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工具书的妙用

来源 :求学·教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vaf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小学阶段常用的工具书是字典和词典。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如何使用工具书:多次使用工具书,使学生形成习惯;教给学生使用的方法,学会巧妙运用工具书来促进学习;激发学生使用工具书的兴趣,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对工具书爱不释手;积极宣传工具书的益处,并将其弊端化解。
  关键词:工具书;习惯;方法;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第一学段提出“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第二学段提出“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不同学段,《课标》对学生使用工具书都有明确的要求,随年级升高呈递增、渐深趋势。工具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笔者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工具书的妙用。
  一、多次使用,形成习惯
  何谓工具书?工具书是指把某一门类或各种门类的知识资料,按一定的编排方法汇集在一起,专供人们查阅、征引,以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一种特定类型的图书。如字典、词典、类书、索引、历史年表、年鉴、百科全书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用得比较多的工具书一般有字典和词典两种。但是综观现在的语文教学,学生使用工具书的次数比较少。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学生觉得携带工具书比较沉、有些麻烦;二是电子产品的介入,使得学生依赖手机和电脑,懒于查阅工具书;三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没有高度重视对工具书的使用,引导力度不够。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为21天效应。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极可能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多使用工具书,使学生逐渐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预习中使用
  小学一节课是35分钟,对于中高年级的教师来说,要完成教学任务,时间有点紧。而恰当利用课前预习这一环节,便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时要认真批注,进行圈点勾画,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或者多音字,以及难理解的重点句段。学生通过查字典注音、组词,弄清字义;通过查词典的方式弄懂词语的意思,并将意思记录在词语一侧,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进而理解句意、文意。学习课文时,再结合教师的讲解进一步加深体会,也有助于今后的复习,好处颇多。
  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一课,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学生比较陌生的成语:流光溢彩、浮想联翩、不言而喻、黯然神伤……仅仅靠联系上下文、学生的积累以及推想的方法去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远远不够。学生预习时,通过查阅工具书,明白了“流光溢彩”是形容光彩流动闪烁的意思。文中作者把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看成是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面。课上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学生头脑中很自然地就会浮现出光彩流动闪烁的情景。透过词语理解句意,学生可以很轻松地体会出作者是多么热爱读书,她的少年时代也正是因为书籍的介入,而变得更加丰盈和美好。这种预习中初步感知词语,课堂上加深理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于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会更加深入。
  2.课堂上使用
  叶澜教授曾说过:“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學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虽然,我们让学生提前做好了预习,但对于课堂中我们没有预设到的,临时生成的一些问题,或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争议的知识点,教师要准确及时地处理这些新生成的教学资源,还要继续“请出”工具书,现场辨别、查证,使学生的理解趋于正确、深入、全面。
  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一课,学生听写“争辩”这个词语时出错较多。很多同学分不清是“辩”,还是“辨”。关于这两个字的区分,笔者原来讲过。但是时间一长,学生就遗忘了。笔者认为,仅凭教师的说教,学生的印象往往不深刻。而亲自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才会让人铭记在心。所以,笔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拿出工具书,亲自查阅。学生通过动手翻阅,逐步分析字义、词义,并联系字中间的部分,明确了“辩”侧重于通过语言等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辨”侧重于借助理性思考和常识等途径对事物进行区分和辨别。学生由困惑,到研究,再到豁然开朗,这种体验更加愉悦,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牢固。
  3.语文园地中使用
  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板块内容丰富,有形近字、诗词、农谚、对联、成语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工具书注音释义。
  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紧跟其后的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部分给出了十六个关于动物的成语。成语“调虎离山”中的“调”,“天马行空”中的“行”都是多音字,通过查阅工具书,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字音,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厚实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对于动物这一专题的学习也会锦上添花。
  4.课余时间使用
  《课标》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规定小学六年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学生阅读的课外文本有报纸、杂志等。在如此大的阅读量和各种阅读类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许多生字和生词。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读书笔记本,运用工具书查阅不懂的字词,并及时记录下来。就像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一样: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会记下来。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积累就会越来越广博,愈来愈丰厚。
  二、方法导航,巧妙运用
  工具书是学习的拐杖,是无声的老师,是一位随时随地都可以请教的智者。她永远不厌其烦、甘于奉献。学生如能熟练掌握查阅工具书的基本技能,教师再加之以巧妙方法的指导,并有目的、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就能自行解决许多学习上的疑难点,提高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1.结合语境、生活积累理解
  字词在工具书中的解释有的比较单一,有的却项目比较繁多。如何才能众里挑一,找到合理的解释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教给学生巧妙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身生活积累等,使学生逐步练就一双神奇的“火眼金睛”。
  如:学习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理解“疾步”这个词语时,我们查词典可以看到“疾”有四个解释: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此时,学生就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上文去理解。因为当时发生了地震,父亲非常焦急,所以“疾”应该选第四种解释“急速;猛烈”,整个词语就是快步的意思。
  2.由字推词来领悟
  词语的意思我们可以查词典理解,也可以查字典体会。从词语中的关键字入手,突破难点,理解词语。还是以“疾步”为例,“疾”是“疾步”中的关键字,理解了“疾”字,整个词语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了。
  3.本义、文义步步深入
  理解字词的意思,我们不能仅局限于它们在工具书中的本义,还要结合文本思考字词的文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內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一文中,词语“按图索骥”,它的本义是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学习课文时,学生还得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探究文义。此文中“按图索骥”是指按照母亲的指点去看病。如果脱离了课本,仅仅看本义,就会使学生混淆不清,理解上产生歧义。所以,务必本义和文义两步走,两手抓!
  4.由点到面、融会贯通
  汉字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有形近字、形声字、多音字、会意字、象形字等。汉字不是一个个僵硬的符号,每一个汉字都有丰富的含义,都有一段与众不同的来历,都有它特有的风韵和魅力。我们要引领学生徜徉其中,热爱汉字,研究汉字,钟情于汉字。
  如:学习“参差不齐”这个词语,只给这个词注对了音,理解了意思,还不尽完美。查工具书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参”“差”这两个字还有不同的读音,尤其是“差”字,有五个不同的读音,学生很容易混淆。我们要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把不同的读音、不同的含义都弄明白,再利用造句、编顺口溜等方式使学生准确、熟练地识记,对这个字建立起整体的认识、立体的感知,使学生由点到面、融会贯通,真正做到了然于胸。
  5.工具书辨是非
  《课标》第三学段目标中明确提出“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刚刚步入五年级的学生,初步接触“推想”,还不能准确掌握,熟练运用。我们可以逐步培养,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笔者让学生先用推想的办法理解,然后再用查工具书的途径验证,如果推想得不对,可以及时纠正;如果推想正确,学生成功的喜悦与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6.规律中取捷径
  查字典的方法是不是只有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呢?答案是否定的。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查得多了,我们就可以发现字典的规律:字的排列是按照《字母表》的顺序来设置的。同一声母的,要看韵母,它也是从前到后依次排列。我们可以先按照前三种方法查,如果比较熟练了,也可以直接翻字的页码,速度也比较快。正所谓殊途同归。但是,此方法的前提是熟记《字母表》。
  三、激发兴趣,多元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行为的不竭动力。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为学生树立积极的导向。比如经常开展一些查字典、词典的比赛,“我是查字典小能手”评比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对于工具书的使用,教师要注重形成性的评价,也要加强终结性的评价。期末考试中,要涉及考查运用工具书的题型,引导学生、家长重视工具书的使用,激发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主动性。
  评价内容是多元的,评价主体也是多元的。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是评价主体。教师和家长要勠力同心,将工具书的使用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创设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经常使用工具书,使学生“近朱者赤”,在耳濡目染中与工具书结下不解之缘。
  四、扬长避短,互利双赢
  教师要向学生和家长积极宣传使用工具书的好处。这样,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电子产品对学生的学习亦有帮助,只是学生往往难以自控,容易沉迷其中,长时间盯着屏幕对小学生的视力有极大的伤害。通过宣传,学生开心地接纳、使用工具书,并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
  在大力宣扬工具书的益处的同时,教师也要想办法化解其弊端。如工具书太沉、太大,那同桌之间可以合作,一人拿词典,一人拿字典,合作、共享、共用、双赢,化难为易,还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作为教师,我们要脚踏实地,将功夫落到实处。吃透《课标》,深挖教材,妙用工具书,让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儿更加浓厚,更加醇正芬芳!
其他文献
①  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奏、老师家长的殷切期望、来自心底的恐惧,是打垮许多人的“怪物”。有些人因为模考的失败而陷入自我怀疑,心灵常被消极的情绪占满,整天想着自己的不足。面对高考,在良好的心态支撑下,我们才能更加投入地学习——那么,如何才能调节状态,保持自信乐观呢?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树立自信心,用“我的基础很扎实”“我超棒”“我会成功的”等诸如此类的话提醒自己,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
期刊
历尽艰辛,我们终于来到了“升级打怪”的“最后一关”,我们要如何稳扎稳打地顺利通关,成为“王者”呢?  看:在进入考场前,要调整好心态,看看错题,提前进入考试状态。拿到试卷,先看整体,安排答题顺序,先易后难。  做:在考试中,审题要慢,答题要快。切忌小题大做,选择题和填空题是只看结果的题目,任何能帮助你快速获得正确答案的方法都可以使用。但是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对“偏方”的追求有时会让自己钻进“死胡同”
期刊
《无声告白》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某一个瞬间,可以摆脱他人的期待,普世价值的期待,寻找真正的自己。”毫无疑问,高中三年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披星戴月的奋斗最终有了回报。但最让我庆幸的是,在这三年中我想明白了未来自己想走的路,也最终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新闻学专业,正式走上了这条路。  对于高中生来说,努力学习、奋力拼搏是常态,但是能在高考前乃至文、理科分班前就对自己
期刊
高考既是对考生知识、能力、学科素养的考查,又是对考生心理素质的考查。越临近考试,考生越需要科学计划,智慧备考。  考前一个月:  高考备考的黄金时期,也是扭转不利局面的关键  时期。  在这一个月里,考生要科学安排复习时间,细化各个时间段的目标,戒骄戒躁,客观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结合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备考。  ①限时训练,错因归档  在考前一个月,一般学校
期刊
考前关键词:  掌控复习、加强信心、调整心态、适当运动  掌控复习对于加强信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知道高考能不能考好,主要的原因是对自己所学知识没有把握,属于一种对不确定性的恐慌。想避免这种情况,那就要做好复习规划,用实际行动给自己增添信心。同学们可以在每天晚上睡觉前,确认自己完成的复习任务与收获,每天都提升一点自信。  适度的紧张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可以提高我们大脑的活跃度,减少分
期刊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在当前的形势下,创新教育就更加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创新教育应该建立在教师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此,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及时地更新教育理念,创设创新型的语文阅读课堂。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更应该提高个人素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期达到培养
期刊
摘 要:生物学课程是学习者思维品质提升的重要载体,高中生物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习者科学思维(或理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深入理解“科学思维”水平划分的基础上,通过模型建构、生物知识教学、设计生物实验等多种途径培养学习者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者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科学思维;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我国新一轮高中生物课程改革提出,将以发展学习者生物学核心素养(由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
期刊
在高三阶段的历史复习课中,教師往往用传统的方法,在高一高二所学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深拓展,总结归纳,然后引导学生整理、背诵笔记。这样做并不利于学生高效地复习,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提高高三历史复习的效率。  思维导图用发散形的分支建立起知识体系,从而有利于人们的学习、记忆、思考和表达。  因此,在高考备考复习中,如果能运用思维导图把各个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串成线、连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认知的内容、认知的主体和认知的目标三方面解释了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区域认知素养的内涵,并结合对《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材和习题的解读,提出了地图教学、综合分析、归纳演绎、区域比较、调查观察等几种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区域认知;教材解读;题例分析;方法途径  “认知”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等进行分析、解释和预测的过程,它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能力,更
期刊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一年级 上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  2.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时间。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