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前3个月,国际市场小麦、玉米价格小幅上升,大米价格连续下跌,3月份国际粮价总体水平较2011年底上升了5.1%,与2011年初相当,其中,小麦、玉米价格分别上升6.6%、12%,大米价格下跌3.3%。
3月份,美国硬麦装运港船上交货(FOB)价、芝加哥软红冬小麦期货价格分别为314美元/吨、257美元/吨,比2011年12月分别上升11%、10%;美国玉米现货、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分别为257美元/吨、256美元/吨,比2011年12月份分别上升13%、10%;泰国大米(含碎25%)出口价格、芝加哥交易所糙米期货价格分别为510美元/吨、316美元/吨,比去年12月分别降低9%和上升2%。
粮食产需关系由紧变松
全球粮食产需关系由上年度的偏紧转变为略有宽松,世界经济走势不稳是主导今年以来国际粮价走势的两大主要因素。从后期来看,短期内两大因素仍难提供国际粮价大幅走高的基础,预计国际粮价将继续震荡运行行情。
从今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美欧等国家发布的经济数据时好时坏,显示出主要经济体经济走势仍不稳定,影响欧美国家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美欧经济复苏乏力,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债务仍存隐忧,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其复杂程度可能高于预期,经济持续向上发展的动力仍然不足。
3月底,高盛大宗商品研究部门的报告认为,第二季度全球宏观经济可能疲软,除中东地缘政治因素外,短期内鲜有推动商品上涨的因素。从目前来看,国际大多数原材料价格已经达到一些机构的短期目标,未来全球大宗商品回报率可能继续下降,这一情况将对国际粮价产生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本年度全球粮食市场产需关系较上年度有明显好转,目前总体处于稳中偏松状态。根据美国农业部最新的预测报告显示,2011/12年度(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全球粮食产量在连续两年下降后增长4.5%达到23.03亿吨,需求量为22.99亿吨,产需关系由上年度的产低于需2839万吨转变为2011/12年度的产高于需425万吨,全球粮食库存消费比达到20.3%,明显高于17%的安全水平线。三大粮食品种中,小麦、大米产量分别高于需求量1.5%、0.6%,库存消费比分别高达30.6%、21.7%,玉米产需基本平衡,库存消费比为14%。因此,短期内小麦、大米价格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而玉米价格将可能继续受到产需关系偏紧的支撑。
后期走势存在不确定因素
后期国际粮价的走势存在重要的不确定性因素,除主产国气候情况外,主要是新年度粮食产需形势仍不明朗。4、5月份,美国农业部将公布本国粮食等农产品种植面积的调查报告,6月底将对新年度全球农产品产需形势作出判断,从以往情况来看,该报告对后期全球粮食价格走势将产生关键的、甚至是决定性影响。而从3月中旬国际谷物理事会的判断来看,2012/13年度全球小麦产量会略有减少,但库存会维持较高水平,供应仍然充足;玉米产量将继续上升,但消费量会略高于产量。国际大米价格受主产国政策影响较大,尤其是泰国政府有可能采取有利于本国农户的收储政策。
此外,4月初美联储公布的3月份货币政策纪要仍然没有暗示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美联储是否采取、何时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包括粮食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都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从2008年以来的历史经验看,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2011年6月底结束时美汇指数为74.303,比政策实行前2008年11月25日的85点下跌了12.6%。其在市场心理预期方面的影响将更甚于美元贬值直接导致商品价格上升本身,也可能强于商品自身的产需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研究员)
3月份,美国硬麦装运港船上交货(FOB)价、芝加哥软红冬小麦期货价格分别为314美元/吨、257美元/吨,比2011年12月分别上升11%、10%;美国玉米现货、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分别为257美元/吨、256美元/吨,比2011年12月份分别上升13%、10%;泰国大米(含碎25%)出口价格、芝加哥交易所糙米期货价格分别为510美元/吨、316美元/吨,比去年12月分别降低9%和上升2%。
粮食产需关系由紧变松
全球粮食产需关系由上年度的偏紧转变为略有宽松,世界经济走势不稳是主导今年以来国际粮价走势的两大主要因素。从后期来看,短期内两大因素仍难提供国际粮价大幅走高的基础,预计国际粮价将继续震荡运行行情。
从今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美欧等国家发布的经济数据时好时坏,显示出主要经济体经济走势仍不稳定,影响欧美国家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美欧经济复苏乏力,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债务仍存隐忧,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其复杂程度可能高于预期,经济持续向上发展的动力仍然不足。
3月底,高盛大宗商品研究部门的报告认为,第二季度全球宏观经济可能疲软,除中东地缘政治因素外,短期内鲜有推动商品上涨的因素。从目前来看,国际大多数原材料价格已经达到一些机构的短期目标,未来全球大宗商品回报率可能继续下降,这一情况将对国际粮价产生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本年度全球粮食市场产需关系较上年度有明显好转,目前总体处于稳中偏松状态。根据美国农业部最新的预测报告显示,2011/12年度(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全球粮食产量在连续两年下降后增长4.5%达到23.03亿吨,需求量为22.99亿吨,产需关系由上年度的产低于需2839万吨转变为2011/12年度的产高于需425万吨,全球粮食库存消费比达到20.3%,明显高于17%的安全水平线。三大粮食品种中,小麦、大米产量分别高于需求量1.5%、0.6%,库存消费比分别高达30.6%、21.7%,玉米产需基本平衡,库存消费比为14%。因此,短期内小麦、大米价格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而玉米价格将可能继续受到产需关系偏紧的支撑。
后期走势存在不确定因素
后期国际粮价的走势存在重要的不确定性因素,除主产国气候情况外,主要是新年度粮食产需形势仍不明朗。4、5月份,美国农业部将公布本国粮食等农产品种植面积的调查报告,6月底将对新年度全球农产品产需形势作出判断,从以往情况来看,该报告对后期全球粮食价格走势将产生关键的、甚至是决定性影响。而从3月中旬国际谷物理事会的判断来看,2012/13年度全球小麦产量会略有减少,但库存会维持较高水平,供应仍然充足;玉米产量将继续上升,但消费量会略高于产量。国际大米价格受主产国政策影响较大,尤其是泰国政府有可能采取有利于本国农户的收储政策。
此外,4月初美联储公布的3月份货币政策纪要仍然没有暗示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美联储是否采取、何时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包括粮食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都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从2008年以来的历史经验看,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2011年6月底结束时美汇指数为74.303,比政策实行前2008年11月25日的85点下跌了12.6%。其在市场心理预期方面的影响将更甚于美元贬值直接导致商品价格上升本身,也可能强于商品自身的产需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