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师》在2006年第9期上刊载的《无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一文,引起了我校教师的关注,因为我校一直在倡导“无批评教育”,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文在肯定惩戒教育时,却否定“无批评教育”,认定其为“伪教育”。我认为有失偏颇,文章作者忽视了多元社会里教育方式的多元性,值得商榷。
一位专家曾形象地比较中方和西方的教育评价:“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就像一杯没倒满的水。在传统的中国老师眼里,通常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在西方老师眼里,却总是看到‘一半是满的’。前者否定,后者肯定”。可见中国固有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已有的成绩,漠视了教育的激励功能。无数事实说明,一个孩子总是受到负面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从而自暴自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也不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更不能满足现代学生渴求认可的心理需求,很有必要审视与反思。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不多见的惩戒教育,在我国还根深蒂固,我想不外乎有如下原因:首先是历史原因。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文化在中国人的骨子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迹,独尊、专制、专权、奴役等破败的文化现象在教育后代的活动中屡见不鲜。中国几千年的教育都是以鞭打作为手段的(“教”字的义符就是鞭打的意思),“不打不成才”成了多数人教育后代的金科玉律。这种方式说到底是“师道尊严”即“专制”在起作用。其次是这种方式简单易行,被称作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它没有技巧可言,不需要研究被惩罚者的心理状态和承受能力。无论懂不懂教育规律的人都能用,所以用得顺手,用得省力,用得普及。
马卡连柯早就告诫我们:“惩戒是培养奴隶”。惩戒教育轻辄扼杀学生的个性,泯灭学生的创造潜能,严重者更会引发血的教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惩罚是一种敏感性极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教育技巧”,“用得不适当,学生的怨气就可能增长,逆反心理就可能产生”。正因为如此,我们大力提倡“无批评教育”。
我们所说的“无批评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正面评价、鼓励学生,宽容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过失与错误,用激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愿望,引导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
无批评教育的实施,给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活动中,要求教育者既要防止一团和气的庸俗,又要防止无中生有的虚伪,还要防止混淆是非的放任。实践证明,施行“无批评教育”的全过程,无不体现学校和教师的真爱与智慧。
有效实施无批评教育,首先是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形成“无批评”的“场”。也就是通过构建班级的学习文化、制度文化、评价文化、舆论文化等来限制、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通过班集体力量和学生自己管理学生,避免老师与学生的正面冲突。这种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基础。师生关系和谐,教育的效应也就凸显了。另外,班级制度的形成与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帮助学生明辨是与非的最佳途径。中学生只要明确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就会少犯错误,也就少了挨批评的机会。如我校每月一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5个维度,涵盖学生校内外生活的28种主要表现,进行逐项分等评价,先学生互评,后老师总评,再全班公示,其结果与评先升学挂钩,大大规范了学生行为,效果很好。
其次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因人因事因境而异,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更是考验教育者的智慧,这些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自责式。学生因不认真答错了问题,老师不训斥,而是自揽责任,有意为学生开脱,这样既让学生不感到难堪,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强化了课堂所要掌握的内容,对课堂不用心听讲的学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协商式。老师用商量的口吻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这种方式既及时肯定学生已经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同时善意地指出他还存在的不足,学生会乐意接受老师的意见,因为老师维护了他的自尊心。
希望式。教师的智慧就在于让每一个学生对明天抱有希望。尤其是困难生,老师通过语言态度的暗示,提升他们的自信。学生虽然做错了,但能从老师的安慰中看到今后学习的希望,使学生虽错却不灰心,激起学生“争取下次一定做好”的愿望。
激将式。遣将不如激将,这种带有挑战性的评价,能够激活学生的潜能。这样做能激励学生奋进,激发学生的斗志,学生自然会相互比拼,在竞争中发展。这一方式对优秀学生比较管用。
夸赞式。渴望认可是人的本能,教师要善于用赏识的眼光,放大学生的优点,要坚信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多从正面赞许学生。对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出错的学生,老师要善于发现优点,及时安慰。这样做,能极好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直话曲说式。即不直接将学生的错误指出来,用委婉的话语,拐弯抹角,顾左右而言他,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暗示作用,达到纠正其行为的目的。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体会老师的话语里的警示作用,从而达到不治而愈的目的。
“一考惊人式”。这是“异步教学”的考试评价方式,它的原则是学生会了就考、不会不考,即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内容和标高,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学完成学习内容后,向老师提出考试要求,考试目标呈梯级状,最终达到“不考则已,一考惊人”的评价目的,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体验成功。
单独指正式。在对学生评价中,我们始终坚持“扬善于公堂,归过于暗室”的原则。对错误严重或性格内向的学生,采取单独谈心,个别指正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如何改正。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了指出学生错误的目的。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尤其对玩劣生管用。
“无批评”并非放任学生,在特殊情况下,有智慧的老师,将批评的表面裹上一层糖衣,让衷言也顺耳。例如,一个学生突然连续几天没交作业,老师可以悄悄的告诉他:“你让老师很吃惊,知道为什么吗?”“我怎么也没想到连续不交作业的竟是你!”一句“批评”的表扬,一句期待的话语,带给学生的是震撼和触动。行为正常的学生的心灵就是如此的敏感,当他们有麻烦和过失的时候,恰恰也正是最需要帮助、安慰和鼓励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老师一味地指责、训斥,就抵消了学生的内疚和不安,由此还有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让教育失效。
我们应该懂得教育是要以人的尊严为基础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善待学生的失误,宽容学生的过错,放大学生的优点,正是老师的魅力之所在。今天你把一个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明天这个学生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坚持运用“无批评教育”的老师,正是把学生当做一个大有作为的人在看待。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充满自信的学习环境里快乐地学习,让他们常常保持爱学习、爱老师、爱生活的心态,这才是教育的大智慧,才是有灵魂的教育。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陆家街中学)
一位专家曾形象地比较中方和西方的教育评价:“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就像一杯没倒满的水。在传统的中国老师眼里,通常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在西方老师眼里,却总是看到‘一半是满的’。前者否定,后者肯定”。可见中国固有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已有的成绩,漠视了教育的激励功能。无数事实说明,一个孩子总是受到负面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从而自暴自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也不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更不能满足现代学生渴求认可的心理需求,很有必要审视与反思。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不多见的惩戒教育,在我国还根深蒂固,我想不外乎有如下原因:首先是历史原因。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文化在中国人的骨子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迹,独尊、专制、专权、奴役等破败的文化现象在教育后代的活动中屡见不鲜。中国几千年的教育都是以鞭打作为手段的(“教”字的义符就是鞭打的意思),“不打不成才”成了多数人教育后代的金科玉律。这种方式说到底是“师道尊严”即“专制”在起作用。其次是这种方式简单易行,被称作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它没有技巧可言,不需要研究被惩罚者的心理状态和承受能力。无论懂不懂教育规律的人都能用,所以用得顺手,用得省力,用得普及。
马卡连柯早就告诫我们:“惩戒是培养奴隶”。惩戒教育轻辄扼杀学生的个性,泯灭学生的创造潜能,严重者更会引发血的教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惩罚是一种敏感性极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惩罚是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教育技巧”,“用得不适当,学生的怨气就可能增长,逆反心理就可能产生”。正因为如此,我们大力提倡“无批评教育”。
我们所说的“无批评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正面评价、鼓励学生,宽容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过失与错误,用激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愿望,引导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
无批评教育的实施,给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活动中,要求教育者既要防止一团和气的庸俗,又要防止无中生有的虚伪,还要防止混淆是非的放任。实践证明,施行“无批评教育”的全过程,无不体现学校和教师的真爱与智慧。
有效实施无批评教育,首先是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形成“无批评”的“场”。也就是通过构建班级的学习文化、制度文化、评价文化、舆论文化等来限制、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通过班集体力量和学生自己管理学生,避免老师与学生的正面冲突。这种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基础。师生关系和谐,教育的效应也就凸显了。另外,班级制度的形成与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帮助学生明辨是与非的最佳途径。中学生只要明确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就会少犯错误,也就少了挨批评的机会。如我校每月一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5个维度,涵盖学生校内外生活的28种主要表现,进行逐项分等评价,先学生互评,后老师总评,再全班公示,其结果与评先升学挂钩,大大规范了学生行为,效果很好。
其次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因人因事因境而异,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更是考验教育者的智慧,这些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自责式。学生因不认真答错了问题,老师不训斥,而是自揽责任,有意为学生开脱,这样既让学生不感到难堪,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强化了课堂所要掌握的内容,对课堂不用心听讲的学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协商式。老师用商量的口吻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这种方式既及时肯定学生已经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同时善意地指出他还存在的不足,学生会乐意接受老师的意见,因为老师维护了他的自尊心。
希望式。教师的智慧就在于让每一个学生对明天抱有希望。尤其是困难生,老师通过语言态度的暗示,提升他们的自信。学生虽然做错了,但能从老师的安慰中看到今后学习的希望,使学生虽错却不灰心,激起学生“争取下次一定做好”的愿望。
激将式。遣将不如激将,这种带有挑战性的评价,能够激活学生的潜能。这样做能激励学生奋进,激发学生的斗志,学生自然会相互比拼,在竞争中发展。这一方式对优秀学生比较管用。
夸赞式。渴望认可是人的本能,教师要善于用赏识的眼光,放大学生的优点,要坚信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多从正面赞许学生。对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出错的学生,老师要善于发现优点,及时安慰。这样做,能极好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直话曲说式。即不直接将学生的错误指出来,用委婉的话语,拐弯抹角,顾左右而言他,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暗示作用,达到纠正其行为的目的。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体会老师的话语里的警示作用,从而达到不治而愈的目的。
“一考惊人式”。这是“异步教学”的考试评价方式,它的原则是学生会了就考、不会不考,即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内容和标高,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学完成学习内容后,向老师提出考试要求,考试目标呈梯级状,最终达到“不考则已,一考惊人”的评价目的,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体验成功。
单独指正式。在对学生评价中,我们始终坚持“扬善于公堂,归过于暗室”的原则。对错误严重或性格内向的学生,采取单独谈心,个别指正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如何改正。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了指出学生错误的目的。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尤其对玩劣生管用。
“无批评”并非放任学生,在特殊情况下,有智慧的老师,将批评的表面裹上一层糖衣,让衷言也顺耳。例如,一个学生突然连续几天没交作业,老师可以悄悄的告诉他:“你让老师很吃惊,知道为什么吗?”“我怎么也没想到连续不交作业的竟是你!”一句“批评”的表扬,一句期待的话语,带给学生的是震撼和触动。行为正常的学生的心灵就是如此的敏感,当他们有麻烦和过失的时候,恰恰也正是最需要帮助、安慰和鼓励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老师一味地指责、训斥,就抵消了学生的内疚和不安,由此还有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让教育失效。
我们应该懂得教育是要以人的尊严为基础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善待学生的失误,宽容学生的过错,放大学生的优点,正是老师的魅力之所在。今天你把一个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明天这个学生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坚持运用“无批评教育”的老师,正是把学生当做一个大有作为的人在看待。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充满自信的学习环境里快乐地学习,让他们常常保持爱学习、爱老师、爱生活的心态,这才是教育的大智慧,才是有灵魂的教育。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陆家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