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多种机会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c6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发展教育提出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的教学大纲中,新增加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内容。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氛围,运用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求知欲,探索和实践
  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正是二十一世纪具有竞争力人才的关键素质所在。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它有着多方面的功能,但其核心功能最终必须定位在促进学生创新,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奠定基础。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与做法,以求教于同行。
  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需要在两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多给学生自主表现和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二是要创设民主学习的氛围。而要切实做到这两点,关键在于创造多种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
  1.多给学生思维的机会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知识的结论告诉学生,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量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这种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来龙去脉都没有时间去想,怎么可能产生创新的欲望呢?特别在现在的初级中学中,为了提高升学率,传授知识时,都是以灌输式的方式教学,搞题海战术,使学生都忙于做作业,这样不但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而且使学生没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去做一做、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教勾股定理的学习过程:
  做一做:让学生做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和b,斜边为c;再以c为直角边的长做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并拼成如图的形状。
  看一看: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经过观察,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直角梯形。
  想一想:怎样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学生经过思考,不难得出两种方法。
  方法一:S=12ab+12ab+12c2=12(2ab+c2)
  方法二:S=12(a+b)2=12(a2+b2+2ab)
  再想一想: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经过比较,容易得出a2+b2=c2。
  说一说:谁能将这一结论用语言叙述出来?学生可以说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设置一些悬念,故意把一些结论隐藏起来,留给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过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多给学生操作的机会
  操作是多种感官协调地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学生的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而这正是学生朦胧的创新意识。因此数学教学要多留给学生一些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操作的过程去探究知识,去寻找属于学生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寻找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
  3.多给学生应用知识的机会
  应用意识实际上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也是一种创新。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知识的应用,束缚了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学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应用知识的机会。为此,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调查,统计,计算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仅直接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时应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1999年度福建省四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中,第29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如果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到附近银行调查贷款方式、利息、本金等问题,那么此题就会迎刃而解。
  4.多给学生质疑问题的机会
  学生的创新意识有许多来源于学生对现成答案的质疑问题,学生敢于否决现成答案,这也是一种创新。在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为了求得答案的准确而用同一种方法去要求每一位学生,这样制约了学生对数学问题大胆地猜想,假设与质疑,最终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因些数学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勇于对现成知识大胆地质疑。如学生在分解x6-1的因式时:
  方法1:x6-1=(x3)2-1=(x3+1)(x3-1)=(x+1)(x-1)(x2+x+1)(x2-x+1)
  方法2:x6-1=(x2)3-1=(x2-1)(x4+x2+1)=(x+1)(x-1)(x4+x2+1)
  学生会质疑为什么两种方法都对而结果会不一样呢?这时,学生就会想到也许x4+x2+1还能继续分解下去,得到(x2+x+1)(x2-x+1),利用乘法公式容易加以验证,这时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就能够用拆项、分组、配方的方法加以分解。
  5.给学生发表自己意见或建议的机会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述有绝对的权威,任何时候都不允许也不可能让学生提出挑战,有时候学生提出的一些很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就这样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实际上这种做法扼杀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数学教学时要特别重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提倡一题多解,提倡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
  6.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如何正确对待学生在数学之中的错误?不同的数学教师有不同的方法。但是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学生错误的表象和结果,而很少去认真分析学生错误的动机,殊不知学生错误的动机后面往往蕴藏着珍贵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学生出现错误是难免的,不要一味地埋怨或指责,要让学生自己分析一下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首先了解一下学生的错误动机,然后帮助学生分析改正错误,对于学生错误背后蕴藏着的创新意识的闪光点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此来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7.给学生相互协作交流的机会
  知识创新往往是在协作或交流中产生的,教师要打破传统观念中只允许学生独立解答式操作的做法,对于有些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探讨,共同研究,共同操作。让学生在协作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集体意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他文献
【摘要】化学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化学教育中的结果,是化学教育在教育理论、实践和方法上的一种升华。笔者从“立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创设素质教育的环境”、“以实验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挖掘化学美感,渗透情感教育”、“强化成功体验,进行意志教育”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抓住化学学科特点,渗透化学素质教育”。  【关键词】化学,素质,教育  目前,纵观化学教育方面有关化学素质的观点,似
期刊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课程。新的《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多年了,而在农村小学里,却因各种原因,新课标得不到有效贯彻,《品德与社会(生活)》教育得不到有效重视。究其原因,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品德课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只有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才能把这门课程的相关要求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教学,品德与社会课,思想教育,方法探究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
期刊
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从发掘人物印象着眼,殊途同归,也可以加深理解文章的主黯内寄棚表现手法,并促进全方位的知能探究——  文中的人物主要有父亲和“我”,还有杰利,以及其他四个玩伴。  父亲是一位明智博达的家长。孩子遇到困难他不急噪,也不发怒,而是耐心安慰孩子,持抓住机会教育孩子,沉着、冷静地给孩子上了一堂精彩而意义深远的人生课。他很懂得爱孩子以及怎样训练孩子,身上散发出文化的魅力——眼
期刊
1.问题的提出  英语语感是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的基础,英语教学必须重视语感的培养。曾有位叫谢晨曦的高一学生,他的英语特别好,但他不懂语法,他认为学英语就是靠多读、多与老外练口语来的语感,他不知道一句话为什么那么说是对的,但他知道该怎么说,他觉得学英语就是“多积累少分析,多问How少问Why”。可见,语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成败。  所谓语感(Sense of Lan-gua
期刊
【摘要】作业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并且能够提高成绩的有效方法,也关系着数学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换。然而,初中数学作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在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调查的基础上,重点总结提出了促进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数学作业,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数学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要关注作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得到了教育界高度的重视和广泛的研究,可以说是教学理念的一次深刻的革命,是素质教育思想贯彻到课堂的实践,推动了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越来越被教师们所重视,所研究,课堂教学也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薄弱的环节或急需改进的地方,特别是解决课堂环节有效性的问题尤为突出。第一:学习小组划分还不科学,很多教师追求课
期刊
【摘要】如何才能减轻学生沉重的负担,使学生愿学乐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既要改变传统的“填、灌、注”旧的教学模式,又要探索遵循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认识特点,尊重学生个体,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反映数学特色和实际的课堂结构新模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体作用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转变观念,树立双重教学价值观  传统教学把学生看
期刊
【摘要】本文从语文的含义出发,简要分析了语文的特点,从而谈论了如何运用语文教育,塑造优秀、完整的人性。  【关键词】语文,教育,人性,品德  宋代欧阳修说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自古以来,人们就意识到学习对于塑造人性,培养品德有着重要作用。而语文又是学习其他
期刊
【摘要】学生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成为具有全面文化基础、高尚道德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本文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提高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实用性,达到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随着社会信息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
期刊
【摘要】话文教育不是培养“书呆子”,“高分学生”,而是要培养学睦如何做人、如何爱国、如何做事,发展其综合能力,使其达到新时期提倡盼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以德育人,综合能力,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在必行,所以学校教育必须转向素质教百。而对中学语文学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语文素质是人的素质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人成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