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中学数学教材研究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il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地,中学生在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将面临数学课程对他们的四次大的挑战,任何一次的不适应,都可能使他们丧失对教学的学习兴趣,产生畏惧情绪,从而在两极分化中成为被淘汰者。这就是本文所说的四大难关,现列举如下:(1)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初一);(2)代数到几何的过渡(初二);(3)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过渡(初三、高一);(4)有限到无限的过渡(高二)。
  一、“四大难关”的成因
  立足于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四大难关”,教材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应该搞清各个“难关”的成因。对此作宏观分析,我们容易概括出下面三个方面的成因:
  1、抽象层次的提高
  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是众所周知的,但作为数学教材的数学内容,则着意体现由直观到抽象的渐变过程,以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在这种变化过程中,起伏程度有所不同,各大难关所表现的正是抽象程度的骤变过程,抽象层次骤然提高,这种变化若学生不能立即适应,就成为学习数学的巨大障碍,就成为“难关”了。
  如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其重要标志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特别是字母代替的数既是确定的,又是任意的,这种两重性与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相比,抽象程度显著提高,可以说表现为一次飞跃;从代数到几何的过渡,其抽象程度的飞跃则表现在由以前的单纯的以计算为主到对数学问题的推理论证、大量抽象符号和数学语言的运用过渡;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过渡,以函数概念的引入为标志,宣布了数学问题的研究由处理相对稳定的数学问题进入处理运动、变化的量与量关系的数学问题的领域,标志着抽象层次的又一次大的迈进;而由有限到无限的过渡,是以极限概念的引入为标志的,其推理方式由对有限问题的处理进入对无限问题的处理,抽象程度又一次发生了质的改变。由此可见,抽象层次的提高,是“难关”的成因之一。
  2、研究对象的转变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指出:“……纯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也就是说,以非常现实的材料为对象的。”这给数学尤其是初等数学的本质作出了很科学的概括。围绕“数”和“形”这两个方面讨论而展开的。而在教材内容的发展过程中,由以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内容转变到以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内容时,其角度、特点以及抽象程度都有显著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中,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就会形成由代数到几何的过渡——初二平面几何入门的一大难关。由数到形,又到数形结合,研究量与量之间运动、变化过程中表现出的关系,则又是一类研究对象,这就是函数概念的引进--因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转变而导致的不适应,就出现了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过渡的这一难关。而其它几大难关也不同程度的涉及到研究对象的改变。由此可知,数学内容研究对象的转变也是“难关”的成因之一。
  3、思维方式的转变
  每一次“难关”的出现,都相应地出现思维方式上大的转变,都是对前面习惯思维的扬弃。当教学思维从特殊转入对一般情况的研究时,就是相应的第一大难关的来临,此时可以说思维进入归纳思维的范围;而当平面几何以全新的研究对象出现时,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占了主导地位,这种改变又导致了第二大难关的产生,而对辩证思维要求的提高,是导致后两大难关的重要因素,因为这要经受由相对稳定——运动变化——无限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数学中的静与动、有限与无限等矛盾在运动中被一一揭示出来,在思想方向上使中学生经受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洗礼。由此可见,思维方式的转变是“难关”的重要成因。
  二、对策
  1、广泛联系、挖掘量变因素
  前面已经指出,“难关”的出现其实质是一个质变过程,它需要量变的积累,如果量变有了充分准备,质变就显得自然,“难关”也就容易克服。因此,就需要深刻挖掘量变因素,将教材抽象程度加工到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接受的水平上来。在代数关系的研究中,积极注意挖掘与几何结合较紧密的内容,广泛联系,缩小接触新内容时的陌生度,避免因研究对象的变化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2、重点深入,合理设置问题
  要将“难关”分散到普通教材中来,就需要注意对普通教材由微观到宏观的透彻研究与重点深入。首先,明确局部内容在整体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运用前文所述的教材研究方法,合理设置问题,使问题的步子与学生的思维水平同步前进,以局部知识的掌握为整体服务,例如,针对某一概念,可围绕下面几个角度设置问题:概念的构成;概念所涉及的子概念;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内涵;概念的确定与否定;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的应用以及由概念而设计的一些构造性问题等等。当然有些问题可设置一些启发性的提问以使学生独立获得知识。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以利于教学时启发学生思维。
  3、合理吸收,突出思想方法
  教材研究为了服务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适应在“难关”中思维方式的转变,除了在教材中深入挖掘能突出思想方法的内容之外,还应合理吸收生活中、其它学科中甚至游戏中的一些问题,并从数学角度去分析,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也可起到在教材中降低“难关”中所出现的大跨度的抽象落差的作用。例如,有这样的一个游戏:有两堆火柴,两个人轮流去拿,每人每次只能从其中一堆中拿任意根,规定拿到最后一根者为胜。将这一游戏拿来让学生做,并帮助它们分析,就可以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即先考虑最简单的情况:两堆火柴各有一根的情况)和化归转化的推理意识;再如,在抽象落差较大的内容之间增加一些直观材料(为学生所熟悉的)以作缓减,也是重要的教材加工手段,从中培养学生观察、总结、概括的能力。总之,合理吸收教材之外的辅助材料,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是教材研究的重要手段,它在帮助学生克服难关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情境可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认知任务之中,激发他们的认知内驱力,从而引发其解决问题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以提高阅读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去创设问题情境呢?  一、问题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有问题结构与学生
期刊
合作学习是“活动单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而小组讨论又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它能使师生、生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呢?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期刊
工人做工,看工效;商人经商,重收效;病人吃药,求药效。课堂教学也要有收效。那么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课前,从备课开始,教师就要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对知识的储备情况,设计课堂结构;课上,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例如两位老师执教《龙宫借宝》,其中一位老师的课是这样的:课始,教师播放动画片
期刊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一部荡气回肠的乐曲,语文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语文是一潭深邃宁静的湖水,语文是一座蕴涵丰富的大山。语文的美,可以是灵动清澈的小溪,可以是缤纷绚丽的花园,可以是悠远空旷的大漠,可以是奔流不息的长河。语文的美,到处都有,每读一篇文章,就是和一颗高贵的心灵对话,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就是一次灵魂的升华。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抓住机会,让学生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文的美,感受到智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本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社会各界对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不断进行着反思和总结。最后得到的结论几乎都是:中学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弱点。关键在于忽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
期刊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学习没有目标,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久而久之,对于学习,他们先是厌倦,而后放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上的差生。正是由于学习缺乏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差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差生学习上的进步。因此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就差生的转化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期刊
习惯,是指人们长期重复并逐步养成的不自觉的行为。人的习惯行为是一点一滴、长期养成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一种好的习惯可以使人们受益终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学习习惯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儿童整个学习发展的历程,而且将会影响其一生的成长历程。从小学低年级着手有目的、有意识、全方
期刊
所选教材为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中的第四节《镶嵌》。第七章《三角形》首先介绍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接着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内角和和外角和公式。镶嵌作为课题学习的内容,安排在本章的最后,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分析  本着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的“教育是以造就人的品质为目标”的原则,以及新课标提出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的原
期刊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做法及思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期刊
粗心是人们在生活学习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不仅孩子身上存在这种毛病,在我们这些成年人身上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只是粗心的毛病在孩子身上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的情形,家长们打电话给老师,或者家长相互见面后经常会问的一个问题是:孩子粗心怎么办?每当我们翻开孩子的作业本或者试卷,看看出错的地方多半是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题目,甚至漏题没有做。于是做父母的有的苦口婆心对孩子进行矫正,有的大发雷霆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