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对劳动进行深刻阐述,形成了立意深刻、内涵丰富的新时代劳动观。对于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全社会营造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时代,劳动观,劳动教育
劳动既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和存在方式,也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基本途径,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习近平强调,要在社会主义中奋斗,新时代也要奋斗。十八大以来,在多次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习近平都会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对新时代劳动者表达关心,并就劳动精神、劳动素养以及劳动技能培养等进行深刻阐述。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深刻把握其基本内容和现实意义,对于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培育其深厚的劳动情怀,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劳动观的教育目标
(一)加强劳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建立适应新時代的劳动教育体系
新时代呼唤劳动教育,亟待建立新的劳动教育理论体系。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增加具有时代特点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内容,使其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逐渐建立新的劳动教育体系。这种体系要充分反映新时代对新型劳动者的要求,体现全社会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教育;还要树立新的劳动理念,把不同种类尤其是新劳动形态纳入劳动教育体系中来,让青年学生受到的教育与现实社会需求和实践情境相适应;同时新的劳动理论体系应该包含学生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意识等方面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二)建立合理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构建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当前党和国家正视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再次强调劳动教育,是对教育一元评价体系以及衍生出来的各种考试评价体系的反思,是对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呼唤。新时代的教育要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尤其是要实现劳动教育的常态化、科学化,必须打破原有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实现教育出路的多元化和学生发展的多路径化。多元的评价体系需要整个社会营造普遍重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氛围,扭转当前对劳动的不正确认识,要从全面发展的角度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使不同学生在不同领域获得教育的支撑。可以确定,多元化教育评价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劳动教育的复兴。
(三)融合德智体美劳实现协同创新,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要与学校其他教育一起成为对学生发展同等重要的科目,学校要通过开设各类劳动技术、学生感兴趣劳动艺术、劳动文化课程等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孩子对劳动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实现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劳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协同创新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全社会对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幸福理念的深入、转变劳动观念。家庭要实现劳动教育第一场景的作用,家务劳动中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社会为孩子提供强大丰富的劳动场景,使孩子融入现代社会劳动环境;学校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教育体系,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体验,使孩子掌握劳动技术、形成劳动意识、锻炼吃苦耐劳精神,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四)落实相关劳动教育课程,提升劳动教育质量,创新教育课程内容
当前落实劳动教育课程,首先要实现劳动教育回归课堂,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从数量上保证劳动教育的开展,与时俱进地改造和提升劳动教育课程的质量,突破原有过于狭窄的劳动教育课程,变粗放式、浅表性的劳动和劳动教育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科学内容。可汲取国外劳动教育理论实践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创新劳动课程,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加入开放性的社会学习,让学生在时代赋予的新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现代劳动教育实践,亲身体验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劳动教育“扎根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起点”[1]与社会的结合,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形成高质量的劳动教育课程。
二、新时代劳动观的教育意义
(一)新时代要求劳动教育回归价值本源,实现青年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同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需要对劳动内涵、劳动价值有深刻理解的人才,所以要强化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回归价值本源,即通过劳动教育,培养青年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价值观,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劳动教育要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劳动,崇尚劳动,并积极地投身劳动,培养劳动习惯;从精神塑造来看,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教育青年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培育劳动精神,通过扎实可行的劳动教育营造一个人人爱劳动、人人能劳动、人人会劳动的社会氛围,培养理解劳动创造幸福内涵的时代新人。
(二)新时代要求补齐劳动教育短板,构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并将“劳”作为重要内容专门强调,使培养人的目标和体系更加完整科学。在目的明确的教育目标的要求下,新时代赋予了劳动教育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明确了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具有融通性,是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基础,对其他四育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概括起来就是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2]劳动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其他四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是教育的本质诉求和应然状态。
(三)新时代要求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突出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时代在变迁,劳动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与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为此必须深化劳动教育改革,实现课程的升级和进化,突出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使青年学生对劳动教育产生兴趣,愿意劳动,进而形成劳动意识的自觉。首先,劳动教育必须解决青年学生对劳动认识存在偏差的错误价值观的问题,把立德树人放在教育的首位,树立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念,同时要引入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参与其中,实现劳动教育系统化。其次,在课程教育改革中,要引进现代企业劳动内容,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使劳动教育课程与具体社会相联系。再次,在课程学习上,要转换学习方法,强调参与互动,形成良好的课程体验和创新。最后,要在课程评价中引入多维评价体系,引导青年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创新创造,同时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实现劳动意识的自觉和劳动思维的创新。
结论
新时代劳动观有着其丰富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它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要积极搭建劳动这一项作为光荣的、崇高的、伟大的和美丽的活动的框架,使得广大的劳动者们都能够在一种积极的、和谐的环境氛围当中工作和生活,使他们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和实现,引导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康钊,祝蜜,万龙.劳动教育与“三生教育”关系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8(03).
[2]王殿军.补齐劳动教育的短板[N].中国教育报,2018-10-31
(作者简介:余汶萱,广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关键词 :新时代,劳动观,劳动教育
劳动既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和存在方式,也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基本途径,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习近平强调,要在社会主义中奋斗,新时代也要奋斗。十八大以来,在多次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习近平都会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对新时代劳动者表达关心,并就劳动精神、劳动素养以及劳动技能培养等进行深刻阐述。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深刻把握其基本内容和现实意义,对于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培育其深厚的劳动情怀,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劳动观的教育目标
(一)加强劳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建立适应新時代的劳动教育体系
新时代呼唤劳动教育,亟待建立新的劳动教育理论体系。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增加具有时代特点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内容,使其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逐渐建立新的劳动教育体系。这种体系要充分反映新时代对新型劳动者的要求,体现全社会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教育;还要树立新的劳动理念,把不同种类尤其是新劳动形态纳入劳动教育体系中来,让青年学生受到的教育与现实社会需求和实践情境相适应;同时新的劳动理论体系应该包含学生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意识等方面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二)建立合理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构建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当前党和国家正视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再次强调劳动教育,是对教育一元评价体系以及衍生出来的各种考试评价体系的反思,是对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呼唤。新时代的教育要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尤其是要实现劳动教育的常态化、科学化,必须打破原有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实现教育出路的多元化和学生发展的多路径化。多元的评价体系需要整个社会营造普遍重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氛围,扭转当前对劳动的不正确认识,要从全面发展的角度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使不同学生在不同领域获得教育的支撑。可以确定,多元化教育评价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劳动教育的复兴。
(三)融合德智体美劳实现协同创新,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要与学校其他教育一起成为对学生发展同等重要的科目,学校要通过开设各类劳动技术、学生感兴趣劳动艺术、劳动文化课程等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孩子对劳动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实现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劳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协同创新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全社会对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幸福理念的深入、转变劳动观念。家庭要实现劳动教育第一场景的作用,家务劳动中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社会为孩子提供强大丰富的劳动场景,使孩子融入现代社会劳动环境;学校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教育体系,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体验,使孩子掌握劳动技术、形成劳动意识、锻炼吃苦耐劳精神,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四)落实相关劳动教育课程,提升劳动教育质量,创新教育课程内容
当前落实劳动教育课程,首先要实现劳动教育回归课堂,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从数量上保证劳动教育的开展,与时俱进地改造和提升劳动教育课程的质量,突破原有过于狭窄的劳动教育课程,变粗放式、浅表性的劳动和劳动教育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科学内容。可汲取国外劳动教育理论实践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创新劳动课程,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加入开放性的社会学习,让学生在时代赋予的新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现代劳动教育实践,亲身体验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劳动教育“扎根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起点”[1]与社会的结合,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形成高质量的劳动教育课程。
二、新时代劳动观的教育意义
(一)新时代要求劳动教育回归价值本源,实现青年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同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需要对劳动内涵、劳动价值有深刻理解的人才,所以要强化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回归价值本源,即通过劳动教育,培养青年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价值观,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劳动教育要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劳动,崇尚劳动,并积极地投身劳动,培养劳动习惯;从精神塑造来看,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教育青年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培育劳动精神,通过扎实可行的劳动教育营造一个人人爱劳动、人人能劳动、人人会劳动的社会氛围,培养理解劳动创造幸福内涵的时代新人。
(二)新时代要求补齐劳动教育短板,构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并将“劳”作为重要内容专门强调,使培养人的目标和体系更加完整科学。在目的明确的教育目标的要求下,新时代赋予了劳动教育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明确了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具有融通性,是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基础,对其他四育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概括起来就是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2]劳动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其他四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是教育的本质诉求和应然状态。
(三)新时代要求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突出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时代在变迁,劳动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与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为此必须深化劳动教育改革,实现课程的升级和进化,突出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使青年学生对劳动教育产生兴趣,愿意劳动,进而形成劳动意识的自觉。首先,劳动教育必须解决青年学生对劳动认识存在偏差的错误价值观的问题,把立德树人放在教育的首位,树立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念,同时要引入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参与其中,实现劳动教育系统化。其次,在课程教育改革中,要引进现代企业劳动内容,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使劳动教育课程与具体社会相联系。再次,在课程学习上,要转换学习方法,强调参与互动,形成良好的课程体验和创新。最后,要在课程评价中引入多维评价体系,引导青年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创新创造,同时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实现劳动意识的自觉和劳动思维的创新。
结论
新时代劳动观有着其丰富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它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要积极搭建劳动这一项作为光荣的、崇高的、伟大的和美丽的活动的框架,使得广大的劳动者们都能够在一种积极的、和谐的环境氛围当中工作和生活,使他们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和实现,引导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康钊,祝蜜,万龙.劳动教育与“三生教育”关系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8(03).
[2]王殿军.补齐劳动教育的短板[N].中国教育报,2018-10-31
(作者简介:余汶萱,广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