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是通过学科教学来完成的,其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和中心环节之一。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融洽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生动活泼、充满激情与生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数学教学 生命化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激励理论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受到充分激励时发挥的能力,能从通常情况下约30%跃升到90%。因此笔者认为: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应该要研究当代初中生的心理和需要,从贴近生活的数学开始,设法运用多种激励法,去感化、调整学生情绪,诱发学生开发、展开多向的动态的开放性思维,使数学教学充满激情与活力。
一、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如在学习平行、垂直、对称等知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具有这些性质的物体,如在教室中是否存在平行、垂直关系的物体呢?人的脸是对称的吗?雪花图案呢?你还能发现身边哪些事物之间也存在这样的关系呢?让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现象。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适当地编制一些贴近生活的数学题,使学生在亲切、自然的情感体验中感受到数学的意义与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讲授北师大版八年级“相似三角形”一节时,教师可编制一道这样的题:(1).小颖家所在小区的路边有一块三角形形状的草坪,小颖发现在草坪旁边的标志牌上有这个草坪的设计图,于是小颖对爸爸说,我只用书包里的直尺就能知道这个草坪的三边长度?你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吗?
(1).乌龟和兔子几乎同时到达终点,兔子说:“这次比赛不公平。”你认为呢?
(2).如果这个正方形水池的边长为1km, 你能分别算出兔子和乌龟各跑了多远吗?
(3).这两个距离各是什么数?
紧接着引出课题,再通过动手操作(折——剪——拼)去感受生活中还有许多“不是有理数”的数……整个教学过程,师生配合默契,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引人入胜。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发展智力,培养聪明人。”教师只有把全部心血倾注到学生心理上,使得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协调活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极大限度地受到激发。
三、加强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课堂气氛,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合作交流,在交流中每个人的合作技能和团队意识得到加强,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时,教师可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结论:一块田地分成如图的四块部分,分别种植四种不同的作物,问这块田地的面积是多少?和小组同伴交流你的做法,你能发现什么结论吗?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到两种答案:从整体上考虑,可得到答案为(a b)2,从部分考虑可得到答案为a2 2ab b2,再经过验证,他们就能大胆猜测(a b)2= a2 2ab b2,经历了合作学习,学生在头脑中将实际问题的背景以及公式的产生过程建立了联系,因而对公式掌握得比较深刻,在应用中很少会出现(a b)2= a2 b2这种错误。
四、渗透方法教育,激励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研究发现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鉴赏能力和高超能力,最主要得益于“从名师那里学到的一种发现真理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不是“从名师那里学到多少实际知识。”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鱼”作为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追求的目标,“渔”作为掌握知识的技能,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信息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领会、感悟其中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使学生有适应自己的一套科学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辨别分析、综合概括能力,逐步形成较强的自立能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贯穿全过程,即备课要备学法,上课要指导学法,作业及讲评要讲习题的解法。数学教学中常用方法有:讲练结合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发现法、引导法、讲解法……,“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应尽的职责。
总之,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融洽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开放性的引导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激情与生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五中学)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数学教学 生命化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激励理论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受到充分激励时发挥的能力,能从通常情况下约30%跃升到90%。因此笔者认为: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上好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应该要研究当代初中生的心理和需要,从贴近生活的数学开始,设法运用多种激励法,去感化、调整学生情绪,诱发学生开发、展开多向的动态的开放性思维,使数学教学充满激情与活力。
一、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如在学习平行、垂直、对称等知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具有这些性质的物体,如在教室中是否存在平行、垂直关系的物体呢?人的脸是对称的吗?雪花图案呢?你还能发现身边哪些事物之间也存在这样的关系呢?让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现象。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适当地编制一些贴近生活的数学题,使学生在亲切、自然的情感体验中感受到数学的意义与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讲授北师大版八年级“相似三角形”一节时,教师可编制一道这样的题:(1).小颖家所在小区的路边有一块三角形形状的草坪,小颖发现在草坪旁边的标志牌上有这个草坪的设计图,于是小颖对爸爸说,我只用书包里的直尺就能知道这个草坪的三边长度?你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吗?
(1).乌龟和兔子几乎同时到达终点,兔子说:“这次比赛不公平。”你认为呢?
(2).如果这个正方形水池的边长为1km, 你能分别算出兔子和乌龟各跑了多远吗?
(3).这两个距离各是什么数?
紧接着引出课题,再通过动手操作(折——剪——拼)去感受生活中还有许多“不是有理数”的数……整个教学过程,师生配合默契,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引人入胜。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发展智力,培养聪明人。”教师只有把全部心血倾注到学生心理上,使得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协调活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极大限度地受到激发。
三、加强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课堂气氛,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合作交流,在交流中每个人的合作技能和团队意识得到加强,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时,教师可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结论:一块田地分成如图的四块部分,分别种植四种不同的作物,问这块田地的面积是多少?和小组同伴交流你的做法,你能发现什么结论吗?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到两种答案:从整体上考虑,可得到答案为(a b)2,从部分考虑可得到答案为a2 2ab b2,再经过验证,他们就能大胆猜测(a b)2= a2 2ab b2,经历了合作学习,学生在头脑中将实际问题的背景以及公式的产生过程建立了联系,因而对公式掌握得比较深刻,在应用中很少会出现(a b)2= a2 b2这种错误。
四、渗透方法教育,激励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研究发现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鉴赏能力和高超能力,最主要得益于“从名师那里学到的一种发现真理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不是“从名师那里学到多少实际知识。”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鱼”作为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追求的目标,“渔”作为掌握知识的技能,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信息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领会、感悟其中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使学生有适应自己的一套科学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辨别分析、综合概括能力,逐步形成较强的自立能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贯穿全过程,即备课要备学法,上课要指导学法,作业及讲评要讲习题的解法。数学教学中常用方法有:讲练结合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发现法、引导法、讲解法……,“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应尽的职责。
总之,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融洽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开放性的引导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激情与生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五中学)