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是一场华美的演出,爱是千年的宴席。如今各自是归人,若你也曾想起我,不如忘却。
那年的初秋,升高二,分文理科,换了新教室在五楼,朝阳的房间。
一个人背了大大的包,小心绕过一屋子的零乱嘈杂,挑个边角的位置安安静静坐下。那天穿了白衬衣蓝裙子,白跑鞋,是学校里若干单调女生中最普通的那个。
陈梓从一堆人里面悠闲地晃到我身边,两只手插在裤袋里,黑色的T恤,明亮的眼睛,坏坏地笑着问:“做你的同桌好吗?”我没有回应,抬头看了看这个俊俏的少年,有一丝莫名的慌乱。是的,陈梓生就一副“小白脸”的标准容貌,配“俊俏”这两个字绰绰有余。
新班主任是个民主派,大家的位置就那么自由结合了。陈梓在班里呼朋唤友,看上去有一大堆兄弟,他们聚在一起互相调侃的时候,偶尔会瞟我一眼,让我觉得他们的话题大概与我有关 。忍了好奇,不去问他,课业沉重,而我的努力已成习惯。
他胆子很大,最不屑一顾的语文课上,总是选择与周公相会。那张很容易让人想入非非的面孔大逆不道地朝着我,长长的睫毛羞涩地在脸上画两道优美的弧线,不自禁地就看得痴了。偶尔他会突然睁开眼来吓我 ,悄悄地说:“秦桑,你走神了,老师看你呢。”
的确我总是很倒霉,他那样大大方方一节课接着一节课地睡没有人注意,而我只要稍稍做一点违背课堂纪律的事就会被老师逮到,这让我觉得做个听话的好学生也许只是刻意,并非自觉。
那个时候还是爱零食,纸袋装的香山瓜子和话梅,桌洞里总也闲闲地藏着几包。 课间时小声地嗑,把壳儿悄悄藏到铅笔盒儿里。有时候看他醒来,眼神迷离,憨态可掬,便抓一把瓜子轻轻放在他的练习本上。页面正中是他铅笔速写的一个长发女生,淡定的感觉,似曾相识。
他嗑瓜子的姿势与小女子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把凳子甩开,正面坐过来,脸埋下去,非常认真而专业,像是参加比赛。我逗他:“陈梓,白吃人家的东西是不是特别香?”他立刻甩甩头发,字正腔圆送我两个字:“小人。”不过之后开始很斯文很小女生地嗑瓜子,有时候还掏钱去买些小吃回来。
这样的日子不张扬地慢慢走着,我照例是年级里排名非常靠前的好学生,而陈梓的成绩依然不好不坏。和陈梓之间渐渐滋生出的一些暧昧,似乎班里其他人比我们更感兴趣,不去管。我很清楚自己的方向,妈妈说让我提前一年参加高考看看,心里满满的都是不可让家人失望的呐喊,和陈梓的轻松那么不相配。
那时候家里给的零用钱很少,好像学校食堂里的素菜也不过才3角一份。高二下学期,每到周五陈梓就会嘻皮笑脸地从我手里抽走1张1元的票子,他说借的啊,零借整还,凑个大数一起给你。我不知道他究竟要凑成多大的“大数”,借钱这件事于我似乎永远也不好开口,陈梓怎么能办到呢?居然每一次还那么理直气壮,一次趁陈梓请教一道函数题的时候问了,他还是一脸的坏笑,说:“这样你会记得我久一点。”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后来很多经典的短信都是借了陈梓的创意,什么一直想对你说那三个字——“还我钱”之类的东东。不过我对钱币的数量和归属一向从概念上模糊,陈梓的用心好像有些多余。
事实上1元票的积累并没有太多,5月份,我不得不搬去高三那边适应一次次模拟考试和冲刺练习,要离开“桑梓地”了。陈梓把我们的位置叫做“桑梓地”——秦桑陈梓的地盘。
一个晴朗的上午,高三的老师来领我们班为数不多的几个要提前参加高考的“有为青年”,我磨磨蹭蹭不肯离去。陈梓默默把我们俩混在一起用的书本分开,理齐捆好。我趴在他常常趴的地方,模仿他面孔的朝向,看阳光散落在课桌上,一段一段,段段是碎裂的寂寞与忧伤。
高三在一楼,教室里的人员有些凋零,稀稀拉拉地坐着,我被分在靠窗的位置,旁边没有人。窗外是篮球场,常常看到陈梓在课间或晚饭后来打球,以前同桌似乎没有觉得他有多少打球的时间。有时候他只是抱着球经过我的窗外,帅帅地落寞着。偶尔他也会突然扔掉球扑到我的窗前,声声叫着“秦桑”“秦桑”,但并没有什么要说的内容。
其实是我疲惫紧张到无暇旁骛,经历着高三的严酷,机械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即使一直心心念念想着那所校园里有片未名湖的学校,也提不起让我再来一次厉兵秣马的兴致。我只盼这次就能够脱离题海,随便进一所大学安慰父母,其他的,往后靠吧。
7月4日高三放假,下午下起了小雨,空荡荡的教室里,只剩我一个人兀自茫然地呆坐,等爸爸来接。陈梓吹着口哨进来,一屁股坐到我旁边,明亮的眼神,温暖的笑容,低低地说:“真狠心,要走了也不去找老朋友告别,我们的桑梓地就那么不留人吗?”
那天穿了白色无袖棉布的衫子,短短的牛仔裙。有7月难得的凉风阵阵吹着空旷的一楼,身边人宽宽的肩膀,是那么强劲的诱惑,几乎就要忍不住借来软软地靠一会儿。好在陈梓适时地站起来,留下一个新笔记本,无言地走了,与一步踏进教室的老爸擦肩而过。
匆匆收拾东西,所有书本都装进爸爸带来的编织袋,随手塞进袋子里的,还有陈梓那个没来得及看的笔记本。然后回家大睡两天,然后考试,然后等成绩,报学校,根据分数,爸妈帮忙挑了一所省内的普通大学。
假期无聊的日子常常会想起陈梓,想起那张俊俏的面孔和磕瓜子时调皮的样子,想着这样的关系算不算初恋,想着为什么陈梓不想办法和我联系。那个时候平民家里都没有电话,散开了再找一个人不是很容易。
可是陈梓还是可以从学校的榜单上看到我的名字以及考进的学校,我也可以去学校看他,他应该不会突然转学。不知道为什么彼此当年同时选择了不行动,更不知道陈梓有没有像我一样痛痛的,任思念一天天瘦着。
大一的暑假,邻居小孩来借高中课本,储物室里找到高考前拉回家的编织袋,一年多了,这个袋子看也懒得看一眼。突然就搜出了一直和课本做伴的陈梓送的那个被遗忘的笔记本,极浅极淡的蓝色,封皮上画着考究的盘龙图案,是我的属相。笔记本扉页干干净净,是那个年代难得见的没有题写什么豪言壮语作赠言的本子。
笔记本里整整齐齐夹着13张1元人民币,每张纸币正面,女拖拉机手旁边,都有一行用圆珠笔写的小字:“秦桑,想和你谈一场恋爱。陈梓。”13张纸币翻过,依稀可见陈梓坐在那里偷偷喜欢上我的样子,眼神里有闪烁的光,无限爱意的笑,以及一切飞短流长。
当时阴差阳错没有看到的明确态度,时隔一年读到,已在爱上了另一个人之后。我所能做的也只是仔仔细细把纸币收好,再次整整齐齐夹进那个笔记本,并且放回它原来的位置。
一晃10多年流逝,陈梓这两个字,偶尔忆起,如一段旧日时光,和永远不会回来的青葱岁月。有甜蜜,有神伤。
前天夜里闹失眠,爬起来去网上找人打麻将。凌晨两点的联众麻将馆有些冷清,好不容易凑了一桌人,牌开出来以后,赫然发现上家的昵称居然就是——桑——梓——地。再看数字ID:19920901,是陈梓找过来要做同桌的日子。努力睁大眼睛,努力调整好呼吸,聊天窗口打过字去问:在哪里?桑梓地答北京,再问:老家哪里?济南。再问……突然网络断了链接,退回到麻将馆大厅。赶紧重新进去,仔细查房间每一个在线ID,却怎么也找不到桑梓地。
我知道一定是他,老家在济南,名曰桑梓地,1992年9月1日。可是他不知道是我,我在联众很白痴地叫作“天下无双”。
有人曾经说过,生命是一场华美的演出,爱是千年的宴席。如今各自是归人,若你也曾想起我,不如忘却。
(编辑:乌耕)
那年的初秋,升高二,分文理科,换了新教室在五楼,朝阳的房间。
一个人背了大大的包,小心绕过一屋子的零乱嘈杂,挑个边角的位置安安静静坐下。那天穿了白衬衣蓝裙子,白跑鞋,是学校里若干单调女生中最普通的那个。
陈梓从一堆人里面悠闲地晃到我身边,两只手插在裤袋里,黑色的T恤,明亮的眼睛,坏坏地笑着问:“做你的同桌好吗?”我没有回应,抬头看了看这个俊俏的少年,有一丝莫名的慌乱。是的,陈梓生就一副“小白脸”的标准容貌,配“俊俏”这两个字绰绰有余。
新班主任是个民主派,大家的位置就那么自由结合了。陈梓在班里呼朋唤友,看上去有一大堆兄弟,他们聚在一起互相调侃的时候,偶尔会瞟我一眼,让我觉得他们的话题大概与我有关 。忍了好奇,不去问他,课业沉重,而我的努力已成习惯。
他胆子很大,最不屑一顾的语文课上,总是选择与周公相会。那张很容易让人想入非非的面孔大逆不道地朝着我,长长的睫毛羞涩地在脸上画两道优美的弧线,不自禁地就看得痴了。偶尔他会突然睁开眼来吓我 ,悄悄地说:“秦桑,你走神了,老师看你呢。”
的确我总是很倒霉,他那样大大方方一节课接着一节课地睡没有人注意,而我只要稍稍做一点违背课堂纪律的事就会被老师逮到,这让我觉得做个听话的好学生也许只是刻意,并非自觉。
那个时候还是爱零食,纸袋装的香山瓜子和话梅,桌洞里总也闲闲地藏着几包。 课间时小声地嗑,把壳儿悄悄藏到铅笔盒儿里。有时候看他醒来,眼神迷离,憨态可掬,便抓一把瓜子轻轻放在他的练习本上。页面正中是他铅笔速写的一个长发女生,淡定的感觉,似曾相识。
他嗑瓜子的姿势与小女子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把凳子甩开,正面坐过来,脸埋下去,非常认真而专业,像是参加比赛。我逗他:“陈梓,白吃人家的东西是不是特别香?”他立刻甩甩头发,字正腔圆送我两个字:“小人。”不过之后开始很斯文很小女生地嗑瓜子,有时候还掏钱去买些小吃回来。
这样的日子不张扬地慢慢走着,我照例是年级里排名非常靠前的好学生,而陈梓的成绩依然不好不坏。和陈梓之间渐渐滋生出的一些暧昧,似乎班里其他人比我们更感兴趣,不去管。我很清楚自己的方向,妈妈说让我提前一年参加高考看看,心里满满的都是不可让家人失望的呐喊,和陈梓的轻松那么不相配。
那时候家里给的零用钱很少,好像学校食堂里的素菜也不过才3角一份。高二下学期,每到周五陈梓就会嘻皮笑脸地从我手里抽走1张1元的票子,他说借的啊,零借整还,凑个大数一起给你。我不知道他究竟要凑成多大的“大数”,借钱这件事于我似乎永远也不好开口,陈梓怎么能办到呢?居然每一次还那么理直气壮,一次趁陈梓请教一道函数题的时候问了,他还是一脸的坏笑,说:“这样你会记得我久一点。”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后来很多经典的短信都是借了陈梓的创意,什么一直想对你说那三个字——“还我钱”之类的东东。不过我对钱币的数量和归属一向从概念上模糊,陈梓的用心好像有些多余。
事实上1元票的积累并没有太多,5月份,我不得不搬去高三那边适应一次次模拟考试和冲刺练习,要离开“桑梓地”了。陈梓把我们的位置叫做“桑梓地”——秦桑陈梓的地盘。
一个晴朗的上午,高三的老师来领我们班为数不多的几个要提前参加高考的“有为青年”,我磨磨蹭蹭不肯离去。陈梓默默把我们俩混在一起用的书本分开,理齐捆好。我趴在他常常趴的地方,模仿他面孔的朝向,看阳光散落在课桌上,一段一段,段段是碎裂的寂寞与忧伤。
高三在一楼,教室里的人员有些凋零,稀稀拉拉地坐着,我被分在靠窗的位置,旁边没有人。窗外是篮球场,常常看到陈梓在课间或晚饭后来打球,以前同桌似乎没有觉得他有多少打球的时间。有时候他只是抱着球经过我的窗外,帅帅地落寞着。偶尔他也会突然扔掉球扑到我的窗前,声声叫着“秦桑”“秦桑”,但并没有什么要说的内容。
其实是我疲惫紧张到无暇旁骛,经历着高三的严酷,机械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即使一直心心念念想着那所校园里有片未名湖的学校,也提不起让我再来一次厉兵秣马的兴致。我只盼这次就能够脱离题海,随便进一所大学安慰父母,其他的,往后靠吧。
7月4日高三放假,下午下起了小雨,空荡荡的教室里,只剩我一个人兀自茫然地呆坐,等爸爸来接。陈梓吹着口哨进来,一屁股坐到我旁边,明亮的眼神,温暖的笑容,低低地说:“真狠心,要走了也不去找老朋友告别,我们的桑梓地就那么不留人吗?”
那天穿了白色无袖棉布的衫子,短短的牛仔裙。有7月难得的凉风阵阵吹着空旷的一楼,身边人宽宽的肩膀,是那么强劲的诱惑,几乎就要忍不住借来软软地靠一会儿。好在陈梓适时地站起来,留下一个新笔记本,无言地走了,与一步踏进教室的老爸擦肩而过。
匆匆收拾东西,所有书本都装进爸爸带来的编织袋,随手塞进袋子里的,还有陈梓那个没来得及看的笔记本。然后回家大睡两天,然后考试,然后等成绩,报学校,根据分数,爸妈帮忙挑了一所省内的普通大学。
假期无聊的日子常常会想起陈梓,想起那张俊俏的面孔和磕瓜子时调皮的样子,想着这样的关系算不算初恋,想着为什么陈梓不想办法和我联系。那个时候平民家里都没有电话,散开了再找一个人不是很容易。
可是陈梓还是可以从学校的榜单上看到我的名字以及考进的学校,我也可以去学校看他,他应该不会突然转学。不知道为什么彼此当年同时选择了不行动,更不知道陈梓有没有像我一样痛痛的,任思念一天天瘦着。
大一的暑假,邻居小孩来借高中课本,储物室里找到高考前拉回家的编织袋,一年多了,这个袋子看也懒得看一眼。突然就搜出了一直和课本做伴的陈梓送的那个被遗忘的笔记本,极浅极淡的蓝色,封皮上画着考究的盘龙图案,是我的属相。笔记本扉页干干净净,是那个年代难得见的没有题写什么豪言壮语作赠言的本子。
笔记本里整整齐齐夹着13张1元人民币,每张纸币正面,女拖拉机手旁边,都有一行用圆珠笔写的小字:“秦桑,想和你谈一场恋爱。陈梓。”13张纸币翻过,依稀可见陈梓坐在那里偷偷喜欢上我的样子,眼神里有闪烁的光,无限爱意的笑,以及一切飞短流长。
当时阴差阳错没有看到的明确态度,时隔一年读到,已在爱上了另一个人之后。我所能做的也只是仔仔细细把纸币收好,再次整整齐齐夹进那个笔记本,并且放回它原来的位置。
一晃10多年流逝,陈梓这两个字,偶尔忆起,如一段旧日时光,和永远不会回来的青葱岁月。有甜蜜,有神伤。
前天夜里闹失眠,爬起来去网上找人打麻将。凌晨两点的联众麻将馆有些冷清,好不容易凑了一桌人,牌开出来以后,赫然发现上家的昵称居然就是——桑——梓——地。再看数字ID:19920901,是陈梓找过来要做同桌的日子。努力睁大眼睛,努力调整好呼吸,聊天窗口打过字去问:在哪里?桑梓地答北京,再问:老家哪里?济南。再问……突然网络断了链接,退回到麻将馆大厅。赶紧重新进去,仔细查房间每一个在线ID,却怎么也找不到桑梓地。
我知道一定是他,老家在济南,名曰桑梓地,1992年9月1日。可是他不知道是我,我在联众很白痴地叫作“天下无双”。
有人曾经说过,生命是一场华美的演出,爱是千年的宴席。如今各自是归人,若你也曾想起我,不如忘却。
(编辑:乌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