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低碳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我国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公园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吸引物,随着旅游业向低碳旅游逐渐转型,地质公园的旅游也将迎来一次大的变化,本文从低碳视角出发,探讨我国地质公园未来旅游转型升级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低碳视角;地质公园;转型升级
1 研究现状综述
国外关于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的研究较早,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地质遗迹的内涵、地质保护与地质旅游、地质公园的建立、地质公园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等。最早开始国外学者的大多数研究还是对地质遗迹的保护,Legge和 King对地质保护给出了定义。Cowie和 Winbledon则认为地质遗迹的保护本质上是国土资源保护,而这种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全人类的共同财富。Workman认为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应该是政府的责任,因为地质资源非常脆弱,应重在保护次在开发。
对于地质公园,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质公园的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赵逊和赵汀共同研究了国外尤其是欧洲的地质公园的建设状况;钱小梅和赵媛研究了世界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情况并提出了对于我国地质公园开发建设的借鉴意义;后立胜和许学研究了国家地质公园的类型和不同类型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策略;陈安泽对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国内学者对于地质公园的研究多为地质公园的开发,而对于地质公园的保护却寥寥无几。
2 我国地质公园开发现状
2001年3月16日,我国建立了第一批共计11处国家地质公园,而在随后的几年内,地质公园高速发展,到2014年1月,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已经增至240处。地质公园的快速增长对于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2年批准成立的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景区相比于2001年,游客人数增加28.7%,门票收入增幅为50%。而一些不为人知的旅游景区在成立了国家地质公园后,不但名气大增,而且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例如,浙江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开园后的第一年,游客量增加400%,门票收入增加900%;河北阜平天生桥国家地质公园,还没有正式揭碑开园,游客增长量就达到了100%,门票收入增长166.6%。
但同时地质公园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1)产品单一,吸引力不够。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出现了地质公园之间简单复制的情况,许多地质公园的旅游产品单一,吸引力不够,大多数仍然是以观光游为主,游客的参与性不强。(2)资金不足,旅游设施落后。国家和省所拨发的地质遗迹保护的专用资金,主要用于地质公园基础性、公益性的工作。而公园的旅游服务设施和旅游产品开发,只有依靠地方财政或者招商引资。因此,许多地质公园在获得资格后,后期的公园建设往往资金缺乏,导致旅游开发滞后或简单粗犷。(3)管理落后,矛盾突出。许多地质公园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置也很薄弱。有些地质公园只有在申报时和开园揭碑时有人负责,其余时候的日常工作则都处于无人负责的情况。
3 我国地质公园低碳转型升级策略
3.1地质公园旅游产品的低碳转型
地质公园要注重开发新型的低碳旅游产品。首先,旅游产品的应该紧紧围绕“低碳”主题,旅游产品的名称设计上面打上低碳标签,吸引游客的目光。其次,抛开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加入游客的参与互动,开发一些低碳主题的体验项目。最后,旅游产品的设计中,要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性,让游客们在游览过程不知不觉地养成低碳的旅游消费习惯,形成低碳的旅游意识。
3.2地质公园旅游设施的低碳转型
地质公园旅游设施的低碳转型可从“吃、住、行、游、购、娱”这6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吃”,可以构建绿色餐厅,餐厅的装修采用绿色环保材料,食材多采用当地食物,避免食材的长途运输造成的交通碳排放。“住”则积极创建绿色饭店,饭店的用电设施要采用节能性设施,并在显眼位置贴上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标识。“行”则是在旅游过程中推广使用电动的或者混合性动力的交通工具,多使用自行车这种环保又健身的交通工具。“游”是指地质公园的游览设施,如游览步道、游客中心、公共厕所、标识标牌等设施建设应采用环保材料,尽量做到低碳绿色。“购”是指在景区创建绿色商店,出售绿色商品,商店不提供一次性塑料袋,鼓励游客自带环保型购物袋。“娱”则是指不建造大型的现代化娱乐设施,这种现代化的娱乐设施不仅耗能极大,并且占据空间,可以因地制宜开发一些简单的节能型娱乐设施。
3.3 地质公园旅游服务的低碳转型
在景区内设立专门的低碳旅游服务点,为游客提供低碳旅游信息。游客可以查询低碳酒店、低碳餐厅的位置,查询哪里有自行车租借点,也可查询怎么样的旅游方式才算低碳旅游。公园可以将低碳营业商家标识出来,对于那些响应低碳旅游,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落实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不提供一次性塑料包装袋,仅出售当地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商家贴上统一的低碳标示。对导游人员进行低碳培训,打造地质公园的科学低碳导游。
3.4 地质公园旅游管理的低碳转型
地质公园自身管理机构的设置要精简,不设置过多的岗位,并且各个岗位的责任需要明确,管理场所的建造符合低碳环保的理念,材料用新型的环保材料,建造的规模不能奢华高调,以能满足日常的管理工作为标准,制定管理人员低碳标准,不浪费公共资源。对于外部的管理,包括对游客的管理和对当地居民的管理,可以成立低碳管理与监督机构,主要作用是追踪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碳排放,然后与平均碳排放进行比较,对于高于平均碳排放的游客或者居民进行惩罚,低于平均碳排放的则进行奖励。
参考文献
[1] 毛学翠.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探析[J].资源·产业,2003,5(4)
[2] 赵逊,赵汀.欧洲地质公园建设和意义[J].地球学报,2002,23(5)
[3] 周梅.我国低碳旅游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7)
[4] 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13)154-155
关键词:低碳视角;地质公园;转型升级
1 研究现状综述
国外关于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的研究较早,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地质遗迹的内涵、地质保护与地质旅游、地质公园的建立、地质公园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等。最早开始国外学者的大多数研究还是对地质遗迹的保护,Legge和 King对地质保护给出了定义。Cowie和 Winbledon则认为地质遗迹的保护本质上是国土资源保护,而这种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全人类的共同财富。Workman认为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应该是政府的责任,因为地质资源非常脆弱,应重在保护次在开发。
对于地质公园,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质公园的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赵逊和赵汀共同研究了国外尤其是欧洲的地质公园的建设状况;钱小梅和赵媛研究了世界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情况并提出了对于我国地质公园开发建设的借鉴意义;后立胜和许学研究了国家地质公园的类型和不同类型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策略;陈安泽对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国内学者对于地质公园的研究多为地质公园的开发,而对于地质公园的保护却寥寥无几。
2 我国地质公园开发现状
2001年3月16日,我国建立了第一批共计11处国家地质公园,而在随后的几年内,地质公园高速发展,到2014年1月,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已经增至240处。地质公园的快速增长对于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2年批准成立的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景区相比于2001年,游客人数增加28.7%,门票收入增幅为50%。而一些不为人知的旅游景区在成立了国家地质公园后,不但名气大增,而且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例如,浙江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开园后的第一年,游客量增加400%,门票收入增加900%;河北阜平天生桥国家地质公园,还没有正式揭碑开园,游客增长量就达到了100%,门票收入增长166.6%。
但同时地质公园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1)产品单一,吸引力不够。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出现了地质公园之间简单复制的情况,许多地质公园的旅游产品单一,吸引力不够,大多数仍然是以观光游为主,游客的参与性不强。(2)资金不足,旅游设施落后。国家和省所拨发的地质遗迹保护的专用资金,主要用于地质公园基础性、公益性的工作。而公园的旅游服务设施和旅游产品开发,只有依靠地方财政或者招商引资。因此,许多地质公园在获得资格后,后期的公园建设往往资金缺乏,导致旅游开发滞后或简单粗犷。(3)管理落后,矛盾突出。许多地质公园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置也很薄弱。有些地质公园只有在申报时和开园揭碑时有人负责,其余时候的日常工作则都处于无人负责的情况。
3 我国地质公园低碳转型升级策略
3.1地质公园旅游产品的低碳转型
地质公园要注重开发新型的低碳旅游产品。首先,旅游产品的应该紧紧围绕“低碳”主题,旅游产品的名称设计上面打上低碳标签,吸引游客的目光。其次,抛开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加入游客的参与互动,开发一些低碳主题的体验项目。最后,旅游产品的设计中,要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性,让游客们在游览过程不知不觉地养成低碳的旅游消费习惯,形成低碳的旅游意识。
3.2地质公园旅游设施的低碳转型
地质公园旅游设施的低碳转型可从“吃、住、行、游、购、娱”这6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吃”,可以构建绿色餐厅,餐厅的装修采用绿色环保材料,食材多采用当地食物,避免食材的长途运输造成的交通碳排放。“住”则积极创建绿色饭店,饭店的用电设施要采用节能性设施,并在显眼位置贴上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标识。“行”则是在旅游过程中推广使用电动的或者混合性动力的交通工具,多使用自行车这种环保又健身的交通工具。“游”是指地质公园的游览设施,如游览步道、游客中心、公共厕所、标识标牌等设施建设应采用环保材料,尽量做到低碳绿色。“购”是指在景区创建绿色商店,出售绿色商品,商店不提供一次性塑料袋,鼓励游客自带环保型购物袋。“娱”则是指不建造大型的现代化娱乐设施,这种现代化的娱乐设施不仅耗能极大,并且占据空间,可以因地制宜开发一些简单的节能型娱乐设施。
3.3 地质公园旅游服务的低碳转型
在景区内设立专门的低碳旅游服务点,为游客提供低碳旅游信息。游客可以查询低碳酒店、低碳餐厅的位置,查询哪里有自行车租借点,也可查询怎么样的旅游方式才算低碳旅游。公园可以将低碳营业商家标识出来,对于那些响应低碳旅游,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落实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不提供一次性塑料包装袋,仅出售当地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商家贴上统一的低碳标示。对导游人员进行低碳培训,打造地质公园的科学低碳导游。
3.4 地质公园旅游管理的低碳转型
地质公园自身管理机构的设置要精简,不设置过多的岗位,并且各个岗位的责任需要明确,管理场所的建造符合低碳环保的理念,材料用新型的环保材料,建造的规模不能奢华高调,以能满足日常的管理工作为标准,制定管理人员低碳标准,不浪费公共资源。对于外部的管理,包括对游客的管理和对当地居民的管理,可以成立低碳管理与监督机构,主要作用是追踪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碳排放,然后与平均碳排放进行比较,对于高于平均碳排放的游客或者居民进行惩罚,低于平均碳排放的则进行奖励。
参考文献
[1] 毛学翠.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探析[J].资源·产业,2003,5(4)
[2] 赵逊,赵汀.欧洲地质公园建设和意义[J].地球学报,2002,23(5)
[3] 周梅.我国低碳旅游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7)
[4] 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13)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