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过程,就是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虽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是主要是靠学生自己来完成。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具备終身学能,获得可持续发展。所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有了这样的能力,就能应对未来社会中的各种挑战。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师道遵严”反映了此种情况下的师生关系为教师是权威,学生处于从属和绝对服从的地位,体现在教学中老师重在研究自己如何传授知识,很少考虑学生自身的情况,学生爱不爱学、能不能学会、接受能力相差悬殊等这些因素教师考虑很少,所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在威严的老师面前,不愿积极主动的动口、动手、动脑,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改变旧的师生关系,建立正确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道理我们都明白。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反馈的过程,也是复杂的人际交往过程。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和瓦解的作用,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微妙地影响和改变其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努力建立平等、和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常”行为,教师应该宽容、理性地对待,要以赏识、激励为主,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鼓励学生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向往。
其次,要使课堂教学有滋有味、生动活泼,激发学习爱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这话很有道理。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爱好。爱好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熟悉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推动力,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语言、教学行为的趣味性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可以采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创悬念、编歌谣、变换小角色、小组竞赛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教师要始终记住自已的任务是为学生服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手,因此老师应为激发学生学习做充足细致的预备。课堂上,教师应本着“遵重个性、体现差异、激发活力、促进发展”的原则,对不同学生提出适宜其发展的不同要求,引导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优势,还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广阔天空。
二、转变教与学的观念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不到(学生)想发愤学习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又不知怎么说的时候不去指导他怎样表达。”可见,一代教育宗师早就主张学在前,教在后,先学后教。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首先要改变原来那种教师唱独角戏的方式,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学,教师重在发现学生不会的地方,鼓励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讨论,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其次是确立学习的目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学生就会围绕目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则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思考、讨论、合作等方法,摒弃错误,发现真理,进而完成由感性熟悉向理性熟悉的转化。第三,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由于知识储量有限,生活阅历较浅,思维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由“想学”过渡到“会学”,把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课堂,不仅仅是我们授课的教室,而是整个社会环境。这就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不仅要在教室里教学生知识、教学生做人,培养学生能力,还应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把握知识和技能。
教学方式的转变还应体现在课堂精讲和精练上。学生通过自学后起点绝对不会是零,我们为什么要从零开始教呢?因此我们精讲的标准应为:讲学生自学不会的地方、讲问题分析的思路、讲学习的方式方法、讲解题的技巧规律等。精练则是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选择习题,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分出梯度层次,这样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偿到成功的喜悦,不再出现低水平学生束手无策、高水平学生感到平淡无奇的局面。只有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其能力才能得到锻练和提高。
三、转变教和学的地位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我教你学和我叫你学。老师根据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内容,采用“填鸭式”,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与之相应的考试手段是利用题目来检验学生对知识记忆的程度,这种教学观念和模式往往使少数学生成为有升学希望的“尖子”生,而使大多数学生成了“陪读”或“陪考”生。显然这不附合面向全体、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思想。在思维发展的道路上,则局限于课本和老师规定的范围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一定要明确,现在我们进入课堂,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其乐意学习、积极主动的学习。老师不是如何把自己所把握的东西倾倒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如何自己去获取知识,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总之,只要我们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能在课堂上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师道遵严”反映了此种情况下的师生关系为教师是权威,学生处于从属和绝对服从的地位,体现在教学中老师重在研究自己如何传授知识,很少考虑学生自身的情况,学生爱不爱学、能不能学会、接受能力相差悬殊等这些因素教师考虑很少,所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在威严的老师面前,不愿积极主动的动口、动手、动脑,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改变旧的师生关系,建立正确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道理我们都明白。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反馈的过程,也是复杂的人际交往过程。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和瓦解的作用,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微妙地影响和改变其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努力建立平等、和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常”行为,教师应该宽容、理性地对待,要以赏识、激励为主,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鼓励学生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向往。
其次,要使课堂教学有滋有味、生动活泼,激发学习爱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这话很有道理。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爱好。爱好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熟悉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推动力,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语言、教学行为的趣味性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可以采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创悬念、编歌谣、变换小角色、小组竞赛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教师要始终记住自已的任务是为学生服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手,因此老师应为激发学生学习做充足细致的预备。课堂上,教师应本着“遵重个性、体现差异、激发活力、促进发展”的原则,对不同学生提出适宜其发展的不同要求,引导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优势,还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广阔天空。
二、转变教与学的观念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不到(学生)想发愤学习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又不知怎么说的时候不去指导他怎样表达。”可见,一代教育宗师早就主张学在前,教在后,先学后教。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首先要改变原来那种教师唱独角戏的方式,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学,教师重在发现学生不会的地方,鼓励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讨论,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其次是确立学习的目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学生就会围绕目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则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思考、讨论、合作等方法,摒弃错误,发现真理,进而完成由感性熟悉向理性熟悉的转化。第三,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由于知识储量有限,生活阅历较浅,思维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由“想学”过渡到“会学”,把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课堂,不仅仅是我们授课的教室,而是整个社会环境。这就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不仅要在教室里教学生知识、教学生做人,培养学生能力,还应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把握知识和技能。
教学方式的转变还应体现在课堂精讲和精练上。学生通过自学后起点绝对不会是零,我们为什么要从零开始教呢?因此我们精讲的标准应为:讲学生自学不会的地方、讲问题分析的思路、讲学习的方式方法、讲解题的技巧规律等。精练则是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选择习题,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分出梯度层次,这样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偿到成功的喜悦,不再出现低水平学生束手无策、高水平学生感到平淡无奇的局面。只有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其能力才能得到锻练和提高。
三、转变教和学的地位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我教你学和我叫你学。老师根据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内容,采用“填鸭式”,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与之相应的考试手段是利用题目来检验学生对知识记忆的程度,这种教学观念和模式往往使少数学生成为有升学希望的“尖子”生,而使大多数学生成了“陪读”或“陪考”生。显然这不附合面向全体、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思想。在思维发展的道路上,则局限于课本和老师规定的范围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一定要明确,现在我们进入课堂,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其乐意学习、积极主动的学习。老师不是如何把自己所把握的东西倾倒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如何自己去获取知识,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总之,只要我们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能在课堂上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