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员的许多身体素质敏感发展期都在中小学阶段,而现在应试教育制度又限制了在该阶段少年儿童投入业余训练的时间。因此有必要找到一种既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又能在最大实效上提高训练水平的方法,为我国竞技体育培养较多的后备人才。
1、训练实践与分析
1.1 目前中小学的系统业余训练,最缺乏的就是足够的时间,早晨基本上没有时间可以用于训练,特别是到了升高中和考大学阶段,更不宜于在早晨大运动量和大强度训练。每天下午也只能有一个多小时左右的时间,要在这不足的时间里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就要摸索出较合理的方法。通过多年的训练实践,采用“突出负荷强度”的训练方法,很适合青少年业余训练的特点。因为这种方案,可以在较短时间的训练控制过程中,有效的发展短跑运动员的绝对速度,同时速度耐力也得到了提高,加速和冲刺能力都较强,参加比赛项目全面。在手段上突出负荷强度从理论上讲:负荷强度刺激引起的机体反应比负荷量要强烈得多,能较快地提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应答水平,所产生的训练适应也比较深刻。而且比赛也主要是比专项强度。关于负荷强度的影响作用,加拿大学者博南曾对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做过三种不同安排的实验研究,他设计了三种方案:第一种:以运动员本人100%的极限强度,每周训练一次,每次15分钟:第二种:以运动员本人75%的中等偏上强度。每周三次,每次60分钟:第三种:以运动员本人50%的强度,每周5次,每次120分钟。上述三种方案,第一种显然是突出负荷强度,第三种是突出负荷量。实验结果,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案所取得的训练效果是一样的,但第三种方案所用的训练时间比第一种方案多40倍。从而有力的说明了要取得单位时间里训练的最大效益,增加负荷强度,尤其是专项负荷强度是极为有效的途径。
另外突出专项负荷强度,是训练中必须采用的有效手段,还因负荷强度直接反映了训练的目的。任何训练都是以竞赛为目的的,而任何竞赛都具有发挥人的最大强度的特点。负荷强度在单位时间里直接反映了练习时机体的用力程度,对有机体的适应影响起着比负荷量更为重要的作用。否则难以提高其专项能力和成绩,在训练中采用的主要手段应与比赛项目密切相关,并且要求学生每次训练课都要达到计划所要求的训练负荷,在这一过程的几个因素中,应特别强调训练质量。
1.2 在青少年短跑训练中如何运用“突出负荷强度”
突出“负荷强度”的关键就是要突出“训练质量”。以速度耐力训练为例:通常采用间歇跑手段。第一种方法跑12个200米,跑量2400米,4个1组,每个间歇2分钟,组间休息8分钟。以75%左右的强度完成,整个过程需要将近1小时,这是以量来获得负荷强度。第二种方法跑3个350米,跑量1050米,间歇10分钟,要求以95%的强度完成,整个过程不到30分钟,这就是以质来获得负荷强度。两种手段都是以发展速度耐力为目的。但是第二种手段跑量虽然不多,但强度要求上更接近专项,并且用时少,整个一堂训练课1个多小时就能完成,而且效果明显。
2、实施方法和手段
由于中小学生课外的业余训练时间有限,因此在训练手段和方法上更应考虑实效性和科学性,从青少年的身体,生理特点出发,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减少无效训练,提高训练质量。
2.1 全年训练计划:由三个在训练方法上互不相同的时期组成: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过程;保持已有水平的过程和恢复过程。随着运动技能的提高,在每个年度的循环时,恢复和保持专项训练水平的时间逐步增长,而发展身体素质增长的时间逐步缩短。若年周期为12个时间等份,第一至第三个年周期的三个不同时期的时间比则为7:3:2:6:3:3和4:4:4。
2.2 阶段训练计划:由数个周计划构成。在同一个阶段,每周的训练目的相对不变,但内容和手段应丰富多样,
2.3 周训练计划:计划的制定既要完成年计划和阶段计划所制定的指标,更要考虑训练内容的合理搭配,特别应注意的是负荷强度刺激。另外技术训练不可忽视。必须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当中。在青少年时期,如果把技术训练与身体训练结合起来。对于获得优秀成绩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日训练计划:由训练目的,时间,手段,强度,密度,实施情况组成。训练目的明确,强度指标合理。可根据运动员的状况及时调整。
3、结束语
青少年短跑的业余训练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环节的过程,本文仅就“突出负荷强度”的训练方案结合当前业余训练形势进行评价和总结——即以强度手段为主制定训练方案,重视技术训练,以此达到在业余训练的有限时间里取得最优效果。
1、训练实践与分析
1.1 目前中小学的系统业余训练,最缺乏的就是足够的时间,早晨基本上没有时间可以用于训练,特别是到了升高中和考大学阶段,更不宜于在早晨大运动量和大强度训练。每天下午也只能有一个多小时左右的时间,要在这不足的时间里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就要摸索出较合理的方法。通过多年的训练实践,采用“突出负荷强度”的训练方法,很适合青少年业余训练的特点。因为这种方案,可以在较短时间的训练控制过程中,有效的发展短跑运动员的绝对速度,同时速度耐力也得到了提高,加速和冲刺能力都较强,参加比赛项目全面。在手段上突出负荷强度从理论上讲:负荷强度刺激引起的机体反应比负荷量要强烈得多,能较快地提高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应答水平,所产生的训练适应也比较深刻。而且比赛也主要是比专项强度。关于负荷强度的影响作用,加拿大学者博南曾对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做过三种不同安排的实验研究,他设计了三种方案:第一种:以运动员本人100%的极限强度,每周训练一次,每次15分钟:第二种:以运动员本人75%的中等偏上强度。每周三次,每次60分钟:第三种:以运动员本人50%的强度,每周5次,每次120分钟。上述三种方案,第一种显然是突出负荷强度,第三种是突出负荷量。实验结果,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案所取得的训练效果是一样的,但第三种方案所用的训练时间比第一种方案多40倍。从而有力的说明了要取得单位时间里训练的最大效益,增加负荷强度,尤其是专项负荷强度是极为有效的途径。
另外突出专项负荷强度,是训练中必须采用的有效手段,还因负荷强度直接反映了训练的目的。任何训练都是以竞赛为目的的,而任何竞赛都具有发挥人的最大强度的特点。负荷强度在单位时间里直接反映了练习时机体的用力程度,对有机体的适应影响起着比负荷量更为重要的作用。否则难以提高其专项能力和成绩,在训练中采用的主要手段应与比赛项目密切相关,并且要求学生每次训练课都要达到计划所要求的训练负荷,在这一过程的几个因素中,应特别强调训练质量。
1.2 在青少年短跑训练中如何运用“突出负荷强度”
突出“负荷强度”的关键就是要突出“训练质量”。以速度耐力训练为例:通常采用间歇跑手段。第一种方法跑12个200米,跑量2400米,4个1组,每个间歇2分钟,组间休息8分钟。以75%左右的强度完成,整个过程需要将近1小时,这是以量来获得负荷强度。第二种方法跑3个350米,跑量1050米,间歇10分钟,要求以95%的强度完成,整个过程不到30分钟,这就是以质来获得负荷强度。两种手段都是以发展速度耐力为目的。但是第二种手段跑量虽然不多,但强度要求上更接近专项,并且用时少,整个一堂训练课1个多小时就能完成,而且效果明显。
2、实施方法和手段
由于中小学生课外的业余训练时间有限,因此在训练手段和方法上更应考虑实效性和科学性,从青少年的身体,生理特点出发,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减少无效训练,提高训练质量。
2.1 全年训练计划:由三个在训练方法上互不相同的时期组成: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过程;保持已有水平的过程和恢复过程。随着运动技能的提高,在每个年度的循环时,恢复和保持专项训练水平的时间逐步增长,而发展身体素质增长的时间逐步缩短。若年周期为12个时间等份,第一至第三个年周期的三个不同时期的时间比则为7:3:2:6:3:3和4:4:4。
2.2 阶段训练计划:由数个周计划构成。在同一个阶段,每周的训练目的相对不变,但内容和手段应丰富多样,
2.3 周训练计划:计划的制定既要完成年计划和阶段计划所制定的指标,更要考虑训练内容的合理搭配,特别应注意的是负荷强度刺激。另外技术训练不可忽视。必须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当中。在青少年时期,如果把技术训练与身体训练结合起来。对于获得优秀成绩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日训练计划:由训练目的,时间,手段,强度,密度,实施情况组成。训练目的明确,强度指标合理。可根据运动员的状况及时调整。
3、结束语
青少年短跑的业余训练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环节的过程,本文仅就“突出负荷强度”的训练方案结合当前业余训练形势进行评价和总结——即以强度手段为主制定训练方案,重视技术训练,以此达到在业余训练的有限时间里取得最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