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作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事业单位也呈现经济行为的多样化,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但是,现行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仍延续以往的做法,出现与实际脱节的现象。文章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探讨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对策,以提高管理效率,确保单位财务安全。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控制;会计核算
在我国,事业单位是指通过提供各种社会服务来增加社会福利以满足社会科教文卫等需要的组织机构。作为社会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在经济社会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与其它性质的组织机构一样,事业单位的运转必然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运行效率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生存能力,因此财务会计管理的科学性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见,深入研究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索加强内部资金使用的监督与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
财务会计通常是在一个周期内,对组织已完成的各项交易或信息事项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总体来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有以下几点。
(一)编制合理的单位预算,监督执行过程
事业单位的预算一般是参考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来确定下一年度的预算。财务会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年度收入增减进行预算,编制收入预算,同时根据单位年度目标确定财务的需求,编制出支出预算。编制预算需要以收支平衡为准则,防止出现赤字预算。合理的预算有利于单位挖掘可能的收入,时时掌控支出的情况,到半年度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收入或支出的预算,确保整年的收支相抵,一方面发挥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防止过度支出,出现资不抵债的问题。
财务会计除了编制年度预算外,更重要的工作在于预算执行中的控制,特别是支出预算方面的监督与管控。单位的所有收入和支出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对于支出更要严格按照相关条例进行分配,防止预算外支出。
(二)核算和监督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
核算和监督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是财务会计又一项重要职能。财务会计相关人员应起到实际监督作用,如单位采购核算与监督,采购流程是否合法,资金报价是否合理等,这些都需要财务会计人员的介入,防止经济活动中出现违法情况,确保单位资金利用合理合法,确保内部机构人员按照既定财务规章制度办事。同时要进行组织内部控制,强化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必要时应及时反馈单位总体财务状况。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会计控制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1. 预算工作缺乏有效控制手段。一是编制单位预算的目的仅仅为完成工作,相关人员未能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使得预算金额不准确。二是仓促编制单位预算,再加上所采用的方法不科学,使得预算准确性低。目前,单位预算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基数加增法,其最大弊端在于预算执行容易与预算内容相脱离,最终因预算编制过于粗放、简单,导致单位编制的预算无法较好反映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预算作用大大降低。三是单位预算的执行过程混乱,特别是支出的审批制度不严格。部分事业单位把本不需要纳入预算的资金都放入预算中,或者是部分单位故意瞒报,私设小金库等,或是部分单位随意扩大开支范围,中途变更资金用途。支出审批制度的不严格容易滋生腐败问题。
2. 日常资产、成本等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一是事业单位较少进行实物盘点,财产管理意识缺乏,利用率低,甚至出现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等问题。二是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导致各个会计期间资产总量虚增,且资产减值也得不到如实反映。
(二)财务会计核算基础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但面对会计环境的变化,这种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露。
1. 财务报表无法全面反映实际的内容。收付实现制度常出现本期已发生,但如果有未用现金支付的,就无法在支出中反映出来。例如,如果单位拖欠职工工资,这原来是本期要负担的,但因无现金支出,就无法体现在报表中;再如类似于应付借款利息等逐年偿还的债务也反映不出来。这样容易造成低估支出,虚增可供支配的资金资源,不利于正确的决策,同时也容易掩盖债务,不利于单位防范财务风险。
2. 无法处理越来越复杂的新业务。收付实现制中,事业单位对未支付款项但已收到的资产无需登记入账;对仅支付一部分款项的资产,也只按拨款单据体现的实际支付额确认和计量,这完全无法应对越来越复杂的采购业务。
(三)忽视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会计队伍薄弱
目前,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如把财务会计部门当成是经费支出、项目招投标流程中的“付款人”,仅仅是操作层面事务的处理者,没有发挥对单位财务全盘预算控制的职能,更谈不上财会工作应有的决策和监督职能,很难在经费使用的全过程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有效控制。
也正是因对财会工作的不重视,对整个工作流程的设计不严密、不合理,各个岗位职能没有明确划分,对财会管理队伍的建设不重视,团队培训费用投入不足,无法改善团队整体能力。整个财会团队拥有极少掌握市场经济下现代财会技能的人,这也容易造成工作过程中的信息失真。再加上财会工作信息化不足,各项操作性事务主要依靠人工,不仅造成人力的浪费,也无法提高工作效率,相关人员无法向财务会计管理层面发展,缺乏全盘考虑问题的思维能力。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财务会计体制
首先,针对目前收付制度的不足,应加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促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有法可依,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确定具体的财务会计分析内容,真正掌握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活动的规律,不断改善财会工作,提高财会信息支撑经济决策的有效性。 其次,应建立单位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制度。该制度能够有效控制事业单位各项支出,加强对支出的管理,防止腐败的发生。例如,设立流程明确、责任人明确的财务审批权限,且每笔支出都要严格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审批,规范单据签名。且每个审批权限要规定出具体的业务范围,不是业务范围内的审批签字当属无效签字。出纳在执行中,要严格按照制度的设计,审查签字流程、签字人的权限及审批权限的业务范围等,这些条件必须同时符合,单据才算是有效的,否则不予以执行,拒绝支付无效单据的款项。这样能有效控制事业单位不合理支出,保障支出的合法性。
最后,通过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是实施再监督的有效措施,能够针对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查错,防止弊端,及时发现财务风险所在,改善经营管理。但是,内审应与财务机构独立,保证审查的公平有效,对财务会计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
(二)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能力
首先,严格控制支出范围和标准,以确保资金正常运转,最大限度将资金运用于事业的发展。对支出项目进行分类管理,评估成本可压缩的空间,重点把控大项目。而其他如会议费、车辆购置费、接待费等支出,凡是未纳入预算或者超出预算的支出,如果要追加经费均要上报审批,以强化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其次,健全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将基本建设纳入单位会计核算中,以真实反映出单位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情况,保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确保编制预算提供的支出信息完整、真实。
最后,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一方面及时了解单位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妥善保护,不重复购置,另一方面也能防止资产的流失,防止腐败问题发生。
(三)缩短财务报表周期
为更充分、及时了解单位的财务情况,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价值,应尽可能压缩财务报表周期,除年报外,应制定短期的财务报表,如旬报、月报,将其固定化,形成制度。以此使单位管理者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整体各项经济指标,掌握现金变动情况,及时利用现金流入与流出状况的相关信息,调整工作;同时也有助于单位领导提早防范,尽可能较少或避免经营风险。
(四)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化程度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对工作效率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纷繁复杂的财务数据信息化处理更是亟需借助于信息化这一有利的工具。一方面节省人力物力,提高财务信息准确性、及时性,另一方面也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应变风险的能力。因此,事业单位财会工作要与时俱进,跟上信息化的时代步伐,提高信息化程度。
(五)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队伍的综合素质
财务会计是事业单位的直接理财者,而财会团队的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工作质量,一方面要真正重视财会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快提高财会队伍的综合素质。
首先,提高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的入门门槛,严格要求相关人员通过会计资格考试,公平公正,择优录用。对于现有团队人员,尚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要给予培训,通过统一考试后才能上岗;新进人员在上岗前也应先进行培训,才能独立操作,降低失误率。通过严格把控从业资格,来提高团队成员的业务水平,确保整体素质。
其次,要强化在岗培训,加强继续教育。财务会计知识更新周期短,需要及时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如长期未能接触最新的知识,很难在管理技能上有所提升,只会陷入不断重复的琐碎工作中。再者,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和思想道德都需要定期进行固化,及时进行警示教育,确保团队成员职业道德水平。
最后,对单位财会队伍应采取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完善的制度把控会计工作,给予相关人员足够的信任,鼓励其积极发挥主动性,敢于揭露和制止违规和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黎云霞.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管理措施探讨[J].财会研究,2013(05).
[2]孙妍妍.探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税前沿,2011(02).
[3]王建伟.探析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1(07).
(作者单位:厦门市湖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控制;会计核算
在我国,事业单位是指通过提供各种社会服务来增加社会福利以满足社会科教文卫等需要的组织机构。作为社会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在经济社会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与其它性质的组织机构一样,事业单位的运转必然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运行效率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生存能力,因此财务会计管理的科学性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见,深入研究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索加强内部资金使用的监督与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
财务会计通常是在一个周期内,对组织已完成的各项交易或信息事项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总体来看,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有以下几点。
(一)编制合理的单位预算,监督执行过程
事业单位的预算一般是参考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来确定下一年度的预算。财务会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年度收入增减进行预算,编制收入预算,同时根据单位年度目标确定财务的需求,编制出支出预算。编制预算需要以收支平衡为准则,防止出现赤字预算。合理的预算有利于单位挖掘可能的收入,时时掌控支出的情况,到半年度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收入或支出的预算,确保整年的收支相抵,一方面发挥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防止过度支出,出现资不抵债的问题。
财务会计除了编制年度预算外,更重要的工作在于预算执行中的控制,特别是支出预算方面的监督与管控。单位的所有收入和支出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对于支出更要严格按照相关条例进行分配,防止预算外支出。
(二)核算和监督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
核算和监督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是财务会计又一项重要职能。财务会计相关人员应起到实际监督作用,如单位采购核算与监督,采购流程是否合法,资金报价是否合理等,这些都需要财务会计人员的介入,防止经济活动中出现违法情况,确保单位资金利用合理合法,确保内部机构人员按照既定财务规章制度办事。同时要进行组织内部控制,强化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必要时应及时反馈单位总体财务状况。
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会计控制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1. 预算工作缺乏有效控制手段。一是编制单位预算的目的仅仅为完成工作,相关人员未能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使得预算金额不准确。二是仓促编制单位预算,再加上所采用的方法不科学,使得预算准确性低。目前,单位预算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基数加增法,其最大弊端在于预算执行容易与预算内容相脱离,最终因预算编制过于粗放、简单,导致单位编制的预算无法较好反映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预算作用大大降低。三是单位预算的执行过程混乱,特别是支出的审批制度不严格。部分事业单位把本不需要纳入预算的资金都放入预算中,或者是部分单位故意瞒报,私设小金库等,或是部分单位随意扩大开支范围,中途变更资金用途。支出审批制度的不严格容易滋生腐败问题。
2. 日常资产、成本等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一是事业单位较少进行实物盘点,财产管理意识缺乏,利用率低,甚至出现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等问题。二是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导致各个会计期间资产总量虚增,且资产减值也得不到如实反映。
(二)财务会计核算基础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但面对会计环境的变化,这种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露。
1. 财务报表无法全面反映实际的内容。收付实现制度常出现本期已发生,但如果有未用现金支付的,就无法在支出中反映出来。例如,如果单位拖欠职工工资,这原来是本期要负担的,但因无现金支出,就无法体现在报表中;再如类似于应付借款利息等逐年偿还的债务也反映不出来。这样容易造成低估支出,虚增可供支配的资金资源,不利于正确的决策,同时也容易掩盖债务,不利于单位防范财务风险。
2. 无法处理越来越复杂的新业务。收付实现制中,事业单位对未支付款项但已收到的资产无需登记入账;对仅支付一部分款项的资产,也只按拨款单据体现的实际支付额确认和计量,这完全无法应对越来越复杂的采购业务。
(三)忽视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会计队伍薄弱
目前,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如把财务会计部门当成是经费支出、项目招投标流程中的“付款人”,仅仅是操作层面事务的处理者,没有发挥对单位财务全盘预算控制的职能,更谈不上财会工作应有的决策和监督职能,很难在经费使用的全过程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有效控制。
也正是因对财会工作的不重视,对整个工作流程的设计不严密、不合理,各个岗位职能没有明确划分,对财会管理队伍的建设不重视,团队培训费用投入不足,无法改善团队整体能力。整个财会团队拥有极少掌握市场经济下现代财会技能的人,这也容易造成工作过程中的信息失真。再加上财会工作信息化不足,各项操作性事务主要依靠人工,不仅造成人力的浪费,也无法提高工作效率,相关人员无法向财务会计管理层面发展,缺乏全盘考虑问题的思维能力。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财务会计体制
首先,针对目前收付制度的不足,应加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促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有法可依,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确定具体的财务会计分析内容,真正掌握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活动的规律,不断改善财会工作,提高财会信息支撑经济决策的有效性。 其次,应建立单位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制度。该制度能够有效控制事业单位各项支出,加强对支出的管理,防止腐败的发生。例如,设立流程明确、责任人明确的财务审批权限,且每笔支出都要严格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审批,规范单据签名。且每个审批权限要规定出具体的业务范围,不是业务范围内的审批签字当属无效签字。出纳在执行中,要严格按照制度的设计,审查签字流程、签字人的权限及审批权限的业务范围等,这些条件必须同时符合,单据才算是有效的,否则不予以执行,拒绝支付无效单据的款项。这样能有效控制事业单位不合理支出,保障支出的合法性。
最后,通过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是实施再监督的有效措施,能够针对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查错,防止弊端,及时发现财务风险所在,改善经营管理。但是,内审应与财务机构独立,保证审查的公平有效,对财务会计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
(二)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能力
首先,严格控制支出范围和标准,以确保资金正常运转,最大限度将资金运用于事业的发展。对支出项目进行分类管理,评估成本可压缩的空间,重点把控大项目。而其他如会议费、车辆购置费、接待费等支出,凡是未纳入预算或者超出预算的支出,如果要追加经费均要上报审批,以强化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其次,健全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将基本建设纳入单位会计核算中,以真实反映出单位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情况,保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确保编制预算提供的支出信息完整、真实。
最后,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一方面及时了解单位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妥善保护,不重复购置,另一方面也能防止资产的流失,防止腐败问题发生。
(三)缩短财务报表周期
为更充分、及时了解单位的财务情况,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价值,应尽可能压缩财务报表周期,除年报外,应制定短期的财务报表,如旬报、月报,将其固定化,形成制度。以此使单位管理者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整体各项经济指标,掌握现金变动情况,及时利用现金流入与流出状况的相关信息,调整工作;同时也有助于单位领导提早防范,尽可能较少或避免经营风险。
(四)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化程度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对工作效率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纷繁复杂的财务数据信息化处理更是亟需借助于信息化这一有利的工具。一方面节省人力物力,提高财务信息准确性、及时性,另一方面也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应变风险的能力。因此,事业单位财会工作要与时俱进,跟上信息化的时代步伐,提高信息化程度。
(五)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队伍的综合素质
财务会计是事业单位的直接理财者,而财会团队的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工作质量,一方面要真正重视财会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快提高财会队伍的综合素质。
首先,提高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的入门门槛,严格要求相关人员通过会计资格考试,公平公正,择优录用。对于现有团队人员,尚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要给予培训,通过统一考试后才能上岗;新进人员在上岗前也应先进行培训,才能独立操作,降低失误率。通过严格把控从业资格,来提高团队成员的业务水平,确保整体素质。
其次,要强化在岗培训,加强继续教育。财务会计知识更新周期短,需要及时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如长期未能接触最新的知识,很难在管理技能上有所提升,只会陷入不断重复的琐碎工作中。再者,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和思想道德都需要定期进行固化,及时进行警示教育,确保团队成员职业道德水平。
最后,对单位财会队伍应采取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完善的制度把控会计工作,给予相关人员足够的信任,鼓励其积极发挥主动性,敢于揭露和制止违规和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黎云霞.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管理措施探讨[J].财会研究,2013(05).
[2]孙妍妍.探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税前沿,2011(02).
[3]王建伟.探析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1(07).
(作者单位:厦门市湖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