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之我见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uhea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如果把这些阅读目标分解到小学阶段,那么,每一个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而且还要求小学阶段背诵的优秀诗文总计160篇(段)。
  从课程标准的这些数字要求中我们可以发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素养,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品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背景要求,丰顺县汤坑镇第一中心小学于近年来开展了“读书节”“评选‘阅读之星’”“评选‘书香班级’”“编撰‘读书成长手册’”等一系列旨在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质量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众所周知,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的读书方法、读书兴趣尚处于渐长阶段,有待教师或家长的传授和激发。因此,阅读兴趣的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
  一、激发阅读兴趣,创造阅读的内驱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之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有关兴趣的至理名言,都在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兴趣对于学习者来说,它是一种内在的自发力量,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学习条件。
  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前提条件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小学生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可塑性强,调教空间巨大。阅读兴趣的培养,也是如此。因此,发挥教师和家长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教师可以在自己的班级内定期组织讲故事比赛或者是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树立班级的阅读典型,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又如,家长每天可以陪孩子读读课外读物,为孩子树立热爱读书的榜样,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浓郁的书香氛围。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他们自然就会体验到读书的乐趣,认识到读书的价值意义,从而喜欢上阅读。近年来,我们学校就是通过评选“阅读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一系列活动,涌现出一大批热爱阅读的班级集体和学生个体,整个学校逐渐形成了浓郁的阅读氛围,呈现了良好的人文景观。学生一旦尝到了读书的甜头,他们就有阅读的内驱力,就会自觉主动地寻找书籍阅读,渐渐地,他们就会养成手不释卷的良好阅读习惯。
  二、做好阅读方法指导,铺垫“阅读大厦”基石
  前面已经提到,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他们的阅读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读物选择和阅读方法上往往会陷入盲从的状态,阅读效果肯定就会大受影响。
  因此,教师或家长就非常有必要对他们的读书方法予以指导和帮助。俗话说:“不成规矩,难成方圆。”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再联系自身的阅读经验,适时、适量地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同时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比如如何在书中“圈”“点”“勾”“划”,如何在书中做好旁注、写些简单的心得体会等等,引导他们如何读写并存、读悟结合,从而养成读书动笔、读书思考的习惯,让他们成为一个懂得如何读书学习的人。徐特立前辈曾经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个宝贵的阅读经验必须让每一个学生牢记在心,并且要时时贯彻在平时的课外阅读行动中。因为只有勤动笔勤思考,抓住阅读重点,深入理解;做好摘录、记好笔记,写下心得体会,才能真正将书读懂读透读牢!从本质意义上讲,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思维的过程。这样以来,学生读书积累就有目的,写作实践就会得到历练,思维感悟就能得到提升。有了良好的阅读方法,学生“阅读大厦”的基石就会稳固可靠。
  三、高举激励的旗帜,制造阅读的“助推器”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在激励学生阅读方面,这句话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孩子的心理意愿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乃至赏识。赏识教育是激励性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如果我们对学生的阅读行为多加关注,多加赏识和激励,他们就会燃起自信的力量,心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像是沐浴在春风之中,感到无比欢欣和幸福,从而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追求上进的信念,阅读欲望就会进一步加强。“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真挚的爱与热情的期望,可以使一个人获得新的生命和动力。教师对学生阅读行为和阅读成果的肯定和赏识,其实就包含了对学生的关爱与期望。他们在获得赞许之后,读书学习的欲望会更高,读书习惯自然就会慢慢形成。学生一旦有了这个阅读习惯,就类似在学生身上安装了一台阅读“助推器”,形成源源不断的阅读动力。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也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贤人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家长的深思。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家长的“必修课”,它将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责任编辑邱丽
其他文献
开学不久,我发现学习成绩平平的王小杰在我上数学课的时候特别用心,课后也很勤奋,经常找我辅导,他的数学成绩直线上升,期中考试他在我班排第一名。
小学语文教学中,难就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中年级作文,中年级学生由原来的看图写话走向命题作文,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很多学生会说会听却不会用文字表达。究其原因,是他们觉得单调的生活无事可写,平静的思绪无话可说,缺少写作兴趣,无从下手,下笔无文。  一、观察中寻找突破方向  在语文的教学中,课内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课外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去观察周
学案导学“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实际上一种围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运用导学的教学方法,通过学案的教学载体,学生和教师通过“六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合作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整合各种先进教学模式的改革经验和结合我校学生特点,推出了“先学后讲,快乐课堂”为其教学模式的核心特点的新模式。   第一步:学习目标。通过学案把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大概了解本节的主要内容。课堂上
“五书”习字以《同步字帖》为练习材料,将课后写字作业变为课堂作业。顾名思义,“五书”指的是:每节语文课课前预留五分钟的书写时间,以五行生字(词)作为书写数量的下限,运用五组书写教学的策略,达成五个书写作业的目标。  一、“五书”习字的策略  1. “3 2”课前写字策略  众所周知,写字练习要想有成效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长期坚持。于是,笔者尝试采用化零为整的方法,利用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预备铃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