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2-0078-02
西方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就是成就。济南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物业管理、班级管理、教学管理和德育管理等方面的创举令人耳目一新,该校将校园保洁工作完全交予在校学生承包完成,从而推动学生实现从劳动实践历练到优秀人格养成的转化。
从教育部的要求来看,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在当前现实条件下,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还要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既要“顶天”——始终瞄准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政策,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要;又要“立地”——不断紧扣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与战略定位,在充分分析学校内外部各要素的条件下合理办学、科学办学。职业学校办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着眼于学校内部要素,还要紧紧盯住学校外部环境,两者进行有机整合。职业教育办学者只有牢牢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才能取得较好的办学效果。
首先,向管理要效益,必须尊重组织的利益相关者。中等职业学校的利益相关者既包括各级政府部门、学校教职工,还包括学生、家长以及雇主。济南第三职业中专实施的学生承担校园保洁工作、班级事务一人一事制度、德育学分管理制度、“拿着放大镜看同学的优点”教育活动及种种多元评选活动,无一不涉及教师、学生、家长乃至未来雇主的利益诉求。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不断学习和思考教育教学内容、载体和形式的创新;而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他们更多的愿望可能是期待学生在校期间能得到大量技能技术的学习,未必是有关道德养成活动的践行。职业教育办学者们在改革和创新任何管理活动的时候,都必须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尊重他们的利益诉求,充分激发并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否則,任何创新性的管理活动都会因为背离利益主体的诉求而与组织目标相去甚远。
其次,向管理要效益,必须服务于组织的根本目标。职业学校办学者实施管理活动必须紧紧抓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这个目标不放,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领域充分做到“以生为本”。中职学生在年龄构成、身体素质、知识储备和性格养成等方面比较特殊,学校在开展德育教学活动以及班级管理活动时就必须从这些“特殊性”出发,实施个性化的管理方法。比如,济南第三职业中专变家长会为和谐亲子关系促进会、鼓励学生给父母写信、增进学生的家庭关系,这些做法通过创新德育内容的实施载体和形式,学生心中真善美的潜能被教育管理者充分激发,从而形成一种美好的学习氛围与和谐的校园文化,逐步实现学校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再次,向管理要效益,必须着眼于组织的内外部规律。要达成组织的目标,所有的管理活动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谨防急功近利和好高骛远。学校的教育活动不同于企业管理活动,更要遵从教育的内外部规律以及人成长成才的规律。我国高等教育专家潘懋元先生认为,教育内部关系规律是指教育必须尊重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规律,否则教育活动就是盲目的;教育外部关系规律是指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也即教育适应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要求的规律,否则教育活动就是孤立的。中职学校的教育管理活动从内外部规律出发,既要了解在校生全面发展的情况,又要把握职业教育外部发展环境以及劳动力市场情况,科学策划,有效施策。济南第三职业中专的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契合中专生的成长与成才规律,符合当前雇主单位对毕业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诉求,取得有效成果应在预料之中,也值得有针对性地推而广之。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西方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就是成就。济南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物业管理、班级管理、教学管理和德育管理等方面的创举令人耳目一新,该校将校园保洁工作完全交予在校学生承包完成,从而推动学生实现从劳动实践历练到优秀人格养成的转化。
从教育部的要求来看,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在当前现实条件下,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还要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既要“顶天”——始终瞄准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政策,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要;又要“立地”——不断紧扣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与战略定位,在充分分析学校内外部各要素的条件下合理办学、科学办学。职业学校办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着眼于学校内部要素,还要紧紧盯住学校外部环境,两者进行有机整合。职业教育办学者只有牢牢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才能取得较好的办学效果。
首先,向管理要效益,必须尊重组织的利益相关者。中等职业学校的利益相关者既包括各级政府部门、学校教职工,还包括学生、家长以及雇主。济南第三职业中专实施的学生承担校园保洁工作、班级事务一人一事制度、德育学分管理制度、“拿着放大镜看同学的优点”教育活动及种种多元评选活动,无一不涉及教师、学生、家长乃至未来雇主的利益诉求。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不断学习和思考教育教学内容、载体和形式的创新;而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他们更多的愿望可能是期待学生在校期间能得到大量技能技术的学习,未必是有关道德养成活动的践行。职业教育办学者们在改革和创新任何管理活动的时候,都必须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尊重他们的利益诉求,充分激发并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否則,任何创新性的管理活动都会因为背离利益主体的诉求而与组织目标相去甚远。
其次,向管理要效益,必须服务于组织的根本目标。职业学校办学者实施管理活动必须紧紧抓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这个目标不放,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领域充分做到“以生为本”。中职学生在年龄构成、身体素质、知识储备和性格养成等方面比较特殊,学校在开展德育教学活动以及班级管理活动时就必须从这些“特殊性”出发,实施个性化的管理方法。比如,济南第三职业中专变家长会为和谐亲子关系促进会、鼓励学生给父母写信、增进学生的家庭关系,这些做法通过创新德育内容的实施载体和形式,学生心中真善美的潜能被教育管理者充分激发,从而形成一种美好的学习氛围与和谐的校园文化,逐步实现学校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再次,向管理要效益,必须着眼于组织的内外部规律。要达成组织的目标,所有的管理活动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谨防急功近利和好高骛远。学校的教育活动不同于企业管理活动,更要遵从教育的内外部规律以及人成长成才的规律。我国高等教育专家潘懋元先生认为,教育内部关系规律是指教育必须尊重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规律,否则教育活动就是盲目的;教育外部关系规律是指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也即教育适应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要求的规律,否则教育活动就是孤立的。中职学校的教育管理活动从内外部规律出发,既要了解在校生全面发展的情况,又要把握职业教育外部发展环境以及劳动力市场情况,科学策划,有效施策。济南第三职业中专的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契合中专生的成长与成才规律,符合当前雇主单位对毕业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诉求,取得有效成果应在预料之中,也值得有针对性地推而广之。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