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翻译习得自主性应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及因特网辅助翻译教学在提高学生翻译习得自主性的作用,并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辅助;翻译教学;翻译习得自主性;小组互评
1.引言
所谓翻译习得自主性,指的是学习者掌握自我确定翻译学习目标,选择翻译练习材料,评估翻译学习进程和学习结果等一系列的能力。"翻译习得自主性"作为一种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受益匪浅,而且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础。由现有的翻译教学模式向新的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我们不仅在教学理念上,还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上做出转变,围绕培养学生的翻译习得学习能力,改进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
2.理论基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知识。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储存和提取,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是积极的,富于创造性的,不是消极的,被动的。教师不能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学习者的知识建构也不能由他人代替。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认识,重视建立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探索知识的情景。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识别,加工信息,建构新知识和新技能。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监督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建构主义即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建构主义的这些观点为翻译教学的新理念提供了理论基础
3.因特网辅助翻译教学
现在多数大学的翻译课堂上引入了多媒体教学,让翻译课堂不再是黑白的枯燥的。但这对学生翻译习得自主性的提高作用还不够大,因为学生课下练习的时间得不到老师的有效监控与指导。而因特网现在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这个巨大的资源库为翻译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工具。实在早该引入翻译教学中。其在教学中所展现的灵活性,针对性,适时性,交互性和生动性是传统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而且因特网界面友好,有相关网站链接,使教授和学习更具系统化和有效性。因特网辅助翻译教学模式为学生的翻译学习创设了有利的外界环境,解决了知识建构受时间,空间和环境的限制,弥补了单纯的翻译课堂的不足,主体地位得到保障,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增强了学生翻译习得的自主性,这十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贾国栋等,1998)。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十分契合,也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是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方向发展。'的要求。
3.1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挑战
因特网辅助教学,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劳动,减轻了授课强度,方便教师备课和业务进修。但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明确课程设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感受。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技术,在因特网上设置公共邮箱,翻译论坛等平台,并进行管理。帮助学生学习利用因特网查找翻译需要的资料,教会学生利用基本的在线翻译工具。在课下通过因特网同学生保持联系,帮助学生解疑答难,培养学生自主进行翻译习得的意识和能力。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供应商的角色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学习策略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辅助者以及网络学习的管理者。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适时地向他们提供学习资源,起到资源提供者的作用(顾曰国,1999)。让学生在翻译练习中学习技能,体验规则,累积经验,进而提高翻译习得的自主性,增强翻译能力。
3.2 学生角色的转变与获益
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在学生积极完成具有真实性,研究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下将翻译练习(包括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择的材料)上传到这些教师创建的网络平台上,进行小组互评,利用老师提供的清晰的标准评阅同伴的译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做中学到了翻译理论层面的知识,而且为了当好评阅人经常需要查阅更多的资料,自己的知识得到扩展也增强了评估自己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能力。平常学生有问题可以在网络的平台上讨论,遇到好的译文可以发表到平台上共享。由于在网上平台登陆时大家可以用虚拟的网名,所以在课堂上因面子因素带来的某些不便得以避免,所以学生会踊跃参加论坛中的讨论,而且向老师请教将很快得到反馈。
所以这些在主观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客观上也锻炼了学生选择翻译练习材料,评估翻译学习进程和学习结果的能力。
4.结论
因特网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遵循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更加适用于目前学生规模日益增长的英语专業教学;而且网络的交互特征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但是笔者认为因特网辅助翻译教学模式中的两个组成部分中,课堂应该占据主要的地位,课堂上人-人间的直接交互,课堂氛围对学生的熏陶和教师人格对学生的魅力要比因特网上人-机-人机械式的相互优越,所以不可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
[1]Benson, P. 2001. Technology-based Approaches.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London: Longman.
[2]Gardner, D and Miller, L. 2002. 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
[3]陈葵阳. 2005. 从建构主义观点谈翻译课堂教学. 中国翻译, (3):78-80
[4]顾曰国. 1999. 外语教学法.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贾国栋, 刘丽燕. 2004. 基于局域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外语电化教学, (1): 36-40.
责任编辑:王利强
【关键词】网络辅助;翻译教学;翻译习得自主性;小组互评
1.引言
所谓翻译习得自主性,指的是学习者掌握自我确定翻译学习目标,选择翻译练习材料,评估翻译学习进程和学习结果等一系列的能力。"翻译习得自主性"作为一种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受益匪浅,而且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础。由现有的翻译教学模式向新的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我们不仅在教学理念上,还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上做出转变,围绕培养学生的翻译习得学习能力,改进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
2.理论基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知识。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储存和提取,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是积极的,富于创造性的,不是消极的,被动的。教师不能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学习者的知识建构也不能由他人代替。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认识,重视建立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探索知识的情景。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识别,加工信息,建构新知识和新技能。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监督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建构主义即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建构主义的这些观点为翻译教学的新理念提供了理论基础
3.因特网辅助翻译教学
现在多数大学的翻译课堂上引入了多媒体教学,让翻译课堂不再是黑白的枯燥的。但这对学生翻译习得自主性的提高作用还不够大,因为学生课下练习的时间得不到老师的有效监控与指导。而因特网现在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这个巨大的资源库为翻译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工具。实在早该引入翻译教学中。其在教学中所展现的灵活性,针对性,适时性,交互性和生动性是传统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而且因特网界面友好,有相关网站链接,使教授和学习更具系统化和有效性。因特网辅助翻译教学模式为学生的翻译学习创设了有利的外界环境,解决了知识建构受时间,空间和环境的限制,弥补了单纯的翻译课堂的不足,主体地位得到保障,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增强了学生翻译习得的自主性,这十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贾国栋等,1998)。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十分契合,也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是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方向发展。'的要求。
3.1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挑战
因特网辅助教学,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劳动,减轻了授课强度,方便教师备课和业务进修。但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明确课程设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感受。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技术,在因特网上设置公共邮箱,翻译论坛等平台,并进行管理。帮助学生学习利用因特网查找翻译需要的资料,教会学生利用基本的在线翻译工具。在课下通过因特网同学生保持联系,帮助学生解疑答难,培养学生自主进行翻译习得的意识和能力。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供应商的角色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学习策略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辅助者以及网络学习的管理者。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适时地向他们提供学习资源,起到资源提供者的作用(顾曰国,1999)。让学生在翻译练习中学习技能,体验规则,累积经验,进而提高翻译习得的自主性,增强翻译能力。
3.2 学生角色的转变与获益
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在学生积极完成具有真实性,研究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下将翻译练习(包括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择的材料)上传到这些教师创建的网络平台上,进行小组互评,利用老师提供的清晰的标准评阅同伴的译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做中学到了翻译理论层面的知识,而且为了当好评阅人经常需要查阅更多的资料,自己的知识得到扩展也增强了评估自己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能力。平常学生有问题可以在网络的平台上讨论,遇到好的译文可以发表到平台上共享。由于在网上平台登陆时大家可以用虚拟的网名,所以在课堂上因面子因素带来的某些不便得以避免,所以学生会踊跃参加论坛中的讨论,而且向老师请教将很快得到反馈。
所以这些在主观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客观上也锻炼了学生选择翻译练习材料,评估翻译学习进程和学习结果的能力。
4.结论
因特网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遵循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更加适用于目前学生规模日益增长的英语专業教学;而且网络的交互特征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但是笔者认为因特网辅助翻译教学模式中的两个组成部分中,课堂应该占据主要的地位,课堂上人-人间的直接交互,课堂氛围对学生的熏陶和教师人格对学生的魅力要比因特网上人-机-人机械式的相互优越,所以不可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
[1]Benson, P. 2001. Technology-based Approaches.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London: Longman.
[2]Gardner, D and Miller, L. 2002. 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
[3]陈葵阳. 2005. 从建构主义观点谈翻译课堂教学. 中国翻译, (3):78-80
[4]顾曰国. 1999. 外语教学法.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贾国栋, 刘丽燕. 2004. 基于局域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外语电化教学, (1): 36-40.
责任编辑: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