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苏州弹词魏调的形成与发展

来源 :颂雅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kl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州弹词魏调由魏钰卿始创,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这一时期正值苏州弹词兴盛发展的第二次高潮。魏调是马调流派系统代表性的唱腔,它在马调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发展。文章通过内外因分析梳理出魏调成因及唱腔基本特点。
  关键词:魏调 流派系统
  苏州弹词魏调由弹词艺人魏钰卿始创,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这一时期正值苏州弹词兴盛发展的第二次高潮。魏钰卿(1879-1946年),江苏苏州人,其自幼就对吹弹唱曲特别喜爱,稍长最爱听书,常在替人办筵席之余看喜庆人家的说书堂会,还常去书场听书。时间长了,越来越着迷,终在他从事小甲职业多年以后于1905年改行从艺,投在前辈“后四大名家”之首的马如飞“十二弟子”之一的姚文卿门下学说长篇弹词《珍珠塔》。
  魏钰卿不仅酷爱弹词艺术,而且还愿意悉心苦练,因此其进步很快,但姚文卿因子姚如卿在学艺方面不及钰卿,出于私心,他只给了他从《初见姑》到《方卿跌雪》这一段,至于其他的《二进花园》《婆媳相会》以后的重要书情都是零零碎碎的。魏钰卿一出师门就“放单档”转辗江浙城镇演唱。凭借着他的伶牙俐齿和响弹响唱,初露头角便一鸣惊人,各书场争相邀请。1909年在浙江嘉兴演出时,偶遇评话演员钟柏亭,钟的亡兄钟柏泉亦为马如飞十二弟子之一,家中藏有完整的《珍珠塔》脚本。钟柏亭因其子鸿孙(后改名为笑侬)拜魏钰卿为师学艺,遂以《珍珠塔》“二进花园”至“打三不孝”的一段脚本作为见面礼奉赠。从此魏钰卿如虎添翼,誉满申江,获得“书坛文状元”“塔王”的美誉,成为誉满江湖的大响档。
  《珍珠塔》一书经过马如飞的辉煌后,曾有过一个时期的低落,而自魏钰卿起,又出现了新的高峰。魏钰卿本人天赋好,又肯钻研文学,勇于革新创造,达到了书风、人品融成一体的境地。他首先在“表演”上下苦功,虽然未有突破“说书先生只坐不站”的框框,但在起角色的手势、眼神等各方面均注意了书中人物的年龄以及心情的差别,达到了角色与角色的不同,同一角色在不同场合的表演不同,生动而形象。
  当时的听众曾这样评价他:“听魏钰卿说书,不是魏钰卿在说话,而是方卿在讲话。”这在当时实在是一个重大突破。魏钰卿的唱在当时被尊称为“魏派马调”。“马调”是一种字多腔少的吟诵体唱腔,虽然其唱腔没有给后人留下音响资料,但从前人的一些评价中可以想象这种“调无余韵,仿佛说白”的讲唱,强调语言因素而忽视音乐性。
  魏钰卿的唱中气足、咬字清、吐字苍劲、唱腔较自由,演唱时注意运气、呼吸,能将数十句唱词一口气如连珠炮似地唱出来,既保持了马调原有的诗韵味,又在运腔上加强了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节奏明朗,还创造了“下句”的长拖腔,并在句尾第六字拖腔时运用连续顿音的变化唱法,大大加强了唱调的音乐性,使听者更觉悦耳、清新。他的三弦弹奏也从书调中继承了高低有致的音乐性“过门”。所以魏钰卿其实已是在马如飞的唱调上有所发展,形成了个人的唱腔特色,世称“魏调”,把马调唱腔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魏调代表作有《珍珠塔》选曲《二进花园》《哭塔》《写家信》《陈翠娥痛责方卿》等,传人主要有钟笑侬、魏含英、魏含玉、沈俭安、薛筱卿、王燕语等,他们进一步加强了曲调的音乐性。魏调在唱法上的特点包括演唱以大嗓为主,真声唱出,采用胸腹式呼吸的同时注重运用丹田气,讲究中气要足,运气必须要以连为主,气口处理要符合吟诵式的连贯,这往往表现在他的下句中第六字的拖腔上不停顿,一气呵成带出第七个字。
  行腔中非常注重咬字清晰、吐字有力、讲究喷口,同时基本遵循传统曲艺中所要求的使唱腔尽可能地服从唱词字调,故以字调性音高装饰为主,用以辅助字正。处理叠句时,魏调由于是在单档中形成的,因此演唱时较多即兴发挥,同时因无伴奏而显得自由,大多唱成有板无眼,正如叠句唱法基本上是连唱,即把上下句之间的间奏抽去,下句前面无过门、无间歇,因而句逗不是很清楚,上下句无严格区别,尤其在唱三字句之类的垛句时往往不分强、弱拍。
  伴奏上由于魏调是在单档演出中形成,即一人上台演出,用三弦自弹自唱。这个时期的三弦伴奏只弹过门,可以说三弦伴奏的作用只是起到一个衔接上、下句的桥梁作用。每当演员要开口演唱时,就不再伴奏,因此它又被称为“闭口三弦”。
  传统的三弦演奏技法中,左手技法主要有这样几个分类,即粘、板 、揉、滑、扣、等,而右手技法相对复杂,主要包括双弹、滚、弹、双挑、搓与砸等等。魏调的伴奏中,三弦的技法比较朴素、简单,常见的技法主要为右手的弹、挑,时常也有在三弦的第三根弦即老弦上持续弹出“5”音,用于為唱腔打节奏,渲染气氛之用。
  参考文献:
  [1]管尔东.论苏州弹词中小人物的重要意义和创作方法[J].曲艺,2017(07).
  [2]杨瑞庆.苏州弹词和苏州宣卷在相互借鉴中传承发展[J].曲艺,2017(09).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儿童艺术教育系
其他文献
摘要:设计周是一种政府主办或支持的城市设计文化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大型的设计活动,活动的类型涵盖范围非常广泛。设计周的总体形象设计与普通的视觉形象非常不同,要具备较强开放性、包容性、概括性、综合性、系统性、延展性、快速识别性等特征。很多城市都举办了设计周,并且设计了自己的设计周视觉形象,但由于地区经济和设计水平不同,这些视觉形象都存在不同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比不同设计周的视觉形象设计进行整理和分析
期刊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表演的魅力。因此,演员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需不断发挥自身优势,谋求新的突破。本文从演员与角色的辩证关系入手,探究演员在剧本的基础上如何完成角色的转化,并加以突破。  一、演员与角色的关系  在表演中,究竟是演员塑造角色,还是角色塑造演员?其实答案并不是绝对的,不论是“谁”塑造了“谁”,都是一种成功。林洪桐提到:“创作是由一个第一自我和数个第二自我组成的一个复合结构。
期刊
摘要:中国画语言给艺术创造者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对于当前高职设计专业学生来说,立足于传统文化艺术创作中,通过观察法启发设计思维、学习中国画语言的笔墨、造型和构图的方式、自主地构建自己的设计思维、在创新中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将针对中国画语言对于高职学生的设计思维构建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国画语言 高职教育 设计思维  我们开展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向社会输送我们需要的专业性
期刊
摘要:现今演出市场越来越繁荣,舞台服装需求猛增,舞台服装短缺。由于其使用时间短的特殊性,本文拟通过资源再利用的方法解决部分舞台服装的需求。本文以实例讲述将已有舞台服装根据新剧本的要求进行再设计的过程,总结方法,证明了舞台服装资源再利用设计的可行性和价值。  关键词:舞台服装设计 设计 制作  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以文化创意、知识产权和高科技为核心内容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
期刊
摘要:编导的创作风格是编导在社会生活中探索与发现后逐渐形成的舞蹈创作实践,它属于编导个人独特而稳定的心理特征。编导的创作风格与其自身性格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必定有其独特的舞蹈语言和感染力,好的舞蹈作品既有其内在的含义,也包含了编导者对感知、情感的把握以及对舞蹈者动作形象等的设计。它体现了编导者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也充分的彰显了编导的性格。  本文笔者将以性格为切入点,探索
期刊
摘要:恐怖、神秘、阴暗是哥特艺术带给世人的直观感受,经过长期的发展,这种艺术已经与不同的文化形式相融合,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美学体系。当哥特风格融入到动画艺术当中时,这类动画是具有了独特性,角色造型也别具一格。文章首先通过对哥特风格进行概述,再从哥特风格在影视中的运用讲解哥特电影的发展,延伸到哥特动画的发展历程,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哥特动画举例说明,总结哥特风格对动画角色造型的影响。  关键词:哥特风格
期刊
摘要: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通过实现教学的可视化与直观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对于其学习兴趣的提升具有重要益处。中职美术课堂运用信息技术,是新课改教学过程中的必然选择,能够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有效提升美术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美术学习技能与素养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信息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于傳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将民族文化符号引入视觉传达设计之中。一方面丰富了视觉设计的美感追求,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民族文化的特征与色彩,达到了文化欣赏和传承的效果。本文即通过分析民族文化符号的重要意义,探析其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途径。  关键词:民族文化符号 视觉传达设计 运用  民族文化符号具有民族特征以及文化内涵,一般在民族和地域上表现有强烈的差异性,具备良好的观赏价值
期刊
摘要:初中古诗歌在学习上比小学阶段的诗歌有些难度,需要更深的理解力。而很多初中学生面对晦涩难懂的诗歌都感到畏惧,教师如何利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诗歌品析能力,知人论世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够发挥很大作用。本文就此展开细致思考。  关键词:知人论世 诗歌 策略  近年来语文教学伴随着以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的流行,我开始重新审视教学工作。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带着极为显著的人文色彩。我认为在
期刊
《动画造型设计》课程是为广东工业大学动画(中外合作)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广东工业大学动画(中外合作)专业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于2013年开办的,依托国际交流合作,跨学院协同创新的中外合作试点教学项目。  与普通动画专业相比,动画(中外合作)有很大不同——招收文理科普高考生,而非艺术类考生。而《动画造型设计》从课程前期所需技能基础来说,是需要一定的美术基础的,面对一群完全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