艺术节,又把热热闹闹的歌舞演了一遍。旁边几个房间住的恰好是门口给我们指路女人的母亲,姓周。住在敬老院很多并不是三无老人,或者因为子女在外地,或者因为生病独自在家无人照料,于是住到敬老院,儿女也好放心工作。像周家女儿这样每天下班就往敬老院跑的也不算罕有。
听见响,周奶奶坐过来看了会儿节目,女儿捧着保温桶,一口一口地喂着煮烂的米饭。两位老太太裂开嘴笑,露出缺了几颗、不太齐整的牙齿。
一会儿老人说要上厕所,老年后遗症让她的腿瘦成了一把骨头,连坐起都困难,更别提走到厕所。床边的凳子上摆着便盆,老人掀开被子,颤巍巍地指了指便盆。穿得漂漂亮亮的高中女生愣了一愣,互相看了一眼,似乎有些犹豫。最终却还是没有去喊护工,自己试探着拿起了便盆。小女生力气都不大,几个人合力才把老人抬起,放好了便盆,换了尿布。等到在外间的盥洗室再看到她们时,已经撸起了袖子在清洗便盆,脸上一片坦然,还和同伴们开着玩笑。
“我跟爸妈一起去看《爸爸去哪儿》的电影时,看到天天给张亮打水洗脚,特别感动,直戳泪点。回去也给我妈打了洗脚水,都觉得自己挺孝顺的”,唯一一位来自师大附中的胡同学说,“但我从来没想过我会给别人洗便盆,我好像还可以对我爸妈更好点。”
社工:我不是觉得他可怜,只是觉得他寂寞
除却规模庞大,偶尔为之的学生活动,福利院其实更欢迎长期、规律、一对一的自发社工。这并不是出于对动机的苛求,而是看多了一时喧闹后反衬的冷清。“社会实践活动是挺好的,很热闹。但是我们更希望有愿意定期来看望老人的社会义工,像家里人一样陪陪老人。不需要老人每次都得面對新的面孔,接触新的人,建立新的联系。”
王斌是颐养园里少数没有儿女的老人。他还有个表姐,所以并没有住在三无老人的那栋楼里。幸运的是,来来去去的义工里,有一位与他建立了长期的联系。社工部的登记簿里,密密麻麻全是胡帷尉的探望记录,从2012年起,几乎每周不间断。
见到王斌时,他正在活动室看电视,荧幕上播的是每年假期都会出现的《还珠格格》。可能是老人家怕吵,电视机声音开得小小的。我提起胡帷尉,他表现得很开心,用手上戴着的手套揩了揩鼻涕。
“小胡是老师,在新开铺教书,她今年没过来,不过2月17号会来的。平常我们打电话打得很少,这次她说等天气转好了会带我去韶山和南京玩。小胡最早是前年7月9号来看的我,基本上一个礼拜来一次,她一开始就对我很好,我喜欢吃臭豆腐,她给我带火宫殿的。”
“这些日期您都能记得?”
王斌很认真地听了一会儿,然后说起了13号的天气。旁边的护工冲我摆摆手,说他有轻微的老年痴呆,日期都是编的,做不得数。胡帷尉的学校马上要开学,最近忙不过来的。“那个胡老师好咧,每次来都陪他下跳子棋。反正是陪他,她说不是觉得他可怜,就是觉得人老了,他太寂寞了。”
王斌也拉着我们下起了跳棋,棋盘一拿出来,就显得很高兴,语速都变快了。
“小胡下跳子棋厉害,赢得多,”王斌挑了红色的棋子,开始往棋盘上摆。“她还说会给我带军棋和象棋。我平时就看电视,天天看《还珠格格》。小胡偶尔会带着她的小孩来看我,我们下棋的时候他会在旁边看。”他又放了几颗蓝色的棋子上去,想了想,干脆各种颜色混着摆了大半个棋盘。
护工:他哭闹时我哄不住,只能在一边陪着,哭好了日子照过
离开第一福利院,我们还想去看看偏远些的地方。打电话到湘潭霞城乡敬老院,接线的是敬老院的会计何娟,院里老人有时喊她一声“细何”。
霞城敬老院由湘潭市霞城乡政府创办,选址也选在乡政府后头两百米处。从建设南路拐入牡丹路,车外的景色一下子从发展不错的地级市风貌变化为右手农田,左手小店的农镇风光。乡政府也与农田隔路对望,外墙早已看不出颜色,斑驳地敞露出墙心。原以为200米开外的敬老院也是这副光景,却意外地见到了一座藏些古韵,颇具园林意味的建筑。
圆形拱门上一副牌匾,左右开着四扇扇形小窗。门口小道上一位带着雷锋帽的老人慢慢挪着步子,问他不答话,但你冲他笑笑,他也冲你笑笑(后来知道这是敬老院中五位五保户中的一位,有老年痴呆症,每天爱遛弯,神智却不清楚)。
带着毛主席家乡的口音的“细何”低头在办公室里整理财务报表,一旁的椅子上坐着另一位五保户周少林,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作为霞城敬老院最长久的住户,周少林自己已经将每日的生活琢磨了个通透。他眼睛看不见,便听听收音机,吹口琴、笛子,兴致来了甚至还会来段二胡,当然最爱还是窝在办公室聊天。“这里的工作人员我每个都喜欢,都跟我聊得来,都对我好”,周少林笑道。
乡里镇上不像市里,来来往往的爱心人士络绎不绝,除了学雷锋日,这处的日子多是平静,吃喝拉撒睡,看着日头从路东边滑到路西边。
“住在这里的老人有能走能动的,也有病着动不得的。我们每天就给他们擦脸、擦手、擦脚。五保户里很大一部分身体都有病痛,老年痴呆啊、残疾啊,不能照顾自己。你说什么他也不懂,日常做的事也都不记得了,我们就从头照顾到尾。”67岁的杨桂秋在霞城敬老院做卫生护理,年纪甚至比有些老人还大,不过目光矍铄,精神好得很。
她和细何的叔叔(也是这里的大厨,据说烧得一手好菜)带着我四处转了转,下午3点的厨房锁着门,窗户里看进去一尘不染。两层楼的住房类似扁长型的四合院,中间还修了处天井。“这里第一的就是空气好,我去过好多敬老院,都没有这里舒服。”杨桂秋说,“年纪大了反而休息不得,一做事就来精神,一休息就犯困,钱没得太多钱,就是人来了岁数要动动。”
问她觉得最难的地方是什么,她想了很久。“老年痴呆的不晓得事,有时候莫名其妙就哭啊闹啊,还可能骂你。你掏心掏肺地真的对他好,但可能要挨骂,又怎么哄都哄不好,只能站在旁边陪着他哭闹,哭完了照样地过。”
日子静水流深,学生义工与社会义工只是带着聚光灯的过客,每天陪着老人数时光的,只有这些操着乡音的护工。
拉罗什福科说,老年是一个暴君,因自己处在生命的痛苦中就禁止青春的所有欢乐。当人老去,家庭无法庇护,敬老院里那些陪着年迈时光的人,留住了逝去年华里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