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典型女性艺术形象评略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daotianxia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代诗人对女性的关注,不再局限于女性容貌的外在美,而是深入女性品行才情的内在气质美;不再只关注上层阶段的女性,而是把更多的目光投射在底层妇女身上。唐诗中的典型女性艺术形象,得到了丰富全面的阐释。
  关键词:唐诗 典型女性 艺术形象
  唐朝的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取得了重大影响。诗歌的发展到唐代达到了巅峰,天才诗人们的低吟浅唱,使唐诗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根据社会角色和社会阶层,可分为怨妇、贵妇、民妇等类型,本文拟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意义的类别形象试作简要的梳理评析。
  一、哀怨悲惋的怨妇
  怨妇在唐诗中描写极多,仅从诗题就可看出这类女性形象是幽怨苦恨的。唐朝仍是夫权至上的社会,妇女的生活空间不得不被局限于家庭这个狭小的范围。诗人站在同情女性的立场上,為她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
  (一)宫妇官妇形象主要出现在宫怨诗中。崔颢《长门怨》:“君王宠初歇,弃妾长门宫。……夜愁生枕席,春意罢帘栊。泣尽无人问,容华落镜中。”宫女们深锁于皇宫大院,大部分都只能老死于这寂寞冷清的皇宫,她们对家乡和亲人有着极度的思念,但都没有机会能够回去看看。王昌龄写下了不少“令人测之无端,玩之不尽”的宫怨诗,他的《长信秋词》《西宫秋怨》《西宫春怨》等多层面描绘了宫女们藏匿于内心深处的痛苦、哀怨、绝望,“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的悲叹,婉曲中包括无限怨情。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全诗无一“怨”字而怨情自见,同时突出了已经失宠却仍在痴望幸福的宫女形象,勾勒出她长夜不寐久久伫立阶前的凄然身影。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中“入时十六今六十”“一生遂向宿空房”等诗句,宫女一生的幸福就在深宫等待中耗尽,命运是何等的凄苦。“故国三千里,深官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祐《何满子》全诗只用一个动词“落”便把宫女内心的惨痛表现得至切至深。开元宫人《袍中诗》:“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宫女们内心对现实充满了绝望,把希望寄托于来世。玄宗宫人韩氏《题红叶》“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可感受到还有的宫女从内心流露出闲愁难遣、青春虚度的幽怨和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憧憬。
  (二)征妇征妇形象在闺怨诗中所占比例相当大,大都从心理感受出发,抒写离愁别恨和对夫妻团圆生活的向往,描绘出情真意切的深情女性形象。李白《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时入罗帏?”“断肠”二字,令人心碎,本来面对美丽的春色,心情应该愉快,这位少妇却不愿“春风”进入自己的房间,可见对丈夫的相思之深。“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整首诗“不说别而别情见,不言愁而愁思倍增”,一个“忽”字,将征妇严妆登楼观望春景时刹那间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陈玉兰《寄夫》:“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采用第一人称用内心独白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表达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杜甫《新婚别》:“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妾,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战争对征妇无疑是残酷无情的,而征妇对征人又是忠贞多情的,以至发出“与君永相望”的誓言。
  (三)弃妇杜甫《佳人》中的弃妇形象叙述得较为完整。“绝代有佳人,幽居在山谷。……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无论从生活还是精神上说,佳人的境遇都是苦不堪言。在“安史之乱”中,兄弟被杀,家门衰败,同时又被无情的丈夫抛弃。诗人心中是无限疼惜,流露出了对遭弃的女性不公命运的叫屈。刘驾《弃妇》中的女主人公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倾诉了她遭受遗弃的哀婉和痛苦。“回车在门前,欲上心更悲。”这是她哀戚的触发点。作为一个妻子,无端被丈夫抛弃,内心是何等的痛苦,而一旦真要回车离去的时候,其悲切之情就更加难以形容了,所以才会“心更悲”。
  二、骄傲高雅的贵妇
  唐诗中对贵族妇人形象的塑造,更多的是描写服饰发髻配饰,再补上寥寥几笔,就充分勾勒出贵妇高贵优雅的神态。
  王昌龄《朝来曲》:“月昃鸣珂动,花莲绣户春。盘龙玉台镜,唯待画眉人。”前三句写其富贵气象,末句以画眉人典故写贵族少妇因夫婿得势而自重身份。《初日》:“初日照金闺,先照床前暖。斜光照罗幕,稍稍亲丝管。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落。”在暖色调中展开一幅春日闺房的图画,早上一缕阳光,镜头的推移,透露出女子高雅圣洁的生活情调,最后定格在一头沾满杨花的长发上,静谧而温馨。诗中并没有直接去写贵妇,而是重在渲染营造审美场景效应,借以突出女主人公富贵高雅的气质和美好芳洁的品性。
  白居易《长恨歌》中描写杨贵妃:“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在“马嵬之变”后,以杨贵妃化为太真仙子“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作为结局,杨贵妃依旧那般花容月貌,却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罗隐《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许多人把吴国灭亡的根由归于西施,就像将“安史之乱”归结于杨贵妃一样,认为“女人是祸水”,这首诗突破传统观念,为西施平反,破除了传统的论调。崔道融《西施滩》:“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把颠倒了的史实再颠倒过来。诗人认为女性不应该只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更不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对她们的命运予以更深层次的关注,摘除她们身上不符的标签,深深扼腕她们的悲剧命运。
  三、光彩夺目的民妇
  民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底层的劳动妇女,她们自古便是我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主流,更是中华美德的化身。唐晚期的采桑女可算得上是劳动妇女的典型。由司马扎《蚕女》“养蚕先养桑”可知,采桑女回家后还要养蚕、纺织,辛苦可想而知,“红妆白日鲜”的美丽姿态也不复存在,因为繁忙得连画眉的时间也没有。秦韬玉《织锦妇》也描写了此种现实:“桃花日日觅新奇,有镜何曾及画眉。只恐轻梭难作匹,岂辞纤手遍生胝。”“只恐”二字,既表明了工作的繁重,同时也彰显了妇女的事业心与责任心。可惜最后只落得“粉色全无饥色加”(杜荀鹤《蚕妇》)的地步。来鹄《蚕妇》:“晓夕采桑多辛苦,好花时节不闲身。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春天,百花盛开的美好时节,可是从早到晚的采桑女却辛苦到没有时间、抽不开身去欣赏自然美景。隐约中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妇女的同情,以及对这个不合理的封建等级制度的批判。诗人将目光转向较低的社会阶层及其生活,从她们身上,我们发现了真正的高贵品质。她们不再是软弱而谦卑的男子从属者,而是拥有坚韧、独立、勇敢情感色彩的生动灵魂。   民妇的另一类便是艺妓。唐代的开放,形成了歌舞妓空前繁荣的局面。很多诗歌描写舞者窈窕轻盈的体态,“轻体似无骨,观者皆耸神…‘细腰偏能舞拓枝”“花钿罗衫耸细腰”“舞停歇罢鼓声催,软骨仙娥暂起来”(《拓枝舞》),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诗人们所称赞的艺妓们的才艺。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此几句诗便勾勒出了舞妓公孙大娘英气优美的舞姿,赞扬公孙大娘舞艺之高,技艺非同凡响。且看其中的“三如”:“矫如”“来如”“罢如”,这技艺、这气势,堪称一绝。在唐代诗人们的诗歌里,艺妓不仅不显得龌龊肮脏,而且相貌风情别具一格,其技艺也是超群,不可小觑。她们不仅和诗人们饮酒取乐,而且有的还有很深厚的感情交往。虽然妓女处于女性社会中的最底层,但她们凭借个性的独立和执着追求的精神获得了诗人们的垂青。诗人并没有因为艺妓身份的卑下,而对她们有侮辱和诋毁,而是给予她们应有的尊重和赞美,不仅仅只是消遣的玩物而已。一定程度上,艺妓甚至推动了唐代诗歌的兴盛和发展。
  四、结语
  我们说唐代妇女的地位高是相对于其他朝代而言,因为唐社会风气开放且多元化并存,但就社会整体而言,“男尊女卑”的大格局依然存在,女性始终附属于男性。但妇女的地位在唐朝相对较高,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唐朝的一个鲜明特征。以女子入诗,这是很多唐诗人自然而然的选择。在唐诗人笔下,各阶层的妇女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怨妇的哀怨悲惋、贵妇的高雅尊贵、民妇的朴实真挚等,这些女性观内涵在唐诗中得到充分体现。它们是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因子之一,也势必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张文生.唐诗中的女性形象[J].锦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5):69-73.
  [2]郑元清.唐诗中的女性系列形象摭谈[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5(3):16-19.
  [3]乔象锺,陈铁民.唐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m版社,1995.
  [4]周思思.穿越大唐的缕缕芳魂——唐诗中的女性形象述略[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2):1252-1258.
  [5]曾文杰.唐詩中的劳动妇女形象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百年孤独》和《京华烟云》都是极为优秀的作品,二者在作家、主题、内容等方面存在较多可比性,尤其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二者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确有值得深入研究之处。林语堂笔下的完美女性姚木兰,同马尔克斯笔下的的老祖母乌尔苏拉,都能对人产生深刻而又细致的影响。  关键词:人物形象 姚木兰 乌尔苏拉  《百年孤独》和《京华烟云》都是极为优秀的作品,在世界都有广泛研究。姚木兰这位林语堂笔下的完美
期刊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诗词已经被译介到日本,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毛泽东诗词的译介进入高峰期。日本较有影响力的报纸和杂志都刊登过众多毛泽东诗词的赏析文章。竹内实的著作《毛泽东的诗与人生》是迄今为止赏析毛泽东诗词最权威的成果。80年代以后的毛泽东诗词的译介和赏析文章虽然数量见少,但也有了新的发展,毛泽东诗词的艺术性和学术研究价值受到重视。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 日本 竹内实 《毛泽东
期刊
摘要:《紫柏老人集》是明代禅门巨匠紫柏真可禅师一生的思想结晶,该书现存多个版本,国图藏天启本与明版《嘉兴藏》本有诸多异文。我们对两个版本进行了比对,整理出三类差异:用字的差异,如使用了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由讹误造成的差异,如因字形相近或读音相同相近造成的讹误,偏旁的变异增减等;由脱漏或误衍造成的差异。  关键词:《紫柏老人集》 天启本 明版《嘉兴藏》本 异文  《紫柏老人集》为明代“四大高僧”
期刊
摘要:伏尼契的《牛虻》描写了宗教与革命、谎言与真相、上帝之爱与人伦之爱等诸多矛盾,它把人置于种种困境,绝望地碰撞,绝望地寻求出路,也寻求内在的解答。文本试图通过蒙泰尼里与牛虻两个人物,探索人们走出困境与获得救赎的可能。  关键词:《牛虻》 伏尼契 革命文学 宗教 父子  人们在旷野中行走。旷野中的路,有无数个起点,也有无数个终站。“飘飘何所似”,未能率蒿蓬之先起;“天地一沙鸥”,何以孤翅而南飞?茫
期刊
摘要:《唐皇游地府》《李文漫游东湖》两部电影是只服从导演个人意图的实验作品。作品受到电影是矛盾和辩证的美学观念影响,呈现真实与虚构、文学与摄影、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张力。两部电影反对古典叙事,以证实而不是分析的方式呈现事件。相对于显在形式特征,电影意义诉求有些散与钝,但呈现了资本、人与风景的复杂关系。在当下多以唤起情感为诉求的中国电影创作格局中,两部电影旨在引起反思。  关键词:愉悦 散播 证实 钝 
期刊
摘要:2013年10月至12月,在教育界和戏剧界的共同努力下,首届陕西省大学生话剧节在西安举行。这次话剧节最终有西安交大剧团等十五个戲剧社团在复赛公演中演出了《抉择》等十五部题材不同、风格各异的原创剧目。这些剧目都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较高的舞台艺术水平。这次话剧节是陕西省,也是中国西部校园戏剧创新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  关键词:校园戏剧 戏剧社团 戏剧文学 舞台艺术 创新能力  2013年10月至1
期刊
摘要:《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有血有肉的经典人物,给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其中有一类特殊人物,在危难之时为主公奔走他国,纵横捭阖却不同于战国时期“职业”游说的策士,他们只是“临时”的说客。他们恪尽职守,英勇沉着,以三寸之舌令对方心悦诚服,凭一己之力变三国纷纭动向。有了他们,何必操干持戈,堂上自有奇兵。  关键词:《三国演义》 李肃 阚泽 赵咨 邓芝  一、李肃馈金珠赍赤兔,吕布二次认
期刊
摘要:《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认为“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不少人也认同此说。本文运用知人论世和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后认为,晚年的梁任公依然没能忘情政治,其学术生涯实则早年政治生涯的继续;否则就无法理解他终其一生“家国天下”的儒者情怀,也不能真正读懂其“热心肠”。  关键词:梁任公 晚年 政治 启蒙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开篇写道:“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不少人认同
期刊
摘要:《黑骏马》是英国女作家安娜-西韦尔的代表作,小说以黑骏马的成长经历为主线,从动物的视角讲述了马在人类社会中所遭受的种种不公正的待遇,向读者揭示了造成主人公黑骏马悲惨命运的原因: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人们的物欲的无限膨胀使很多人丧失了对动物应有的同情心,仅仅将它们视作为人类服务的工具,这种狭隘观念给动物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也浊化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本文从生态伦理学的视角对文本进行细读,可以发
期刊
摘要:赵孟頫笔下的《岳鄂王墓》以“悲”字为中心,用高超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衷挽之悲、黍离之悲与失节之悲等多重情感。其独特的人生遭遇又使得诗歌尤为深沉、悲怆,耐人寻味。因此,本文着重结合赵孟頫悲剧性的人生遭遇与《岳鄂王墓》独特的表达方式分析诗中的复杂情感。  关键词:赵孟頫 岳飞 《岳鄂王墓》  赵孟頫历来以高深的书画造诣为人称颂,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赞其“书法二王,画法晋唐,俱入神品”。赵孟烦在文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