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十年课程改革,语文教育进入一个充满活力的全新时期。但由于认识的模糊和实践的浮躁,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历程中,出现了一些割裂、抛弃、否定传统教育的现象。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波浪式前进的,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课程改革的深入必须在“应继承”和“应关注”之间,通过“同化”和“顺应”,建立新的平衡,创立新的课程模式,以适应现代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语文》2011年版课标强调: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传统的并非一定不科学,而规律是不分古今的。历经几千年积累和考验的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理念和经验,是中国教育的精髓,是汉语文最本质特点和规律的反映。语文课改,无论怎样追求现代化的发展,都不可能丢弃传统而另辟一个全新的生存空间。现代语文教育应以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为基础,并把它作为课程资源和对话对象,深入探究和提炼其精华,努力推进和优化其发展,从而丰富语文新课程的历史内涵,保持课程发展的延续性,在弘扬中渐进,在发展中创新,实现对历史的超越。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如我国历来强调“识字为主”,坚持学好语文要以汉字的认读、书写、积累和运用为基础。再如解放前,强调熟读精思、读写结合、多读多练、循序渐进,注意读写方法的指导;解放后,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强调师生互动、文道结合,提出加强基础训练,主张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等。这些传统的成功经验是一代代语文教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的总结和积累,是科学的提炼、智慧的结晶,与当前语文课改的方向是一脉相承的。这些传统的宝贵经验在2011年版课标中都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与体现。如在“具体建议”中鲜明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进一步强化了识字教学的重要地位。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两个注重”正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汉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在“实施建议”中规定:“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突显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而多读多写、精讲多练就是作为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经验提出的。
科学的理念、态度、方式往往是基于对发展与规律的尊重。我们理应以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为根基,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借鉴,以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科学地发展当代的语文教育,形成“根深叶茂”的语文课改态势,使中国语文教育欣欣向荣,生机无限。(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科学的理念、态度、方式往往是基于对发展与规律的尊重。我们理应以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为根基,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借鉴,以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科学地发展当代的语文教育,形成“根深叶茂”的语文课改态势,使中国语文教育欣欣向荣,生机无限。(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