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和谐校园,是指建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之上的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崇尚和谐,一直以来就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要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也是自古以来重要的政治社会理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目标。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是着眼于“以人为本”贯穿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
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把构建和谐社会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治国方略,而构建和谐社会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就是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校园首先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全面进步、富裕安全、稳定有序、充满活力、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我们党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和谐校园正好体现了这种要求。第三,和谐校园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要环境,和谐的环境培养美德,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只有构建和谐校园,才能为和谐社会输送人格健全、品行兼优、拼搏进取、锐意创新的优秀人才,完成高校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责任。
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措施
1、树立和谐发展理念,加强制度化管理
古语云: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建设和谐校园就是要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建立健全的、专业化的管理机构,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教师主动发展。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人文管理和谐统一,建立起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和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体教职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以公平的原则创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和分配机制。
2、立足和谐发展之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从校园文化入手,要积极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全面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在校园文化中,学生以学习文化为核心,学校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创建书香校园,构建学校学习文化,让学生读好文章,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吮吸人类文化的精华,获得文化的启迪和精神的提升。同时,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要治理好校园环境,维护好校园安全,既要优化校园内部环境,又要治理校园外部环境;既要做好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又要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既要制定和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又要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第三,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要开展和谐的教学活动,和谐教育的实质就是使教育的节奏与学生发展的规律相符。
3、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学校内部诸多关系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是学校内主要的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在思想上,确立我们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摆正教师的服务位置,对学生的个体全面发展履行教育、培养、引导的职能。这样,在人格上我们和学生就是平等的关系而不是教师居高临下关系;是通过教育和行政管理等手段来培养学生而不是利用行政管理手段惩戒学生,造成“不教而诛”。摆正了师生之间的位置,就不会造成互相之间非理性冲撞,关系就会得到和谐发展。
总之,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管理水平,推进教育创新,实施优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和谐学校,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惟一途径。
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把构建和谐社会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治国方略,而构建和谐社会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就是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校园首先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全面进步、富裕安全、稳定有序、充满活力、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我们党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和谐校园正好体现了这种要求。第三,和谐校园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要环境,和谐的环境培养美德,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只有构建和谐校园,才能为和谐社会输送人格健全、品行兼优、拼搏进取、锐意创新的优秀人才,完成高校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责任。
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措施
1、树立和谐发展理念,加强制度化管理
古语云: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建设和谐校园就是要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建立健全的、专业化的管理机构,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教师主动发展。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人文管理和谐统一,建立起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和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体教职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以公平的原则创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和分配机制。
2、立足和谐发展之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从校园文化入手,要积极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全面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在校园文化中,学生以学习文化为核心,学校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创建书香校园,构建学校学习文化,让学生读好文章,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吮吸人类文化的精华,获得文化的启迪和精神的提升。同时,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要治理好校园环境,维护好校园安全,既要优化校园内部环境,又要治理校园外部环境;既要做好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又要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既要制定和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又要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第三,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要开展和谐的教学活动,和谐教育的实质就是使教育的节奏与学生发展的规律相符。
3、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学校内部诸多关系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是学校内主要的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在思想上,确立我们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摆正教师的服务位置,对学生的个体全面发展履行教育、培养、引导的职能。这样,在人格上我们和学生就是平等的关系而不是教师居高临下关系;是通过教育和行政管理等手段来培养学生而不是利用行政管理手段惩戒学生,造成“不教而诛”。摆正了师生之间的位置,就不会造成互相之间非理性冲撞,关系就会得到和谐发展。
总之,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管理水平,推进教育创新,实施优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和谐学校,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惟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