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国平先生对教育的论述中有这样一这段话:“中国现行教育的弊病有目共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今日中国,教育是最落后的领域,它剥夺孩子的童年,扼杀少年人的求知欲,阻碍青年人的独立思考,它的所作所为正是教育的反面。” 2015年10月我参加了龙华新区的骨干班主任研修班,收获很多,也进行了一些教育方面的思考。
一、想大问题
1. 教育的前途
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没有教育理想,没有教育信仰,没有教育情怀,如何能培养合格的人才。“這样的教育继续下去,连中华民族的人种都要退化!”人种退化,似乎危言耸听了一点,但如果教育只是把学生训练成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毫无生机,毫无特色,我们民族靠什么发展,靠什么创新呢?杜时忠教授提出了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走向公民,走向生活,走向对话,走向多元。
我对此的理解是:走向公民,就是要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健康和谐发展;走向生活,就是要认知生活是道德的本源,道德与道德教育是为了生活。理论上要深化认识;走向对话,实践中要建设民主化、人性化校园,教师角色转变。既要学校努力,更依赖公民社会成熟。走向多元,就是我们的评价要多元,不能以成绩评价一个学生的成功,而应该以生为本,遵循个体的独特性。
2. 幸福的问题
现在我们都说,每天面对各种比赛,评比,还有学生的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实在谈不上幸福。林肯说:“你决心有多幸福,你就会有多幸福。”而教育幸福的要素:教师认同感,人际和谐度,教学控制感,个人成长性,工作自主性,成就价值感,积极情感。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幸福感,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具备这些要素呢?工作了十多年,应该说也有一些认同感,有一些朋友圈,有一些得意的学生,有一些成就。但慢慢发现,现在教育越来越忙,我感觉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工作自主性。我们每天都按时完成布置下来的任务就已经不错了,我的班级能有多少给我自主发挥的空间,我又有多少时间去经营一个班级。有时,有些想法总是被一些其它的工作给冲散,剩下的就是每天的疲于应付。这也是我最大的不幸福感,我也相信很多刚从学校出来,曾经满情教育理想和情情的年轻教师们的困惑。北师大佑斌教授提出幸福感的提升来自于五个方面,即教育理想,乐学悦读,心行优雅,研究之乐,平和心态。也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心理保健。一个人没有理想,终将碌碌无为;一个教育者没有理想,教育的花朵也不会绽放。而一个乐于学习,积极阅读的教师,在不断学习和阅读中,也会找到一方净土。无论在什么样的教育环境里,能不忘初心,内心纯净,行为优雅,会减轻工作的焦虑,达到无为胜有为的境地。
二、做小事情
1. 懂点心理学
作为教师,同样应尽量避免超限效应在批评中出现。学生犯了一次错,只能批评一次。千万不要对同一学生的同一件错事,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评,也千万不要重复同样的方面、同样的角度、同样的批评语句,应该换个角度进行批评,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一再被“穷追不舍”,厌烦心理、反抗心理就会随之减低。
在开展班级工作时,要特别注意讲究方式方法。学生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一旦明白你找他谈话是为了教育他,他的心灵就会整个封闭起来,进行紧张的心理防范。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严厉地说:“放学后到我办公室来!”在这种情形之下,学生往往紧闭心扉,想好应对措施。教师的语言很难透过他本能的“护身符”,深入其心灵。
这些小的心理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班级,更好地教育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德育内容生活化
德育工作一般有训斥式,说教式,表演式,体验式,活动式。后两种我觉得更适合小学阶段的孩子。首先,要树立“儿童观”:把学生当作孩子——耐心地等待他们成长;把学生当作朋友——尊重孩子的兴趣和诉求;把自己当作孩子——带着一颗童心走进孩子内心。然后就是生活化的活动设计。比如体验式德育,讲到尊老的部分,可以让学生学老人带学步期的孩子,弯下腰体验。一分钟很容易,但坚持不了多久,孩子们就能体验到家长的辛苦;“珍惜时间”这一教育活动,可以开展“一分钟口算”;寻找“一分钟高手”“与时间赛跑的人”等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一分钟能干很多事。接着就是选择合适地方式。包括动手操作,思想碰撞,实践感悟。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珍视有真情实感地体验的过程,而不必去在乎一个圆满的结果。我特别喜欢这句话,我所期待的是学生的成长,而非看似环环相扣的流程,丰富多彩的节目,圆满的结果,而应该有真情流露。
责任编辑 邱 丽
一、想大问题
1. 教育的前途
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没有教育理想,没有教育信仰,没有教育情怀,如何能培养合格的人才。“這样的教育继续下去,连中华民族的人种都要退化!”人种退化,似乎危言耸听了一点,但如果教育只是把学生训练成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毫无生机,毫无特色,我们民族靠什么发展,靠什么创新呢?杜时忠教授提出了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走向公民,走向生活,走向对话,走向多元。
我对此的理解是:走向公民,就是要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健康和谐发展;走向生活,就是要认知生活是道德的本源,道德与道德教育是为了生活。理论上要深化认识;走向对话,实践中要建设民主化、人性化校园,教师角色转变。既要学校努力,更依赖公民社会成熟。走向多元,就是我们的评价要多元,不能以成绩评价一个学生的成功,而应该以生为本,遵循个体的独特性。
2. 幸福的问题
现在我们都说,每天面对各种比赛,评比,还有学生的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实在谈不上幸福。林肯说:“你决心有多幸福,你就会有多幸福。”而教育幸福的要素:教师认同感,人际和谐度,教学控制感,个人成长性,工作自主性,成就价值感,积极情感。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幸福感,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具备这些要素呢?工作了十多年,应该说也有一些认同感,有一些朋友圈,有一些得意的学生,有一些成就。但慢慢发现,现在教育越来越忙,我感觉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工作自主性。我们每天都按时完成布置下来的任务就已经不错了,我的班级能有多少给我自主发挥的空间,我又有多少时间去经营一个班级。有时,有些想法总是被一些其它的工作给冲散,剩下的就是每天的疲于应付。这也是我最大的不幸福感,我也相信很多刚从学校出来,曾经满情教育理想和情情的年轻教师们的困惑。北师大佑斌教授提出幸福感的提升来自于五个方面,即教育理想,乐学悦读,心行优雅,研究之乐,平和心态。也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心理保健。一个人没有理想,终将碌碌无为;一个教育者没有理想,教育的花朵也不会绽放。而一个乐于学习,积极阅读的教师,在不断学习和阅读中,也会找到一方净土。无论在什么样的教育环境里,能不忘初心,内心纯净,行为优雅,会减轻工作的焦虑,达到无为胜有为的境地。
二、做小事情
1. 懂点心理学
作为教师,同样应尽量避免超限效应在批评中出现。学生犯了一次错,只能批评一次。千万不要对同一学生的同一件错事,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评,也千万不要重复同样的方面、同样的角度、同样的批评语句,应该换个角度进行批评,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一再被“穷追不舍”,厌烦心理、反抗心理就会随之减低。
在开展班级工作时,要特别注意讲究方式方法。学生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一旦明白你找他谈话是为了教育他,他的心灵就会整个封闭起来,进行紧张的心理防范。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严厉地说:“放学后到我办公室来!”在这种情形之下,学生往往紧闭心扉,想好应对措施。教师的语言很难透过他本能的“护身符”,深入其心灵。
这些小的心理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班级,更好地教育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德育内容生活化
德育工作一般有训斥式,说教式,表演式,体验式,活动式。后两种我觉得更适合小学阶段的孩子。首先,要树立“儿童观”:把学生当作孩子——耐心地等待他们成长;把学生当作朋友——尊重孩子的兴趣和诉求;把自己当作孩子——带着一颗童心走进孩子内心。然后就是生活化的活动设计。比如体验式德育,讲到尊老的部分,可以让学生学老人带学步期的孩子,弯下腰体验。一分钟很容易,但坚持不了多久,孩子们就能体验到家长的辛苦;“珍惜时间”这一教育活动,可以开展“一分钟口算”;寻找“一分钟高手”“与时间赛跑的人”等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一分钟能干很多事。接着就是选择合适地方式。包括动手操作,思想碰撞,实践感悟。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珍视有真情实感地体验的过程,而不必去在乎一个圆满的结果。我特别喜欢这句话,我所期待的是学生的成长,而非看似环环相扣的流程,丰富多彩的节目,圆满的结果,而应该有真情流露。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