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试题中的半衰期

来源 :中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ya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衰期是高中物理必修要求,在高中化学试题中呈现出来半衰期要求与物理有所不同,主要是核衰变半衰期和化学反应的半衰期。
  1. 核反应的半衰期
  核衰变的半衰期是指一定数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其中的一半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如图1为半衰期数与同位素百分含量关系。
  核反应的半衰期最常运用于测定物体的年龄。例如考古常用C-14年代测定法。C-14的半衰期是5730年,在一块木化石中C-14的含量是现今存活的相同粗细的树木中C-14含量的6.25%,那么该木化石形成时间的计算为:先确定C-14含量所经历的半衰期个数,在每一个半衰期后,放射性同位素的一半原子发生衰变,所以需要找出几个1/2相乘才是6.25%。经过计算,发现4个1/2相乘为6.25%,所以共过去了4个半衰期。因为经历了4个半衰期,每一次都是5730年,所以共花去的时间为5730年×4=22920年,所以这棵树是在22920年前形成的。
  原子核衰变常见有α衰变(产生氦原子)、β衰变(产生电子)、γ射线衰变,这部分更多的是物理要求。在化学试题中,半衰期没有核衰变的计算,而只要求对概念的常识性了解就可以了。
  例1(2005年全国高考)分析发现,某陨石中含有半衰期极短的镁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28Mg,该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 )。
  A.12 B.14 C.16 D.18
  解析此题虽然有出现半衰期,但并没有考查这个知识点,题目考查了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之间的基本关系及体现在两个重要的等式上,理解了这两个等式就容易解答本题。镁是12号元素,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该同位素的质量数为28,所以该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28-12=16。正确解答C。
  例2近日,香港大学化学系蔡教授发表一则关于化学元素的新发现,此元素的名称定义为:男元素(man),迄今为止未发现其特殊的性质,只发现对乙醇和尼古丁有吸附性,半衰期为30年。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乙醇和尼古丁都是有机物
  B.男元素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C.该元素组成的物质易老化
  D.自然界存在该元素组成的纯粹样品
  解析本题是考查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尼古丁是含有碳元素的有机物,所以乙醇和尼古丁都是有机物,故A正确;男元素的吸附后,形成了新物质,所以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误;半衰期为30年,不易老化,故C错误;迄今为止未发现其特殊的性质,所以成熟的纯粹的样品在自然界不存在,故D错误;故应选A。
  2. 化学反应的半衰期
  化学反应的半衰期要求只有符合一级动力学的化学反应才具有稳定的半衰期数据,其反应物浓度变化也与图1相似。与核衰变不同的是,化学反应的半衰期数据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受到温度因素的影响,对于一般的反应,当温度上升时,反应速率常数会升高,半衰期会相应缩短,反之则会延长。
  非一级动力学反应的半衰期会随着起始状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随时检测反应体系浓度的变化可以了解半衰期与起始状态之间的联系,从而了解一个化学反应表观速率常数。
  化学反应半衰期知识点在高考考试大纲中不做要求。但半衰期可以以图形或表格表示时间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呈现出来,用以考查学生对图形或表格信息的提取、判断与归纳和运用的能力,这点符合高考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要求。这类题型抓住浓度消耗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进行推理就可迎刃而解了。
  图2
  例3(2010年福建高考理综12)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
  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计算反应4~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 min 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 )。
  A.2.5 μmol·L-1·min-1和2.0 μmol·L-1
  B.2.5 μmol·L-1·min-1和2.5 μmol·L-1
  C.3.0 μmol·L-1·min-1和3.0 μmol·L-1
  D.5.0 μmol·L-1·min-1和3.0 μmol·L-1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有关计算。4~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较易计算,其反应速率为(20-10)μmol·L-1/4 min=2.5μ mol/(L·min),第二问若用速率变化规律来计算较繁琐,但从反应半衰期数据就容易判断了。从图形可知浓度由40 μmol·L-1到20 μmol·L-1
  、由20 μmol·L-1到10 μmol·L-1均为4 min,所以此反应的半衰期为4 min,那么16 min时已经历了4个半衰期,反应物浓度为40 μmol·L-1×12×12×12×12= 2.5 μmol·L-1。答案为B。
  例4(2014年福建高考理综)在一定条件下,N2O分解的部分实验数据如表1:
  解析这题所给表格、图像信息量大,且较为新颖,有一定的难度。而给出了半衰期的注释,降低了难度,有利于学生答题。由表可知,每隔10min,c(N2O)的变化量相等,故单位时间内
  c(N2O)的变化量是定值,即N2O的分解速率是定值,故A正确,B错误;从实验数据可知c(N2O)由0.1 mol·L-1变为0.05 mol·L-1,用时50 min,故0.1 mol·L-1 N2O的半衰期为50 min,c(N2O)由0.08 mol·L-1变为0.04 mol·L-1,用时40 min,故0.08 mol·L-1 N2O的半衰期为
  40 min,故随着浓度的减小,半衰期也在减小,C错误;由表格可知,每隔10 min,c(N2O)的变化量相等,故N2O的起始浓度越大,单位时间内的转化率越小,故D错误,答案为A。
  (收稿日期:2014-08-11)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