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我认为,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用数学的趣味性来感染学生
目前的课本知识不仅仅是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让课堂活动、实践操作、数学游戏以及与身边的实际进行联系融入到课堂当中。在学习之余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思考是否学习数学很难、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用、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能不能学好等,从各个方面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刚开始讲实数时,从最开始的学过的整数、自然数讲起,谈数学的简单,然后引入有理数、正数、负数,再到无理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渗透,这样下来,学生就不会觉得吃力,反而会觉得很轻松,当然,如何处理课堂上的讲学方式,还需要我们不断对教材进行钻研和探讨。对于新教材大纲所做出的要求,以及对于七年级数学的教学,我们老师就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从心理上消除他们对于学习数学困难的恐惧,要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以日常生活当中的实例来感染学生,使之从本质上对本门学科产生热爱,产生向往,树立学好的信心。
二、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的氛围
1、用生活场景导入新课。在课堂引入中,通过不同的方法,设计各种方式来极性调动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比如在教学数轴时,结合温度计,结合汽车在街道上的移动,让学生感知运动变化与有理数的关系,经过交流与讨论,再让他们自由发言,各抒己见,以此来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興趣必会被调动起来,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主要在与学生的广泛参与,单纯的讲解已成为过去的教学方式,早已陈旧。要使学生的思维开阔,见解多样化,就必须要让学生讨论。于是,在课堂上,我针对于课本上所提出的问题,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小的问题,分到每个小组当中,让他们商讨解决,并且不举手,直接回答,谈自己对着到问题的理解。在巡回检查过程中,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和他们一起协商,当然点拨不代表给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总结。通过不断的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增强,讨论意识也越来越强,使之在参与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到了自我的价值,对知识的渴求兴趣愈来愈浓。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板书设计,字体的公正规范,知识的丰富程度等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一定的影响,唯有不断的从小的方面做起,才能从而使其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对于教材的讲解,不仅要做到自己如何去讲解,更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在教学中我通常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其遵循的原则便是思考、讨论、探究、归纳。既培养了学生的共同合作意识,归纳总结能力,又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在讨论中有自己的见解。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关键在于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
1、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2、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数学其实是很有必要的,有不少学生一见应用题就头痛,一见题的内容比较多就说自己不会做。其实并非如此,主要在于不善于读题。如鸡兔同笼问题中,共有多少只足,多少个头?真的是不会做吗?我看未必如此,而是缺乏对题意的理解。因此,我先找学生读题,然后鼓励大家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3、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4、培养小结习惯。一堂知识掌握情况,不仅仅是教师的总结,学生对于这一堂课所学习了哪些知识,自己在心里面因该有一个大的框架,所以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教师加以补充与说明,这样的效果要比教师自己去总结效果好得多。经常强调自学生己去归纳、小结,可使学生的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以上几点只是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些看法。当然,因材施教是如此,因生施教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有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其方法、措施也不尽相同。所以无论怎样,只要我们达到了最终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学数学,乐学数学,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用数学的趣味性来感染学生
目前的课本知识不仅仅是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让课堂活动、实践操作、数学游戏以及与身边的实际进行联系融入到课堂当中。在学习之余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思考是否学习数学很难、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用、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能不能学好等,从各个方面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刚开始讲实数时,从最开始的学过的整数、自然数讲起,谈数学的简单,然后引入有理数、正数、负数,再到无理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渗透,这样下来,学生就不会觉得吃力,反而会觉得很轻松,当然,如何处理课堂上的讲学方式,还需要我们不断对教材进行钻研和探讨。对于新教材大纲所做出的要求,以及对于七年级数学的教学,我们老师就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从心理上消除他们对于学习数学困难的恐惧,要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以日常生活当中的实例来感染学生,使之从本质上对本门学科产生热爱,产生向往,树立学好的信心。
二、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的氛围
1、用生活场景导入新课。在课堂引入中,通过不同的方法,设计各种方式来极性调动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比如在教学数轴时,结合温度计,结合汽车在街道上的移动,让学生感知运动变化与有理数的关系,经过交流与讨论,再让他们自由发言,各抒己见,以此来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興趣必会被调动起来,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主要在与学生的广泛参与,单纯的讲解已成为过去的教学方式,早已陈旧。要使学生的思维开阔,见解多样化,就必须要让学生讨论。于是,在课堂上,我针对于课本上所提出的问题,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小的问题,分到每个小组当中,让他们商讨解决,并且不举手,直接回答,谈自己对着到问题的理解。在巡回检查过程中,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和他们一起协商,当然点拨不代表给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总结。通过不断的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增强,讨论意识也越来越强,使之在参与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到了自我的价值,对知识的渴求兴趣愈来愈浓。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板书设计,字体的公正规范,知识的丰富程度等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一定的影响,唯有不断的从小的方面做起,才能从而使其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对于教材的讲解,不仅要做到自己如何去讲解,更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在教学中我通常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其遵循的原则便是思考、讨论、探究、归纳。既培养了学生的共同合作意识,归纳总结能力,又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在讨论中有自己的见解。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关键在于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
1、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2、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数学其实是很有必要的,有不少学生一见应用题就头痛,一见题的内容比较多就说自己不会做。其实并非如此,主要在于不善于读题。如鸡兔同笼问题中,共有多少只足,多少个头?真的是不会做吗?我看未必如此,而是缺乏对题意的理解。因此,我先找学生读题,然后鼓励大家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3、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4、培养小结习惯。一堂知识掌握情况,不仅仅是教师的总结,学生对于这一堂课所学习了哪些知识,自己在心里面因该有一个大的框架,所以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教师加以补充与说明,这样的效果要比教师自己去总结效果好得多。经常强调自学生己去归纳、小结,可使学生的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以上几点只是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些看法。当然,因材施教是如此,因生施教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有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其方法、措施也不尽相同。所以无论怎样,只要我们达到了最终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学数学,乐学数学,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