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路径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tai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青少年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制以其面向大众的高效著称,以知识传播和技能培训为主。但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是内在精神的构建,是情感态度的高度认同,如果我们用学科化的教学模式来传播传统文化,可能并不适合,再加上应试的评价体系,极有可能导致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没有完善,反而成为青少年最不愿意学习的内容之一。在课堂上解决文化传承的大众化、可量化的效率追求与文化传承的个性化、不可量化的质量提升之间的内在矛盾,是当前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难点。
  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归纳为三个类型,即积累型课程、常识型课程和体验型课程。
  积累性课程。就是以自1995年以来提倡的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课程,如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增加了古诗文的篇目数量,高中语文增加了中华文化经典研读模块,经典诵读大赛,民间私塾、学堂、书院和家庭中的“论语一百”等,都可以说是这一课程的探索和实践,尤其是“背诵十万字、熟读百部书、能写千万言”的“经典素读”教学的出现,更是这一积累型课程的最典型代表。让青少年熟读中华民族的经典篇目,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基本共识之一。积累型课程的实施路径为:教师快慢范读,学生采取跟读、对读、接龙读、唱读、镂空读等朗诵、吟诵方式。
  常识型课程。这一类课程的探索在中小学校也比较普遍,遗憾的是没有整体安排,以至于很多的校长、教师和家长觉得传统文化常识无法了解,不敢亲近。如果能通过全社会的关注,推出跟中华传统礼仪、常识有关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图书、音视频课程,通过课外阅读,完全可以有效解决文化常识建构的问题,教师只需要加以引导,给予阅读书目、阅读时间和阅读激励的支持即可。
  体验型课程。传统文化教育的完善应该解决知行合一、传统与现代的对立等困扰中西方文化发展的问题,应该让青少年对传统文化义理,如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等有切身的感受。比如,吟诵古诗文就是体验型课程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吟诵可以将个性化体验与文化的情感认同高度统一起来,起到以文化人、滋润人生的目的。而游学,比如凭吊古人、实地游历山川等,也是体验型课程的应有之义。
  据此,我提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建设“7 1”模式。“7”指的是识字教学、常识教学(社会生活常识、历史常识、文化常识)、经典诵读(朗诵和吟诵)、写字和书法、经典阅读、经典解读、古诗文欣赏与创作等7个方面,“1”就是修身。现在,经典诵读、写字和书法已经得到了教育部的重视,诵读活动开展较多,写字和书法课已经进入课堂,但其他的教学还需要完善。除此以外,还需要配套的学习作为必要的补充,比如《弟子规》情景教学、古人为人处事的智慧箴言录以及典故等。
  当下,通过古诗文的学习,提高青少年的母语能力,尤其是阅读和写作能力,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构建相对完善的人格,是大多数家长和教师对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朴素认识,尤其是开展经典诵读的学习动力。但是仅仅有这些共识是不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完善,从全人类发展的角度说,是给全世界其他文明提供有益的补充乃至引领;从民族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发挥其“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中华传统文化浓郁的仁爱思想、人本思想、民本追求、人格养成、天下情怀,恰恰是我们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确立自我、实现理想的最佳路径,有此,则有我们这个民族的独特价值;无此,则没有我们这个民族的独特价值。
其他文献
下课了,数学老师生气地出现在我面前,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本子,说道:“张老师,看看你们班李西,一天到晚都在干什么!再这样下去,不及格的人数就会更多了。”旁边的语文老师也接着说道:“是呀,李西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干,就是瞎画,这怎么行呢?”  我打开本子一看,好像进入了一个汽车世界——整个本子都是汽车或者零件的素描画,尽管画画的技巧不是很好,但是从每一道线条看得出,画画的人很用心。  我和两位任课老师简单
北京小学在多年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中,坚持让小学教育回归基础,回归儿童,回归全体,在减负的工作上系统思考,以课程、课堂、课业的“三课”改革工程,切实减负增质。  “四季课程”创造适合的教育。我们明确提出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理念,创新构建了“四季课程”,即“2-1-2-1”的学程模式。我们改变在每个学期连续4个多月的学习历程,打破内容、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以“四季”来划分学生的学程,2个月左右的
葵花普通而又极具个性。它朴实而坚强,执着而向上。对太阳不懈的追求成就了每一株向日葵挺拔的身姿,成就了它与众不同的美丽。也正因如此,中关村一小的孩子们尤其喜欢向日葵,并把校园比喻成葵园。当然这不单单因为校园里随处可见向日葵,更因为向日葵的精神与学校的核心价值选择“做最好的我”一脉相承,相得益彰。因为,在中关村一小,每一名老师和学生都像向日葵一样,目标坚定、脚踏实地,敢于在平淡中活出自信,在质朴中彰显
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  北京市化学学科带头人  理想是什么?对于我来说,理想是放弃,更是坚持。  30年前,我在山东省著名的胜利油田一中读书,那时,在很多人眼中,我是一名“准北大生”。但是,令很多人吃惊的是,我放弃了去北大的机会,不顾家长、老师的劝阻,毅然在高考志愿书上写下了——北京师范大学。  于我而言,这六个字沉重而神圣,因为讲台就是我心之所向。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是我至今没有变过的梦想。很
编者按:按照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顶层设计,坚持行政主导、学校主体、专业机构支撑,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扎实开展。到2015年,历时3年分三批完成了全市500所文化示范校的创建目标。从今年第2期开始,本刊联合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和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共同推出“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专栏,就中小学文化建设需要注意的
作为班主任,必须同家长保持良好、顺畅的沟通。在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下五个原则,营造了良好、和谐的家校关系。  平等、尊重原则。班主任和家长沟通的第一个原则应该是平等、尊重。本着这样的原则,不管是通过面谈、电话还是其他方式同家长沟通,班主任都应以朋友的身份真诚、客观地向家长反映孩子存在的问题,并尽量选择家长能接受的言辞协商解决办法。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在工作
王女士刚刚“荣升”为小学生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格外上心。让她放心的是,刚开学,班主任就建了一个家长微信群,每天在群里和家长们沟通。可是没过多久,她心里却开始不是滋味了——儿子太爱动,已经多次被老师在群里点名批评,最近作业完成得也不好,被点名的内容又多了一项。现在,王女士已经有点神经质了,听到微信通知的声音就有点紧张,生怕儿子又犯了什么错。  微信群的使用确实使家校沟通更容易、更快捷了,但是使用
首先,我希望同学们能珍重知识。书山有路,学海无涯,无论你对你的人生做过何种设想与规划,求学与求知都应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钱穆先生说:“先有伟大的学业,才能有伟大的事业。”从人大附中出发后,你们会踏上更加艰苦的求学之路,也会开启更为精彩的人生之旅。然而,旅程中总有顺逆,路途中也难免悲喜,我希望大家能始终不忘学业,终身与书为伴,探寻人生的智慧,消除妄念与烦恼,做一个追求真理、心境平和的读书之人
一、继承学校文化传统,确立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前身是北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校,简称“女附中”。在办学90年的历史中,学校的归属和名称虽屡经更迭,但“女附中”名闻遐迩,一直是近代以来北京乃至全国最好的中学之一。实验中学既积淀着名校的文化,也负载着民族的传统,传承着教育的使命。90年历史铸就的文化根基,成为新时期学校发展和建设的动力源泉,它促使我们不断思考两个重要问题
综述  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市从2011年起,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实验区县共同开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有效途径”的研究和实践。为及时总结研究实验的经验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成果,挖掘提炼经验成果的理论支撑,不断把握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规律,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北京教育杂志社将分专题进行系列报道。  本期以学区化管理为主题,刊登了东城区、海淀区和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