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实行小组化管理的缘起
现在的班级管理,尽管越来越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但在真正的管理中还是难以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管理机制上很少考虑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作用和需要,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实际处于被动地位。
在此机制背景下,班主任的权威性似乎无懈可击,但其实班主任管得很累,而且效果还不见得乐观:老师在,万里晴空;老师不在,乌云满天。班干部们虽然很负责,但面对整个班级或较大面积出现的问题时也常常束手无策。而大部分有责任感的学生也只能是看着干着急而帮不上忙。
二、小组化管理的实施
(1)建立个性化小组,实现自主管理。心理学研究证明:当孩子处于一定的小集体,并对小集体有了认同感后,小集体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集体的期待、暗示,往往能够成为孩子进步的巨大动力。同时,小集体的荣誉感和集体自尊心,也能够促使学生努力向前。
怎样建立这种科学的小组?首先用“学习”作为第一个维度,把班级39位同学初步编排在4个小组里。接着,以“性别”作为第二维度,对4个小组进行较小幅度的横向调节。最后,再以“综合表现”作为第三维度,兼以考虑同学在班上的权威性对4个小组作最后的调整。这样,既能确保4个小组在综合实力上能不相上下,又能确保4个小组有个权威人物做表率号召,来保证4个小组齐头并进。
①学习方面:小组10个(其中一组为9个)成员中,既有品学兼优的同学,又有态度不认真、学习困难的学困生,还有成绩列于中游的常常不被教师关注的中间群体。这些学生组合后,品学兼优生俨然小老师,指导带动其他同学学习,从而得到自己各方面的发展;中游生的基础扎实,既能帮助学困生稳固基础,又能够向品学兼优生靠拢;学困生在大家的鼓励帮助下,进步也不小。同时,4个实力相当的小组也能随时进行较量。
如班上的吴××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自己学习习惯差、学习基础薄弱,加上父母忙工作,基本放任自流,他对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虽然我几次家访,对家长千叮万嘱要管好孩子,对他本人也是苦口婆心,但他显然是铁了心要一如既往了。我把他安排到了徐××小组。徐××品学兼优,关键是他责任感强、工作能力也很强。他在校时居然硬是陪吴××做作业,叫他一起背诵课文,一起预习复习。他的做法是我始料未及的,这不仅对吴××的转变大有益处,也给其他小组做了很好的表率,原先不做甚至不交作业的吴××在他们小组居然成功转化了。
②纪律方面:作为日常行为规范的一项,纪律常常让教师头疼。而纪律作为小组竞争的一项内容,它让小组成员达成了共识,所以他们会互相督促,有强烈的小组荣誉感。也因为每位同学都有了学习压力使得大家都有事可干,调皮捣蛋的学生渐渐形成了自律。这往往比教师费力批评教导更有效。
③卫生方面:制定以小组为单位的值周制度,原则是“只要能管好,可以不打扫”。于是,搞好卫生由小组内自行分工,责任到户。我规定在早晨7点与中午12点进行定时常规检查,有脏东西则扣小组卫生分,这样一来,大家的卫生习惯好了,省去了整日打扫的辛劳,不仅培养了责任意识,也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与活动上了。
(2)凭借小组自主化,实现班级自主。把班集体这个大单位,分解成4个小组这样的小单位,解决了学生间的各种问题,涉及到班级管理层面的问题也少多了。所以,教师放手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便不再没有可能。
①班委自主:班委成员,一般不担任小组组长。由学生自主报名产生候选人,班队课上安排竞职演讲,再由全体学生选举产生,半学期换届。设置的岗位是班长、纪律委员、卫生委员、学习委员、文体委员。他们基本负责班外相关事务,直接负责小组竞赛的每一项。
②小组值周:给每个小组一周的时间来展示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各方面才干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值周的小组要辅助班委做好竞赛工作。
③组长例会:由于班级实施小组化管理,等于是把班主任的权利力下放到各个组长身上,所以对于小组长的管理和教育至关重要。每周,班主任召集小组长进行交流、评议,从而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同时便于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总之,在班级小组化管理过程中,既要有民主也要有集中,不能无限放大学生的自主,而是以小组管理自主化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又以班级管理自主化推进小组管理自主化。但无论怎样,都是为最终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
三、小组化管理的效果
首先,凸显教育主体。学生是教育中的主体,也是管理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班级小组化管理充分展示了学生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其次,转化各类后进。学困生、后进生往往因为缺乏主动性、缺乏关心与帮助而后进。对他们的转化,单靠教师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实践证明,同伴的关心与帮助、支持与鼓励更能让他们接受。第三,张扬学生个性。由于有了小组的自主管理,才有了学生得以施展创造力的平台,才有了学生展现自我个性化一面的舞台。小组个性化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锻炼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智慧与才干。第四,培养更多人才。每个小组长在小组中得到了管理能力的培养,也激发了竞争意识,还有了提携后进的胸怀。中等生也有了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能够在小组建设、班级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发展稍慢的学生则徜徉于老师、同伴的鼓励、关爱、促进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前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班级小组化管理,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提供了平台。通过一年的班级小组化管理,我班学生的集体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在学校的所有平行班中各项考核都名列前茅,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种种迹象表明,班级小组化管理是非常成功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实施和优化小组化班级管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从而真正成才。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2]丁霞.谈班级自主化管理的策略[J].宁夏教育科研,2011(1).
现在的班级管理,尽管越来越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但在真正的管理中还是难以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管理机制上很少考虑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作用和需要,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实际处于被动地位。
在此机制背景下,班主任的权威性似乎无懈可击,但其实班主任管得很累,而且效果还不见得乐观:老师在,万里晴空;老师不在,乌云满天。班干部们虽然很负责,但面对整个班级或较大面积出现的问题时也常常束手无策。而大部分有责任感的学生也只能是看着干着急而帮不上忙。
二、小组化管理的实施
(1)建立个性化小组,实现自主管理。心理学研究证明:当孩子处于一定的小集体,并对小集体有了认同感后,小集体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集体的期待、暗示,往往能够成为孩子进步的巨大动力。同时,小集体的荣誉感和集体自尊心,也能够促使学生努力向前。
怎样建立这种科学的小组?首先用“学习”作为第一个维度,把班级39位同学初步编排在4个小组里。接着,以“性别”作为第二维度,对4个小组进行较小幅度的横向调节。最后,再以“综合表现”作为第三维度,兼以考虑同学在班上的权威性对4个小组作最后的调整。这样,既能确保4个小组在综合实力上能不相上下,又能确保4个小组有个权威人物做表率号召,来保证4个小组齐头并进。
①学习方面:小组10个(其中一组为9个)成员中,既有品学兼优的同学,又有态度不认真、学习困难的学困生,还有成绩列于中游的常常不被教师关注的中间群体。这些学生组合后,品学兼优生俨然小老师,指导带动其他同学学习,从而得到自己各方面的发展;中游生的基础扎实,既能帮助学困生稳固基础,又能够向品学兼优生靠拢;学困生在大家的鼓励帮助下,进步也不小。同时,4个实力相当的小组也能随时进行较量。
如班上的吴××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自己学习习惯差、学习基础薄弱,加上父母忙工作,基本放任自流,他对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虽然我几次家访,对家长千叮万嘱要管好孩子,对他本人也是苦口婆心,但他显然是铁了心要一如既往了。我把他安排到了徐××小组。徐××品学兼优,关键是他责任感强、工作能力也很强。他在校时居然硬是陪吴××做作业,叫他一起背诵课文,一起预习复习。他的做法是我始料未及的,这不仅对吴××的转变大有益处,也给其他小组做了很好的表率,原先不做甚至不交作业的吴××在他们小组居然成功转化了。
②纪律方面:作为日常行为规范的一项,纪律常常让教师头疼。而纪律作为小组竞争的一项内容,它让小组成员达成了共识,所以他们会互相督促,有强烈的小组荣誉感。也因为每位同学都有了学习压力使得大家都有事可干,调皮捣蛋的学生渐渐形成了自律。这往往比教师费力批评教导更有效。
③卫生方面:制定以小组为单位的值周制度,原则是“只要能管好,可以不打扫”。于是,搞好卫生由小组内自行分工,责任到户。我规定在早晨7点与中午12点进行定时常规检查,有脏东西则扣小组卫生分,这样一来,大家的卫生习惯好了,省去了整日打扫的辛劳,不仅培养了责任意识,也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与活动上了。
(2)凭借小组自主化,实现班级自主。把班集体这个大单位,分解成4个小组这样的小单位,解决了学生间的各种问题,涉及到班级管理层面的问题也少多了。所以,教师放手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便不再没有可能。
①班委自主:班委成员,一般不担任小组组长。由学生自主报名产生候选人,班队课上安排竞职演讲,再由全体学生选举产生,半学期换届。设置的岗位是班长、纪律委员、卫生委员、学习委员、文体委员。他们基本负责班外相关事务,直接负责小组竞赛的每一项。
②小组值周:给每个小组一周的时间来展示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各方面才干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值周的小组要辅助班委做好竞赛工作。
③组长例会:由于班级实施小组化管理,等于是把班主任的权利力下放到各个组长身上,所以对于小组长的管理和教育至关重要。每周,班主任召集小组长进行交流、评议,从而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同时便于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总之,在班级小组化管理过程中,既要有民主也要有集中,不能无限放大学生的自主,而是以小组管理自主化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又以班级管理自主化推进小组管理自主化。但无论怎样,都是为最终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
三、小组化管理的效果
首先,凸显教育主体。学生是教育中的主体,也是管理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班级小组化管理充分展示了学生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性。其次,转化各类后进。学困生、后进生往往因为缺乏主动性、缺乏关心与帮助而后进。对他们的转化,单靠教师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实践证明,同伴的关心与帮助、支持与鼓励更能让他们接受。第三,张扬学生个性。由于有了小组的自主管理,才有了学生得以施展创造力的平台,才有了学生展现自我个性化一面的舞台。小组个性化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锻炼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智慧与才干。第四,培养更多人才。每个小组长在小组中得到了管理能力的培养,也激发了竞争意识,还有了提携后进的胸怀。中等生也有了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能够在小组建设、班级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发展稍慢的学生则徜徉于老师、同伴的鼓励、关爱、促进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前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班级小组化管理,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提供了平台。通过一年的班级小组化管理,我班学生的集体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在学校的所有平行班中各项考核都名列前茅,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种种迹象表明,班级小组化管理是非常成功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实施和优化小组化班级管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从而真正成才。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2]丁霞.谈班级自主化管理的策略[J].宁夏教育科研,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