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女,49岁,以“发现腹腔占位2个月”入院.B超检查:腹腔内巨大囊实混合性包块,考虑附件或腹膜后恶性肿瘤.查体:贫血貌.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可扪及一不规则形肿物,下至耻骨结节,上至剑突下,双侧至腋前线,质软,表面光滑,无明显压痛,边界欠清,活动度差,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阳性。
【机 构】
:
350001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350001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350001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350001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49岁,以“发现腹腔占位2个月”入院.B超检查:腹腔内巨大囊实混合性包块,考虑附件或腹膜后恶性肿瘤.查体:贫血貌.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可扪及一不规则形肿物,下至耻骨结节,上至剑突下,双侧至腋前线,质软,表面光滑,无明显压痛,边界欠清,活动度差,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阳性。
其他文献
患者,男性,53岁,因发现右侧颈前肿物2个月入院.查体:甲状腺Ⅱ度肿大,右叶肿物边界清,形状尚规则,质地硬韧.颈部超声:甲状腺右叶背侧见实质性略低回声肿物,内部回声欠均匀,内见不规则粗大点状钙化回声(图1).术前诊断:甲状腺腺瘤.术中见右叶甲状腺肿物几乎占据整个腺体,大小约6.0 cm ×3.5 cm ×3.0 cm,与周围组织浸润,质地硬.术中考虑恶性肿瘤可能,将右侧甲状腺及峡部完整切除.剖开腺
目的 探讨早期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后影响生化复发率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117例完成近距离照射治疗的早期前列腺癌患者资料.年龄51~84岁,平均73岁;PSA 0.4~47.6μg/L,<20.0 μg/L者75例,≥20.0 μg/L者42例;临床分期T1b~T2c;前列腺体积13~69 ml,平均31 ml;穿刺活检阳性率8% ~ 100%,<50%
2009年,Hohenberger等[1]首次提出全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eolic excision,CME)的概念,为结肠癌诊疗带来了希望.本文回顾分析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32例(72例行CME,60例行传统手术)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及疗效。
目的 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亲属活体供肾切取术的经验,探讨该术式对供者及受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对12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供肾切取术,男2例,女10例.年龄38 ~ 60岁,平均47岁.均为父母给子女供肾.11例为左侧左肾,1例右侧供肾.12例受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致尿毒症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0~36岁,平均26岁.血液透析时间8~2
目的 探讨细粒棘球蚴抗原B对小鼠1型糖尿病发病的早期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组:细粒棘球蚴抗原B+糖尿病组(A组);生理盐水+糖尿病组(B组);糖尿病组(C组);A组给予细粒棘球蚴抗原B,B组给予生理盐水,随后A、B、C组均给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观察血糖变化,留取标本进行细胞因子等指标测定.结果 在糖尿病成模后3周,A组<40%的胰岛可见淋巴细胞浸润,B组和C
患儿,男,3岁11个月.因出生即发现左腹部可复性肿物并阴囊左侧空虚入院.哭闹、排便时左下腹壁可见一约鸡蛋大小肿物,随年龄增长肿物渐增大.查体:腹平软,腹部加压时左下腹壁可及一隆起质软肿物,大小约8.0 cm×4.0 cm×2.0 cm,按压肿物可还纳腹腔,手感疝内容物为肠管,在左侧内环口上方1.0 cm触及一腹壁肌层缺损,约2.0 cm×2.5 cm大小,手指深压该区域可进入腹腔.阴囊左侧发育差,
目的 探讨24 F球囊扩张法经皮肾镜取石术处理鹿角形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4例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通道扩张方式分为球囊组(采用球囊扩张器扩张至24 F,31例)和筋膜扩张器组(采用筋膜扩张器扩张至16 F,3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以及结石位置和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记录两组的建立通道时间、一次
患者,男,24岁.2012年6月25日因间断右腰部疼痛3个月,伴间断头晕、大汗,发现血压升高5d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手术史.查体:神志清,血压220/11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20次/min.实验室检查:血去甲肾上腺素166 nmol/L(正常值0.51 ~ 3.26 nmol/L),肾上腺素76.3 nmol/L(正常值0.05~ 1.29 nmol/L),
目的 探讨创伤性胆汁瘤的成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间肝和胆道损伤患者资料和胆汁瘤的诊治情况.结果 46例胆汁瘤中,40例发生在Ⅲ~Ⅴ级肝损伤后,胆汁瘤发生率为15.2%(40/263).Ⅳ、Ⅴ级与Ⅲ级肝损伤胆汁瘤发生率分别为22.6% (31/137)和7.1% (9/126)(x2=12.20,P<0.01);钝性和穿透性肝损伤胆汁瘤发生率分别为19.3%(35/181)和6.
例1 男,77岁.因皮肤、黏膜黄染1个月于2013年3月7日入院.患者20余年前有右腰部感染病史,局部破溃、反复溢脓2年余愈合.查体: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右腹部自肋下至右髂嵴水平可触及质韧肿块,固定,界限相对较清,轻微压痛.上腹正中深压痛.右腰部见一孔状瘢痕.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472.7 μmol/L,直接胆红素307.1μmol/L,间接胆红素165.6 μmol/L,总胆汁酸73.6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