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与体育教学

来源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463878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现行教育继承着优良的教育传统,但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弊端
   所谓“应试教育”,朱开轩同志说,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
   现行教育不等于“应试教育”,现行教育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现行教育中也确实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应试教育”,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是对现行教育的改善。不能因为教育总体有很大成绩,就忽视一些弊端的危害性。单纯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不同,它主要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1.教育目标的短视性
   “应试教育”单纯重视暂时的、表面的教育效果,也就是教育成绩。应该说考试成绩与学生素质有关,但考试成绩并不能标志着学生的水平。因为素质教育更为深层次的、长久起作用的人的品质。
   2.教育对象的局限性
   “应试教育”着眼于选拔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学生,而这种选择又以现行学科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所以“应试教育”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把培养优秀学生和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对立起来,使基础教育实际上成为面向少数人的教育。
   3.教育内容的片面性
   由于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手段,加上现行考试制度不完善,导致学校教育内容被区分为考试内容和非考试内容。考试内容被大大强化和扭曲,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在未来社会中非常需要的基础能力不被重视,造成学生素质的缺陷,影响其全面素质水平的提高。
   二、全面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然
   李岚清同志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总结发言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其实质就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倡素质教育的直接原因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应试教育”的现象。因此,素质教育思想理应成为各门学科的教学指导思想。
   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体育教学过程是由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教学关系、教学评价等要素组成的。其中教学指导思想是核心、灵魂。因此,只有把体质目标作为基础、心理目标作为核心,并以此向外辐射,使思想道德品质目标,体育科学文化素质目标,体育审美素养目标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才能体现体育教学的整体功能。
   体育教改的目标是使体育教学过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但是,由于决策管理方面,特别是基层学校在教育观念和对现代教学理论、方法的认识及学校教改环境、条件的局限,使体育教改往往呈现两种情况:一是缺乏系统思想,难以体现教改的整体效益;二是教改力不够,往往以标代本。其根本原因在于对由“应试教育”的现象和本质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弄清什么样的体育教学符合素质教育思想,什么样的体育教学带有“应试教育”的本质特征,使体育教改的关键所在。
   三、关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反思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能否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决定着其他要素在向素质教育轨道过程中的发展水平。要端正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必须明确两个问题:一是体育教学是否等同于素质教育?二是体育教学有无“应试教育”现象?
   体育学科没有被列入高考科目,中考体育考试也是近几年才有的做法,似乎不属于“应试教育”范围。因为任何一种教育教学过程不仅存在着方向、目的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着效率、效益的问题,存在着各种要素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应试教育”从表面理解是一种以考试为手段,以升学为目的的片面的知识教育。因此,不应以升学考试是否加试体育来判断体育学科有无“应试教育”现象,而应清醒地认识到不仅体育中考考试的现行阶段,体育学科与其他升学考试科目同样把提高体育考试成绩作为体育教学,甚至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中心任务;有为了应试减压体育课时、教材,甚至停止体育教学计划内容的做法。因此,在片面地追求技能或技能目标中,体育教学的教育、情感、娱乐等职能被弱化了。
   四、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体育教学的任务
   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体育教学应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为根本目地,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化、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体魄和人性为根本性特征,以提高体育素养,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习惯、能力和终身体育的基础为目标。这一指导思想要求体育教学过程的每个要求都要力求体现教学对象与教学目标内容的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等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
   素质教育思想下体育教学多元目标是建立在以身体目标为基础,以心里目标为核心的。这种结构体系比较传统。体育教学目标结构体系有以下特点:一是把心里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并列关系提升到核心地位,核心依托基础,基础突出核心这种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在健身,联机过程中身与心、知与情分离的现象,使学生身心活动真正成为有机整体。学生的身体活动与心理需要相统一,并且,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审美素养和生活技能的培养目标的实施皆以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活动规律为依据,以体现心理目标的核心地位。二是把身、心素质看作自然层面的目标,即把体育教学根本目标由传统的“生物观”扩展为生理、心理皆为根本,并且强调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体育教学目标变化发展的本源。因此可以说,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体育教学目标结构体系,较客观地反映了体育教学多元目标之间的关系,既体现了学科特征,又在此基础上融合并内化了学校教育的目的任务,是体育教学过程最终形成一个“内引外联”,动态、平衡变化发展的整体性目标系统,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江苏省赣榆县教育局)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探究是小学科学教育的核心,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实施探究式科学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让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深入,在不断深入的探究活动中掌握探究方法、形成科学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如何提升学生探究的有效性,还是值得我们大家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丰富活动,享受探究乐趣   以苏教版
期刊
绿色作业即充满生活气息的作业,充满学生个性情趣的作业。传统语文作业个性色彩淡化,多统一,少选择,多书面,少实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自由发展,限制了学生许多能力的培养,有碍于课程终极目标的实现。作业的“绿色通道”就是给予学生广阔的自主作业空间,把儿童从单调乏味的“系统知识训练”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将多种知识的获得和多种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张扬学生个性,激励创新空间,使其快乐成长,展示健康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交流搜集的相关信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材料深入领会,引导学生相互合作,进入讨论状态。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旦真正得到落实,学生的自主性便会有效的发挥出来,他们会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享受到无穷的快乐。   一、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现代教学论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学习就成了被动地接受、记忆与模仿。有了问题,才有思考。教师
弗莱类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对话是教学交往的一种实现形式,“对话”可以说是一种师生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过程。对话强调师生的相互解释、相互交流、共同体验、共同发展。   教学对话策略应用的好坏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中须摆正两个主体的位置,建立正确的对话关系   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在发挥着主观能动性。但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