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神秘的海底浊流

来源 :科学中国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bb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沧海》有云: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对于大海的深不可测,数千年来人们一直想钻进它的“内心”深处一探究竟。近年,依托高科技测量手段,人类发现茫茫沧海居然像大陆一样,里面潜藏着一众高原峡谷、温泉、矿物质、能源及其它生物,它们组成了一个丰富绚烂而又复杂的海底世界。
  “三维数值模拟可极大地推进我们对复杂地形下海底浊流及其沉积的研究”。安徽工业大学教授、能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环境流体研究所所长黄河清如是认为。迄今为止,他埋首于环境流体力学方面研究已近20年。
  20年积淀 走进海底浊流领域
  科研,为探索未知及解决问题而存在。对黄河清来讲,数十年的学习沉淀像穿上了轻便的鱼鳍,促进其在科研的海洋中自在遨游。
  1985年,黄河清从钟爱的南京大学构造地质及地理物理专业毕业后,考取了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地学教育家郭令智先生的研究生。并于次年作为国家教委第五批中日互换研究生远渡重洋,来到日本九州大学进行有关地热地区地下水的环境调查研究,师从于当时日本地热学会会长汤原浩三教授,在国际著名期刊《地下水》(GroudWater)上发表论文1篇,提出了示踪子有效初始浓度的概念,首次给出了根据瞬时源模型理论解推出的两组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根据示踪物涌出曲线上的不同点计算有关污染物三重要参数的计算公式(Huang,H.1991 On a one-dimensional tracer model. Ground Water 29(7),18-20),可快速判断地下水突发性污染的源强、扩散系数及流动速度,进而对其污染范围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
  硕士毕业后回国,经教委工作人员推荐,他在南京熊猫电子集团工作近8年,深感继续学习的重要性,1997年,他毅然远赴美国爱荷华大学水力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主攻水坝泄洪道下过饱和溶解气体的数值模拟研究,成功建立了可评估及优化降低泄洪道下过饱和气体设施设计的二维及三维的数值计算模型,助其研究所获得了高额的研究资金并于2002获得博士学位。
  按常理,黄河清将会在环境水力学上深入研究。但一次机遇垂青,让他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即海底浊流领域。水体流场模拟研究可以通过既有软件进行,无需重新编程。当时正在读博的黄河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研究了数值求解纳维尔-斯特克斯方程的编程。博士毕业后,恰逢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和壳牌石油公司合作的研究项目需要这方面的博士。于是,2003年起,他就在美国南卡罗莱拉大学做博士后及研究助教授,期间和美国海底浊流研究的前辈、著名四方程深度平均模型的提出人Gary Parker 教授的弟子Imran教授紧密合作,进行有关海底浊流的数值模拟研究。很快,项目取得了较大进展,建立了得到已有实验数据验证的有关海底浊流的湍流、沉积物的沉积及夹带、沉积物的推移质搬运及环境液体的卷吸等一系列主要动力学过程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并对海底浊流在梯形直渠道中的流动及沉积的特征做出一些新的发现,发表在水力学工程(J.Hydraulic Engineering, 2005,131(4),283-293)及地球物理研究(J.Geophysical Research,2007, 112,1-15)等國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谈及此段经历,黄河清认为,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20余年,他不拘泥于单一的研究课题,而是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学习实践。正基于此,今后的科研之路才愈加宽广。
  立足安工大 不断探索海底浊流的机理及应用
  2008年,黄河清结束美国的学习科研工作,回归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做了名教师。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国家基金项目的支持,他开始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研究、包括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面上项目“复杂地形下的海底浊流及其沉积的数值计算模拟”。以立体的方式,把海底浊流世界“搬”到了计算实验室。
  茫茫沧海居然像大陆一样潜藏着一众高原峡谷、生物、温泉、矿物质特别是埋藏在古代海底浊流沉积中的宝贵的油气资源。黄河清及其团队在三维数值模拟中,对三维弯曲海底峡谷内浊流及其沉积做了详细的数学模拟,给出了多次浊流事件后的浊流沉积在各种纵横剖面上的沉积厚度及粒度分布特征,这对于通过野外露头或钻探资料进行反演、推测形成其形成环境及沉积模式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资料,发表在海洋地质学(Marine Geology,2012,329-331,93-102)上,得到了国际有关海底沉积研究的著名专家、英国国家海洋研究中心所长Dr.Wynn的:“模拟的结果比大多数实验模型的高出一个数量级以上的和实际的近似,以及它能全息地展示峡谷内外的平面及剖面沉积图像的能力使其成为对海洋地质学家来说感兴趣的有用的贡献”较高的评价。
  黄河清认为,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及实验探索是当今科学探索三种主要手段,将三者结合起来,会极大地推动研究的进步。因此在进行数值计算研究的同时,他不拘于传统的认为海底浊流的临界弗雷德数和明渠流一样为1的理论,考虑水下重力流的流量及浓度均会因上部水体的卷吸及下部沉积物的交换而改变的特性,首次推导出水下重力流的临界密度弗雷德数理论计算公式,指出其可以不为常量1,可以大于1,不存在或小于1,并给出了各种情形下水下重力流的实例及物理特征,发表在被孙枢院士称为国际沉积学界三大主要期刊之一的《沉积学研究》(J.Sedimentary Research,2009,47(4),455-465.)上,得到最近国外同行的一系列的野外实测及实验室观察的验证(如Sumner et al.,2013; Xu et al.,2014;Najafpour et al.,2014等),扩大了我国在水下重力流研究方面的影响。
  最近,他们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底坡坡度对海底浊流的流动及沉积都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不仅控制着其理查德森数及水卷吸系数,也控制着一些主要海底浊流的沉积构造,在总结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同时,建造了一15米长,并首次可在0?15度范围内精确控制坡度及入流量的实验水槽(参见插图),即将开展对海底浊流的实验研究来验证数值模拟的结果及进一步探索未知的领域。他计划着将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河流动力学、沉积学和石油的勘探开采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宏观布局、微观处理,以期形成多项关于深海浊流在弯曲峡谷及其下游沉积扇的沉积过程的系统性、基础性及实用性的研究成果。
  面向未来 与实践工程接轨
  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海洋已成为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和争夺经济制高点的希望所在。海底油气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大洋多金属结核结壳和热液硫化物等战略性资源的大量存在,已成为新世纪战略资源基地。海底工程、深水油气储层的预测、勘探及开采等一系列工程的建设与发展,要求人类要充分认识海底世界的复杂性。为响应国家战略发展的要求,黄河清始终把水下重力流的理论、以及海底浊流在弯曲渠道内的流动及沉积特征等作为科研重点来抓,“我们通过判断水下重力流的流态,能够预测其演变过程;根据现代沉积状态可以推断其形成环境,可能形成的油储规模、形态及最佳开采位置”。
  科研需要传承,一心想着要“造就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海底浊流及其沉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团队”的黄河清,自回归安工大以来,就把一部分重心放在教学上,将数十年掌握的多学科知识及自身体验亲授给学生,每年亲自教授本科生“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并于2013年编著出版了全新的包含其有关重力流最新研究成果的《环境流体力学》教材,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张杰院士的“知识结构新而全面,内容精湛匠心独具,为有关环境流体力学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开创了环境流体力学先河”的高度评价。
  面对发展的未来,黄河清提出要把实验理论运用到实际工程建设当中。开发了集产生网格、数值模拟和图像分析显示等于一体的可方便模拟重力流的软件Simusoft,并将模拟扩展至一些水污染及大气治理设施内的流动等,为环保企业的节能高效产品的开发服务,期望也能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助一臂之力。树苗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是因其根植于土壤。同样,一项技术的日益成熟,是来自于实践工程的反复检验。他们始终相信:努力去做,就无愧于心;尽心做好,就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在此我们期待并深深的祝福他,为我们创造更多的精彩。
其他文献
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晚间,她向外界表达获奖感言,“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挖掘中药瑰宝的成功范例,此次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近年来,现代生命科学所遇到的诸多困难和挑战,多从中医药学中找到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但不容忽视的是,传统中医固有的
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主動的细胞生理性自杀行为,它不仅在多细胞生物的发育、免疫及生殖系统成熟等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也在肿瘤的发生及治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医学物理与技术中心分子病理研究室研究员戴海明与美国梅奥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合作,首次发现蛋白质Bak除了可以被仅含BH3结构域的蛋白质活化外,还可以在细胞内发生浓度依赖的自发活化过程,称为Bak组成性活化(《基因与发展
于有机微纳晶激光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他的脚步无疑是稳健而坚实的。多年来,对学术研究的浓厚兴趣,驱使他一如既往地在有机微纳晶激光领域探索,并沉醉其中。他就是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廖清。  搞科研,他认真严谨、力求创新;当导师,他民主开放、尚学尚新。在不同的角色中,廖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精深的研究和敏锐的洞察力,描绘着自己的科研人生。  心向往之,行将必至  1996年,廖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技
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化石能源逐年缩减,未来人类将不得不面对能源短缺的巨大威胁。那么,如何解除这个威胁呢?核聚变或许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核聚变的原材料容易找,每一万个氢原子中就有一个是氘原子,每升海水中的氘聚变能够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升汽油。如果单纯根据地球海洋中氘资源总量估计,核聚变能可供人类使用数亿年,甚至数百亿年。  不过,人类要实现可控核聚变还面临许多重大的技术挑战。为使可控核聚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科技创新,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如今,发展面向量子通信应用的光量子器件是国家重大需求,在这条道路上继续探索挖掘,把自己所致力的科研问题搞清楚,做出更多实用化成果,便是张巍内心不变的理想与原动力。  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从普通人的视角看,量子科学似乎很遥远、很枯燥,还很难懂,但科学家们却从中发现了其隐藏的魅力,并通过细
科技兴农,长久以来,农业都是一个国家生存的根基,但在为农业发展不断注入科技因素的同时,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业废弃物也在不断增加,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得不到充分利用,由此而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生态环境的安全,也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有时候,换一种思路,也许会发现许多新的机会。既然大量农业废弃物的产生不可避免,何不利用这些废弃物来改善生态环境呢?这正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
曾经有人说人的肉眼不可能看到健康人的骨头,但1895年伦琴发现X线,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如今X线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  曾经有人说人的器官不可能移植,1954年哈特韦尔·哈里森和约瑟夫·默里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例肾移植手术,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从此开创了器官移植的新时代;  曾经有人说心脏干细胞不可能由人工合成,2016年张金盈所在的科研团队用聚合物合成出心脏干细胞,又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
4月26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首批探测器投入科学观测。此次投入科学观测的探测器包括由900个探测器单元组成的、灵敏面积达22500平方米的一号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两台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180台电磁粒子探测器和80个缪子探测器。  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是LHAASO阵列的主要科学设施之一,每天都能够对60%以上的天区进行一次扫描,而且不受日、月、星光及天气
从古代科学时期,人类直观地认识自然界,并将所获得的知识包罗在统一的古代哲学之中;到近代科学时期,人类开始对自然界进行系统地观察、设计精确的实验,并初步建立起严密的逻辑体系;再到现代科学时期,科学的发展把人为分解的各个环节重新整合起来。在这100多年时间里,始终勃兴的交叉科学面对消除各学科之间的壁垒的挑战,有望填补它们之间边缘地带的空白。特别是从抽象的数学到实际的生物医学,需要跨越一道道鸿沟。  为
人类对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探索从未停滞过。自工业革命将人从体力劳动中大大解放出来之后,一系列的新科技、新技术不断涌现,社會生产日益高速快捷。  到了21世纪,自动化作为一门综合性技术,与控制论、信息论、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电子学等学科紧密结合,在工业、农业、军事、医疗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李春文在自动化领域里潜心为学已有近40年。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有所耕耘,无所建树。他坚持认为他实在没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