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在初中古文教学的策略分析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初中语文古文教学太过于讲求规范化理解,从文章的段落分析到逐词逐句的的翻译再到古文语法解析,无疑不在走一条固定化的教学程序,从而也就忽视了文章的意译,无法让学生领略到古文美的所在,进而使得古文教学的目的失去了其自身的意义,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新课改的进行过程中,语文古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审美素养在古文教学中得到提高,领略古文美的情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文;审美能力
  
  语文在自然基础学科之中占有重要的分量,也是一门具有魅力的学科。无论是哪一阶段的语文教学教材,其本身都蕴含了丰富的美的所在,每一篇课文都带领人们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语文自身所包含的美几乎涉及了每一个领域,从不同层面将这些美的所在用语言和文字给学习这门呈现出来。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阶段,就必须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领略祖国几千年的古文美的内涵,从中汲取营养,这也是当前初中语文教育所需面对的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阐述审美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总是吸引人的注意,从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人们听得如痴如醉到一幅让人觉得妙趣横生的绘画作品,这些因为其自身具有美,所以吸引人的视线和注意。但是也会有一些人面对这些美好的事物感到索然无味,那些会话中的线条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些杂乱无章的线条,决定人们这种意识感官上的差别的就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审美能力。而人的审美能力绝大部分都是靠后天培养的,可见,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语文学科作为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除了具有工具属性的作用之外,还具有对人们而言更为重要的人文性,这种性质对于人的修养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前进行的语文教育不仅是指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传输,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成为心胸开阔以及具有良好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人,这些都要求学生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自身拥有较强的审美能力,这就离不开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初中的学生正处在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这为语文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对学生进行引导,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及其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人自身本来就存在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审美作为一项主动地活动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这并不是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教师的引导作用忽视或者淡化,相反,教师要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很重要的两点就是要多诵读,重讨论。
  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对古文的阅读还是诵读,都是古文审美中最为关键的方法之一,应该在整个古文教学的过程中全程实施。通过对古文逐字逐句的感受,加之以抑扬顿挫的语调,可以将文中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没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表达出来,让文中所表达的各种美融于一体。论,简而言之指的就是讨论,在学习古文的时候教师要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可以以班为单位,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对古文的美的认识在讨论中得到提高,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比如在初中课文《醉翁亭记》中,学生经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诵读可以感受到作者在远离纷扰之后身处自然风光中的愉悦心情,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课文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让自己跟随作者的一起置身于群山之中,感受大自然的风光,从心理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到作者与民同乐的境界,真正达到人与自然地统一,人与万物的融合,借景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二)从语文古文教材中发现美
  1.从古文的形式上感受美
  我国的古文文化发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前年的凝练,成就其优美的文体以及语言,无数的华夏子孙在它的滋润下受益匪浅。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文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美篇章,学生要想感受古文的魅力,首先就要从形式上感受它蕴含的美。
  比如在学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这篇文章以骈散相间的句式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整齐之中不失变化,“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学生通过对句式的感悟,可以体会到作者陶醉于山水之间的神情。在看“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这一句,学生在这句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喜怒情怀,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体会到我国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2.品味古文中蕴含的意境美
  古文中任何的一事一物都是坐着情感的承载,它们不再是简单的自然界的事物,而是作者思想与客观事物的结合体。学生在古文学习中要领悟文中描写的意境之美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比如在《与朱元思书》中,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景致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出作者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闲适豁达的心境。
  3.感悟古文中的情感之美
  在初中的古文篇章中,有许多以真情实意打动人心的文章,比如诸葛孔明的《出师表》。教学者首先用教学手段唤起学生的内在的审美热情。教师在介绍作者作者写作背景的同时,要抓住文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不断地将学生引导进入文章的欣赏中。学生读完诸葛孔明对于汉室一片赤诚的文字,很快就被其文中涌动的真情所感动,学生一旦领略到作者的一片忠心,自然而然也就被诸葛孔明的忠肝义胆所打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之美也就不知不觉中被学生领略到了。
  (三)让学生的古文学习充满审美愉悦
  我国的古文作品的美博大精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社会的变迁,学生在学习古文的时候出现理解上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就直接影响学生对于古文学习的兴趣,进而甚至产生畏难而退的情绪以及主观能动性上的退缩。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古文教学中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审美热情,让学生在古文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古文化的美。当下我国语文教育中的古文教学,普遍还存在着令学生不喜欢不适宜的死记硬背强制理解的做法,因此,古文教学必须改革,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带领学生体会古文佳作所带来的深厚文化境界,让学生在学习古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学品味,在思想上得到升华,这也是语文教学想要取得更大成就的必经之路。
  三、小结
  历史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古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思想的精华。当今的学生处于社会多方面变革的环境中,对于学生的成长,更需要优秀的文化以及思想指引他们健康的成长。作为一名初中的语文教学者,要把培养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素质作为自己的责任,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实施审美教育,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踏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高友香.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审美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7,(05).
  [2]张天娇.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探索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田珍粮.谈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4]梁丽群.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百色学院学报,2006,(S1).
其他文献
仪琳没有按她母亲的意愿去读大学,而是按自己的意愿在职高毕业后去公司应聘。她没有一技之长,不会外语,不会计算机,但她有一张阳光般的脸和让总统都想换的青春,使她在一家公
舞蹈界的性别差异问题由来已久。41年前的1976年,一篇题为《无人关注的女舞蹈家》的文章分析了舞蹈界的歧视问题:“绝大部分男性编舞有更多的机会让自己的作品上演。”20多年
黄土丘陵区水库库区塌岸,不仅侵蚀了大片耕地,影响到库区居民住宅的安全和正常的生产、生活,同时,也是水库泥沙淤积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结合我区近年来开展水库库区及其上游水土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伴随着社区建设步履加速,银色浪潮冲击,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及社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严重匮乏,已成为阻碍社区建设、制约社区老年福利服务工作开展的瓶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湖北省在推行“星光计划”过程中,根据该省的实际情况,将首批“星光计划”项目定在省会武汉市和社区建设较好的黄石市率先实施。两市共申报项目155个,实际建设项目261个,共计
为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实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树立建筑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根据《安徽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管理暂行规定》,为广泛开展创建省级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活动,特制
今年五月底国务院召开第11次全国民政会议以来,各地认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采取切实措施落实会议部署,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11月底,全国已有23个省区市召开了本省区市的民政会
种植绿肥 以园养园果园间作绿肥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肥力、以园养园的重要措施。在华东地区,秋播绿肥有苕子、豌豆、蚕豆等。豌豆如早播还可于秋末初冬收青豌豆,待刈割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谒的动力,江泽民同志曾说:“一个没有创新动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已成为新世纪的教育使命,那么,在中学历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